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決定命運

[

什麼是情商

  情感智力是什麼  情感智力是這樣一種能力,它通過對我們自己及他人情感的理解來影響我們的決定,從而使我們能夠採取更有成效的行動。研究表明,事業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最嫻熟地運用這些技能。擁有良好情感智力的人之所以能夠達到事業的頂峰,是因為他們充滿自信,深諳自我激勵的奧妙。他們不會受到失去控制的情感的支配。他們也許會因為挫折而失望,但是他們能夠迅速地發現它的危害性並戰勝它。  然而,僅僅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世界還遠遠不夠。擁有良好情感智力的人,還必須能非常機敏地向外部世界表達他的感情。對他人的移情作用,使得他們能夠在工作中理解他人,以至於影響他人。就像下面例子中的詹姆斯,在為了獲得雙贏結果而與人為善方面,做得極為優秀。  詹姆斯根據銷售主管的旨意,正在考慮重新組織直銷的問題,銷售主管要求詹姆斯在董事會上就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開會以前,詹姆斯與其他幾個可能會因為他的建議而受到影響的部門進行了接觸,以便了解他們的意見。然後,他對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一些調整,使之既能夠適應有關各方的既定利益,又不至於犧牲他的整個目標。  但是,令他感到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建議以後,財務主管對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這位與詹姆斯不很熟悉的財務主管指出,詹姆斯的建議存在著成本增加的財務漏洞,並提出了自己的成本削減方案。詹姆斯感到非常沮喪,但是他始終保持冷靜的心態。他對財務主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和解釋,列舉了在當前或未來採納自己建議的一些有利條件。但是,他的建議還是在董事會上被否決了。在對自己的失敗進行反思以後,他決定在小範圍里對自己的建議進行試驗,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對他的建議進行檢查和驗證;另一方面又不必支付不適當的成本。  彼得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經理。在改善公司的產品分銷的效率和效力方面,他是一個思路敏捷、雄心勃勃和辦法很多的人。彼得的主管要求他在董事會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彼得充滿激情和熱忱地發表了自己的建議,他在任何時候都毫不掩飾地直接流露出自己的熱情。但不幸的是,銷售和市場主管以及財務主管否定了他的建議。因為他的建議聽起來成本太高,而且與新的市場營銷戰略相衝突。彼得被他們的否定打蒙了,他精神恍惚地走出會議室。當他回想自己所受到的打擊時,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他固執地認為,在這個公司里,任何一個擁有新想法的人都沒有生存空間。他開始玩弄權術,試圖對董事會中那些看上去不能接受他的觀點的成員發起攻擊。很快,他成為孤家寡人,被從重要的決策層中逐出。不久,他的一個重要的晉陞機會被拒絕,於是他非常惱怒地辭職了。他在這家公司里的經歷以失敗告終。  與詹姆斯不同,彼得讓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而且,對於他人的意圖視而不見。他不是對事情進行冷靜細緻地檢查,而是立刻得出情緒化的破壞性結論,這些結論使他產生極大的惱怒。他無法令自己跳出這些假設,擺脫消極情緒的影響,結果,他只能在眾叛親離的境況中結束一切。本來,他完全可能通過富有成效的行動,更好地拓展自己熱情洋溢的品質,來吸引他人,贏得他們的支持,而不使自己陷入到毫無益處的衝突中。我們的目的正是希望通過這本書,使你能夠避免重蹈彼得的命運覆轍,開發出類似詹姆斯所擁有的技能,成為人生的贏家。

 

[  認識情商

  情商的全稱是情緒智力商數,是衡量情緒智力水平高低的一項指標。情緒智力是相對於智力的概念,無論是EQ、情商、情緒智力,表述的都是一個概念。  情商理論的創立者--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沙洛維教授把情商歸納為五個部分:  1. 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本質是情商的基石,這種隨時隨地的認知感覺能力,對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掌握感覺能力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  2. 善於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這方面能力包括: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這方面能力較匱乏的人常需要與低落的情緒交戰,掌控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谷,重新出發。  3. 自我激勵  無論是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或發揮創造力,將情緒專註於一項目標是絕對必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靠感情的自制力--克制衝動,延遲滿足和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  4. 認知他人的情緒  通常這需要較多同情心。同情心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同樣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有同情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信息中覺察到他人的需求,這種人特別適於從事醫護、教學、銷售與管理工作。

5. 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自知、自控、充滿熱情、擅長社交,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不能被傳統的智商要領所包容的,而且也不能從傳統的文憑、學歷方面得到證明。然而現實告訴我們,許多聰明人常常成為失敗者,而一些天資平庸的人卻取得了成功。傳統的智商概念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它無法有效地衡量意志、品質、心理素質、人格魅力、溝通能力等諸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往往對一個人的前途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情商這一概念,不僅作為一種新的能力指標預測和指引人生成功的方向,同時將如何培養高情商的現代人作為它的研究範疇。

 情緒自主的意義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領導他人之前,必須先領導自己,其中最關鍵的是對自我情緒的掌控。實際上,真正健康、有活力的領導者,是和自己情緒感覺充分協調的人,是不會擔心自己一旦情緒失控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因為他們懂得駕馭、協調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情緒為自己服務。領導者個人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緒自主"。  "情緒自主"的領導者擁有以下四種能力:  1. 自覺力  他們隨時都能對自己保有高度的覺察,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和感覺,和自己的情感親密地交融互動。比如,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很生氣、很難過、很悲傷、很憤怒等等。對自己的每個片刻都保持敏銳的覺察。  2. 理解力  對發生在當下的每一個情緒和感覺,都有深刻的洞察能力,明白我們情緒的來源不是在外部,而是內心的價值觀和信念的反應,或者說是我們過去生命的經驗投射到現在的人和事物上產生的一種自動反應模式。進而有更深一步的覺醒,打破過去經驗的束縛,突破自己,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  3. 運用力  其實,每一種情緒和感覺,都是一份推動力,都會引領你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就我們認為的"負面情緒"來說,也是深具正麵價值的。比如,你對某個人有憤怒的感覺,你要如何為這份感覺負責呢?憤怒是在提醒你對方的行為已侵犯到你的界限,需要你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你送別一個友人時很悲傷,說明這個人對你很重要,也許你平時忽略了他,所以今後要更加珍惜你和朋友的關係。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一份禮物和其所屬的正麵價值。  4. 擺脫力  當負面情緒侵擾你,對你已造成一些障礙,以至於環境不允許它存在時,需要你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隨時擺脫不良情緒的控制。比如,在一個會議里,我對一個人的發言觀點偏頗很生氣,可現場又不容許表達,為了把會議開下去,我立即選擇從剛才的生氣狀態下抽離出來,等到會議結束,我再去為這個生氣的情緒負責,找當事人面談。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高智商的人失敗了,而許多智力平常的人卻成功了,這其中蘊含著一個道理:人們要想獲得成功,除了依靠智商之外,更不能缺少情商。擁有高情商的領導者一定具備四大品質: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  情商是一種心靈力量,是一種為人的涵養,是一種性格因素,更是一種包含如何控制自己情緒、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如何培養自我激勵的動力……高情商者是機遇與成功的駕馭者,擁有高情商的人,必定會享有人生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殊榮。  世界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沒有讀過幾年書,卻採擷了東西方智慧的精華,以一種近於禪者的心境,實踐其真正的人生之道。禪者,即禪宗的靜坐法門,講究內心安定,對身外事物不偏執,這正是管理情緒的最優工具。以情商概念為基礎,輔以修禪法門,糅合東西方的智慧,可說是提高情商的最有效方法。松下幸之助本人更是深諳此道的佼佼者。從松下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那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在商海變幻的競爭中,不斷創新,不斷變革的積極心態;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努力拚搏的奮鬥精神,這一切都是高情商者所具有的品質。  堅忍不拔的毅力是許多成功人士的立身之本。毅力、挫折、直面失敗所顯示的勇氣,更是情商研究的範疇。中國有句俗話:自古英雄多磨難。正是磨難成就了英雄的功名,同時也在暗示著這樣一個現實: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已是一位情商高手,所以英雄面對任何的挫折和不幸,都會處之泰然,臨危不亂。

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情商高手。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掌權後,徐敬業舉兵討伐,請駱賓王寫了一篇檄文。有人念給武則天聽,她不以為然地說是秀才造反。但當她聽到"一抔黃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臉色大變,驚出一身冷汗。同時,怒火中燒,殺機頓起,因為這刺中了她的要害:丈夫剛死,兒女尚幼。然而,她馬上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平靜地問這檄文出自何人之手,並對作者的才華讚賞不已,吩咐左右,有機會要招募他,為己所用。武則天的這一心理調節,既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又表達出她那寬闊的胸襟,從情感上贏得了百官的敬佩。武則天從一名地位低微的姬妾,到被迫出家為尼,後又被唐高宗召回宮中,在慘烈的後宮鬥爭中,終於脫穎而出,當上皇后。但在爭取皇帝的寶座時,她以極大的容忍力,等了28年,才如願以償,此時她已67歲。武則天本可早日坐上皇位,但她沒有衝動,沒有被眼前的小利迷惑,而是等到天下歸順大勢所趨,才穩穩登基。  情商高的人必然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人。遠大的理想造就偉大的人物,只有樹立遠大的目標,才能面對挫折不退縮,面對災難而不動搖。  遠大的人生目標,令眾多成功人士增添了許多的容忍和謙讓。而容忍和謙讓,正是領導者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緒的主要手段,也是調節人際關係的最佳方式。忍是高情商人士所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這種能力的掌控可以從後天訓練中獲得。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而作為生命要素的情商,更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得到完善,獲得提升。情商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廣大民眾的爭議和討論,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美國的學校不失時機地推出EQ掃盲的課程特別是大學也陸續推出各具特色的情商課程;民間組織更是設計了一套套如何改善、提高情商等課題,為人們的成功找尋答案。所有的課程,所有的訓練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造就高情商的現代人。  近年來,情商更是被企業界廣泛應用,在歐美風行的企業管理教練技術中,情商已成為企業教練使用最為有力的工具:情商受先天的影響較小,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提高這種掌控情緒的能力。一個高情商的領導者,是一個情緒健康穩定、積極樂觀、與人為善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企業,也必定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競爭力和凝聚力的團隊。

