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師真實戰力如何?戰荷蘭損失比達200:2
作者|米南德,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網易號最強冷吧眾負責人,常年研究古代中外戰史。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由於近代史上,秉承傳統大陸政策的清朝,屢屢遭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並且損失慘重。所以一提起海洋,尤其在近代對外關係式方面,國人往往心生一股嘆息。作為一種心理補償機制,塑造一段偉岸而不容漠視的神話時代,便成為了必須。
恰巧處於清朝之前的明朝,由於存在時間較長,並且已經同崛起的幾個西方海權國家都有衝突和交集,便成為了重點的描摹對象。其中,又以盛極一時的荷蘭人特別容易成為拿來開涮的對象。除了荷蘭人本身在當時的世界航海貿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之外,一度佔據澎湖與台灣等地,引發與明朝水師之間的衝突,也是重要的歷史依據。
當我們重新翻看雙方對於此類衝突的記載,便不難發現。當時明朝在與荷蘭人的海上衝突中都表現的差強人意。被網路輿論塑造起來的無敵大明水師,在歷史上的真實表現,簡直是有些讓人不忍直視。
羸弱的海戰配置
明代前期最大的水戰--鄱陽湖之戰
雖然明代在建立過程中曾經依仗長江天險作為主要地理屏障,也在著名的鄱陽湖之戰中與割據荊湖的陳友諒發生了大規模的水戰,但在海戰領域並無什麼建樹。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對手中,也僅有蘇南張士誠和浙東一帶的方國珍手下具有一定的船隊。因而明朝在一開始便力主執行非常嚴格的海禁政策,寄希望於通過物資封鎖策略來打擊盤踞沿海和島嶼上的敵軍。最終,海禁政策成功的讓明朝控制了東南沿海地區,卻也註定了明朝始終難有動力和意識去發展一支具備足夠實力的海上力量。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拉開了帷幕。歐洲人用不斷更新的航海知識開拓海疆,也為自己不斷升級換代各種新式船舶與海戰武器。當這些歐洲人於十六世紀初闖入中國傳統的海上勢力範圍時,明朝已經沒有任何能力組織海上力量進行阻止。被葡萄牙殖民者奪取首都馬六甲城的當地蘇丹曾經派出使節向遠在北京的朝廷求援,卻只能得到明朝官方嚴正抗議式的口頭支援。
一直到十六世紀中後期,明軍才經通過繳獲、仿製和走私等方式,獲得了西方的弗朗機火炮和新式前裝大炮。但這些已經在西方被大量淘汰的武器並沒有幫助明朝水師有了本質性的戰鬥力提升。大量原始火器依然在戰艦的武器清單上佔據位置,戰船本身也就以欺負下船小的倭寇為榮。
明朝水師最好的戰船---大福船
時間進入17世紀,新崛起的荷蘭與英國逐漸開始進入亞洲地區,並深入南洋與中國沿海,希望加入並壟斷貿易航線。這樣不僅會與已經在亞洲有著廣泛利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發生衝突,繼續對開放海洋貿易持保留態度的明朝也勢必與之產生摩擦。
糟糕的臨場表現
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1601年,首先闖入中國沿海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就與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發生了交火。三年後,又一支荷蘭船隊摸索到了台灣附近的澎湖列島。由於當地鮮有人煙,明朝水師也只是定期光顧此地,荷蘭人便成功的在這裡暫時落腳。此後以此為基地的荷蘭人努力同福建地方官交涉,希望能夠取得貿易權。在吃了一鼻子閉門羹後,不得不在給養耗盡前撤退。此後的十多年裡,荷蘭人主要在印度洋和南洋等地進行攻略,包括佔據了後來的荷屬東印度首府巴達維亞。一直到1622年,荷蘭人才再次派出13艘大小船隻,會同2艘英國船一起北上中國沿海。
