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看先秦社會愛情觀【古鑒】
一.導言
《詩經》一開篇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氣勢磅礴地展現出了當時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詩三百,尤其是「風」中,愛情詩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單相思,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的兩情相悅;從「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男歡,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的女愛;從「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深切思念,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歡喜重逢;從「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的相親盛會,到「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的萍水相逢,再到「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的青梅竹馬;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的無奈徘徊,到「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的頑強頑抗;從「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朝秦暮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從一而終,《詩經》中處處都有愛情的蹤跡。
我想如果沒有了這些熾烈或是纏綿的詞句,《詩經》便不足以成為中國詩歌史上開山之作,中國詩歌的發展也許又將是另一番景象。數量眾多而又質量上乘的愛情詩為我們探索了解當時的社會愛情風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依據。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依稀能夠看到一個安恬祥和而又充滿生氣古代社會,以及一個個「桃之夭夭」、「言笑晏晏」的墜入愛河的青年男女。
二.先秦時女子的自由程度和獨立程度
這點乍一看來彷彿是與本篇的主題「社會愛情觀」沒有太大關係,但其實這點正是先秦社會愛情觀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之一。只有女子獨立成為個體才談得上自由的真正的愛情,女性僅僅是以附屬品和生育洩慾工具身份出現的話怎麼可能在社會範圍內產生對愛情的普遍追求和崇敬之風?
從《詩經》里來看,當時的性別歧視其實已經產生了。如《詩經》中說「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禓,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離。」(《小雅 斯干》)生了男孩則「室家君王」,像伺候國王一樣伺候他,生了女孩則「無父母詒離」,別給爹媽惹事就好,如此就看出當時男女在社會上地位差距已經頗大。
但是女性的獨立性和人身自由並未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仍然能夠獨立出門勞作或是閒遊,而《詩經》中許多愛情正開始於此。《邶風靜女》中的「靜女」,《秦風 蒹葭》中的「伊人」,《鄭風野有蔓草》中的「有美一人」,顯然都具有自由活動的權力,這才能夠與對其痴情的男子相遇相知。比較之下唐宋以後女性都深居大院,被層層束縛甚至都從未邁出過家門,如此怎麼能夠催生絕美的愛情。
女子自由獨立的另一個體現是其從未被看成是丈夫的附屬品或財產,世俗上並沒有對婚姻不幸福的女子給予太大壓力和束縛。即使當時社會可能會對被遺棄之妻產生瑣屑之語,估計也屬人情事理的範圍之內,並未給其套上「不得再嫁」之類的枷鎖。如《召南行露》被騙女子拒婚態度十分堅決,她警告騙婚的惡棍:「雖速我訟,亦不汝從。」 我就是坐牢,也不會嫁給你!《衛風氓》中已婚之妻雖然在家中「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但也有足夠的資本說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訣別之語,同時其怨也只是著重於批評男方不念舊情、喜新厭舊,並沒有抱怨遭遺棄後生活如何難以為繼,這些都表現出當時女子並不會為遭到男方拋棄承擔過多負擔,基本上在愛情和婚姻里從始至終都保持了相當程度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三.先秦時愛情的自由度
先秦時期的愛情相對於之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來說,無疑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也不怪乎後世很多文人在《詩經》中尋求愛情解放的途徑,湯顯祖就借春香之口說:「小姐說,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這一點在下文我會詳細說明。但是很多人就此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那就是當時社會、父母對於愛情毫不干涉,愛情婚姻完全自由,我通過吟誦《詩經》發現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合理的,先秦時代的愛情也不完全是自主,門當戶對、媒妁之約、父母之命的限制已然存在,只不過沒有佔據主導地位而已。在耳熟能詳的《衛風氓》中「氓」的求婚開始遭到拖延,理由是「子無良媒」,「無良媒」就代表著地位財產不能達到娘家的要求,這就證明其時婚姻中對男方的要求已經與後世沒有太大區別,不同的是先秦時候的女子可以自己做出最後的選擇:「強子無怒,秋以為期」。
而這種限制在《鄭風江仲子》中明確地被表達出來:「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碰到傾心的人卻「豈敢愛之」,原因是「畏我父母」、「畏我諸兄」、「畏人之多言」,社會對其的影響可見一斑。同時《詩經·齊風·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也反映了當時周代社會的婚姻規範。