情商的真正內涵

  1995年,美國行為與腦科學專家、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一本新書《情緒智力》。此書一出版,就在美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從大公司的高級白領,到流落街頭的失業青年,都談論、關注著一個嶄新的概念--EQ即情緒智力翻譯成中文就是"情商"。  戈爾曼的《情緒智力》一書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情緒中樞,提出了腦部情緒結構的新發現,試圖解釋情緒影響理智的規律。書中就大腦在人們喜、怒、哀、樂等情緒發生時的狀態做了剖析,以此來說明不恰當的學習經驗如何導致難以抑制的情緒習慣以及如何才能剋制不恰當的衝動。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神經科學的研究進展,來反映塑造下一代情緒經驗的窗口。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重點,題目為"情商的涵義"。這一部分旨在探討先天的神經結構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反應。戈爾曼在此將智力一詞做了新的擴充解釋,而其中的情商則被認為是人們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商的應用,指出了情商的影響遍及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僅與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否關係密切,而且隨著新的市場力量使職業要求發生改變,高人一籌的情緒智力更成為取得成功的關鍵。同時戈爾曼還指出,消極的情緒反應對健康的危害更甚於吸煙,而情緒的平衡則是確保健康與幸福的訣竅。  第四部分是改變的契機,探討兒童時期的情緒訓練和習慣的養成,可以將此作為塑造高情商品質的重要基礎。由此說明童年和青春期是奠定情緒根基的關鍵期,會對一生造成深遠的影響。

第五部分則主要針對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情商沒有得到適當培養的人們,探討他們可能面臨的障礙,包括抑鬱、暴力行為、飲食失常、藥物依賴等問題,同時還介紹了一些率先實施情緒教育的學校。  戈爾曼的《情緒智力》也提出一些讓人擔憂的統計數據,如某個大型研究機構發現一個全球化的普遍趨勢:現代兒童的情緒反應比上一代激烈。這一代孩子比較孤單、抑鬱、易怒、任性,容易緊張、焦慮、衝動以及好鬥等。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闡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新概念:情商。同時,戈爾曼還繼承了塞拉維與梅耶的觀點,從全新的角度定義情商: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激勵自我、認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係等。  認識自己的情緒,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感覺、情緒、情感、動機、性格、慾望和基本的價值取向等,並以此作為行動的依據。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則成為生活的主宰。  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指對自己的快樂、憤怒、恐懼、愛、驚訝、厭惡、悲傷、焦慮等體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協調。有人發現,當自己情緒不佳時,可以用下列方法幫助調整情緒:正確查明使自己心煩的問題是什麼,找出問題的原因,進行一些建設性行動。這些方法可使人在情緒低落時自我安慰、擺脫焦慮和不安,儘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發。  激勵自我,是指面對自己想實現的目標,隨時進行自我鞭策、自我說服,始終保持高度熱忱、專註和自製。保持高度熱忱是成就的動力,但成就事業需要有對情感的自制力--克服衝動與延遲滿足。  認知他人的情緒,指對他人的各種感受,能"設身處地"地、快速地進行直覺判斷。了解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慾望等,並能做出適度的反應。在人際交往中,能從對方的語言及其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姿勢等來判斷他人真實性的情緒和情感。  處理人際關係,是指調控他人情緒的技巧。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他們常能使智商高於自己的人為自己效力。人際關係協調者,容易認識人而且善解人意,善於從別人的表情來判斷其內心感受,善於體察其動機想法。具備這種能力,易使其與任何人相處愉悅自在,這種人能充任集體感情的代言人,引導群體走向共同目標。

我國情商專家研究認為構成情商的表現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 自我意識  在一種情緒剛露頭時就辨識出來的能力是情商的基礎。自我意識的培養有賴於仔細聆聽"軀體標誌",即潛藏在身體內層的感受。而這種感受發生時,人們不一定覺察得到。如在天生怕老鼠的人身上裝上感測器,然後再給他們看一張老鼠的照片,就能探測到汗,這表明他已經出現焦慮和恐懼情緒;而與此同時,接受實驗的人可能聲稱他根本就沒有感到害怕。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我們就能更敏銳地辨識自己的情緒。如某人在經歷一場激烈衝突後,接連幾個小時都神態失常;他自己可能不知道,直到別人提醒才大吃一驚。但是,如果他早點察覺,就可以扭轉這種狀況。  2. 自我激勵  良好的動機是博取成功最有效的武器。它可以把一個人的興趣、熱情和自信統統調動起來產生"整體效應"。對奧林匹克運動員、世界級音樂家和棋類大師的研究表明,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善於激勵自己去堅持極為艱苦的常規訓練。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從青年時代起就癱坐在輪椅上,甚至不能說或寫一句完整的話,但他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不斷地激勵自己。他對生活有明確的目標,也有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結果,在自我激勵下,霍金教授成為20世紀僅次於愛因斯坦的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美國的海倫·凱勒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堅強者。在家庭教師沙利文小姐的精心訓練下,海倫·凱勒學會正視自己的殘疾,而不是逃避,經過多年的練習,她竟然成為了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  3. 情緒控制  生活中的人們免不了會出現好情緒和壞情緒,使每天的日子變得豐富多彩,並有助於塑造人的個性心理品質。但關鍵要看如何保持情緒的平衡。人在衝動時可能會失去對情緒的控制。然而,一種情緒延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自己。美國心理學家丹尼·苔絲對400名男女調查過擺脫不良情緒的辦法後,提出了如下忠告:

怎樣才能平息怒氣?有種甚為流行的說法是,發泄會使你好受些。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最壞的方式,它啟動了腦興奮系統,增加而不是減少你的氣惱。  比較有效的策略是"重建",即有意識地用建設性的態度對情況重新解釋。冷靜也是消除怒氣的好辦法,尤其當你的思路理不清的時候。她認為比較安全的方法是運動,例如散步。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繼續思索使你傷腦筋的問題,而要盡量從這個問題上"分心"。  除平息氣惱以外,"重建"和"分心"策略還能減輕沮喪和焦慮,再加上"深呼吸"和"沉思"(即集中思緒於某一令人愉快的環境等放鬆技巧),你就有了對付不良情緒的整套方法。  4. 人際溝通  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工作、戀愛、交友和家庭生活中都極為重要。人們通過細微、有時難以察覺的"信號"來彼此傳遞和獲取信息。如有人說:"謝謝你!",由於方式不同,你的感覺既可能是真心實意的感激,也可能是傲慢地被打發走。研究表明,我們越是善於體察別人交際信號背後的情緒,也就越能善於控制本人發出的信號。  心理學家羅伯特·凱利和珍妮特·卡普蘭對貝爾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追蹤研究很能說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進這個實驗室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學識智商都很高,然而過一段時間後,一些人已經成績斐然,另一些卻黯然失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呢?答案是前一種人有廣泛的交際網而後一種人沒有。當後者遇到技術難題時,他們很難跟不同領域的專家聯繫、請教,浪費了時間往往還得不到好的效果。而前者很少遇到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在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網路",需要某個方面的信息,只要打個電話馬上就能得到幫助。  5. 挫折承受能力  對失敗的承受能力也是情商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中,失敗的機會總是比成功要多。樂觀、豁達的人往往把失敗歸因於可以駕馭的因素,從每次失敗中都能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反之,消沉、萎靡的人則更容易把失敗歸因於不可控制的因素或素質性因素。如同樣是投資失敗,樂觀的歸因可能是:"這次我缺乏經驗,下次一定能賺回來"或"我努力不夠,有些信息被我忽視了";悲觀的原因可能是:"我根本不適合做這件事"或"我做這些事總是運氣不好,下次要選個好日子"。顯然,樂觀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更強。  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很多,特別是做推銷工作,失敗是最常見的挫折。而其他種類的挫折,如意外的事故、親人的過世、疾病的感染等等,既可以使一個人徹底消沉、憂鬱下去,從此一蹶不振,也可能激發一個人的潛力。  不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他們與自己的對手相比,勝利者具備這些共同的素質:自信,主動,情緒穩定,能控制自己,喜歡同別人交流,這就是成功人士的支點--情商。

 情商是一種智慧  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的嗎?"  在白隱禪師所住的寺廟旁,有一對夫婦開了一家食品店,家裡有一個漂亮的女兒。無意間,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了起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憤怒異常。在父母的一再逼問下,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二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只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的嗎?"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此時,他已名譽掃地,但他並不以為然,只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被冷嘲熱諷,他總是處之泰然,彷彿他是受託撫養別人的孩子一樣。  事隔一年後,這位未婚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父母吐露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樓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裡,向他道歉,請他原諒,並將孩子帶回。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的嗎?"彷彿不曾發生過什麼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風吹過耳畔,霎時即逝。  白隱為給鄰居女兒以生存的機會和空間,代人受過,犧牲了為自己洗刷清白的機會,受到人們的冷嘲熱諷,但是他始終處之泰然。"就是這樣的嗎?"這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就是"寵辱不驚"最好的表現,而我們現代人缺乏的正是這一點。

 19世紀中葉美國有個叫菲爾德的實業家,率領工程人員,要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為此,他成為美國當時最受尊敬的人,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在舉行盛大的接通典禮上,剛被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人們的歡呼聲變為憤怒的狂濤,都罵他是"騙子"、"白痴"。可是菲爾德對於這些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釋,只管埋頭苦幹。經過六年的努力,最終通過海底電纜架起了歐美大陸之橋。在這次慶典會上,他沒上貴賓台,只遠遠地站在人群中觀看。  菲爾德不僅是"兩個世界的統一者",而且是一個理性的勝利者。當他遇到難以接受的厄運時,通過自我心理調節,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在實際行為上顯示出強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這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許多事情的確是難以預料的,成功常常與失敗相伴。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紅火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面對成功或榮譽,要像菲爾德那樣,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氣凌人,把功名利祿看輕些,看淡些,這樣,面對挫折或失敗,就不會像《儒林外史》里的范進,中了舉卻發了瘋。  人要有經歷成功、戰勝失敗的精神防線。成功了要時時記住,世上的任何成功或榮譽,都依賴周圍的其他因素,絕非你一個人的功勞。失敗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奮鬥了,拼搏了,就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說:"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飛過。"(泰戈爾語)這樣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佛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如果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廣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風雨不驚。

