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幾個起義農民領袖的詠物言志詩

「詩言志」,就是說,詩歌是人們用來抒發感情表達情志的,而「言志」的時候,往往得藉助個物件;因而,歷史上便留下了許多詠物言志詩。現在,就說下子中國歷史上幾個農民起義領袖留給我們的幾首詠物言志詩。

(一)、黃巢和他的《不第後賦菊》

《不第後賦菊》,這個題目是《全唐詩》中的,由題可知,這首詩是黃巢在京都長安參加朝廷舉行的院試,落榜之後,為了表達其時的情志而寫的。詩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詩意,等到秋高氣爽,重陽一到,我便於西風嚴霜之中黃花怒放,而別的花全都凋零謝落。此時候,我更是不但香風陣陣,衝天徹地,浸透京城,還會讓長安城中一片黃色,金甲耀日,刀光劍影,殺氣騰騰,天翻地覆。

詩中表述的的情志,讓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不僅佔領了長安城,而且在登上太極殿的那天,數千宮女迎拜,口呼「黃王萬歲」,他聽後仰天大笑,曰:「今日之事,殆天意歟!」之後,登寶座,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加號「承天廣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封妻曹氏為皇后,至大明宮丹鳳門,向群下宣布敕令,得意洋洋地說自己當皇帝,是早有預兆的:「唐帝知朕起義,改元廣明,以文字言,唐無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黃,天意令黃在唐下,乃黃家日月也。」名言自己當皇帝,乃是天意;己代李唐執掌九州河山,乃早有朕兆。所以,他便把跪迎他並高呼「黃王萬歲」的百姓,給殺得血流成河了。這還不夠,當他兵敗退出長安時,竟然一把火,把大明宮給燒成了灰燼廢墟了----我住不成,他人也別想住進享受,於是,也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大明宮遺址」的傷感懷古所在。

至於在退出長安之後,因了軍隊沒有吃的,殺人充饑,磨人為漿以為軍食的行止,設立「舂磨寨」解決部隊給養問題的惡行,就不去說了----

(二)、朱元璋的幾首詠物言志詩

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過牧童放過牛,敲過木魚念過經,雖然胸中墨水不多,但留給我們的詠物言志詩,還是很耐讀的,錄幾首,略作歪解----(1)、一次,他在野外宿了一晚,很有感受,便作了首《野卧》詩道:「天如羅帳地如氈,日月星辰陪我眠。一夜不敢伸足睡,唯恐蹬倒太行山。」文淺意明,不啰嗦。

(2)、起義期間,朱元璋仿擬黃巢的那首《不第後賦菊》詩,寫了首《詠菊花》:「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霸氣,戾氣,殺氣,全從字縫中里溢出,威懾毒害塵世人心以至於今日。

(3)、朱元璋以少勝多,敗陳友諒軍於鄱陽湖後的次日拂曉,微服至一寺院。主持見其殺氣極重,想消消殺氣,來點慈悲,雙手合十,笑著打問朱元璋姓名。朱元璋默而不答,援筆於粉牆上題詩道:「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猶血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藐視草民的情懷,顯露得淋漓盡致。

(4)、有一次,皇帝朱元璋微服遊覽江上美景至燕子磯,恰有一群舉子也於此遊覽,其中一位見景生情,脫口吟道:「燕子磯兮一秤砣」。因起調過高,舉子中無人能接作:如此巨砣,該有多麼粗長的秤桿才能相匹呀!在旁的昔日農民起義領袖,當今的萬歲天子朱元璋,不慌不忙地應聲接續道:「燕子磯兮一秤砣,長江作桿意如何?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詩題曰《燕子磯》。由牧豎小沙彌而當了皇帝,獨佔錦繡江山後的一腔得意,滿腹專獨,盡在字裡行間飄蕩。

(5)、不過,朱元璋對知識分子的仇恨、蔑視、嘲罵詩《罵文士》,更能顯出這個先前的農民起義領袖,時下的大明天子的嘴臉----「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文字淺顯,意思白露,無需作解。

