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山水名畫:近代卷

《還家圖》 齊白石 紙本墨筆

齊白石(1863—1957)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篆刻家, 原名純芝, 後名璜, 字渭清, 又字蘭亭, 號瀕生, 別號白石山人、寄園、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農等。齊白石生於湖南省湘潭縣農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館就學木匠, 給人作雕花傢具。27歲正式拜師學畫, 他先學畫民間神像, 然後學畫肖像, 繼而又學山水、花鳥和人物。他臨摹觀賞了明清畫家作品, 陳師曾不贊成他對古人的摹仿, 勸他獨創一格, 齊白石果真閉門變法, 也稱「衰年變法」。此山水畫深具金石趣味,畫法凝練而意韻具備。

《溪流垂釣圖》 齊白石 紙本設色

此畫從構圖上來看,可謂絕妙之作。畫家畫景僅簡練地畫一坡,坡上有二棵柳樹,一棵用濃墨,一棵用淡墨。柳條用筆靈活自由,線條垂下而活潑。坡後一筆不著,卻能表現出一片汪洋。畫面布局很別緻,在樹梢的頂端,用沒骨法畫出山峰。畫家在此畫中的構圖不受任何拘束,手法大膽而自由。同時,畫面的高度簡練,既體現真,又能體現畫面美,是雅俗共賞的範例。

《青城山色圖》 黃賓虹 紙本淡設色

黃賓虹(1865-1955),中國近代中國畫家。初名懋質,應試改名質,字朴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濱虹亭,因號濱虹,後改為賓虹,中年以後以字行。原籍安徽省欷縣西鄉潭渡村。擅長畫山水畫,並進行繪畫史論和篆刻的研究、教學,以及中國美術遺產的發掘、整理、編撰、出版工作。 此畫風格渾厚華滋,意境沉鬱淡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然而又因寫景抒情和相應筆墨章法的不同呈現出多種面貌。此畫最鮮明的特點是其筆墨上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

《山水圖》 黃賓虹 紙本水墨 縱99.8厘米 橫34.5厘米 私人收藏

黃賓虹的山水畫,有一種非常深厚華滋,筆法細密如織;有一種則簡逸粗放,筆法曠達飄逸。此幅《山水圖》,當是介乎兩者之間風格。畫家運用墨色變化,求濃以淡,黑里透白,實中寓虛,乾濕交錯,筆法蒼勁,呈現出一種氣韻生動的山間意境。遠山亦以淡墨先勾輪廓,然後以深墨點,密密疏疏,虛虛實實,點的變化,表現出墨色的變化。由於墨法用得得當,色調變化相當巧妙,看似繁,實很簡,簡約而單調,不落俗套,能夠層層深厚,韻味無窮。

《泉聲咽危石》 陳師曾 紙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陳師曾(1876—1923), 又名衡恪, 號朽道人、染倉室等, 江西修水縣人, 其祖父陳寶箴在光緒21年任湖南巡撫, 其父陳三立為清末民初著名詩人, 弟陳寅恪為著名歷史學家。陳師曾幼承家學, 熟習琴棋書畫, 對吳昌碩十分崇拜, 又遠師沈周、石濤和龔賢等。他長於大寫意,筆力雄健,著色吸取西法兼中國畫傳統,在水墨畫創作上具有獨特的意境深蘊和風格。此畫出自詩人王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頗能代表陳師曾山水畫風。

《詩畫冊》 陳師曾 紙本設色

陳師曾(1876—1923), 陳師曾畫過許多詩意圖。他曾說:「四王派的畫遍天下,我們必須別尋門徑。別樹一幟,方能出人頭地。若隨波逐流,投世所好,不但不能越過王派中的首領,恐怕也未必能趕上王派中的徒弟。」《詩畫冊》是畫家晚年所畫,用筆的大膽潑辣,布局的獨出心裁,不落俗套,不蹈前人蹊徑,勾石精線,干筆顯出很超脫,石塊層巒氣勢渾厚,剛勁,有張力。石塊略加敷石色整體中有變化,粗中有細。