調控你內心的紅綠燈  你的內心感覺是你的內在紅綠燈。它能告訴你,是通行、停車還是當心。聆聽你的內心感覺,當你面對一個決定時。例如,房子、配偶、工作或經營意見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內心感覺告訴你不,那麼就應該把它作為紅燈來對待,這是一個停止前進的信號。如果你不能確定,那麼應該信任自己的感覺,這時,它可能是一個提醒你當心的黃燈。  如果碰上這種情況,你就需要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風險性重新審視一遍,思考做出決定後可能會出現的潛在後果,你還需要仔細檢查其他人的觀點和意見;如果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利與弊,那麼你就得到了綠燈。你的內心感覺告訴你,為了它,你可以放心前進,放手一搏。這是個人力量的源泉。你已經做出了一個自己堅信不疑的決定,你深信這種力量有助於讓他人信服。  當你接收到內心的紅燈和黃燈警告時,如果依然決定前進,那麼你就可能碰到難以果敢地做出決定的麻煩。你可能會反覆地質疑自己的動機和做出的決定是否明智,這時你會非常容易受到挫折的攻擊。所有遲疑不決的麻煩,都將產生出自信缺乏和壓力加大的結果。與此形成對照,凡是感覺有信心的決定,可能都會使你的決心和意志更加堅定。就像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一旦你承諾採取行動,運氣就開始改變。在你選擇的方向上,各種事情似乎都聚集到一起,給予你支持。當然,挫折也會不時發生,但是你已經擁有了克服它們的決心、勇氣和責任。

情商是調控情緒的一門藝術  

情商是一門藝術

  泰瑞·道森是20世紀50年代去日本學習氣功的一位美國人,一天下午他坐東京的地鐵回家,在車上遇到了一個酒氣衝天的壯碩男子,臉色陰沉地要尋釁滋事。他跌跌撞撞,把一個懷抱嬰兒的婦女撞跌在一對老夫婦身上。他大吼著,似乎想將車廂正中的一根鐵柱子連根拔起,滿車的人都嚇壞了,大氣都不敢出。  泰瑞準備用他所學的氣功小試身手,用以自衛和保護他人。他慢慢地站了起來,醉漢見狀立即做出準備出擊的姿勢,一場干戈即將發生,突然,車廂里發出一聲洪亮而友好的聲音:"嗨!"這聲音使人感到一種好友久別重逢的欣喜。醉漢驚奇地轉過身去,只見一位年約70歲的矮小老人正笑容可掬地向他招手,並說:"你過來一下!"醉漢大踏步地走過去,怒問:"我憑什麼要跟你說話?"老人充滿笑意地望著醉漢問:"你喝什麼酒?"醉漢說:"我喝清酒,這關你什麼事?"老人說:"太好了,我也喝清酒,每天晚上我都溫一小瓶清酒拿到花園和太太邊聊邊喝。園中景色很美,那裡的柿子樹長得很好……你一定也有一個不錯的老婆吧?""不,她過世了……"醉漢開始哽咽著對老人講述他的不幸。老人鼓勵他把所有的壓抑都說出來。當泰瑞要下車時,看到醉漢已平靜下來,斜倚在椅子上,他的頭幾乎是埋在老人的懷中的。  這個故事被認為是情商的一次精彩表現。人們不知道老人在處理數學和語言中的智商有多高,但他的人際智能卻令全車廂的人折服。  情商並不是智商的對立面。情商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因而不能把智商值作為預測將來智力的唯一指標。事實證明,智商與遺傳有關,但後天的努力更為重要。韓國當年的神童金雄鎬曾一度聞名世界,他兩歲時就已會讀寫2500個字,10歲時智商高達210。當時他躊躇滿志對記者說:"我以後會當總統!"但是據跟蹤報道,27歲的他只是一個很平凡的青年。類似例子並不少見,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理解智商的內涵。少年兒童的智力在不斷發展變化,用一次幾十分鐘的測試來對孩子的前途下結論是有害無益的。事實上,一個人將來在社會上能否成功與他的智商並不成正比關係。心理學家認為,要使孩子獲得高智商,關鍵是如何施教,教育得法,環境適宜,才能使你的孩子變成"天才"。

學會控制感情

  成功地控制感情是指我們的行為受到思想和感覺的指導。具備了控制感情的能力就可以找到有效的途徑將認知和感情融合起來。有些人認為,感情和理性是可以分開的,這種錯誤的二分法導致我們在錯誤信念的指導下--我們的感情可能既不理性又不包含信息--越走越遠。如果不具備將感情和思想融合的能力,我們就只能去費勁地分析每個問題的細節,道貌岸然地做事,以從容不迫、不受感情影響作為驕傲的資本。但是,我們可能會失去感情指示給我們的重要信息源。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能被感情衝擊、淹沒,在猛烈地拍打下尋不到出路。  這種能力將心與腦平衡了起來,告訴我們感情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沒有感情就沒有決策的產生。達瑪西奧通過對患有不同種腦損傷病人的研究指出,當負責感情分析的腦部無法工作時,"理性的"決定也是無法做出的。調節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是現代社會人不可缺少的。  如果我們沒有調節好自己的感情呢?例如當我們無法做出對未知事物的決定時,好像有些東西在和我們作對一樣,特別是當我們感到很煩惱的時候。這時的感情調節,即在短期內使我們心情恢復過來,對我們來說遠遠要比控制自己的衝動更重要,雖然對衝動的控制有利於我們實現長期目標。當我們感到煩惱的時候,感情的壓力促使我們儘快地恢復自己的心情。即使我們非常想通過對自己衝動的控制來實現一些重要的長期目標,但是,當我們感到煩惱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放棄自己的長期計劃來恢復自己的心情。這時,對衝動的控制就無法奏效了,這是因為我們發現,現在感覺到心情好或者說心情不壞要比實現長期的目標如減肥、對孩子和藹或修改明年的預算更加重要。  在一系列經典實驗中,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發現,那些被要求記住生活中傷心事的孩子,當不允許他們玩玩具時,抗拒玩具誘惑的能力要弱於其他孩子,記憶里的悲傷使他們更想得到眼前的滿足。  在羅伊·鮑梅斯特和其同事的一個實驗中,一部分人服了些藥片,並被告知藥片會保持他們的情緒不發生任何變化,而另一部分人則沒有。然後,兩組人在實驗室中都受到了相同程度的緊張性刺激。結果那些服了葯的人更不容易向自己的衝動妥協。這就意味著只有當你相信食物或香煙會使你感覺好些的時候,你才會伸手去拿這些東西。當然,這些穩定情緒的藥片也有可能改變了服藥人的生理狀態,並在身體里發生了化學作用。這種假設的問題在於,根本就不存在這種穩定情緒的藥片,這種藥片只是安慰劑,根本沒有明顯的生理上的影響。這些都是你腦袋裡想出來的。  當我們感覺情緒很穩定時,我們可以繼續解決手頭的難題,而不是吃甜點、休息或者和同事閑聊。然而,當我們感情上有壓力時,我們就更有可能向自己的衝動妥協。在較短時間內,這很有用:吃點東西、喝點水可以讓我們感覺好一些。但在較長一段時間裡,對衝動情緒的妥協並不能讓我們長時間的適應環境,我們會比從前更覺得糟糕。那時,消極的感情會捲土重來,並且還會伴隨著愧疚等感情。  不幸的是,你隨時可以在自己的周圍找到這種真實的例子。大多數人認為,喝酒可以放鬆情緒、減輕憂慮。當你感到煩惱、生氣或失望時,喝點酒可能會使你平靜或者不那麼害怕,但是,那只是權宜之計。喝了一兩杯之後,你會比此前感覺更難過。酒精可以提高人的情緒,但這種短暫的麻痹過後,你就會感覺更糟糕。從藥理學角度來講,酒精是一種鎮靜劑。  當我們失去對衝動的控制時,爭鬥便成為我們調節感情的另外一個領域。如果我們實驗性地惹別人不高興,那麼他們為了使自己感覺好點就會變得很好鬥。如果你相信大發雷霆來宣洩自己的感情會使你感覺好點的話,你也許更有可能不顧場合、不顧風度。事實上,喬治梅森大學的一位名叫瓊·堂哥尼的心理學家證明了被羞辱是最容易導致憤怒的一種原因。

壞情緒以及我們渴望擺脫它的願望也可以影響我們長期的投資戰略。戴安·泰斯和她的同事讓學生們參加了一個模擬投資遊戲,在遊戲里,為了實現最大利益,長期投資比短期投資盈利更多。泰斯發現,心情不好的同學比那些心情好的或者感覺中性的同學兌現得早,這可能因為那些心情不好的同學想要擺脫壞心情,而短期內賺錢就可以助他們達到目的。  拖延是另外一種不良的感情調節工具。為了達到長期目標,我們通常要完成並不有趣的任務。我們也會對自己是否能達到目標而憂慮。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我們做事情的速度也會放慢,因為做自己認為有趣的事也許是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點的一種方式。一個心情不好的大學生一方面想複習有機化學,另一方面又想和朋友們玩撞球。這時,他的選擇更有可能是玩一兩場撞球。假如待在辦公室里感覺不快,我們就有可能花時間削鉛筆、從自動售貨機里買糖,而不是花心思完成自己的銷售報告。  如果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將感情和思想結合起來,那麼我們做出的決定就有可能更正確、生活也會更順心。這就是感情控制的挑戰之所在:既不壓抑感情,也不宣洩感情,而是分析感情、將感情融入思維並作為信息的來源,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情商的差異