老先人說的「詩言志」的話,實在沒錯。朱皇帝後來的大殺功臣,以至剝皮楦草,種種兇殘暴戾,其實在他早年作的詠物言志詩里,早現端倪,以至表達得極為明白了。

(三)、洪秀全的幾首詠物言志詩

洪秀全小時還算比較聰明,但從十三歲起,不知著了什麼魔障,連考三次,竟連個童生也沒考上,就更別指望考上個秀才了。

說實在的,閱卷老師也還實在心存公道,從洪天王留給後人的詩篇看來,那筆底文字實在是夠粗鄙惡俗的了,什麼「朕在高天做天王,爾等在地為妖怪」,什麼「迷途即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趕向前」等,讀後讓人噴飯,實在趕不三家村裡的冬烘老先生們的筆墨文字水平。

1837年,洪秀全病了多日後寫了一首題為《金烏》的「言志」詩:「鳥向曉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身照金烏災盡消,天兵天將都輔佐。」詩中以「金烏」(即太陽)喻指自己,以「鳥」喻指眾庶草民,鳥兒一見太陽出山,光明照耀,便會自然跟著出巢歌唱。「如」,隨也。第二句是說,自己這個上帝封的「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定會事事順遂,大獲成功。第三句,進一步神化自己,能夠讓沾沐到自己這隻「金烏」光耀的人災害盡消。末句更進一步神化自己,天兵天將都在幫自己的忙,成就自己的功業,當上坐金鑾的「太平天子」。

1843年,洪秀全在由廣州回老家花縣的船上,寫了首題為《龍潛》的詠物言志詩道:「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言說自己如龍一般暫且深潛海底,只等風雲際會,時來運到。只要時機一到,自己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執掌天下,坐上寶座龍椅,當上天王的。「坤」,廣東方言讀作「kuan」,叶韻.

1843年,洪秀全和好友李敬芳,各制了一把重數斤長三尺的劍,上刻「斬妖劍」三字,洪氏並以《劍詩》為題,詠物言志道:「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姦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天父天兄帶作主,天平一統樂如何!」是說自己在天父上帝、天兄耶穌的帶領下,定會用手中這把三尺「斬妖劍」平定天下,一統中華,登上皇帝寶座,統御萬里河山的。

當然,以洪秀全為頭兒的「太平軍」的確打下了一角江山,統御了一些黎民百姓。然而,那天下並非洪氏和他的集團頭兒們給黎民百姓許諾的「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人不飽暖,無處不均勻」的「天國」景象,而是等級比歷代那些坐在皇宮龍椅上者們的等級更加嚴苛、分明。舉個例子說一下:天王洪秀全和他封的王們,每天晚上可以懷摟美女,在溫柔鄉安眠;而下層戰士們,連和自己的正式女人過過夫妻生活的權利,也給天王制定的法律給剝奪得精光了。

記得魯迅在給妻兒的遺囑里有這麼一條:別人許諾了的事情,不可當真。這用在洪秀全們的身上,實在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他答應許諾給參加其隊伍者們的「太平天國」,其實,僅只是「天王」和他的幾個拜把子弟兄們的「太平天國」而已,對於那些企想跟著「天王」屁股,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流血奮鬥,而後分得一杯殘湯剩菜者們來說,只是一個海市蜃樓罷了,只是鏡花水月,一隻畫餅罷了。

「舜曰:『詩言志』」,這話的確沒錯。由這幾位農民起義領袖的詠物言志詩里,不是可以讀出點兒過去教科書中實在沒有的東西來么?!不是可以從農民起義領袖們留下的第一手材料里,知道些兒真實么?!

2012年12月31日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職業調查
李鴻藻(清代清流領袖)—搜狗百科
蒲殿俊 尊經書院走出的保路領袖
雄性領袖——有種男人,霸氣外露
領袖的領袖

TAG:農民 | 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