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陸的這一招令台灣當局驚慌失措

上月底,國台辦低調地對台打響了「開春第一炮」,宣布出台《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十二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另外十九條措施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此次惠台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前所未有。

這一政府直接給台灣同胞送去的「大禮包」被一些台媒形容為「對兩岸關係丟下一顆震撼彈」。台灣政治評論員黃智賢表示:「每一條舉措都確確實實地表明,兩岸本是同胞,不再分你我;每一條舉措都是大陸打開大門,給同胞的關愛和擁抱」。

針對這些惠台措施,著名台獨分子「行政院長」賴清德三月六日在接受質詢時表示,「希望國人了解,中共最後的目標就是要并吞台灣,因此不論是九二共識、『惠台』或本質上是『利中』的政策等,目的就是要并吞台灣」。首先,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賴所謂「并吞」之說純屬無稽之談。此外他講這些話無非就是在向台灣民眾喊話,讓他們「不要信,因為那些都是大陸的陰謀」。台灣的老百姓會聽信賴清德的「規勸」嗎?

民調結果令台灣上下始料不及

針對這一問題,台灣《遠見》雜誌在前天公布了之前幾日所作的民調。內容令全島朝野大跌眼鏡。雜誌對1000多位18歲以上、居住在台灣20縣市的民眾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訪問,結果顯示,一向被認為是「天然獨」的18至29歲台灣年輕人,10年前認為大陸對台不友善的比例高達50.8%,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然而在10年後的今天,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39.8%,反而成了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對大陸友善佔比也從35.5%增加至4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群體。數字的消長反應了台灣年輕一代對大陸的看法正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巨大變化。

儘管一些受訪者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不一定友善,但當問到如果有機會是否願意去大陸發展,包括投資、工作或求學,仍有41.7%的人表示願意。相比《遠見》雜誌今年二月發布的「2018台灣民心動向調查」中的36.6%,僅僅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數字竟然又上漲了5.1%。更有59.6%的年輕人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去大陸發展。在知道惠台措施的被調查者里,則有61.6%的年輕人表示,在惠台措施後還會增加到大陸發展的意願。以縣市為單位看,其中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密度最高的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民眾赴大陸發展的意願最高,為51.1%。

《遠見》雜誌認為,這一民調結果凸顯出台灣人才流失的重大隱憂——即使在認為大陸對台友善的民眾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71.5%)覺得惠台政策將造成台灣人才流失。面對這一政策將要給台灣社會帶來的顯著影響,民眾普遍(68.5%)表示對「政府」的應變能力沒有信心。

台當局的荒謬應對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大陸惠台政策的巨大壓力之下,台當局的表現完全可以用荒腔走板來形容。「行政院」原定於本周一公布應對方案,但是賴清德13日答詢時表示資料還需進一步整理,拖到了前天才終於公布針對大陸三十一條惠台措施的所謂「因應對策」。台當局的第一個「對策」是改名字——「行政院」指示各「部會」統一稱呼「以正視聽」,將「惠台」改為「對台」。賴「院長」本人在立法院答詢的時候也都使用「對台」措施來稱呼大陸的三十一項惠台政策。

執政黨民進黨指望在惠台政策的名稱上動點手腳台灣民眾就不會「上當」跑到大陸去了,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確實有些可笑。連台灣本地的政治評論節目都忍不住嘲諷當局是在玩文字遊戲。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在文章中指出,「行政院」針對大陸的三十一條惠台措施「把『惠』字消個音或用立可白塗掉,補個『對』字上去,大陸的『惠』台措施就立刻破功了,果然厲害!『警告』加『正名』,只是顯得蔡當局無計可施而已。」

「文攻」過後,還有「武嚇」。台「教育部」警告大學教師,以專案或專職方式參與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明顯違法,教育部不會放行,政府也將嚴格處理。前「政務委員」高思博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恐嚇。大陸推出的惠台政策中有一項規定,台灣同胞可以在大陸申請科研經費。台當局就可能利用這一點,把敢去大陸申請科研經費的台灣人套到台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三條中的「台灣地區人民非經各該主管機關許可不得所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 (構) 、團體之職務或為成員」,然後認定違法。