  儘管情商的理論在學術界還有較大的爭議,其測驗方法也有待於完善。但是,在實踐中不難發現,一個具有良好情感的人,比情緒經常不穩的人,其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一個人的情商雖然具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但對情商影響更多的是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後天因素。因此,它是可以培養與改變的。父母應重視子女的情商,否則,往往會使這些孩子的情商低下,難以適應今後社會發展的要求,更難以成才;成年人也應重視自身情商的培養,通過在社會實踐中的磨鍊,提高自身的情商,從而為自身事業的成功創造必要的條件。  每一個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既要重視自身智力的開發與能力的提高,也要注意自己情商的培養。情商和智商一樣可以測量與評定,加拿大已推出從15個方面來進行情商測試的量表,其中包括:認識自我思想情感的能力、尊重和接受自我的能力、給予和接受情感的能力、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估經驗和現實一致性的能力、承受與應變的能力、控制衝動的能力等。  俗語說:"吃一塹,長一智",即受到一次挫折,應得到一次教訓,增長自己的情商。  情商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你從事的是單獨的與物打交道的職業,例如:技術工作、財會工作、手工藝、音樂、繪畫等等,智力因素佔有較大比重,而情商因素,主要是解決智力水平的發揮問題,相對影響較小;而對從事於頻繁人際交往職業的人,情商因素對成功與否影響頗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不少美女充當間諜,她們中的大部分人並無多少學識,但都是高情商者,其對自身情緒的控制以及對他人情緒的了解、掌握與控制,均達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從而使那些雖然經過嚴格訓練的機要工作者與"大人物",紛紛陷入她們的陷阱。近年來,世界各國女企業家的比例不斷上升,除了男女平等觀念的提高以外,女性情商比男性要高,也是女性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人才招聘中,同樣不能忽視對應聘者的情商判斷。例如,某公司在招聘時,要兩名被聘者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打開旅客的房門,發現一名女旅客正在洗澡,你該怎麼辦?其中一名回答說:"對不起,小姐。然後退出房間。"而另一名回答說:"對不起,先生。然後退出房間。"顯然,後者的回答比前者更鎮定自若,更為對方著想,且更靈活,毫無疑問後者情商比前者要高。

 情緒的感染力  情緒的感染力是無處不在的,有時你會做一個主動的感染源,有時會在不經意間成了某種情緒的被動感染者。也許在被感染的當時你並未察覺,等到你的情緒已經發生變化時,才覺察到情緒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變。  激情如火的演唱會上,活力四射的歌手們把台下觀眾的情緒調動得同樣興奮,他們的歌聲和舞姿扣人心弦,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情緒讓觀眾們不由自主地隨之躍動;而觀眾在看一些纏綿悱惻、凄慘痛苦的電視劇時,又會被劇中人物演繹的悲情所打動,隨著劇中人喜而喜,悲而悲,這些都是情緒感染的力量。  在每一次與人交往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傳遞著情感信息,影響著周圍的人,同時也在不斷接受他人的情感信息。在多數的情況下,這種交流與感染比較間接與隱秘,不為大多數人所察覺,但這種感染作用確實存在。人們都喜歡與熱情大方開朗的人接近,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勃勃向上的生命的力量,難道他們從不曾憂鬱、悲傷與痛苦嗎?當然不是,他們所掌握的不過是懂得如何將情緒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方投射到他人身上。情緒的收放自如也是情商的一部分。  平時情緒猶如一股暗流,生生不息,不絕如縷。除非是在情緒大爆發時期,才像決堤的洪水,洶湧而來。此外大多時候,情緒的交流會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卻又無時不在地左右你的思想和行為。早晨某人的一句話可能使你整個上午都處於一種不安、心神不寧的情緒狀態中,也許你認為早已把那事兒給忘了,但它卻影響了你一整天的工作效率。  把熱情傾注在你的工作或學習中,會使一切面目一新,許多研究與事實表明熱情是影響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同樣,熱情也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熱情的人在與人交往中往往更為積極主動,更勇於承擔責任,更易於給予他人以關懷和幫助,因而更受人歡迎。這種源於個人自身的內部推動力正是情商。當一個人滿懷熱情地與人交往時,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於交往對象以及雙方的情感互動與交流上,使兩人之間的情緒同步協調,而熱情者往往是主動者、控制者。  在情緒互動的過程中,高情商者往往是情緒的主導者,即由他把情緒傳導給周圍的人。  一位領導者是否成功、能否勝任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他能否鼓舞員工的士氣,使他們居於一種比較積極、興奮的情緒狀態中,從而產生更好的工作績效。  表達情緒信息,使他人順應你的情緒步調,一般有兩種形式: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語言本身就含有豐富的情感信息,如何組織安排語言、運用什麼樣的辭彙與人交談,既是智商也是情商的體現。成功地運用鼓勵、安慰、讚美的人,必定擁有一份成功的人際關係。除此之外,人的非言語表現也能調節情緒的協調程度,一個面帶迷人微笑、充滿自信和熱情的人,隨時隨地都受歡迎。

人際關係的一個基本定理就是情緒的相互感染,這是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人們在交往中,彼此傳輸和捕捉情緒信息,並匯聚成心靈世界的潛流,通過這股潛流的涌動來感染影響對方的情緒。對這種情緒的控制能力越高,他在社交中的影響力就會越大。  人們在交往時,情緒傳遞的方向總是從表達能力較強的一方指向相對較被動的一方。某些人特別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也就極易動容。  善於順應他人情緒或使他人情緒順應你的步調,必然能夠提升影響力,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的領導者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家都具有這一特徵,能用這種方式調動千萬人的激情或眼淚。  在每一次人際接觸時,人們都在不斷傳遞情感的信息,並以此來影響對方。社交技巧愈高明的人愈能自如地掌握這種信息。社交禮儀其實就是在預防情感的不當泄露破壞人際關係和諧,但將這種禮儀運用在親情關係上,必然讓人感到窒息。  情緒的感染通常是很難察覺的,專家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請兩個實驗者寫出當時的心情,然後請他們相對靜坐等候研究人員到來。  兩分鐘後,研究人員來了,請他們再寫出自己的心情。注意這兩個實驗者是經過特別挑選的,一個極善於表達情感,一個則是喜怒不形於色。實驗結果,後者的情緒總是會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這種神奇的傳遞是如何發生的?  人們會在無意識中模仿他人的情緒表現,諸如表情、手勢、語調及其他非語言的形式,從而在心中重塑對方的情緒。這有點像導演所倡導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員回憶產生某種強烈情感時的表情動作,以便重新喚起同樣的情感。  日常生活的情感模擬是很難察覺的,研究者發現,人們看到一張微笑的臉時,會感染同樣的情緒,這可以從臉部肌肉的細微改變得到證明,但這種改變須通過電子儀器偵測,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情緒的傳遞通常都是由表情豐富的一方傳遞給較不豐富的一方,也有些人特別易於受感染,那是因為他們的自主神經系統非常敏感,因此特別容易動容,看到煽情的影片動輒掉淚,和愉快的人小談片刻便會受到感染,這種人通常也較易產生同情心。

  俄亥俄州大學社會心理生理學家約翰·卡西波在這方面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看到別人表達情感就會引發自己產生相同的情緒,儘管你並不自覺在模仿對方的表情。這種情緒的鼓動、傳遞與協調,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人際關係互動的順利與否,便取決於這種情緒的協調。觀察兩個人談話時身體動作的協調程度,可了解其情感的和諧度。諸如適時地點頭表示贊同,或兩人同時改變坐姿,或是一方向另一方傾斜,甚至可能是兩個人以同樣的節奏搖動椅子。  師生之間也有類似的情形,研究顯示,上課時師生的動作愈協調,彼此之間愈覺得融洽、愉快而興趣高昂。  一般而言,動作的高度協調表示互動的雙方彼此喜歡。從事上述實驗的心理學家法蘭克·柏尼瑞說:"你與某人相處覺得是否自在,其實與生理反應有關,動作協調才會覺得自在。"簡而言之,情緒的協調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這與前面所說的親子情感的調和並無不同。人際關係的好壞與情感協調能力很有關係。如果你善於順應他人的情緒或使別人順應你的步調,人際關係互動必然較順暢。  成功的領導者或表演者,能夠使千萬人隨著他的情緒共舞,拙於傳遞或接收情緒信息的人,在人際關係互動上總是滯礙難行,因為別人與其相處感到極不自在,儘管人們可能說不出任何理由。人際互動中決定情感步調的人,自然居於主導地位,對方的情感狀態將受其擺布。譬如說,對跳舞中的兩個人而言,音樂便是他們的生物時鐘。在人際關係互動上,情感的主導地位通常屬於較善於表達或較有權力的人。通常是主導者比較多話,另一人時常觀察主導者的表情。  高明的演說家、政治家或傳道者,極擅長帶動觀眾的情緒,誇張地說,就是調控對方的情緒於股掌之間,這正是影響力的本質。