《水竹幽居圖》 高劍父 紙本設色

高劍父(1879—1951), 名倫, 字劍父, 後以字行, 廣東番禺人, 他共有兄弟六人, 他行四, 五弟高奇峰, 亦善畫, 與他同為嶺南畫派的先驅。高峰父是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他自幼喪父, 在族叔的影響下對繪畫產生了極大興趣。早年從居廉學畫, 後入黃埔水師學堂學習, 後因病輟學, 又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 之後進一步學習西洋畫技法, 通過與日本畫家山本梅崖等人接觸, 高劍父大開眼界, 在接受外國藝術精髓的同時, 他暗下決心要改革傳統中國畫。

《玉淵圖》 陳樹人 紙本設色

陳樹人(1883-1948),近代畫家,廣東番禺人。17歲時從居廉學畫。後赴日本,進京都美術學校及日本大學文科學習繪畫和文學。擅山水花卉,畫風秀麗,與高劍父、高奇峰並稱為嶺南現代三大家。玉淵,水深之處,美玉出產地。畫家所畫可能是三峽的玉淵潭。在構圖用色上很有特色。顯然得益於西洋畫的水彩影響,但薄而不輕,淡而厚重,雅而不俗,清麗而不浮艷,展現出深遠曠闊,有意在畫外之感。

《山高水長圖》 高奇峰 紙本設色

高奇峰(1889—1933), 高奇峰為「嶺南派」創始者「三傑」之一。少年時隨居氏及其父兄習畫,後東渡日本,對京都畫派中名家的技藝有極深入的研究。他把傳統的筆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畫中的特殊技巧,運用于飛禽走獸和山水,達到形體逼真而又生氣勃勃的效果,構成了雄偉兼秀美的獨特風格。此圖畫高聳的山峰,粗筆為之,不作皴法,大片渲染效果,強調大的山勢結構,整體感強,略作苔點,富有變化。

《帆影動江暉》 朱屺瞻 紙本設色

朱屺瞻(1892—1996),號屺哉,齋名梅花草堂、僻斯居。生於江蘇太倉,他自幼習畫,1913年任上海圖畫美術院教師,1917年赴日本川端美術學校學習素描和西畫,回國後在家鄉建畫室梅花草堂,探索油畫中國化的道路。朱屺瞻擅長寫意山水、花卉,間寫人物,能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他的山水樸拙淋漓,水墨腴潤,喜歡作平坡遠景。這幅風景取近景為之,畫大樹、草房、坡岸、歸船、高山,用筆老辣蒼勁,淡皴色彩,寓清俊於粗獷潑辣。

《雞鳴寺道中》 徐悲鴻 1930年作 布面油畫 縱66厘米 橫77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收藏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 自小受父親影響, 喜好臨摹清末畫家吳友如的人物畫及煙盒上的動物畫片。稍長得識康有為, 折服其推崇宋畫「合中西而為繪畫新紀元」之見解。1917年赴日, 他如饑似渴了解和學習西方繪畫, 1919年赴法國留學, 專攻美術, 先入巴黎美術學校弗拉孟畫室。徐悲鴻練就了紮實的西畫功底,對傳統中國繪畫也十分著迷。這幅風景油畫描寫通往雞鳴寺道中的景物,陽光明媚,道路曲折多起伏,很有生活情調。

《墨筆山水圖》 徐悲鴻 1941年作 紙本水墨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江蘇宜興人。他是許多到歐洲留學然後又回國從事以提倡寫實為宗旨的美術教育中最有影響的人物。在作畫上,徐悲鴻青年時期以素描為最出色,所作人體,善於將線描與明暗結合起來,外形準確,風格簡潔,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後以準確的造型、傳統筆墨工具畫人物、動物、花鳥和風景,探討融會中西的「寫實彩墨」,在40年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幅墨筆山水,筆調清新,筆法簡逸,非常富有意境。

