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原創】佛教里非常重要的一部經《佛說阿彌陀經》
不要看輕這部經,它是叢林里晚課時必誦的經,尤其這部經是佛說的。 此部經是佛金口所講、不問自說的妙經。其他的經典,則是請問而說的。唯獨彌陀經是佛不問自說的。為什麼呢?因為此經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聲聞的智慧達不到,一切菩薩也不明白,故無人請問凈土法門的因緣,但此法應該說,故佛看機緣成熟便說此經。這部經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這部經為什麼重要呢?佛法將滅時,最先滅的是楞嚴經,因為一切魔王最怕楞嚴咒,而楞嚴經是為楞嚴咒而說的。楞嚴經滅後,接著其他經典亦相繼消滅了。那時雖有紙,但紙上沒有字。最後只剩阿彌陀經,在世上多停留一百年,會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然後阿彌陀經亦滅了,只剩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個世界上多待一百年,以此六字洪名又度了很多人,有無量無邊那樣多。以後六字洪名中,『南無"兩字又沒有了,就剩『阿彌陀佛",再下去一百年,佛法就沒有了。故此部經是最後才滅的,故非常重要。 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他所說的極樂世界,是以阿彌陀佛為教主,其國土莊嚴,黃金為地。 什麼叫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叫堪忍。意思是娑婆世界如此的苦,難為眾生也堪忍受這種苦。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名字。此姓此名都是梵文,釋迦譯成中文是能仁之意。什麼叫能仁?就是能以仁愛人的心,來教化眾生,也就是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悲有三種:1、愛見悲: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是一種同情心,這叫愛見同情。 什麼叫愛見悲呢?那些和你親近的人,你就愛他、憐憫他;和你遠的,你就不愛他、不憐憫他。所謂親戚朋友,你都可以幫助他們,看見他們有痛苦,你會盡你的力量去幫助他們,這叫愛見悲。但是和你遠的,或和你不相干的,你就是見到他受苦,也不管他。為什麼?因為你對他沒有一種愛心。你有愛心,才能有這個悲。還有和你同類的,你就有這種愛見悲;不同類的,你就沒有愛見悲。例如對於畜生—牛、羊、雞、鴨等等,你不但沒有愛見悲,你還要吃它的肉,奪取它的生命,來滋養你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沒有愛見悲。人類幸而還不至於吃自己的同類,雖然吃豬、牛、羊、雞、鴨、魚,但沒有人吃人的情形,並沒有看見一個人,就把他吃了,這比狼、虎、豹還好一點,但虎豹也不吃自己的同類。因此雖然人不吃人,但對畜生就沒有愛見悲。 2、法緣悲:這是指二乘人。二乘人不單有愛見悲,還有法緣悲。他觀一切法,都是從因緣生。但因緣無性,當體即空,即因緣本身沒有自性,所以當體即空。二乘人觀法緣空而生悲心,故他教化眾生,而不著眾生相,因一切都是空的。這是二乘人的法緣悲。 3、同體悲:諸佛菩薩又有另一種悲,即同體大悲。諸佛菩薩和眾生是同體,因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佛的心性也是遍滿一切處。所以眾生都是在佛的心性里包容著。我們是佛心裡的眾生,佛是眾生心裡的佛。眾生心和佛心都是一樣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佛和眾生是同體、沒有分別,這叫同體大悲。 阿彌陀是梵文,翻成中文為無量壽,或無量光。何謂無量壽?阿彌陀經上說:『彼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是個數目,何以說無量壽呢?無量壽是他的福德,因福而得壽,其福德無量。何謂無量光?光是指智慧之光。他的智慧之光無量,無量壽及無量光。佛不僅是福德無量,其神通、辯才、相好、道心,一切的一切皆無量,所謂無量,即無邊無際。無量即無邊,即無在而無所不在。無是由一而生,所謂『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阿彌陀佛的壽命、功德、智慧、法力均是無量無邊。