 情商開發  情商與智商

  長期以來,人們把成功和智力因素的關係神聖化,使得整個教育都是針對智力的教育。然而無數成功者的案例讓人們看到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的特徵:清醒的自我認識、穩定的情緒和不屈不撓的勇氣等,這些共同的素質就是情商。  人們對非智力因素作用的認識由來已久。我國古代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意思是說,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肯做。其中"能"是指"會不會",即智力因素;而"為"則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斯勒,在對入伍新兵進行"軍人個別測驗"過程中,發現有些在標準智力測驗中失敗的新兵,從他們的經歷來看,卻能勝任所從事的工作,據此,他認為智力不能與性格的其他部分割裂開來。  20世紀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對智力的傳統學說提出了質疑。他做了大量的測驗和實驗,發現接受智力測驗的人,對智力測驗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堅持性以及獲得成功的願望,都對智力測驗的結果有重要影響。1935年,他在其論文《具體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先提出了"非智力因素"這個概念。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過多注意。  後來,維克斯勒在亞歷山大的啟發下,於1940年也提出了"一般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問題。1950年,他發表在《美國心理學雜誌》的《認識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的論文中闡述了非智力因素這個概念。這時,非智力因素才為世人所公認。  維克斯勒經過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從智力和智慧行為的心理結構方面,對非智力因素的含義作了如下概括: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智力因素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種基本能力,但對智力起著制約作用。  心理學家們使用的非智力因素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質等。狹義的非智力因素則指那些不直接參与認識過程,但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參与認識過程,就是說在認識過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擔對機體內外信息的接收、加工、處理等任務。非智力因素對認識過程的直接制約表現在它對認識過程的動力作用和調節作用。在心理學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是相對於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狹義的非智力因素。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20%依賴於智力因素,即是智商水平的高低,其餘80%都依賴於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中最關鍵的是"情緒智力因素"。1991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德·塞拉維和新罕布希爾大學的約翰·梅耶首創了"情緒智力"這一術語,用來描述了解和控制情緒、揣摩以及駕馭他人情緒的移情作用,通過情緒控制來提高生活質量的才能。其實,"情緒智力"的概念提出是秉承自亞歷山大提出的"非智力因素"的。只是,在提出這個概念之前,心理學家們把人的智慧活動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籠統的兩大類;而且,"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而言的。  在很大程度上"非智力因素"的定義是指那些除了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但"非智力因素"本身是否是一個可以獨立定義的東西,或它是否可以從理論上用一個概念來歸納和限定?可以說,"情緒智力"概念的揭示就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相對於智力的其他因素可以成為"情緒智力因素";並且,比照著"智商"(IQ)的概念,這個新的術語被稱為"情商"(EQ)。  不久,彼德·塞拉維和約翰·梅耶又研究發現,情商早期的定義,在某種意義上僅僅論及對情緒的知覺調節,忽略了對情緒的思維,顯得單薄,所以有必要對先前的定義作進一步的修改和補充。修訂後的情商內涵應包括四大技能:  1. 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包括從自己的生理狀態、情緒體驗和思維中辨別情緒的能力,通過語言、聲音、儀錶和行為從他人、藝術作品、各種設計中辨認情緒的能力,準確表達情緒及與這些情緒相關的需要的能力,區分情緒表達中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的能力。  2. 情緒促進思維過程的能力  包括影響信息注意的方向的能力,促進與情緒有關的判斷和記憶過程產生的能力,促使個體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對特定問題解決的促進能力。

  3. 理解情緒及相關知識的能力  包括給情緒貼上標籤、認識情緒本身與語言表達之間關係的能力,理解情緒所傳達的意義的能力,理解複雜心情的能力,認識情緒轉換可能性的能力。  4. 調節情緒有助於情緒和智力的發展的能力  包括以開放的心情接受各種情緒的能力,根據所獲知的信息與判斷,成熟地進入或擺脫某種情緒的能力,成熟地監察與自己和他人有關的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雖然關於情商的定義還存在爭議和分歧,但有幾點是明確的:  情商是指情緒控制的能力或情緒智力的高低,雖然它不一定適合用數值尺度來測量,但仍然可以通過一些科學方法來了解。情商與智商不是對立的,有的人有幸既有較高的智商又有較高的情商,有的人只有其中之一。在預測人的成功時,了解情緒智力比通過智商測試以及其他標準化成就測試測量出來的人的智力水平更有價值。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來訓練和提高人們的情緒調節能力,使情緒因素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有助於個人成功。  "情商"與智力的概念不同,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種潛在的智慧能量的話,那麼,"情商"將是喚醒這些潛在能量的笛聲。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具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就人腦的記憶儲存量來講,有些學者認為正常人腦的儲存量可達幾千萬億比特;有的專家則認為,人腦的信息儲存量大約相當於5億冊圖書的信息,這個數字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量的50倍。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一般人只運用了其總體智慧的10%;而奧托則乾脆認為,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智慧只佔他全部智慧潛能的4%;甚至那些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們,他們運用的智慧,也不超過他們全部智慧潛能的10%。  心理學家們的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迫使自己運用自己智慧潛能的一半,人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40~50種語言,將一部大英百科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並順利學完數十所大學的博士課程。這些對人類智慧潛能的估量使一般人難以置信。為此,美國心理學家盧果感嘆道:"我們最大的悲劇不是恐怖的地震、連年的戰爭,甚至不是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而是千千萬萬的人們活著然後死亡,卻從未意識到存在於他們自身的未開發的巨大潛能。如此之多的現代人,其生活中心竟然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電視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我等芸芸眾生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人,或可以成為什麼人;如此之多的吾輩尚未經歷足夠的心理和社會歷程,卻已經衰老死亡。"而妨礙人們充分發揮大腦智慧潛能的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恰恰是情緒因素。懶惰、缺乏自信和得過且過使我們心中的巨人長久地蟄伏沉睡著,"情商"概念的出現,使人類終於能夠審視自己的潛質,找到喚醒心中巨人的"法寶"。

積極地開發情商

  智商只為個人成功提供了一種潛力,情商卻制約著智商發揮的程度和限度。  許多事例表明,情商能為成才主體提供良好的生理前提。生理素質是主體進行成才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主體成才活動起促進或延緩作用。情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具備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越高,主體越能及時擺脫焦慮、憤怒、抑鬱、悲痛等不良情緒,保持冷靜、樂觀、熱情、開朗等積極的心態。心理醫學研究表明:在積極的情緒下,人的中樞神經處於最佳功能狀態,人體的內臟及內分泌處於平衡狀態,整個軀體協調,充滿活力,能為神經系統填充新的力量,充分發揮有機體的潛能,提高腦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相反,長期處在不良情緒下,往往會引起人體病變,引發疾病,延緩、阻礙成才活動。  情商是成才活動的動力機制,情商的核心動力--自我激勵的能力,就是主體善於激發活動的動機。良好的動機,是成才活動的內在動力,它可把興趣、自信、樂觀、熱情等情緒因素調動起來,發揮"整體效應",形成內部動力機制,對成才活動起發動、加強、維持的內驅力作用。如:興趣能內在地驅使主體從事喜好、有趣、新的活動,激發鑽研、探索和成功的慾望,並將這種活動維持在最優的狀態。自信往往表現為對自己的肯定,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主體可通過自我鼓勵、自我強化不斷戰勝成才活動中的困難。  情商是思維活動的"激發器"。心理學家認為,愉快而穩定的情緒,有利於促使腦細胞的興奮和血液循環,能使人的大腦處於最佳活動狀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靈感也容易出現,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智力活動效率提高。而在消極情緒下,意識變得狹窄,判斷力、理解力降低,思維阻塞甚至中斷。同時,對情緒的自我認知感覺能力可以培養人們對直覺的自知力。直覺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使主體能敏銳地覺察到事物之間本質聯繫,提出獨特的見解和科學的預見,對創造性活動尤其是科學研究有著重大作用。

 情商是成才活動的"支撐柱"。在成才活動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力,這需要情商的"支撐柱"作用。情商控制衝動的能力越高,人越能忍受挫折,承受壓力,意志更堅強。當遭遇挫折、失敗時,情商低的人自卑、自責、灰心喪氣甚至放棄;而情商高的人能冷靜、客觀地分析失敗,找出問題的癥結,吸取教訓,堅定成功信念,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進一步實施成才活動。  此外,情商還具有調節人際關係的,這對成才是大有裨益的。個體成才活動離不開其他個體的協作和支持,具備了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才容易得到為達成活動目標所必需的幫助和合作。  智商和情商都是成才必不可缺的因素,開發智商、情商應是人才開發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兩個方面,智商受遺傳基因、先天條件的影響,後天的開發受到一定的局限,而情商則很大程度上受後天的影響,可以通過不斷的訓練、培養而獲得豐富的經驗。  那麼應如何科學地開發情商呢?  家庭應注意對孩子情商的啟蒙教育,走出重視孩子身體、智力發展而忽視心理發展的誤區,從幼兒開始就注重開發孩子的"情商",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在孩子聽故事、看電視、做遊戲、閱讀、鍛煉等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情商教育、引導、訓練,使孩子能初步獲得情緒經驗,培養堅毅、樂觀、勇敢、自信、熱情等積極情緒。同時,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由、平等、愉快的家庭氛圍,以促進孩子情商甚至智商的開發。  學校教育應糾正應試教育偏重學生邏輯(認知智商的發展)教育而忽視情感(體驗層面的情商能力)教育的弊端,把情商開發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訓練,如對學生進行挫折心理訓練、忍耐力訓練;注意培養、引導學生的興趣,運用目標激勵、效果激勵等手段來強化自我激勵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認知自己的情緒反應並教給他們控制情緒的技能。

 大眾傳媒要對情商開發進行持續、系統、有效的引導,使人們積極關注自己的情商,主動提高自己的情商。社會還要提供一定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人們消除心理、情緒障礙,保持心理健康。  對個體來說,積極地開發自己的情商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健全自己的認知能力。首先,要健全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等心理傾向以及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自己與周圍人相處的關係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即健康的自我意識。其次,要正確認識他人和社會,學會與他人融洽相處,培養與他人協作的精神。另外在認識過程中追求樂觀、自信、熱情、冷靜、勇氣等積極情緒,並根據社會變化,不斷調適自己的需要、動機、理想,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  二是強化自我調控能力。首先,要對不良情緒進行調控。當意識到自己出現憤怒、狂喜、悲傷、憂愁、恐懼等不良情緒時,要立即進行調適,如可用意識調節法、注意轉移法、行動轉移法、適當宣洩法等來擺脫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健康、穩定、平和的心態。其次,在進行某項活動時要善於調動興趣、自信、樂觀、熱情等情緒因子來激發自己的動機。這些情緒的產生和消失,起伏和變換,時刻控制、改變著行為的動機狀態,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方式。因此要有意強化這些情緒因子,用活動目標、結果和自身內在需要的滿足如理想、信仰、榮譽感、成功感等來激勵自己。最後,要堅定自己的意志。當實現目標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如畏懼困難、喪失勇氣、自卑自責、試圖放棄等否定性情緒衝動,用堅強的意志、樂觀的情緒來支撐活動目標的成功實現。