《黃山溫泉圖》 劉海粟 1954年作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 橫65.6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劉海粟(1896—1994),字季芳,江蘇常州人,14歲到上海學習西畫,16歲便與烏始光等創辦了私立上海國立美術館, 他自任校長。劉海粟廣招人才,兼授中西繪畫,保守勢力稱他為「藝術叛徒」。他反而更大刀闊斧地推進「藝術革命」。劉海粟的油畫受野獸派影響,色彩生辣,筆觸奔放,國畫則敢於將大筆觸塗強烈色調的畫法引入水墨畫。此畫中點畫勾勒與潑彩並用, 筆線強悍老辣, 喜用石青、石綠和大紅, 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突出其藝術風格和藝術創造性。

《雨後千山鐵鑄成》 潘天壽 1954年作 紙本設色

潘天壽(1897—1971),中國現代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詩文、美術史論。他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生於浙江省寧海縣,卒於杭州。其父能書。潘天壽7歲入私塾,經常臨摹《芥子園畫譜》,19歲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受教於李叔同等名師。此畫篇幅巨大,古拙沉鬱,生澀凝練,質樸無華。潘天壽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險境,走極端,喜奇兀、強倔、壯偉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尋找自己的藝術道路。此畫頗能代表畫家的這種追求。

《廬山全景》 張大千 台北大風堂藏

張大千(1899—1983),號大千,名爰,四川內江人。早年曾隨其兄張善子赴日本學染織,回國後改學書畫,師從民初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熙,後遍臨古代名跡。40年代初,他領弟子到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開學習敦煌壁畫之先河,造成巨大影響。1949年後遷移海外,先後在阿根廷、巴西、美國居住,1979年還居台北。他多才多藝,擅長人物、山水、花鳥。《廬山全景》是一幅在傳統墨法基礎上,借鑒抽象主義的自動技法,始創以大面積潑墨潑彩為主的新面貌。

《秋山圖》 林風眠 紙本 彩墨 上海畫院藏

林風眠(1900—1990),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省梅縣,祖父是雕刻石匠,父親林雨農承祖業併兼習繪畫。林風眠18歲中學畢業赴上海,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學成歸國時已是學術滿腹。他綜合了中國古代繪畫和西方近代繪畫的視覺經驗,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結構和風格。《秋山圖》追求一種寧靜而有力的、講究形式和韻味的美,力圖將印象派的外光畫法和中國畫的水墨方法結合起來,或者將西方現代藝術的構成方法融入具象彩墨的描繪之中。

《待細把江山圖畫》 傅抱石 紙本設色 縱110.5厘米 橫52.8厘米 南京傅抱石紀念館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又名瑞麟,因愛清代畫家石濤的藝術,再自名抱石。他原籍江西新余,生於江西南昌。又因父親早亡,傅抱石11歲就當學徒,因常見裱畫店與刻字鋪的書畫印章,誘發了他的藝術興趣。他曾留學日本,回國後先後在中央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當教授。此幅《聽泉圖》刻畫山雨過後,各處山泉奔瀉而下,形成瀑布和急流。人物的閑適情態與筆墨飛動、氣勢茫茫的山水形成對照。傅抱石善於用硬毫散鋒,以橫豎、上下、圓轉的筆勢畫山石肌理,多逆鋒,有時也有卧筆橫掃,然後加點,人稱為「抱石皴」,很有特點。

《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圖》 李可染 紙本 墨筆淡彩 縱71厘米 橫48厘米 私人收藏

李可染(1907—1989),中國現代中國畫家。江蘇徐州人,自幼喜歡繪畫,13歲時,拜當地畫家錢食為師,學畫山水。後考入西湖藝術院研究班,學習油畫並得到林風眠的指點與賞識,同年加入一八藝社,後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畫講師,後又受徐悲鴻邀請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此圖為李可染先生生命最後一年留下的佳作之一。泉流奔涌的瀑布,彷彿從天際深遠遙程襲來,奔騰於禮堂及趣味之間。畫家善於表現山林晨曦的逆光效果,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推薦閱讀:

中國刑法大體規定了十大種類罪
中國街頭標語橫幅60年大變遷
[轉帖]各國穆斯林眼中的中國和華人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19)
『中國名茶鑒賞』

TAG:中國 | 近代 | 名畫 | 山水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