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課程模式
06-12
蒙台梭利課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被譽為在世界幼兒教育史上自福祿貝爾以來影響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從事醫學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1907年,在羅馬的貧民區開設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將對智力缺陷兒童的教育方法運用於正常兒童。以後,蒙台梭利在國內外相繼開設了訓練班,培養了許多蒙台梭利學校的教師。在1914年至1935年期間,蒙台梭利教學法盛行於歐洲,後因法西斯政權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學法在歐洲的推行受到阻礙,二戰以後,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歐洲各國的歡迎。60年代,由於亨特和布魯納等人在他們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蒙台梭利教學法在教育改革的呼聲中曾風靡美國。迄今為止,蒙台梭利在幼兒教育中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蒙台梭利課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仍然可以見到。1、蒙台梭利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與她的兒童發展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認為,"存在一種神秘的力量,它給新生兒孤弱的軀體一種活力,使他能夠生長,教他說話,進而使他完善,那我們可以把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說成是一種"實體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視遺傳素質和內在的生命力,她認為,正是這種內在的衝動力,促使兒童不斷地發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環境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堅信,遺傳是第一位的,對兒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現就是自發衝動,因此,蒙台梭利將對兒童的自發衝動進行壓制還是引導,看成是區分教育優劣的分水嶺。在蒙台梭利看來,生命力的衝動是通過兒童的自發活動表現出來的。通過活動,兒童的生命力和個性得到了表現和滿足;通過活動,兒童的生命力和個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蒙台梭利認為,生命力不僅通過自發活動呈現和發展,還表現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兒童對顏色、聲音、觸摸等感覺的敏感期在兩歲至四歲,而行為規範的敏感期則在兩歲至六歲。這樣,環境和教育就成為十分重要的事,因為如果忽視了敏感期的訓練,就會產生難以彌補的損失。蒙台梭利進一步認為,每個個體兒童有不同的發展節律,即要實施個別化教學,讓兒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因此,兒童的自由成為了教育的關鍵。 總之,"自發衝動、活動和個體自由",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感官教育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講,感官教育符合該時期的心理發展狀況;從教育學的角度講,感官教育能引發出算術、語言、書寫、實際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自由、作業和秩序是蒙台梭利為兒童營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認為,自由不僅能使兒童的需要得到滿足,而且還能使作業符合兒童的興趣,使之專心於作業,從而達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業和秩序是通過作業而協調統一起來的,而以自由和作業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秩序,明顯不同於以常規壓制和命令訓練而產生的服從。 2、蒙台梭利課程模式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課程模式以培養兒童成為身心均衡發展的人格為目標,通過作業的方式,讓兒童把內在的生命力表現出來,在作業過程中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在自由和主動的活動中讓兒童自我糾正,使兒童在為其設置的環境中成為具有特質的人。 在蒙台梭利課程模式中,教育內容由四個方面組成,它們是:日常生活練習、感官訓練、肌肉訓練和初步知識的學習,教師通過創設環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對兒童進行觀察和引導等方法,對兒童實施教育。 