17世紀早期的荷蘭戰船
這支船隊首先嘗試攻取澳門,結果再次戰敗撤退。於是在遣散了一些船後,餘下的船隊來到了澎湖列島。由於深知明朝的嚴厲態度,荷蘭人一改過去西方殖民者在中國沿海小心謹慎的態度,肆虐沿海。不僅封鎖和攻擊重要的港口廈門,還在沿海巡航捕捉中國漁船和商船。面對荷蘭人的突然發難,明朝水師毫無作為。他們不僅難以在沿海保護中國船隻,還在廈門港內,同商船一起被擊沉了七八十艘。面對裝備著後來被明朝人稱為紅衣大炮的荷蘭武裝商船和快艇,明朝水師深知戰鬥力遠遠不如,一直避而不戰。福建當局只能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讓荷蘭人去台灣駐紮,離開澎湖。結果,發現台灣條件太差的荷蘭人一直拒絕離開。
荷蘭人所繪的台灣與澎湖
1623年,新到的封疆大吏南居益一面在金門等地屯集近萬的兵力,一方面為荷蘭人精心設計了一場鴻門宴。荷蘭駐澎湖的司令弗朗斯受到誘騙,帶著2艘單桿小船赴廈門與明朝當局談判。結果在宴會上,所有荷蘭使團成員被明朝官方下藥灌醉後扣留。接著50艘火船按計劃攻擊了2艘荷蘭小船。結果依然讓其中的一艘逃之夭夭。
第二年,完成集結的明軍在水師幫助下終於開始進攻澎湖。利用荷蘭人兵力稀少,船隻所剩不多的機會,將對手封鎖在港灣內。但主要戰鬥依然由登陸的陸軍進攻荷蘭人的臨海要塞,不僅進展緩慢,還需要繼續增兵三次來圍困。最終,還是荷蘭人因缺乏補給,不遠死守當地,才撤離了當地。整個過程中,明朝水師只給荷蘭人留下數目眾多的印象。而後來大名鼎鼎的海盜首領鄭芝龍,也在此戰中接受明朝招撫,初露頭角。
巡航中的明朝水師船隊
十年後的1633年,已經成為明朝水師一員的鄭芝龍打頭陣,領導了著名的料羅灣之戰。戰前,荷蘭人的船隊有著19艘武裝商船的規模,卻由於擱淺、事故和執行其他任務,損失了7艘。整支船隊的主力是海盜頭子劉香的中國海盜船隊,也不過50艘。明朝水師的第一波26艘戰船在與荷蘭人遭遇後招致了慘敗。
荷蘭人在料羅灣的損失其實非常輕微
接著第二批30艘大型戰船又被5艘荷蘭商船全部摧毀。最後,明朝水師依然使出了夜間火船襲擊的拿手好戲,集中130艘戰船圍攻對方。結果7艘火船再次被荷蘭人的艦炮全部擊沉。不甘心失敗的明朝水師此後反覆發動火攻,終於逼退了難纏的荷蘭人。整個戰役中,明朝水師僅僅俘獲了1艘荷蘭小船,焚毀另外1艘。但因為大量殺傷了戰鬥較弱的中國海盜船隊,焚毀多艘海盜船,而再次宣布大捷。其實在整個戰鬥過程中,自己損失的大小船隻也有近200艘之多。戰後,荷蘭人基本就取得了在福建當地貿易的權力。
收復台灣也難挽回顏面
鄭成功收復台灣
很多人或許會把後來鄭芝龍之子鄭成功擊收復台灣,擊敗當地的荷蘭守軍作為明朝水師戰鬥力強勁的證據。然而當時,整個台灣的荷蘭守軍不到2000人,戰船數量也少。位於巴達維亞總部的荷蘭當局又對支援台灣毫不上心,甚至忙裡偷閒的再次派船隊攻擊澳門。最後,依然是因為彈盡糧絕,荷蘭人才獲得了榮譽撤退的待遇。鄭成功一方的損失則遠遠大於荷蘭。
事實上,明朝在其立國的近三百年歷史上,從來不以海戰而著稱。自朝代建立的14世紀後期開始,明朝朝廷就一直努力維持嚴格的海禁制度。這不僅讓造船業受到打擊,也連帶著讓以水師為主的水面艦隊,弱不禁風。十六世紀後期,明朝曾經有限的開放了海禁,允許貿易。甚至戰船本身也得到了一些西方流傳的火器,升級了武器系統。然而這些都無法在整體上提升明朝水師的實際戰鬥力。因而,無論是荷蘭還是英國,只需要微薄的力量,便已經讓大明的海疆翻天覆地。這些早期殖民者,無論是人數、船隻武裝,都無法同同時代自己國家的正規海軍相比較。
西方人筆下進軍台灣的鄭成功部隊
今天,依然在無意義拔高明朝水師歷史戰績的人。無非是在接收了大量近代屈辱史教育後,自覺產生的一種心理補償機制。他們為明朝水師塑造了一段偉岸而不容漠視的神話時代,卻無法讓自己理解,為什麼那麼強大的水師,贏著贏著,就把江山給輸完了呢。
推薦閱讀:
※揭穿:男人和女人出軌的真實心理
※深度剖析摩羯座的真實內心
※錯位攝影 | 現實真是真實得可笑,只說這一切都是巧合
※心經講記之二——觀自在菩薩真實義
※我24歲,經歷了大起大落,賭博贏錢只是過程,結果終究會輸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