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最浪漫的人生難題
人分男女;所以,男女關係是最普遍的社會關係。婚戀是男女大事,誰都希望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配偶。因此,男人史+女人史=人類史,婚戀史是人類史的主線,人類史是婚戀史的放大。婚姻制度的演進,是人類社會形態變革的關鍵因素。
「生」是最無知的人生難題,「死」是最恐懼的人生難題,「愛情」是最浪漫的人生難題。如何對待生、死以及作為二者紐帶的愛情?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問題,是神話和宗教的基本主題,是禮儀和節日的主要內容。先哲發明了神話,又以神話為依據創製各種宗教信仰、人生禮儀、民俗節日,讓它們成為人類的精神食糧、精神寄託、精神支柱、精神依靠。
愛情,指適婚男女的相愛之情。婚姻是成年人的特權。人生邁入成年,頭一件大事就是戀愛、結婚。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人類一刻也離不開愛情,社會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有愛情的功勞。愛情,不惟引領人生,還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神聖而崇高,世俗而瑣碎。有神聖性,則生詩意,詩意一多,便是浪漫;有世俗性,則生煩惱,煩惱一多,便是難題。於是,愛情成了最浪漫的人生難題。
懂得愛情,被中華神話視為邁入文明的標誌。彝、傣、佤等族的神話,蛇將性別混沌的人,分為男女,並教會他們做愛。彝族神話說,開天闢地的托羅神、沙羅神,最初用黃泥、白泥做了不會盤莊稼、只會吃果子的瞎眼人,告誡他們可以吃黃果、紅果、黑果,但不能吃白果。蛇卻悄悄地說:「你們吃了這一顆白果,就會跟托羅神、沙羅神一樣。」他們偷吃了禁果,天神震怒,把天地弄翻,翻死了這代瞎眼人。佤族神話說,無知的人聽了蛇的話,偷吃了果子。有人把果子卡在脖子上,變成喉結而成為男人;有人把果子卡在胸脯上,變成乳房而成為女人,從而知道了性愛與生死。有的少數民族神話說,人最初是不死的,與蛇一樣蛻皮又新生,早晨似嬰兒,中午變成青年人,晚上就老了,天天周而復始,沒有生也沒有死,只知自己,不知別人,很寂寞。人向神訴苦,不願再過這樣的日子。神告誡說,那你們就會飽受生育的痛苦和死亡的恐懼。人卻甘願如此。[1]
可見,愛情的魅力實在太大了。漢代,常有伏羲女媧畫像,伏羲手拿曲尺(矩),女媧手拿圓規,表示人間的婚戀等規矩是他們制定的。有的畫像還飾以雲景,空中有一些長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翱翔。(常任俠:《漢畫藝術研究》圖版二六《三洞嘉祥武梁祠畫像石》)——這些神話,都比《聖經》古老。《聖經》的編寫者、神學家奧古斯丁,難道通過絲綢之路等途徑聽說過,反其道而行之(聖母崇拜→聖父崇拜),才有了上帝造人說、原罪說?
在中華文明裡,愛情是對生命的禮讚。婚姻從原始狀態起,就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故事。婚禮最能讓人動情。民國的作家林語堂,說:「下意識中,所有中國姑娘都夢想紅色婚禮裙子和喜轎;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紗和婚禮的鐘聲。」在浪漫的婚禮背後,人們內心最原始、最野蠻、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得到了合法化、保護、祝福。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愛情的讚歌。
愛情問題,被先哲先聖上升到了哲學、政治的高度。「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周禮》)其實,這是由政府在祭祖聖地(社)給適婚男女舉辦的相親會、集體婚禮,這在「萬法取象於天」、「敬天法祖」的古人那兒是順應天時、「贊天地之化育」(《中庸》)的神聖活動。先哲先聖的理想是「室無怨女,野無曠夫」(《孟子》:「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即爭取讓絕大多數人能找到配偶、找到歸宿,成家立室、生兒育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男女關係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本的社會關係,求偶與繁衍是人類最本能、最原始的情感,在生存艱辛的原始社會這種情感尤為強烈。人之初,男女的結合與動物差不多。初民逐漸認識到,人類的性行為,關係到人類的繁衍,關係到社會的安定。所以,自從人類脫離猿猴而成為真正的人的那一天起,便有了人類的婚姻。那些驅使情侶相互追求的自然慾望,繼承自猿猴。然而,社會在這種有情人的自發追求面前,規定了種種戒律,這便是婚俗,其最高形式便是婚姻制度。有了婚俗,人類才真正進入文明社會,婚俗的產生是人倫的開始;有了婚姻制度,就有了家庭、宗族、社會。