  米歇爾教授的軟糖實驗  1960年,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幼兒園做了一個軟糖實驗。  他選擇了一個空蕩蕩的大廳,召集了一群四五歲的小孩,在每個人面前都放了一顆軟糖,並對他們說:"小朋友們,老師要出去一會兒,希望你們不要吃面前的軟糖,如果誰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吃,老師回來後會再獎勵他一顆軟糖。而如果誰吃了它,就沒有這個獎勵了。"  實驗結果發現,有些孩子受不了誘惑就把糖吃掉了,但還是有相當多的孩子堅持了下來,於是他們得到了另一顆軟糖。  為什麼有些孩子堅持下來了?他們是憑什麼堅持下來的?原來,有的孩子通過數自己的手指頭;有的則把腦袋枕在手臂上睡覺;有的索性離開座位以此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們知道,只要再堅持一會兒等老師回來,就可以得到兩顆糖。  後來,根據後續跟蹤調查發現,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那些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吃軟糖的,在成就方面普遍比忍受不了誘惑吃掉軟糖的要大,無論在毅力、耐挫折還是和他人的合作方面都是如此。  這個軟糖事件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缺乏控制能力,無論他的智商高或者低,往往無法取得很大的成就;而那些小時候便有著很強自控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把握自己創造輝煌。  從這項並不神秘的實驗中人們意識到,智力對於一個人獲取成就並沒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非智力的情緒商數,才是一個人命運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善於領兵打仗,年紀輕輕就當了大都督。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的時候,周瑜才33歲,深得眾人欽佩。  周瑜青年才俊,智商定然很高。智商這麼高的一個人,後來怎麼死的呢?在這部書中作者認為是被諸葛亮三氣而死的。  周瑜斷氣之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年僅36歲的周瑜,事業正是如日中天,但是他在順境之時趾高氣揚,遭遇逆境的時候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他易動怒,患得失,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終於,他的低情商導致了他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過早地撒手人寰。  情緒是從遠古時代就伴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起來的,經研究證實,情緒與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民間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就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古語有云:"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憂傷肺。"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大腦皮層的高級心智活動,打破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其間的平衡,使人的意識範圍變得狹窄,削弱人們正常的判斷力、自制力。而持久性的消極情緒可能會使大腦機能嚴重失調,甚至引起焦慮症、抑鬱症、神經衰弱等。  與之相反,良好的情緒如歡樂、愉快、樂觀、恬靜、豁達、幽默等,這些情緒的反覆出現能提高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力,使體內各器官的活動協調一致,有助於充分發揮整個機體的潛能,有益於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  相信我們都曾聽聞過許多重症患者如何以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創造了戰勝死神的奇蹟,也曾經聽說過一些原本並沒有罹患病症之人卻因為整日沉溺於唉聲嘆氣怨天尤人的消極情緒中,反而衍生重病。一些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能時常保持心情愉悅、樂觀豁達、心平氣和,而一些遇到風吹草動就容易橫眉立目、頓足捶胸、垂頭喪氣的人,從他們的面容上也難以發覺神采奕奕、容光煥發的精神。

讓情緒成為你騰飛的翅膀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有一定的智能。但擁有高智能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成功,然而,只要你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就一定能成功。  長期以來,人們在研究成功學的時候,總是將人智商的高低看成是事業是否成功、人生是否燦爛的最為重要的先決條件。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覺,似乎高智商就意味著成功,低智商和一般智商似乎就無成功的可能,與成功無緣。而對情緒的研究則甚少,甚至有些觀點認為情緒不過是困擾生活的-些因素罷了。  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智商的確有一定的意義,如果對大多數人進行一個整體觀察,發現低智商的人大多從事勞力工作,而高智商的人大多從事勞心的工作,而且智商高的人往往比智商低的人平均薪水要高。  然而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統計數據僅僅只能表明高學歷、高智商的人的平均薪水比低學歷、低智商的人高。而在同一項統計中人們還發現,我國現階段收入最高的人群卻並非高學歷、高智商者,有很多公司的老總文化程度並不高,有的是高中文化程度,有些是初中甚至還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老總。這些老總麾下卻網羅著大批高學歷、高智商的精英。這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反倒成了低學歷、低智商的人的追隨者,並為他們所追隨的人創造財富,作為回報,老總給他們發較高的薪水

  要解釋這個現象就得研究人如何才能成功,研究追求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說起來很複雜,但有幾種因素對成功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要成功就需要行動,而且是積極的行動;要成功就要開發人的潛能,只有你從你自身開發出更多的潛能,你才可能比他人獲得更大的成功。  讓我們再看看,在我們的身體中又是什麼東西在決定著我們的行動,是什麼東西在調控著我們使我們能夠釋放出潛能。著名的心理學家哈德飛的一項實驗做出了明確回答。  哈德飛讓三個人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器。在一般清醒的狀態下,他們平均的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實驗則將三個人催眠,並告訴他們,他們非常虛弱。實驗的結果,他們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即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1/3。  然後,哈德飛再讓這三個人做第三次實驗。在催眠之後,告訴他們說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了140多磅。  當他們在思想上很肯定地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後,他們的力量增加了50%。  如果你覺得這個實驗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不妨再看一件發生在美國內戰時期最奇特的故事。  現代基督教信仰療法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曾經由於一連串生活的磨難,健康狀況一直不好,整天情緒低落。一個寒冷的冬日,她走路時,突然摔倒在結冰的路面上,致使脊椎受到了嚴重的損傷。醫生說,即使奇蹟出現而使她能夠活下來,她也絕對無法再行走了。然而瑪麗卻是一位忠實的基督徒,有一天,她讀到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耶穌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來,拿起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了起來,回家去了。"耶穌的話使瑪麗產生了一種信仰、一種能醫治她的力量,於是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瑪麗從自身看到了奇蹟,她認為創造奇蹟的就是思想。從此,瑪麗開始了"基督教信仰療法"治療,並以這種療法治癒了很多病人,消除了很多人的憂慮、恐懼和病痛。她深信,只要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生活。

越來越多的實驗和事例都證明,一般人以為的高智商就等於高成就這一公式並不成立,人生的成就還取決於其他的因素。在其他因素中情商對人的影響最大。因此,可以這樣說,我們人類有兩個腦、兩顆心、兩種智力--理性與感情。生命的成就同時取決於兩者,絕非智商所能單獨主宰,主導我們行動和激發人類潛能的主要動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如果缺乏情商的配合,智能絕對不可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甚至可以說智能發揮的前提就是看情緒是否在最佳狀態。以人的決策為例,決策需要較高的智能,因為決策需要有純粹的邏輯思維等智能,高智商的人在決策時能做出更科學的決策,但是不是意味著決策就不需要感覺這樣一些非理性的情商呢?  事實恰恰相反,理性決策絕不可缺少感覺的成分,感覺先將我們引到一個正確的方向,而後純粹的邏輯才能做最佳的發揮。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決策過程,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進行簡單的或複雜的決策,如到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時候,每個青年男女都要做出如何選擇對象的決策。這時候情緒往往能幫助他們在開始時就篩掉許多不當的選擇,然後才是理性發揮作用的時候。  因此,在人際關係日趨複雜的現代及未來社會中,應該了解到行為受智能和情緒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懂得了這個道理後,不僅在提高智能上下功夫,更在提高情緒控制力上下功夫,就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情商與影響力

情商影響社交

  人際關係包括在社會交往中的影響力,傾聽與溝通的能力,處理衝突的能力,建立關係、合作與協調的能力,說服與影響的能力等等。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在參加酒會或慶典的時候,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天賦,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常常比較內向,寧願一個人躲在角落裡也不願主動與人交談。  李開復在給大學生的信中談到:  "我個人就缺乏人際交往的傾向。以前,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個人影響力的經理為止。那個經理沒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稱他認識了公司中幾乎每一個有能力的人,並和其中的許多人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但我很快就發現,他的這種能力對公司非常有用。  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內部選拔一些職員到我的部門工作時,就可以從他那裡獲得許多有關該職員的詳細信息;與公司其他部門協調工作時,他的人際關係網也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從那時起,我發現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對於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者來說非常重要,我開始特別注重培養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  在技術研究和開發方面,溝通和說服的能力也至關重要。比如,我們開發出了一項先進的技術,要把它變成公司的產品。這首先要說服公司的決策層。我們必須細心準備我們的產品建議書,並通過精彩的演講和現場展示,讓領導者相信我們研究出的技術對公司大有裨益,讓決策層認為即將開發的產品可以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具備處理人際關係、展示自己、影響他人的能力。"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特點是它具有情感的基礎。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遠、合作與競爭、友好或敵對等,都是心理上距離遠近的表現形式,都具有情感的色彩。個體之間、群體之間的好感或反感,反映了個體或群體的社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的情感體驗。人際關係是由多種成分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是相互認同、情感相容、行為近似。只有這樣,才能產生人際吸引,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互認同,是通過知覺、表象、想像、思維、注意和記憶等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認識活動而實現的。人們通過信息的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滿足了交往的需要時,才能情感相容、行動一致。因此,相互認同在人際關係中是首要的心理成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上的距離,往往是隨著彼此相互認同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群體中,人際關係不可能始終如一,永恆不變。即使長期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其心理也並非是等距離的。