但是我們說先秦時期的愛情、婚姻還是自由的,是因為當時真正能夠決定青年人最終命運的還是他們自己。《氓》中的女主人公雖然家裡不甚同意(故而愆期),但還是能拍板定下自己的婚期。又如《鄘風蝃蝀》,雖然這是一首諷刺私奔的詩,卻也能從中看到一個勇敢追求自由愛情的女性的形象。在另外很大一部分詩歌中,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途徑也是希望博得其本人的喜歡,而不是直接上門邀親,說明在當時尤其在民間人們獲得的婚姻自由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另一方面,在戀愛方式上也體現了先秦開放的戀愛環境。「在一定的季節和場合,少男少女可以公開聚集、自找對象。當時,民間有許多名目的節日集會,例如鄭國的修褉節、陳國的巫風舞、衛國的桑林祭,都是男女青年歡聚的最好機會。《鄭風溱洧》反映了鄭國修褉節的風俗:『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每年三月初,人們要到溱水和淆水之濱采蘭(香草)以驅除不樣,同時也是春遊的一個節日。青年男女相約來到河邊,盡情遊玩。大家趁這個良機,找自己的對象,大膽地和情人對話。《詩經》時代,利用偶然相遇的機會獲得配偶,既是當時男女青年的共同要求,又符合周代統治者實施的官媒制度。這種制度規定,每年春天二月,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選擇對象、自由同居。統治者實施這種制度,目的是為了蕃育人口。但是,它在客觀上給青年男女的戀愛和婚姻帶來了較大程度的自由。」[1]《衛風木瓜》雖然沒有明確表明,但從其內容看也大概是反映這一類集會愛情的。除此之外,反映萍水相逢的偶遇的愛情詩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關雎》、《蒹葭》、《綢繆》等名篇,在街頭巷尾,池畔河邊,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從此輾轉反側,寤寐求之,這是束縛加強的封建時期所難以體會到的一種自由的愛情。所以說較之之後的很長一段歷史,先秦時期愛情的自由度還是相當之高的,這也是催生大量表達真摯男女愛慕情感的詩篇的必要土壤。
四.先秦時年輕人對愛情的態度
雖然當時男性在社會地位上佔據高點,一夫多妻制也早已出現,但是《詩經》中無疑是極力讚揚從一而終、白頭偕老的理想愛情狀態的。也就是說,當時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對愛情和婚姻保持了一種崇高的敬意和嚴肅認真的態度。男子追求女子,大多以結婚成家為目的,並不只是「玩玩而已」。《鄭風野有蔓草》中主人公看到了美人,自然的生髮出了「適我願兮」的感慨,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緊接著他就說「與子偕臧」,要與她白頭偕老,這在現在就不太可能了,交男女朋友是很隨意的事情,談婚論嫁卻被人認為是枷鎖,「偕老」二字更是絕口不提。如此表達在《鄭風女曰雞鳴》(與子偕老)、《衛風 木瓜》(永以為好也)、《邶風擊鼓》(生死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等詩篇中反覆出現,表達了當時人民對地久天長的恩愛感情的嚮往。又如《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主人公看到身上亡妻所織綠衣就不禁想起往日的甜蜜,陷入痛苦的思念之中,深切地表達了對愛情的讚美。
而對於當時背棄愛情、另覓新歡的行為,《詩經》也給予了批判。《氓》的後半段語氣就充滿了對男方的不滿:「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通過描寫女子隨男子吃的苦更進一步反襯出男子的忘恩負義。
更加誇張、將對愛情的忠貞表現到一定境界的是《鄭風 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聊可與娛。」雖然美女如雲,還是只想著自己的「縞衣茹藘」,真正做到了「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可謂是愛到了極致。
五.結語
讀過《詩經》之後,我油然對純潔美好的愛情產生了一種極其強烈的憧憬。從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時代的愛情與我們現在的愛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家長們會在意結婚對象的經濟狀況,但無法真正干預我們的選擇;人們崇尚自由戀愛;對家庭不幸的人給予同情,但對於被休的女性還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見;男女平等,戀愛方式多樣……但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裡喪失了古人對於愛情的崇敬之心和忠貞之感:缺少了這些,愛情又怎麼能被稱之為愛情?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我想,這正是《詩經》能夠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所在。
參考資料:
1.《詩經》婚戀詩研究 丁秀傑 中央民族大學 發表時間:2004
2.《詩經》愛情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響 吳廣義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5年 第02期
3. 周代婚俗下的《詩經》婚戀詩研究 黃倫峰 廣西師範大學 發表時間:2007
4. 論《詩經》愛情詩表現方式的特徵 劉東嶽 蘇國偉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 第02期
5.《詩經》婚戀詩的文化解讀 張慶霞 東北師範大學 發表時間:2007
6.《詩經》時代愛情婚姻狀況研究 王亞娟 安徽師範大學 發表時間:2007
7.論《詩經》中的愛情詩 張連舉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年 第03期
8.《詩經》的愛情——思無邪 網路資源
[1]《詩經的愛情-思無邪》網路資源
推薦閱讀: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說說這幾年你愛情觀的變化
※帝王的愛情觀之皇太極
※莎士比亞的愛情名言,講講名人的愛情觀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細數男女愛情觀的10種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