標籤:

【對聯的平和仄】

對聯的平和仄一、什麼是平仄 漢語的發音,至南北朝時確立了四聲系統。「四聲」概念是當時的沈約、周顒提出來的。自古以來,詩詞、駢文,直至對聯,若使文字讀起來能夠抑揚頓挫,氣韻飽滿,憑的就是四聲運用得當,在句中和諧的交替,以使得詞句富於變化,聽起來有一種起伏跌宕的韻味。 古四聲分分別是:平、上、去、入,平聲又分為陰平、陽平。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它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歸納為: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與古音是有區別的。普通話也分四聲,按聲調錶排序:陰平為第一聲,陽平為第二聲,上聲為第三聲,去聲為第四聲。 與新音相比較,古音中多了一個「入聲」,而入聲字如今分別歸屬於普通話的四聲中。分入三聲及四聲中的,我們可以不去理會,而往往困擾大家的是分入普通話一聲(陰平)、二聲(陽平)中的字。不過也有專門入聲字例表可供我們查詢,而在這百餘字中,我們常用到的也不過幾十字,在勤於練習寫作對聯過程中是會逐漸記住這些個常用字的。使用古音,可以方便引用古詩句、詞相對仗,不方便處就是得注意入聲字。 所謂平仄,是聲律音韻方面的術語。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古人根據漢語發音的特點,總結出了一套基本滴規律,稱為格律,用於古詩創作,並在唐代逐步完善、成型,從而形成了有別於以前舊體詩的新詩體——律詩,也叫近體詩。律詩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嚴格講究平仄的搭配,追求詩句的音律美。 到了宋代的宋詞,對於平仄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須嚴格按照詞譜的規定使用平仄。 對聯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近體詩和宋詞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 ,尤其是對於平仄格律的繼承和發展,使對聯真正成為了一種高雅獨立的文學表現形式。 所以,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首先掌握好平仄,是很必要的,不可借口平仄在對聯中的地位略次於對仗①,而放鬆對平仄的學習和把握。 當前聯手(無論網路及現實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兩套標準,即古音(平水韻)及新音(普通話),聯界要求無論使用哪套標準皆可,但在一副對聯中不可混用。兩套標準各有自己的不便利之處,所以聯手可根據各自的習慣,酌情使用,以不混淆古今音為原則。【聯都習慣 ,凡以新音入聯者得標註,不標註者一概以古音論】二、關於馬蹄韻 漢字的特有發音特點,如果較多的平聲字連在一起,語感平淡,失之情感;如果較多的幾個仄聲字連在一起,則語感艱澀,失之流暢;語感之大忌,是一個平一個仄交替在一起(聯家自行品味)。只有在大致為兩兩交替的原則下,語感才能達到抑揚頓挫,流暢自然的境界。 後人根據這一規律,提出了馬蹄韻這一概念,並為大多數聯家所接受。其所以叫馬蹄韻,在於其規律正像馬之行步,後腳總是踏著前腳腳印走,每個腳印都要踏兩次。若以一邊的腳為平,另一邊的腳為仄,左右輪流,那麼「平平」之後便是「仄仄」,「仄仄」之後又是「平平」了。 現將馬蹄韻要求的平仄安排原則歸納如下(以上聯為例): 第一類: 一字:仄 二字:仄仄 三字:平仄仄 四字:平平仄仄 五字:仄平平仄仄 六字:仄仄平平仄仄 七字: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以下以此類推。 根據前人詩詞對聯創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平仄安排還有一種更為多見的用法,同樣也是馬蹄韻規則。格式如下: 一字:仄 二字:平仄 三字:平平仄 四字:仄平平仄 五字:仄仄平平仄 六字:平仄仄平平仄 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以下以此類推。三 關於律句 眾所周知,聯律源於詩律。所謂的律句,就是符合詩律的句子,有兩個特點:一是律句限五言或七言句;二是句子的音節劃分為二二三節奏(其中的三,也可細分為一二節奏、二一節奏,但不影響其是否為律句)。非二/二/三節奏的七言句子,不算律句;非二三節奏的五言句,也不是律句。 律詩的平仄格式有二種,相互交替使用: 第一種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詩句 五言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詩句 第二種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杜甫詩句 五言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王維詩句 律句的平仄,有三個基本點要說明,一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就是七言的一、三、五位置,平仄上並不做嚴格要求,但二、四、六位置必須嚴格按照上面所說的平仄格式,五言的一、三位置和二、四位置亦當如此;二是要避免孤平,孤平的定義是是指第一種格式的下聯,除去最後一個平聲字外其餘六個字中只有一個平聲字;三是要避免最後三個字三連平或者三連仄,俗稱三平尾、三仄尾。這樣律句的平仄格式可表述為: 第一種格式: 通平通仄通平仄 通仄通平通仄平(此處注意,避免孤平) 第二種格式: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通,是指此處用字平仄皆可。 我們平時見到的對聯,尤其是七言和五言聯,大多數都是律句。 掌握律句對於我們初學者至關重要,甚至可以這樣說,不懂得律句就談不上懂得對聯。初學者必須要記住的是,對於二二三節奏的七言句和二三節奏的五言句,必須遵守律句的平仄格式。 四、關於長聯的各分句句腳平仄安排 長聯的定義是指單邊由兩個以上分句組成的聯。對於長聯的平仄安排,除了句中要符合馬蹄韻的平仄規則外,單邊各分句的句腳(就是各分句的最後一個字)也要符合馬蹄韻規則。 在實際的創作中,句腳的平仄安排並不強求。 五:關於失替與失對 1.按照馬蹄韻的要求,一聯中平仄要有規律的交錯使用。除了某些藝術技巧聯之外③,概莫能外。如下聯:○(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 ○○ ◎ ●◎ ○ ○ ● ● 「比」與「雲」,「影」與「光」與「證」必須平仄交替,否則就是所謂的「失替」。 2.對聯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平仄相對,就是在上、下聯之間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應該是相反的。 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 ○ ○ ◎ ●◎ ○ ○ ● ●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④ ◎○ ● ● ◎○◎ ● ● ○ ○ 此上、下聯的關鍵字④處平仄必須相對,「比」與「同」、「雲」與「水」、「影」與「聲」、「光」與「色」、「證、忘」平仄是對立的。對聯中有可平可仄處,所以就會出現兩聯同一位置上,兩個字成為同聲(同平仄),如「身」和「心」。兩聯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若無相對,就是所謂的「失對」。 以上所講,均為平仄一般規律,聯律也有其靈活之處。比如首字的可平可仄,七言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雖與馬蹄韻一般規則不盡相同,但也屬於正格,特拗句,領字的不計平仄,聯中的變格,等等,同學們可在實際練習的過程逐步掌握。學堂提倡在考試和參賽時,力求使用正格,所以關於聯律的靈活性,不做過多的講解。 注釋: ①中楹會的《聯律通則》中取消「孤平」一說,足以說明對聯中的平仄更放寬了。 ②所謂「某些藝術技巧聯」,是指有些聯有意只用一個音,如:「近代近士儘是近視」。 ③所謂關鍵字,是指一聯中處於「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或者是意節點「點」上的字。 ④「忘」字多音,此處為平。
推薦閱讀:

燈下對聯臨屏對句(七十)
對聯集錦 妙趣橫生
新春對聯集錦
七言對聯大全
巧對聯之十二:文化趣聯「風雨穿草堂」求下聯?不限仄平

TAG: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