你可以盡量畫圈圈,不計多少。因是無量,沒有數量,在數學上是無可窮盡的,直到太空,但太空中還有太空,但數目仍無盡。阿彌陀佛的福德、智慧均無量,故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都是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並非由天而降,或由地生出。因此,阿彌陀經依照佛經之分類,是列為果人,因他由人修成佛果,故為果人。 一般人認為念佛法門是老太婆的事,有智者不需要,此是錯誤之想法。你若不念佛,盡打妄想,想東想西想南想北,雜念紛飛,慾念四起,有何用處呢?念佛可以除此妄想。有一刻念佛,就有一刻不打妄想,乃至於從朝至暮念念不離佛,則一日無妄想。妄想不起,即是妙法,故念佛能對治妄想、散亂、貪、嗔、痴等種種毛病。 一句彌陀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能專持念,似入寂光不動場。這是我在二十五歲時所寫的偈頌。念佛可使狂心歇息,故此經是最高之境界,菩薩都不能請問,乃因他們不了解念佛之妙處,故佛不問自說此妙法。那麼,自問而說是不是也是妙法?是的,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此經之本意,乃教人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和十方一切眾生均有大因緣。阿彌陀佛在因地(未成佛前修行時,叫法藏比丘),他曾發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要度眾生成佛,並且發宏願云:『所有十方一切眾生,在我成佛之後,若能念我名者,皆可成佛。他們若不成佛道,我也不成佛。" 阿彌陀佛以其大慈悲、大願力,如吸鐵石似的,將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攝取到其凈土國內,若一眾生未被攝受,阿彌陀佛亦不願成佛。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兼收"。凡是稱佛名者,皆有機會可成佛。三根指上、中、下之善根。無論最有善根者、平常者,乃至於最愚痴者,但能念佛,皆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蓮華化生,在蓮華內托生為人,非如人間由母胎而生。 有人說:『念佛就能成佛?我不信。怎會那麼容易?"念佛而能成佛,乃是仰仗阿彌陀佛之大願力所致,勿言不信。阿彌陀佛在以前已和我們簽好合約:『我成佛後,你只要念我的名號,你也成佛。"故念佛的人,皆會作佛。念佛亦是種善根。 (大安法師講的一個例子:印光大師早年在北京一個寺院住的時候,他有一天出來散步,碰到一個乞丐,大概十五六歲。印光大師就誘導他,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給你一文錢,那個乞丐不念。印光大師說,你念十句佛號我給你十文錢,不念。印祖這個時候悲心上來了,就把錢袋拿出來給他看(約有四百多錢),說你只要念一句佛號,就給你一錢,儘管念,整袋錢給完為止,那個乞丐在這個時候還是不念。不僅不念,還哇的一下哭起來了,因此印光大師還是給了他一文錢,離開了。印祖通過這個事情說了一句很感慨的,「太乏善根」) 信、願,行乃修行凈土法門之三資糧,如人旅行前,須先預備資費及糧食等。你想去極樂世界也須準備三資糧,首先要有信心,否則與西方極樂世界無緣。除了對自己有信心,也要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什麼是信自己?就是信自己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切勿輕視自己說:『我造了許多罪,怎能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想法即是對自己沒信心。無論你造了什麼惡業,都有機會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所帶的是宿(舊)業,而非新業。宿世(前生)之罪業可以帶去,但是不可以帶將來(新)的惡業。以前所造種種惡業,現在都必須改了;改惡向善後,方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人念佛後,還不改過,仍繼續造業,不但不能帶業往生,根本連西方極樂世界也去不了。故念佛、拜佛是種善因,以便將來能夠成佛。所以人信佛後,不要再明知故犯。未皈依三寶,及信佛前,所造之惡業還情有可原。