傈僳族的長詩《生產調》講:每年布谷鳥一叫,他們知道生產季節已到,各家分別找好了地。缺勞力的女方,往往請男的來幫忙。於是,他們一起勞動,彼此間的感情也就一天天成熟。「你種的粟米長大了,你栽的高粱也成熟了。粟穗黃黃要去割哪!高粱紅紅要去收嘍!」這意味著,播下的愛情也結果了。為了表示對愛情的忠貞,「我們來立下兩個木把柄呀!我們來刻下三節木刻紋呀!立下把柄不變心,木上刻紋永不分」。為慶賀莊稼的豐收和愛情的豐收,他們把收穫的糧食煮成水酒,邀請親戚朋友來參加他們的婚禮。
圓夢是文學藝術的不朽動力,愛情是文學藝術的永恆主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詩經》)每逢春節,夫妻都在盼團圓。「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唐·元稹:《除夜》)「天地悠悠,有情相守,才是家。」(《你是風兒我是沙》)「人生苦又短,人間情更長。」(《數天數》)生死一瞬間,唯獨愛情可能相伴後半生。人生一世,生取決於父母,死受限於老天,唯獨愛情,自己或多或少地擁有發言權、主動權、參與權、選擇權、決策權。
「有深厚社會閱歷和尊重事實的人都承認,在愛情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要承受忠誠與背叛的考驗,都要經歷感情與理性兩者之間矛盾的折磨與熬煎。人類的婚姻的確奇怪,因誤會而結合、因真正了解而離異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戀愛往往受感情的支配,很少有理性參與其中,所以在對方心目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一旦結婚,原先看不到的對方的缺點就慢慢顯露了出來。實際上,夫妻之間總是在不斷走向對方的內心世界,處於一種不停頓地了解對方的漫長過程中。在舊社會裡,許多包辦婚姻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白頭到老的夫妻為數甚多,相當普遍;但現在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合的青年夫婦離異者卻有增無減,這又是為何?有人說,這與女方經濟上能夠獨立有關。這可能只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唯一。」(柯楊:「心靈的對歌乃生存的必需」)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被大規模毀壞,如今中國社會的婚禮已變得無頭蒼蠅般恣意妄為,大多都成為商業化賺錢工具。婚紗、戒指、教堂之類,使得教會和上帝的地位突出。而中國傳統的婚禮突出父母地位,家庭這一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地位由此得到確立。官方認可才能結婚,完全是西方的荒唐產物;中國歷史上,結婚根本不需要政府認可。西方之所以結婚要由政府的法律認可,是因為西方歷史上世俗政權與教會爭奪社會權利的結果。西方教會和世俗政權都爭著要管老百姓結婚這件事。而中國歷史上,結婚這件事從來都由老百姓自己管。所以,僅從結婚這件事來看,中國就比西方更民主。」(劉仰:「拜師的意義」)
北京大學強世功教授,說:「古典中國的家庭形態基本上是在儒家思想影響下形成的,有著三重功能:其一,家庭乃是一個最基本的社會經濟組織單元,尤其是『同居共財』的家產制構成了中國組織經濟和社會的基本制度。其二,家庭乃是一個最基本的政治組織。其三,家庭乃是一個在哲學上安頓人心的基本場所。從戊戌變法到五四以來的革命,我們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把傳統的東西打掉;這一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革命』;也就是個人從皇權、紳權、父權中一層一層地解放出來,從而從西方殖民主義建立的全球秩序中解放出來,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解放』。『革命』和『解放』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對個人自由的強調才真正開始摧毀家庭。就像文物保護,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對文物的摧毀遠遠超過『文革』中對文物的破壞,其實對家庭衝擊最大的也是這三十多年。我們從婚姻法不斷地修改和司法解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家庭財產制轉向了個人財產制度,家庭規模也越來越小,甚至丁克家庭、同性戀、獨身也越來越流行。市場經濟的意識形態不僅在財產領域,而且在意識形態領域改變了人們對家庭的理解。從五四運動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兩次革命,一個是現代性的左翼,一個是現代性的右翼,都是以摧毀家庭作為目標。」(吳銘:「重建家庭的意義與挑戰」)
