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六祖之「何期自性 本自清凈」

禪宗公案:六祖「何期自性 本自清凈」     《六祖法寶壇經 悟法傳衣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  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能一聞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禮拜五祖。     大師原籍是河北省的范陽,先人作官,被降職流放到嶺南,嶺南就是五嶺之南,是現在的廣東省,新州即廣東新興縣,落籍為平民。大師童年遭遇非常不幸,父親早亡,他與老母遷居到南海,家境非常清寒,靠賣柴度日。    《六祖法寶壇經》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第二天,五祖一個人靜悄悄的潛到碓房來,看見惠能腰上綁著石頭正在舂米。五祖說:『求道的人,為法忘軀,就是這樣的!』然後隨即問道:『米熟了沒有?』六祖答道:『米早已熟,只欠一篩。』  六祖答說:『我早就成了,只欠和尚證明!』  於是,五祖以手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於夜晚三更時六祖就進了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用袈裟遮圍著窗戶,講《金剛經》。當五祖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於言下大悟。     《六祖法寶壇經》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心法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五祖又為能大師說偈。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五祖聽了惠能所說,知道他已經悟見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丈夫』,就是佛陀十種通號之一的『調御丈夫』,佛能善調善御一切眾生。六道之中,諸天及人無不以佛為師,故又稱『天人師』。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五觀音圓通章》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達摩祖師只說:「一念回機,還同本得。」  要是有人肯發心去參這個話頭,就已經很好了,其功德和利益都是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的廣大!      《景德傳燈錄 卷第十八 福州玄沙宗一大師法名師備》  暨登象骨山乃與師同力締構。玄徒臻萃。師入室咨決罔替晨昏。又閱楞嚴經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修多羅冥契。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至若與雪峰和尚征詰亦當仁不讓。雪峰曰。備頭陀其再來人也。    這裡有一個大話頭,什麼是「再來人」?那些密宗的活佛都是「再來人」嗎?    《楞嚴經 卷四》  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這裡也有「化生」的「密因」!    《楞嚴經》 :「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音聲從哪裡來?去了哪裡?如何能與自性發生關係?這就是話頭,就是「禪」了,參通了就成了!    《楞嚴經》裡頭處處都是話頭,「密因」都在裡頭,處處都是「禪」。佛說他有「方便神通」和「遊戲神通」,真懂了,就大家都能有「神通」了!   我當年也是讀《楞嚴經》悟到了有個入處的,自古就說「悟道的法華(經),開慧的楞嚴(經)。」      蘇東坡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近代的梁啟超則說楞嚴是偽經,理由是這本經的譯文和道理都說得太好了!  寒山的詩:「教我如何說?」    《楞嚴經 卷一》   佛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    《楞嚴經 卷四》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     六祖大師聽五祖念《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大悟了,六祖也沒有讀過《楞嚴經》和其他的經論,他就懂了,就是聰明。比起來,我們能不佩服嗎?    《六祖法寶壇經 悟法傳衣第一》  五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大師這樣就悟入了「自性摩訶般若波羅蜜」,原來自性本來具足,與十方諸佛所悟得者無二無別。你們說厲害不厲害!    《妙法蓮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姚秦鳩摩羅什譯》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凈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以是清凈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禪源諸詮集都序 圭峰宗密禪師》:  「若頓悟自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此心即佛」,若頓悟自心本來清凈,也是要修行的。  《楞嚴經》:「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物」是指事情、事相。非唯物,也非唯心。  「心能轉物」,也離不開「心」與「物」。  所以有些人縱然得到一點意識清明的境界,縱然是三際托空,也不過是第六意識的清明現量境。  好像是空了,是沒有念頭的境界,那也只是第六意識一個清明面而已,也不落實。  稍有會心的,能在一機一境上悟了些道理,「地水火風」的四大沒有轉變,生理上也一點都沒有轉,第七識第八識,就距離更遠了。有時候多學了一些虛頭道理就反而更糊塗更朦朧了。    「五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景德傳燈錄 達磨大師》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師前。  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歷史上的記載,很多要學禪宗的人都很奇怪的,嘮嘮叨叨的說來說去,問來問去,當你叫他「轉」個身來,他也不會,連禪宗的達摩祖師、慧可大師和六祖大師的故事都沒有仔細看!    《曹山本寂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七》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泉州莆田人也。姓黃氏。少慕儒學。年十九出家。入福州福唐縣靈石山。二十五登戒。唐咸通初禪宗興盛。會洞山價禪師坐道場。往來請益。  洞山問。闍梨名什麼。對曰。本寂。曰向上更道。師曰。不道。曰為什麼不道。師曰。不名本寂。  洞山深器之。    曹山說:「我的名字本來就是空寂的,無形無相,還說什麼?」這是第一流的聰明人物。    五祖對六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禪師們的手段大都是如此,禪者交鋒,如石火電光,霎眼即過去了也!若是真法器,禪師就馬上知道的!     《六祖法寶壇經 參請機緣第六》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西遊記 第一回》吳承恩先生說「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很多人在心中搞到了一點意識清明的境界,就以為成功了,都不知道那只是第六識上分的事,縱然懂了一點「不生不滅三三行」,看少了一個「行」字,倒還差十萬八千里路呢!    悟空會了筋斗雲,他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  可是悟空卻帶了師父和悟能、悟凈,一步一步地行走去遙遠的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之後,悟空、悟能、悟凈,最後都能修成正果。    達摩祖師說:  「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    吳承恩先生倒是會先開解自己,他說:  「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其實《西遊記》是把很多《楞嚴經》的手段用上了,很多「密因」都檢點出來了。    《靈源大道歌 曹文逸》  「緘藏俊辯黜聰明,收卷精神作愚魯。   堅心一志任前程,大道於人終不負。」
推薦閱讀:

禪宗祖師公案選
禪宗精神
趙州禪師的青州七斤衫
壇經 定慧品第四
六祖慧能語錄節選五——「住心觀境,是病非禪」

TAG:禪宗 | 公案 | 禪宗公案 |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