但信佛及皈依三寶後,還造罪業,乃罪加一等,因其知法犯法。故應信自己可以改過自新,並決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信他,是相信佛所說,確實有個西方極樂世界,離此世界約有十萬億佛國土。 信果、信因。我們亦須相信自己於往昔曾種善因,有善根,所以今生才能遇此念佛法門。不知佛法的人,或許是沒有善根,即使遇上,也不會有緣。但是善根是可以種植的。若不種,始終無善根,所以有沒有種善根是不重要。 信理、信事。相信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大因緣,將來『更會接引我們成佛,此即事。為什麼說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大因緣?若無因緣,我們今生不會遇著凈土法門。阿彌陀佛是因念佛而成,一切眾生若能念佛,亦可成佛,此即是理。 阿彌陀佛是眾生心裡的阿彌陀佛,眾生也是阿彌陀佛心裡頭的眾生,因為這種關係,也就有事有理,但是這個道理,需要有信及實行,不能懶惰。你念得多,持名深信不移。切願實行,就是不能懶惰。不能說今天睡多一點,明天再修行,這是不可以的。修行是不能懶惰,要勤精進,這樣才會成功。 什麼叫做願呢?願就是願意,即是意念所趨,心想什麼樣子,就發一個願。願有四種:即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過去諸佛和菩薩,現在諸佛和菩薩,未來的諸佛和菩薩,也都依照這四弘誓願而修行證果。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今生受的就是你前生所做的。『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今生做什麼,來生就結什麼果。所以你種善因就結善果,你種惡因就結惡果,當果成熟時,就害怕了。菩薩是畏因不畏果,眾生是畏果不畏因。『畏"就是怕。 佛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滅度者,這就是發心,令一切人行菩薩道,令一切人離苦得樂,令一切人都得到正覺。雖度眾生,可是沒有度眾生的相。度生離相,離相度生,不要著相,說:『這個眾生是我度的,那個眾生也是我度的,度了一個...十個,我度了十個眾生。"度眾生要沒有數目,有數目就有所執著,沒數目就無執著了。度而無度,無度而度,這才是真正的度眾生。外邊的眾生固然應度,自性的眾生也應度。自性中有八萬四千眾生,更要度他們來修行、成佛、入涅盤。度眾生有度眾生的煩惱,不度眾生也有煩惱。而煩惱也有八萬四千種。二乘人斷了見惑和思惑,但還有塵沙惑。菩薩有無明惑。無明是最壞的。眾生除了有見思惑、塵沙惑,還有無明惑。等覺菩薩斷了塵沙惑,將要成佛時,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他要破那最後一分生相無明,就好像八萬四千毛孔只剩下一根毛孔,只要拿掉這毛孔即是。等覺菩薩斷了生相無明,即登妙覺,即成佛。 什麼叫見惑?見就是對境起貪愛。對境界生起貪心和愛心,看不清這種境界,認為這一切都是實有,認為是真的,吃飯也是真的,睡覺也認為是真的,沒有朋友也認為是真的,這就是不明白。見到好的,就生出無窮無盡的貪愛,總是不知足,這就是見惑,對境起貪愛。什麼叫思惑呢?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對理不明白而起分別。不知這法師講的對不對?有沒有好處?對自己有沒有利益?沒利益就不願做。所做的事一定要對自己有利益,只看到眼前三寸的地方,而看不到四寸的地方。只見到眼前而不往遠處看,這都是思惑。思惑就是思想不清楚,糊裡糊塗。不對認為對,對的認為不對。 五利使就是身、邊、邪、見取、戒禁取。什麼叫利?利就是來得快。什麼叫鈍?鈍就是來得慢。五鈍使是貪、嗔、痴、慢、疑。五利使的第一是身見,執著這是我的身體。我這個身體瘦了,覺得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不好,我這身體如何得到安全?一天到晚為我自己打算。 邊見就是執斷執常。斷見就是人死後認為沒有,歸於虛空,如油盡燈滅。常見以為人死了,來生一定做人,狗永遠做狗,貓永遠做貓;人不會變狗貓,永遠做人,這就是邊見,落於二邊,不合乎中道。今生做人,來生仍做人。草就是草,樹就是樹,人不會做畜生,也不會做鬼,這就是邊見。 邪見是什麼?什麼叫邪見?邪見就是認為做善沒有善報,做惡也沒有惡報。撥無因果,根本無因無果。不信作善得福,作惡招罪。 還有戒禁取見。教人持牛戒、狗戒,持牛戒學牛吃草。為什麼?因為他有邪知邪見。他看見牛升天,所以學牛;看見狗升天,所以學狗。 