情感相容是以彼此喜愛、信任、同情、熱心、照顧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凡是能驅使人們接近、合作、聯繫的情感,都稱之為結合性情感。結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間越相容。凡是能使人們分離開來的情感,如憎恨、厭惡、冷淡、不滿等,都稱之為分離性情感。分離性情感越強烈,彼此之間則越不相容。所以,情感相容的人際關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歷來社會心理學家就很重視情感成分,把它視作人際關係形成的基礎。  行為相近是彼此言行舉止、交往動作、角色地位、儀錶風度等人際行為模式雷同。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模式越近似,越容易產生和形成人際關係,因此這也是構成人際關係系統的一個重要成分。  由相互認同、情感相容、行為近似這三個方面構成的人際關係系統,對於個性的全面發展,對於維護心理健康,保持正常的社會生活,對於促進社會的進步,都具有巨大的積極影響作用。

健康的情緒  情緒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提高或降低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它也是觀察一個人對於某人或某事真實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志向、胸懷和度量,它標誌著個性成熟的程度。一個具有良好修養的人,懂得保持健康情緒,能夠自覺而有效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健康情緒的養成或保持對一個人的工作、學習或生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健康情緒有哪些必要的條件呢?  第一,正確的人生追求。正確的人生追求是個人學習、工作與生活的一種精神支柱。有了這種精神支柱,就能在遭受挫折、打擊和失意時,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始終保持頑強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緒。正確的人生追求應當能促使別人過得更美好,對社會有所貢獻。這就要求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認準"人生的意義在於貢獻而不是索取",只有確立了這種正確人生態度的人,才能百折不撓,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如失戀、失學、疾病等)時,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第二,寬廣的胸襟。擁有寬廣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緒的基本條件。寬廣的胸襟表現在對待生活瑣事能視野開闊、胸懷曠達,不只津津樂道於眼前瑣事。古人云:"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一個人只有把眼光放在遠大的事業上,才會有寬闊的胸懷和豁達的度量。看問題應著眼於全局和長遠打算,不要因暫時的不利境遇而煩惱沮喪,不要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利而大動感情。在為人處事上,應當從渺小的個人感情中解脫出來,擺脫"自我中心"的小圈,以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人,以真心、誠心去打動他人。  第三,理性地適應生活。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現實的情感世界中,這種情感世界是複雜多變的,有甜的東西,也有苦的東西;有順心的時候,也有不順心的時候;有眼淚,也有歡笑;有冷嘲熱諷,也有溫情厚意。一個人如果不能適應這些變化,情緒將會隨之起伏動蕩;時喜時怒,時悲時愁,心理調節系統就會因此受到傷害,不良情緒由此形成。如果能夠主動控制它,不管生活怎樣起伏變化,始終不改愉快、樂觀的精神面貌,泰然處之。理智對待環境、生活、人際關係等相關情緒問題,就能在現實生活中形成並保持健康情緒。  理性地適應生活包含三方面,即理智接受現實生活的水平、理智評價自己的水平以及理智自制情緒的水平。其中,具備理智接受現實生活的水平是理性地適應生活的前提,具備理智評價自己的水平是理性地適應生活的關鍵,具備理智目制情緒的水平是理性地適應生活的重要保證。  第四,尋找身邊的歡樂。經常保持歡悅樂觀是健康情緒的重要表現。因為,樂觀的情緒是身心和諧的象徵,是心理健康的標誌,它能使人從內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快的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對於生活的滿足感,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人生。  保持樂觀情緒的前提是善於尋找身邊的歡樂。生活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有的人經常看到歡樂的一面,由此而感到生活很美好;有的人卻總是只看到憂傷的一面,當然會生活得很不開心。當然,善於在身邊尋找歡樂,多看生活中歡樂的一面,並不是只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而否認痛苦和困難的存在。生活中的現實是無法逃避的。我們提倡,無論歡樂還是憂傷,都應當以樂觀的情緒去面對。對於眼前的困難,只要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通過自身的努力,相信它是能夠被克服的。雖然樂觀的心情並不能改變客觀事實本身,但是,樂觀卻可以使我們勇敢面對現實,不畏困難,能使我們鼓足勇氣正確地對待我們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

以樂觀的心態尋找身邊的歡樂是學業或事業成功的助推器。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心理學家史耐德主持的一項實驗研究能夠充分說明這一問題。你的學期設定目標是80分,一周前第一次考試成績(佔總成績30%)發下來,你得了60分。你會怎麼做?  每個被測試的學生的做法因心態而異。最樂觀的學生決定要更加用功,並想到各種補救的方法;次樂觀的學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沒有實踐毅力;最悲觀的學生則索性宣布放棄,一蹶不振。他最後研究發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其心態是否樂觀有決定性的關係,甚至比傳統認為最具預測效果的入學測驗更準確(入學測驗與IQ很有關係)。也就是說,就智能相當的學生做比較,情感因素的影響更明顯。他的解釋是,樂觀的學生會制定較強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努力去達成。在比較智能相當的學生後發現,影響其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心態是否樂觀。從EQ的角度來看,樂觀的人面對挑戰或挫折時不會滿腹焦慮、意志消沉,這種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較少出現沮喪、焦慮或情感不適應等問題,總是滿懷希望地面對現實,因此,在人生道路上容易成功。  美國著名游泳選手麥特·畢昂迪1988年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被認為極有希望繼1972年馬克·史必茲之後奪得七項金牌。但畢昂迪在第一項200米自由式游泳中竟屈居第三,第二項100米蝶式游泳原本領先,到最後一米硬是被第二名超了過去。各報都認為兩度失金將影響畢昂迪後續的發揮,沒想到他在後五項竟連連奪冠。只有賓州大學心理學家馬丁·沙里曼對這種轉變不感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較早的時候曾為畢昂迪做過樂觀影響的實驗。實驗方式是在一次測試後,故意請教練告訴畢昂迪他的表現不佳(事實上很不錯),接著請畢昂迪稍作休息再試一次,結果更加出色。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測試成績都不如之前。  歡樂或樂觀其實都是建立在心理學家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上,亦即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這種心態能使你最大限度地發揮既有能力,努力培養欠缺的能力。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頗有研究,他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響,能發揮到何種程度有極大的彈性。自我效能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總是著眼於如何處理而不是一味擔憂。

情緒決定成敗  基於情商的自信是在正確認識自己和理解別人的前提下獲得的,因此是有堅實基礎的。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的情緒,人的情緒只受意識,即對事物的看法影響。不要把自己想成一個失敗者,而要盡量把自己當成一個贏家。人生來沒有什麼局限,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不要自我貶低,我們都有力量變得強大。  薩特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他獲得過諾貝爾獎,但是卻拒絕領獎。他有一句名言:"一個人想成為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  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你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想贏,但認為自己沒有實力,那麼你就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你就一定會失敗。如果你不認為自己聰明,你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聰明人。一個不能說服自己有能力做好所賦予任務的人,不會有自信心。  自信心受到挫折會改變人的命運。自信能夠給人以滿足感,產生滿意、快樂、積極的情緒,可以變渺小為偉大,化腐朽為神奇。與此同時,自卑自棄的情緒就會被削弱、摧毀。  作家三毛在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太好,數學老師不喜歡她。每到上數學課她就緊張,總是頭昏腦漲,數學成績更是每況愈下。由於數學成績不好,經常遭到數學老師羞辱,所以她特別怕數學老師的眼光。後來發展到出現了心理障礙,一想到上數學課就緊張,再到後來,每天早上起床後,一想到今天有數學課,就立刻昏倒了。  三毛真的沒有所謂的"數學細胞"嗎?恐怕不見得。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  大發明家愛迪生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一次手工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們把家庭作業拿出來展示。每個孩子都拿出了像模像樣的作品,只有愛迪生拿出了一把歪歪扭扭的木頭小板凳。老師看了非常失望,對愛迪生說:"只要你能找出比這更爛的板凳,我就不給你得零分。"  愛迪生從桌子里拿出了兩個更加歪歪扭扭的木頭小板凳,說:"這是我開始做的兩個,我想以後我能做得更好些。"

 正是這個手工課差點得零分的愛迪生,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和智慧的大腦發明了無數神奇的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是什麼讓愛迪生有如此大的進步呢?是自信心。雖然第三把小板凳仍然是廢品,但是愛迪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從而堅信自己將來可以做得更好。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受試者在心中默念:千萬不要想像粉色的帶斑點的大象。這時受試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粉色的帶斑點的大象的形象。在一次足球比賽中,最後點球大戰。一個頂級足球名將竟然把球踢出了門外,教練問他為什麼會失敗?他說他滿腦子想的就是千萬別把球踢出門外。  不良的情緒會消磨人的自信,影響人的生活,尤其是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和固定的對待事物的情緒,會影響人的一生。  桌子上面有各種食物,無論你品嘗的是什麼滋味,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過去的屬於過去,過去不等於現在,你現在正在走向一個嶄新的明天,不要用過去的習慣來束縛現在的思維,你現在的選擇正為明天打基礎。