日常生活練習旨在培養兒童的獨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學習實際生活的技能,並促進兒童注意力、理解力、協調力、意志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與兒童自身有關的日常生活練習主要是兒童的自我服務,包括穿脫衣服、刷牙、洗臉、洗手、梳頭、洗手帕等;與環境有關的日常生活練習主要是做家務,包括掃地、拖地板、擦桌椅、擺餐桌、端盤子、開關門窗、整理房間等。 感官訓練是蒙台梭利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旨在通過視、聽、觸、味、嗅等感官的訓練,增進兒童的經驗,讓兒童在考察、辨別、比較和判斷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蒙台梭利設計了16套教具,用於對兒童的感官訓練。在蒙台梭利的感官訓練中,觸覺訓練最為主要,因為蒙台梭利相信幼兒常以觸覺替代視覺或聽覺。觸覺訓練有辨別物體光滑程度的訓練、辨別物體冷熱程度的訓練、辨別物體輕重程度的訓練,以及辨別物體大小、長短、厚薄和形體的訓練等,觸覺訓練的教具有立體幾何體、觸覺板、溫度筒、重量板、布盒,等等。視覺訓練包括識別物體量度、形狀和顏色的訓練,視覺訓練的教具有各種幾何圖形板、幾何體、顏色板、圓柱體組、粉紅塔、長棒,等等。聽覺訓練包括辨別音高、音響和音色的訓練,聽覺訓練的教具有發音盒、音感鈴,等等。味覺訓練包括識別不同味道的訓練,味覺訓練的教具有味覺瓶。嗅覺訓練包括提高嗅覺靈敏度的訓練,嗅覺訓練的教具有嗅覺筒。 蒙台梭利將肌肉訓練看作是有助於兒童的發育和健康,有助於兒童動作的靈活和協調,也有助於兒童意志的鍛煉和合作精神的培養的活動。蒙台梭利設計了專門的器具,如攀登架、繩梯、跳板、搖椅等,用作對兒童進行肌肉訓練。蒙台梭利還設計了有音樂伴奏的走步、跑步和跳躍練習以及徒手操,用以鍛煉兒童的肌肉力量,發展兒童的節奏感。此外,蒙台梭利還通過兒童的自由遊戲,讓兒童在玩球、鐵環、棍棒、手推車等的過程中得到肌肉的鍛煉。 初步知識的學習包括蒙台梭利認為的兒童可以學會的閱讀、書寫和算術。在算術教學方面,除了運用感覺教育的教具外,蒙台梭利還設計了一套算術教學的教具,一起用於對兒童實施的算術教學。算術教學教具的運用是與教學目的匹配的,例如,為了讓兒童理解0-10的數字和數量,可運用的教具有數棒、砂數字板、紡錘棒和紡錘箱,等等;為了讓兒童認識十進位的基本結構,可運用的教具有金色串珠、數字卡片,等等。在閱讀和書寫的教學方面,書寫的練習常常先於閱讀的練習,通過觸覺的訓練,兒童可以自然地練習書寫;蒙台梭利還設計了字母教具,讓兒童通過練習,使視覺、聽覺、觸覺和發音結合起來,以學習辨別語音和拼音、閱讀單詞和理解短句。 3、蒙台梭利課程中教師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學校中,教師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觀察者。蒙台梭利把教師稱作為"指導員",她說,應用她的方法,教師教得少而觀察得多;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兒童的心理活動和他們的身體發展。蒙台梭利箱信,教師要成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學習和研究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對兒童的從最初不協調的活動到自發、協調的活動的觀察。蒙台梭利認為,教師的觀察應著眼於兒童的成熟程度,通過對每個兒童不同刺激引起注意的時間長短的觀察作出判斷。當然,觀察不是最終目的,觀察為的是對兒童進行引導,在必要時及時給予指導或適當的刺激,為的是給兒童提供活動的環境和作業的教具,讓兒童通過自己的作業,達成自我的發展。 在蒙台梭利學校中,教師的作用還體現在為兒童提供榜樣。由於在活動中教師很少對兒童直接傳授知識,教師的榜樣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的榜樣作用需要教師的自我完善,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對兒童的愛、對兒童的期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兒童教育事業的獻身精神。 4、對蒙台梭利課程模式的評價 在世界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真正以優秀教師而聞名的教育家之一。蒙台梭利的長處可以粗略地歸納為對兒童的愛、信任和尊重,細緻而耐心地觀察,機智及時地指導。蒙台梭利課程模式迄今為止仍在世界範圍內有相當的影響,說明該課程模式有其吸引人之處,例如,蒙台梭利課程模式強調了個別化的學習,特別是蒙台梭利設計的教具使個別化教學的實施成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課程模式強調兒童主動學習和自我糾正,能使兒童身心的內在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皮亞傑在評價蒙台梭利時曾經說過:"蒙台梭利對於智力缺陷兒童心理機制細緻的觀察便成了一般方法的出發點,而這種方法在全世界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 應該看到,蒙台梭利主要還是一個偏重於實踐的教育家,從嚴格意義上講,對蒙台梭利而言,還談不上完整的教育思想,因此,"蒙台梭利教學法"的提法似乎更為妥當。 蒙台梭利的教育體系決定了蒙台梭利教學法帶有相當程度的機械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該課程模式中教師的作用是比較被動的和消極的,這不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該課程模式的結構化程度較高,因此,兒童的行為常被高結構化的活動所限制,這也不利於發揮兒童的主體作用。