儘管「行政院」和「教育部」如此威逼脅迫,台教育界人士依然認為人才「西進」是大勢所趨。台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直言,「西進對積極度高的年輕助理教授勢不可擋」。台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和台交大副校長陳信宏也認為這些年大陸對人才很「敢開條件」,未來會產生連鎖效應,接連吸走台灣高教人才。

台當局除了「文攻武嚇」,指責大陸推出的三十一項惠台大禮包「名為惠台,實則『利中』」之外,亦喊出了「壯大台灣,無畏挑戰」的口號。「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記者會上公布「八大強台策略」,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秘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和發展影視產業,並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自由、民主、法治是核心價值與優勢,更是兩岸最大差異」,「政府會致力維護經濟自由開放及保障人權生活方式。人才只有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其能量」。

《聯合早報》刊文稱「強台政策」中多數內容不新,成效也有待檢驗,令外界質疑「總統」蔡英文對北京當局的「窮台、笨台」戰術無計可施。台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也認為「強台策略」名稱強壯內容虛弱,他說,「並不是下個官樣標題,或是湊個一大堆文字,就叫做因應策略。就以針對年輕博士人才的因應策略為例,大陸的是提供聘任博士人才為教授的完整配套,涵蓋科研、安家、薪資等細節,包括福建的千人和長三角的百人以上規模,這是『擴大延聘博士後』和模糊的『擴大彈性薪資方案』能回應得了的嗎?」

台灣前「立法委員」孫大千指出,這些口號性的計劃「空洞無奇、避重就輕、舊瓶新酒」。他認為當局沒有能力籌措足夠的經費或制定相關的法律推動這些所謂的策略,並毫不客氣地表示「中國大陸的『三十一項措施』究竟是『惠台』還是『利中』?『行政院』的『八大政策』到底是『強台』或是『誤台』?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企業、人才和資金,會以實際行動,證明給大家看。」

台灣社會當下面臨的種種危機

面對中國大陸推出的惠台大禮包,台當局缺乏與之抗衡的實際方法,只能揮舞「民主」「自由」「法治」的意識形態大旗,這正是蔡英文上台這兩年民進黨劣政的縮影。蔡英文的滿意度每況愈下,大部分民調(無論綠營藍營)都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群眾對蔡「政府」不滿。

民進黨和蔡英文騙選票得心應手,但是執政無能,競選前和當選後主張迥異,政策和政見反覆無常。民進黨競選前喊出「我是人,我反核」的無腦口號,編造出一個不切實際的「2025非核家園」目標。執政之後台灣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斷電、缺電危機和中南部地區嚴重的空氣污染,老百姓怨聲載道,於是現在政府又決定重新啟動核二廠。民進黨長期鼓吹台獨,稱「中華民國」為流亡政府。上台之後迫於各方壓力又不敢真獨,反而改口說「一直捍衛『中華民國』」的存在。

民進黨上台之後一意孤行,推動多項「改革」,比如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借追繳黨產和組織財產對國民党進行全面清算;制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打著「清除威權象徵」和「還原歷史真相」招牌去實行「去蔣」和「去中」的政治議題;進行「年金改革」,削減軍人、公務員和教師的退休金(因為軍公教老人較少支持民進黨),去討好在經濟衰退背景下廣大低薪的年輕選民,等等。台灣人民需要這種罔顧民生、民心和民意的「民主」嗎?

除此之外,民進黨治下的台灣社會泛政治化和「綠色恐怖」事件層出不窮,其黨同伐異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2014年「太陽花」暴民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並破壞公務、隨地便溺的案件被撤告;年底王炳忠等四位支持一中原則的新黨人士被當局在清晨非法抓走;今年一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阻撓曾在馬英九「政府」任職的准校長管中閔赴任台大校長;二月底台獨分子往蔣介石的棺柩潑紅漆,未遭「憲兵」制止,之後竟還大搖大擺地開記者會撕扯「國旗」。台灣人民需要這種守序良民基本生活的「自由」會被威脅,而極端分子行惡的「自由」不會被懲治的「法治」嗎?