「我們的婚姻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或許除了自由戀愛基礎上的感情問題,還應該有撫幼養老的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於2011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在2010年徵求意見的時候,所引起的爭議可謂極大。婚姻法陡然之間獲得了改革開放30年來空前的關注,不僅成了街頭巷尾、報章雜誌的熱門話題,而且一些文化評論和學術期刊也加入了眾聲喧嘩的行列。歸結爭議,主要集中在夫妻財產的分配上。在此,不需要分析婚姻法解釋三的具體條文,只需反觀一下我們關心的是什麼就很清楚了。三個方面:其一,財產劃分對男女是否平等保護了。其二,父母一代的財產與小夫妻一代財產之間的關係,這某種程度上也是老人們關心的自己家庭養老的問題。其三,婚姻法解釋三對代際財產與夫妻財產的定位,是否對家庭倫理造成了影響?這三個方面,無論是表面還是核心,問題都指向了財產。我們的婚姻家庭關係,什麼時候變得只剩下財產了?那些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家的溫馨感,都到哪裡去了呢?正是在這種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儒家文化氛圍中,中國傳統的家族法牢牢樹立父系倫理的主導地位。但這並不是說夫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儘管妻對夫而言處於從屬地位,但是妻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不允許一夫兩妻,甚至在一些歷史故事中還有些『妻管嚴』的例子。在這個傳統中,父系主導的家是神聖的,一切以此為中心。」(白中林:「家的神聖與失落」)
「美國紐約作為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都市,它在離婚管理上十分審慎,力圖維繫家庭穩定和社會穩定。首先,離婚不會到結婚登記處辦理。其次,紐約州離婚必須經法庭判決方能生效。此外,紐約對離婚設有三個月冷靜期,即便雙方談好條件同意離婚,狀子交到法庭後三個月沒人搭理你,三個月後法庭才開始排隊審理。紐約連結婚都有24小時冷靜期,一天內悔約可撤回申請,不算離婚。」(陳九:「中國亟需改革輕率的離婚制度」)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健康的婚嫁是忠於愛情者修來的正果,所謂「千年修得同船渡」。成語「結髮夫妻」,表示初婚的男女。婚姻的締結,表示適婚男女終於成了一家人。舉行婚禮,成家立室,傳宗接代,就這樣,婚戀使生命之火代代相傳,每一個人都成了祖先崇拜這根長鏈上的一環,讓人生染上了不朽的色彩。「婚禮是人生儀禮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作為人步入倫常大序的開端,婚禮的一切都充滿象徵意義。」(鄧啟耀:「有趣的視覺錯位」)
古人認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周易》)、「夫唱婦隨,家大業大」。江南諺語:「種田不著一熟,討娘子不著一世。」嫁個好老公,被女孩子視為一生的幸福。中華禮制,惟在人生之深長意義上,將婚嫁視為終生大事,鄭重其事,縱有繁冗浪費之處,只為珍貴婚禮,臨之以庄,敬之以慎,以資紀念。
注釋:
[1]「這類神話似乎蘊含著這樣的象徵意味:正是渴望知——知飲食男女之事,知生死,知自身之外的他體的巨大誘惑,使『渾沌』試去開竅,使盲目的人從無知(渾沌、瞎眼、不知生死、不知性別)的原始蒙昧中蘇醒過來,成為真正的人。如果說,未『開化』的人類始祖因『瞎眼』而渾然無知,只徒有人的軀殼而無人的情感和意志,只能聽命於『神』的擺布的話,那偷吃禁果後的人卻有了人的精神、人的情感(知道了愛、羞恥等)、人的理智(知道了生死善惡以及對於存在與起源等問題的深深思慮和無邊冥想——如創世神話、圖騰神話等所反映的那樣)。神話本身就是鑿開渾沌之幽暗的一隻神秘禁果,人用它去認知生與死、善與惡、因與果等問題。神話是人類開鑿原始渾沌意識的最初的精神『石斧』之一。」(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2-4頁。)
作者:耕田書童
感謝默默打賞的您~~~
已經有0人讚賞
X其它金額讚賞無悔,概不退款X
默認金額讚賞無悔,概不退款
推薦閱讀:
※如何真正解決「誰來監督監督者」難題
※用地球翻轉的觀點解讀科學難題之二十八
※老小區如何破解物管難題
※讓這個119㎡老房來告訴你,如何解決家裡採光不好的難題
※[轉載]徹底解決六十四卦的記憶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