戒見,這是非因計因,亦是戒取,即出家人持戒有種執著心,執著我能持戒,戒是我持的戒,有一個能持有所持戒的心。他不懂戒的本體,本來也是空的,不應該有所執著。有執著就變成戒取。 見取見是非果計果。不是究竟的果,他認為是究竟的果,他以為四禪天和四空處是涅盤了,這叫非果計果。不要說四禪,就連四空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只不過是一個定,並非證果,若有見取,就會認為這種境界是涅盤,就是證得四果阿羅漢了。如無聞比丘以為四禪就是四果,這是因為他不懂。以上是五利使,見惑是五利使。 思惑即是五鈍使,鈍即是來得慢。五鈍使走貪、嗔、痴、慢、疑。人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有無明,無明生出以後,就有塵沙惑。塵沙惑又叫無明惑,即沒有真正的知見。思惑也可以叫做無見惑。因為生出無明以後,便有一個貪,對你所想要得到的東西,就生出貪心,而生出種種煩惱,煩惱一生,就生出嗔心,嗔心一生,就只知道給自己講道理,而不知有人,只知有己,所以一生嗔恨心,就想把其它的人都打倒,有這種心就變成愚痴,而不分是非黑白,什麼都不管,根本就不懂道理,連愚痴、是非,曲直、黑白,都分不清。因為有愚痴,就生出慢心。因為有慢心,以後就生出一種疑,對任何人所講的道理都不相信;真的不相信,假的更不相信,生出種種懷疑,這是思惑。由於見惑、思惑、塵沙惑,而成種種煩惱無明。所以種種煩惱是無窮無盡,沒有了的時候。 講到此,我想到一個公案,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帶著許多弟子到一個國家去教化眾生,這個國家的人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就把門關起來,沒有人布施,也沒有人恭敬佛。佛已到這國家,但和這國家的大臣、人民無緣,沒有人來歡迎。可是當摩訶目犍連來時,國王、大臣,及人民皆向他恭敬頂禮,廣設供養,很多人爭著供養。佛弟子看了這情形,均不明白,便請問佛:『為什麼佛到這國家沒有人供養呢?而佛的弟子摩訶目犍連來到這國家,卻個個爭著供養,這是怎麼回事?"佛答:『這是往昔的因緣。"在無量劫以前,目犍連和釋迦牟尼佛在一個國家,目犍連在山上打柴,釋迦牟尼佛在山下領路。他最討厭蜂,而目犍連最喜歡蜂。釋迦牟尼佛那時在因地,常用煙來熏蜂,而目犍連被蜂螫痛了,他也不用煙來熏蜂。反發願『我將來得道,我要先度蜂,這些修羅性的眾生。"生生世世後,這些蜂變成這個國家的人。蜂王為國王,工蜂為人民。釋迦牟尼佛因討厭蜂,曾用煙來熏蜂,所以到這國家,沒有人來歡迎,國王大臣人民也不供養他。而目犍連發願獲道證果後,要度這些蜂,所以今生遇到一起,這些國王、人民就爭著來供養。由這點我們知道因果之重要,所以一定要發願。 此經以信願持名為宗。什麼叫持名?持名就是持阿彌陀佛之名字,就好像『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號亦好像清水珠投於濁水中,水就清凈了。眾生妄想紛飛,不知有多少,沒有停止的時候,好像海里的波浪,沒有停止的時候。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也就成佛心。因為念一聲佛,心中就有一個佛念。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同給阿彌陀佛打一個無線電報,這叫感應道交。你不念他,他就收不到,所以必須要持名。 持名念佛是末法時代最重要的一種法門,故一般人普遍念佛。不要把念佛法門看輕了。永明壽禪師念一聲阿彌陀佛,當時有五眼六通的人就看見他的口裡出一尊化佛來。 念佛的法門有四種念法。就是(一)觀想念佛、(二)觀像念佛、(三)持名念佛、(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就是觀想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阿彌陀佛全身放金色。相好是圓滿功德所成就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他的光明無比。看見阿彌陀佛兩眉之間的白毫相光,宛轉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阿彌陀佛的眼睛有四大海那麼大,所以你們看阿彌陀佛的身有多大?在阿彌陀佛的光中,化現出許多佛。不但化出佛像,而且還化出菩薩像。