  情商主宰人生  情緒改變命運  很多人喜歡《舊約》里約瑟夫的故事:  約瑟夫年方17歲就被兄長賣至埃及,任何人處在類似的境遇下,都難免自怨自艾,並對出賣及奴役他的人憤憤不平,但約瑟夫不做此想,他專註於修養自己,不久便成了主人家的總管,掌管所有的產業,很受倚重。  後來他遭到誣陷,冤枉坐牢13年,可是依然不改其態,化怨憤為上進的動力。沒有多久,整座監獄便在他的管理之下。到最後,更掌管了整個埃及,成為法老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我們雖沒有約瑟夫受奴役和囚禁的經歷,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卻足以使我們處在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之中。再想想約瑟夫的遭遇,其實不同的情緒在人生逆境中反而出英雄。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失敗挑戰中度過的。經驗來自於磨難的升華。生活中最可怕的是不能從逆境中用自己的智慧戰勝它,而永遠被逆境所困。要有足夠的勇氣設法扭轉這個局面,不要逃避、不要拒絕,以此為跳板,這樣才能跳進成功之列。  怎樣才能獲得積極健康的心境呢?  1. 保持樂觀情緒。經常開懷大笑,樂觀的情緒不僅顯示青春活力,還將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襲。  2. 坦然面對現實。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會面臨種種壓力,與其被壓力擊倒不如勇敢地面對現實,換種眼光看壓力,把壓力當作是一種挑戰將更有利於你的身心健康。  3. 拋棄怨恨。懷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緒波動較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頻頻後悔;不是對人懷有敵意,就是自暴自棄,這樣很容易發生心理障礙。所以,平時應學會拋棄怨恨,要原諒別人,更要原諒自己。  4. 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人一定充滿活力和信心,沒有什麼能輕易打擊他。  5. 富有幽默感。有人稱幽默是"特效緊張消除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標誌。具有幽默感才能對許多不如意一笑而過。  6. 善於宣洩感情。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憂傷或其他情緒的人容易患病,而壓抑憤怒對機體同樣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縱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逃避現實。傷心的人痛哭一場,或與知心朋友談談心,或參加劇烈體育運動後,常會感到心情舒暢,這就是宣洩的意義。  7. 擁有愛心。擁有愛心不僅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且有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樂於助人還可使你廣交朋友,這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還會使人更長壽。  保持積極的心境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你是用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看世界,還是用消極、悲觀的想法迴避現實世界?同樣的事物,以不同的態度、方法去對待,結果自然也就完全不同,這就看你自己的行動了。  不知有多少癌症患者通過觀念認識的改變,性格變得開朗,能夠坦然地對待生活。正如那句話說的:"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結果奇蹟出現了,這些癌症患者的病情漸漸地好轉了,癌細胞自行減少了。許多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會因性格急躁、情緒激動而加劇,會因心境平和、情緒穩定而好轉。  事情往往是這樣:性格脆弱者會因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無法從人生的道路上再次站起來;而性格堅強、凡事處之泰然者則大踏步邁向新征途。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調整好了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掌握了未來生命的主動權。

  良好情緒的力量  1939年,德國軍隊佔領了波蘭首都華沙,此時,卡亞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籌辦婚禮。然而,卡亞做夢都沒想到,他和其他猶太人一樣,光天化日之下被納粹推上卡車運走,關進了集中營。卡亞陷入了極度的恐懼和悲傷之中,在不斷地遭到摧殘和折磨中,他的情緒極不穩定,精神遭受著痛苦的煎熬。  同被關押的一位猶太老人對他說:"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與你的未婚妻團聚。記住,要活下去。"卡亞冷靜下來,他下決心,無論日子多麼艱難,一定要保持積極的精神和情緒。  所有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們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塊麵包和一碗湯。許多人在飢餓和嚴酷刑罰的雙重摺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亞努力控制和調適著自己的情緒,把恐懼、憤怒、悲觀、屈辱等拋之腦後,雖然身體骨瘦如柴,但精神狀態卻很好。  5年後,集中營里的人數由原來的4000人減少到不足400人。納粹將剩餘的猶太人用腳鐐鐵鏈連成一長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將他們趕往另一個集中營。許多人忍受不了長期的苦役和飢餓,最後橫屍於茫茫雪原之上。在這人間煉獄中,卡亞奇蹟般地活下來。他不斷地鼓舞自己,靠著堅韌的意志力,維持著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軍攻克了集中營,解救了這些飽經苦難、劫後餘生的猶太人。卡亞活著離開了集中營,遺憾的是那位給他忠告的老人,卻沒有熬到這一天。  若干年後,卡亞將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他在前言中寫道:"如果沒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懼、悲傷、絕望的情緒在我的心間瀰漫,很難想像,我還能活著出來。"  是卡亞自己救了自己,是他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救了自己。

 與卡亞不同的是,總有許多人不停地抱怨命運的不公,自己付出了辛勞的汗水,得到的卻是失敗和痛苦。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夢想著成功,但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忍耐與拼搏,更需要用心與專註。不少人正是因為一點小事便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或垂頭喪氣,或憂愁煩悶,或大發雷霆,或三心二意,或固執偏激。自己具有的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其塵封的潛力更是難以開發。其實,只要利用自己的情商,就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此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專註於生活和事業中。還有一些人只用手不用腦,他們事無巨細,樣樣操心,自己動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連瑣碎的事都要去做,那會浪費你多少心智和精力。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須找到著眼點,瞄準一個目標,辯識自己必須去做的事,這樣,才不會忙得焦頭爛額而一事無成。而能否做到這一點,同樣決定於你是否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指引,真正具有建設性的精神力量,蘊藏在左右一生命運的情商中。每時每刻的精神行為,會對生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你的人生正如一輛全速行駛的列車,而你的情商為它提供足夠的動力,決定它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卻能活的很開心,復累前行,在別人的冷眼與鄙視中一鳴驚人,而有的人生活優裕,開創事業的條件樣樣具備,機會更是不計其數,但他們總是消極麻木,不思進取。兩種為人,兩種人生,造成差別的原因,還是與情緒有關,前一種人有較高的情商,能遇拙不折,自我激勵,因而,能獲得成功。後一種人,由於缺乏起碼的情商,沒有前進的動力,因而成了命運的輸家。  多少個世紀以來,無數先哲曾在黑夜裡叩問蒼穹:決定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因素到底是什麼?我們怎樣努力才能有效地把握人生?我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該怎樣才能實現它,又能愉快地幫助他人一起前進,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實和經驗?這一個個問題,成為很多人的共同的困惑。  只有良好的情緒才能真正使你成為命運的主人,那麼,現在就可以調節你的情緒,指揮它,命令它,讓它給你無限的想像力。只要你有這樣的決心,那麼,你的夢想終會成真!

高情商者的制勝法則  歷史上有很多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後導致了失敗。  同樣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有王朗。一次兩軍交鋒,王朗自以為辯才無礙,妄圖憑藉七寸不爛之舌說服諸葛亮退兵,不料反被諸葛亮大罵了一通。王朗年高體弱,本來老年人的涵養應該很好,可惜王朗度量不夠,被諸葛亮一番說辭罵得氣血上涌,一頭栽倒在馬下。  俗話說:不挨罵,長不大。同樣在三國時期,真正的梟雄都是不怕別人辱罵的。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曹操。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陳琳曾寫過一篇檄文,不僅大罵曹操,甚至辱及曹家先人。曹操不僅不以之為忤,反而風趣地說陳琳的檄文"可愈頭風",後來更是重用陳琳。彌衡也曾當面大罵曹操,還在宴會上全身赤裸以羞辱曹操。曹操雖然怒不可遏,最後用借刀殺人之計害死了彌衡,但是當時曹操卻可以控制住怒氣,冷靜地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既解了心頭大恨,又不讓自己的聲譽受到傷害。  由此可見,雖然周瑜曾經火燒赤壁,打敗曹操,但是曹操的情商要比周瑜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所以曹操可以稱霸一方,而周瑜只能當個英年早逝的名將。

心態決定命運  一個女兒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痛苦、無助,她是多麼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只想放棄。她已厭煩了抗拒、掙扎,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  父親二話不說,拉起心愛的女兒,走向廚房。他燒了三鍋水,當水沸騰之後,他在第一個鍋里放進蘿蔔,第二個鍋里放了一顆蛋,第三個鍋則放進了咖啡。  女兒望著父親,不明所以,而父親只是溫柔地握著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說話,靜靜地看著滾燙的水,以熾熱的溫度燒滾著鍋里的蘿蔔、蛋和咖啡。一段時間過後,父親把鍋里的蘿蔔、蛋撈起來各放進碗中,把咖啡濾過倒進杯子,問:"你看到了什麼?"  女兒說:"蘿蔔、蛋和咖啡。"  父親把女兒拉近,要女兒摸摸經過沸水燒煮的蘿蔔,蘿蔔已被煮得軟爛;他要女兒拿起這顆蛋,敲碎薄硬的蛋殼,她細心地觀察著這顆水煮蛋;然後,他要女兒嘗嘗咖啡,女兒笑起來,喝著咖啡,聞到濃濃的香味。  女兒謙虛恭敬地問:"爸,這是什麼意思?"  父親解釋:這三樣東西面對相同的環境,也就是滾燙的水,反應卻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堅實的蘿蔔,在滾水中卻變軟了;這個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殼起初保護了它液體似的蛋黃和蛋清,但是經過滾水的沸騰之後,蛋殼內卻變硬了;而粉末狀的咖啡卻非常特別,在滾燙的熱水中,它竟然改變了水。  "你呢?我的女兒,你是什麼?"父親慈愛地問雖已長大成人,卻一時失去勇氣的女兒,"當逆境來到你的面前,你有何反應呢?你是看似堅強的蘿蔔,痛苦與逆境到來時卻變得軟弱、失去了力量嗎?或者你原本是一顆蛋,有著柔順易變的心?你是否原是一個有彈性、有潛力的靈魂,但是在經歷死亡、分離、困境之後,變得僵硬頑強?也許你的外表看來堅硬如舊,但是你的心靈是不是變得又苦又倔又固執?或者,你就像是咖啡?咖啡將那帶來痛苦的沸水改變了,當它的溫度高達100攝氏度時,水變成了美味的咖啡,當水沸騰到最高點時,它就越加美味。  如果你像咖啡,當逆境到來、一切不如意時,你就會變得更好,而且將外在的一切轉變得更加令人歡喜,懂嗎?我的寶貝女兒?你要讓逆境摧折你,還是你來轉變,讓身邊的一切變得更美好?"  心態決定命運。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你在逆境到來時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改變,使你在逆境的磨礪中變得更加出色、美好。消極的心態,則讓你無法面對一個個人生挫折,挑不起生活的重擔,只能自甘沉淪,被挫折擊垮。  人生的挫折、逆境無法避免,惟一能做的就是改變我們的心態。  曾經有兩個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泥土,一個看到的是繁星。面對同樣的遭遇,前者持一種悲觀消極的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了無生氣;而後者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星光點點、一片光明。


推薦閱讀:

在現任感情中該如何處理對待前任問題?
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
和繼母有矛盾應該怎麼處理?
高情商社交的50個細節 ,你都知道哪些?
如何做到城府深與有心計?

TAG:情商 | 命運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