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讀經淺得(63--31)般若波羅蜜,話中有話
金剛經讀經淺得(31)般若波羅蜜,話中有話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佛陀親自為這段章句定了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要聖弟子們「信、受、奉、行。」所以者何?因為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智慧」兩個字,不是名詞上的「智慧」。而是指能見生命法則,並依所見的法則,落實在生活中,解決生活的問題,而這個生命法則成為他的生命特質。
為了說明「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佛陀接著以底下的話來傳達他的意思。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的不只是表面的人事物,每次的談話,都包含著許多生命法則。諸微塵是指各種緣起,世界是聚集。所以佛說微塵、世界,非說微塵、世界,而是說「緣起與聚散」。佛都是「話中有所指」,要我們看出字裡行間,要我們「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所以須菩提真知,所以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所以到此我們就知「如來無所說」。
推薦閱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第三百四十一卷~第三百五十卷)
※邁向覺醒之路吧,勇敢的行者啊必將舍離過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七十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註解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101-10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