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救度一切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又有觀像念佛,就是供養一尊阿彌陀佛的像,念佛就觀視阿彌陀佛的像,久而久之就成功。 實相念佛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想不念佛也不可能了,就像流水似的,自己在裡邊就念起佛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綿綿密密,這種境界就是得到念佛三昧,這是實相念佛。 還有持名念佛,即是專門念阿彌陀佛,開口閉口都是念阿彌陀佛,口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心裡想得清清楚楚,身口意三業清凈念佛,心不打妄想;口不惡口、綺語、妄言、兩舌,無四惡。身無殺盜淫三惡。以三業清凈來念佛。念清凈,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凈天無雲",念到這種念佛三昧,聽見颳風,亦是南無阿彌陀佛,聽到下雨亦是南無阿彌陀佛,聽見一切的聲音都是在念佛,所謂『水流風動演摩訶",水流的聲音,風動的聲音,都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蘇東坡說:『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溪水流動的聲音儘是廣長舌,無情說法。山和色都是清凈身。所謂『青山白雲,黃花翠竹"皆是法身所現;這就是得到念佛三昧。 此部經有什麼力量?即不退。不退有什麼用處?就是往生,得到往生就可以不退轉。修其他的法門都不甚安全,因為不保險。好像你持咒,持了幾年咒,覺得沒有什麼成就,便停止不持,就向後退了。或者你念幾年經,覺得沒什麼好處又退了。或者你今生不退,來生又退了。今生你很精進念經、念咒,等到你沒修成,到來生又不精進而休息下來。為什麼?因為『羅漢有住胎之昏,菩薩有隔陰之迷",勿說你是一位凡夫,羅漢一住胎,也會把所有的神通都忘了;菩薩一經投胎,也就迷了,若遇到善知識指點修行之方法,便可開悟,若是遇不到善知識,今生就退墮下來,來生又更退墮了,就不容易再發菩提心。可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退墮;只有向前精進而不退轉,能得到四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及究竟不退。 1、位不退。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佛位。你到那兒,蓮華化生,華開就見佛,聞法,入無生法忍,不會再墮落。此即位不退。 2、行不退。一般人今生修行精進,來生又懶惰了,修行無長遠心。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再懶惰,總是向前勇猛精進。 3、念不退。好像人在娑婆世界修行,今天想往前修行,生出精進的念,精進了一個時期,覺得很辛苦,不如休息來得自在,就不再精進,而生出懶惰的念頭。行雖不退,但念已退了。在這短短几十年的過程中,退墮的心比精進之心多,念不得不退。你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兒晝夜六時都在說法,就不會有退菩提心之念頭。 4、究竟不退。生在極樂世界,得到蓮華化生,任何時候也不會再退;不退墮到凡夫或二乘之果位。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四不退。故第四重玄義即是以往生不退為其力用。 阿彌陀經是屬於那一藏呢?在經律論三藏中屬經藏;經者常也,恆常不變,這部經在佛法都滅的時候,它在世上多住一百年,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與其他經不同之處。在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而言,此經屬菩薩乘,所度的都是具大乘根性的菩薩。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鬚髮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推薦閱讀:
※【轉載】遊仙湖 入仙境【原創】
※(原創)三楞道人論秋病
※【原創】女人的角色
※原創丨沙特要玩大的?聯合35國是打IS還是入侵他國?
※六爻預測陽宅秘訣,原創真實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