台灣當局引以為豪的「自由」「民主」「法治」正在失去它們的光環。民進黨靠許下各種無法實現的諾言欺騙選民當選,上台之後用搞意識形態鬥爭、炒作族群對立的方式掩飾自己執政無能的窘況。台灣地區當前所實行的西方民主制度成了他們行惡有效的工具和武器。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的老百姓,首先追求的無非是安居樂業。凡是不顧民生、背離廣大群眾利益的「主義」,表述得再漂亮最終也一定會遭到人民的唾棄。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今天的台灣只有愈演愈烈的黨爭和民粹。前「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說,蔡英文和民進黨唯一交出的「政績」就是濫用職權、清算對手政黨、公然踐踏「司法」、建立綠色新威權。

台灣《中國時報》刊文指責蔡英文自「當選」以來,只在意去中國化、意識型態之爭,不僅令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也導致台灣投資環境千瘡百孔,從缺電、缺工、缺水、缺地再到缺才,投資環境的惡化,讓企業留台困難。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文淵忍不住感嘆,「台灣環境不敢投資」。「立委」費鴻泰指出,台灣年輕人的低薪正在變成一種趨勢,台灣的年輕人包括其他大部分的人對他們個人的前景和未來不保持希望。

曾在北大演講「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的台灣前「文化部長」龍應台現在看到了台灣政黨的頻繁內鬥和社會的衰敗氣象,也開始改口說「我會對台灣的前途非常非常的憂慮」;而靠空談「小確幸」上台的蔡英文,現在卻「無法提升經濟水平,連民生物品低價的『小確幸』也無法維持」。

大陸在歷史大潮中的果斷

2014年, 由綠營煽動的民粹運動導致《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流產讓大陸意識到了台灣政客的顛倒黑白和冥頑不化,所以這次跳過了台灣兩黨,單方面推出惠台措施,直接訴諸台灣大眾,拉攏民心,實為神來之筆。《南華早報》認為這無異於把兩岸統一之後的公共政策提前實現。

民進黨精於騙選票和黨爭內鬥,只會高呼「自由」「民主」「法治」和「台獨」的口號,但到任後執政無能,「口惠而實不至」。相比之下,中國大陸政府面向台灣同胞推出的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則展現出了務實的態度和寬廣的心胸。就像很多台灣網友說的:「我們還在搶衛生紙,大陸已經來搶人才了」。

《大學》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主席同志也曾講,「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大陸發展進步。」誠然,兩岸綜合實力的較量才是台灣問題解決的核心。只有我們自身持續發展和進步,才能增強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良政才能吸引人才,收復台灣人民心是收復台灣島國土的前提條件。

台灣時事評論員陳鳳馨認為,「真正吸引台灣年輕人的不是幾項惠台措施,而是具備強大經濟實力的大陸所提供的希望、機會和未來。新一代民眾在成長的過程中目睹了中國的崛起,在其中真切地看到了希望、機會和未來。」

兵法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大陸在民心的爭奪中無疑已經掌握了「勢」,也難怪文章之初提到的《遠見》民調中顯示六成的台灣年輕人願意赴大陸發展,七成的民眾認為大陸的政策將加速台灣人才流失。

美國現在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在國內的法律層面允許台美「高層互訪」。這並不能改變中國台灣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浪潮,只會幫助大陸更早下決心解決台灣問題而已。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國大陸屆時會採取全面行動,讓敢於互訪的台美「高層」都付出代價。

台灣的「執政」群體如果只是繼續像蔡英文和賴清德這些政客一樣自欺欺人,妄想著把台灣當作外交籌碼的美國前來「解救」,卻指責真正心念台灣的大陸有「害台」陰謀,威逼利誘台灣民眾不要去日新月異的大陸發展,卻找不到實際方法善待自己的人民使台灣地區富強,最終必然難以阻止台灣人民「用腳選擇」祖國的和平統一 。

(作者是紐約大學研究生,編輯 李小飛刀)


推薦閱讀:

肯亞遣返45名台灣詐騙嫌犯將按大陸法律懲處
台北市立法委員選舉區介紹(五)
台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
中美貿易戰剛退燒,為什麼台灣又成爆點?
台灣高血壓指南要點簡介 - 心腦血管疾病用藥 - 臨床藥師網 - Powered ...

TAG:台灣 | 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