此外,還有人批評該課程模式偏重智力訓練而忽視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蒙台梭利的教育內容 蒙台梭利的教育內容的話很寬廣的,蒙台梭利更重視的是兒童自我為主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日常生活態度以及習慣養成,因為蒙台梭利培養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擁有知識,他更要懂得怎樣做人,怎麼樣對待自己,怎麼樣對待他人,怎麼樣對待社會。 蒙台梭利教育內容涵蓋以下幾個領域: 1、日常生活練習 日常生活練習必須培養孩子如何去適應和他人相處,適應社會生活,適應環境。 要做一個獨立的人,做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他一定具備生活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練習不僅促進著動作、身體的發展,它也培養著智慧。 2、感覺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五歲處在感覺的敏感期,在敏感期當中,各個感官處在最活躍的狀態,是感覺能力提升、提高的最好時間段、最好的機會。蒙台梭利提出來感覺要從根本訓練,一種感覺訓練的時候,別的感覺不要參與,感覺刺激以孤立化的形式出現在孩子面前,這樣就使孩子的某種感官最集中去接受這種刺激,不受其他感官刺激的干擾,有助於各種感覺能力的提升。 3、語言教育 語言發展包括口語的發展和文字語言的發展。在六歲前都處于敏感期。那麼口語的發展是孩子在語言的環境當中自然習得的,在自然習得的語言的過程中,蒙台梭利特別提出運用「三階段法」練習。讓孩子掌握一些辭彙;把辭彙和一些動作、一些現象結合,這是蒙台梭利語言教育的特色。 4、數學教育 蒙台梭利數學教育是非常充足的,是由淺到深的,領域很廣,她是用具體的教具展示多種數學的內涵,而且是形象化的展示,為孩子今後學各種數學奠定基礎,培養孩子對數學的愛好興趣。因為通過蒙台梭利數學學習的孩子,都非常喜歡學習數學,都對數學懷有極大的興趣。 5、科學文化教育 科學文化從人到動物、植物,然後到天文、地理、地質、地球、歷史、時間等。這些大多都是孩子接觸不到的,但蒙台梭利通過教具化讓孩子去認識。如九大行星怎麼圍繞太陽跟太陽構成一個太陽系呢?蒙台梭利教具形象、直觀地展示它們跟太陽之間的距離,誰是最近,誰是最遠呢?誰的個體最小,誰最大呢?另外,認識事物從一般到個別,這和我們傳統教育恰恰相反。如我們居住的地方,先認識地球,在地球哪裡——亞洲;在亞洲的哪裡——中國;在中國的哪裡——北京。 6、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指的是美術和音樂。在美術方面蒙台梭利主張給孩子各種顏色,提供彩筆、紙及相關材料和工具,讓孩子進行繪畫、泥工、手工製作等活動。但是蒙台梭利不主張老師去刻意地教孩子,而是讓他自動自發地用這些材料去做,他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刻意去模仿一種東西去做。在音樂教育方面,蒙台梭利認為音樂是通過唱歌、打擊樂樂器、動作來表現的。 三、關於本書 我們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為指導,以0~3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為依據,設計了兒童、家長共同參與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各種輕鬆、愉悅並具有教育意義的親子互動中發展生活自理、感官感知、數學思維、語言表達、科學觀察以及藝術創造、表現的能力,使其潛在的智能被充分激發出來。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蒙台梭利親子教育活動(1~2歲);第二部分為蒙台梭利親子教育活動(2~3歲)。每部分四十個主題,每個主題包含如下內容: 1、一同成長:以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家長、兒童與兒童的互動為目的,採用輕鬆的遊戲形式增進親子情、師幼情和同伴之間的友好情感,發展兒童的社會性。 2、線上精靈:以發展兒童協調全身各器官的運動、提高機體平衡能力為宗旨,運用親子形式豐富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走線活動,發展幼兒專註力。 3、七彩稚語:創造溫馨的閱讀環境,幼兒在父母親切指導下誦讀、說講、玩做、表演文學等活動,使孩子得到文學美的熏陶,促進語言發展。 4、心智探索:結合3歲前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與需要,將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及藝術教育內容,以各種有趣的遊戲活動形式和幼兒的自主操作活動相融合,使兒童生命本身具有的潛能得到激發。 5、開心樂園:以發展幼兒體能、增強幼兒身體素質為指導,促進幼兒身體各器官的靈活、協調運動能力,並在親子、團體互動的運動活動過程中感受共同活動的樂趣,發展走、跑、跳、爬等各種基本動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原始點療法課程講義1
※變革課程 | 引領變革·精萃版
※地理五訣風水術的文件夾【風水課程】
※免疫學課程第二講第一部分: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領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