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嵇康家誡

嵇康家誡

原文:人無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後動。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於必濟。

若心疲體解,或牽於外物,或累於內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於去就。議於去就,則二心交爭。二心交爭,則向所以見役之情勝矣。或有中道而廢,或有不成一匱而敗之。以之守則不固,以之攻則怯弱。與之誓則多違,與之謀則善泄。臨樂則肆情,處逸則極意。故雖繁華熠燿,無結秀之勛;終年之勤,無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嘆息也。

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信,蘇武之守節,可謂固矣。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

譯文:一個人活著卻沒有理想,就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作為一個君子,只要用心,想做的事情都終能成就。而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在行動之前一定會先想好策略。如果要做的事就是心中最願意做的事,即與你的志向是相符的,那麼你就會做到心口合一,堅定不移,寧死也不放棄。在踐行理想的過程中,偶爾會有鬆懈或力量不夠的時候,但若能以之為恥,改變之並繼續努力,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一定會到達想到的境界,得到想要的結果。

如果心裏面覺得疲勞而身體力行方面也做得不夠,被外在的物質或者內心的慾望所牽累,忍受不了眼前的患難或者心裡小小的不快,則會開始考慮放棄之前的努力與成績。想放棄,心中就會掙扎,陷入天人交戰的境地。動搖掙扎的結果往往是由一向難以克服的情感、慾望取勝。由此,造成了半途而廢或者在其實沒有缺乏卻還是直接失敗的結果。這時,用他作防守不堅固,用他來進攻則太怯弱,與他定下誓約常常會被違背,而與他共同謀劃時他又常常泄露消息。

遇到快樂的事情則控制不住感情,處在輕鬆的境地時就極度放鬆,根本無法控制。這樣的人雖然天資很好,繁華美麗,但不會有優秀的成就;一整年都很勤快,也不會有一日功成名就的結果。看到這樣的情況,君子就不得不嘆息了。想當初,伍子胥做長吟時的心志,夷齊品性高潔的行為,柳下惠令人感佩的信念,蘇武堅守節操的品德,可以說都很堅定。所以說,心裡沒有貪慾而平靜,身體沒有藻飾而接近自然之道的人,才是最能堅守理想的人!

原文:所居長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當極親密,不宜數往,往當有時。其有眾人,又不當獨在後,又不當宿留。所以然者,長吏喜問外事,或時發舉,則怨,或者謂人所說,無以自免也。若行寡言,慎備自守,則怨責之路解矣。

其立身當清遠。若有煩辱,欲人之盡命,託人之請求,則當謙言辭謝,其素不豫此輩事,當相亮耳。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違拒,密為濟之。所以然者,上遠宜適之幾,中絕常人淫輩之求,下全束脩無玷之稱;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譯文:對居住之地的官員,只要尊敬他就好了,不應和他過分親密,和他的往來也不宜太多,一定要去拜訪的話,也應當注意控制時間,不宜處的太久。若是和其他人一起去拜訪,那就不要單獨和他一起走在最後,也不要在他家裡留宿。之所以要你這麼做,是因為官員喜歡問別人一些府衙之內看不到的事情,或者提拔、舉薦他以為好的人(呃,這個炎不是很肯定……事實上,好多處都不敢肯定,僅憑我以為的理解了……我覺得這裡的意思還可能是——讓人揭發舉報一些壞人壞事吧),這些都會遭人怨恨,有時會講到別人提到的一些事,你在和官員談話時總是免不了要有所答覆,陷入兩難境地,實在難辦。如果能做到少說話,謹慎戒備,守好自己的言行口舌,就可以遠離那種難以避免的被人怨恨或責備的境地了。

平時做人應當處清凈高遠之地,遠離凡人俗事。如果有人來麻煩、叨擾,想要你為他做一些可能要冒生命危險的事,在推辭別人的請求時,語氣應當是謙虛、真誠而禮貌的,要讓他清楚的知道你從來不插手這類事情。如果那人的事情有冤屈或者真的很急,心裡有些不忍,希望能夠幫助他,那麼可以採取表面上拒絕他,私下卻偷偷想辦法幫助他的策略。之所以要你這樣做,是因為這樣上可以預防、遠離一些想要以此為借口拉攏、束縛你的人,中可以杜絕一些麻煩人士的請求,下可以保全自己一向的名聲,這也是堅守志向的一個辦法。

原文: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於宜,宜行此事,而人慾易之,當說宜易之理。若使彼語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來守。人雖復云云,當堅執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不須行小小束脩之意氣,若見窮乏,而有可以賑濟者,便見義而作。若人從我有所求欲者,先自思省,若有所損廢多,於今日所濟之義少,則當權其輕重而拒之。雖復守辱不已,猶當絕之。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無我有,故來求我,此為與之多也。自不如此,而為輕竭。不忍面言,強副小情。未為有志也。

譯文:在想去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先自己審度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去做,認為沒有差錯了,就可以放心的去做這件事。如果有人想要改變你的計劃,那麼他應該說出改變之後更好的計劃。如果他講的很對,你也不要因此感到自卑,覺得自己就不好了,妄自菲薄;如果他的理由不夠充分,就改成以情分來請求你聽他的話。他雖然一直那樣說,但你不應受影響,而要堅持自己的初衷,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守自己的理想,這也是秉持志向的一個要點。

做人也不能太小氣,不知變通只懂得堅持「清遠」的形象,在遇見貧窮困苦的人時,如果有可以幫助、救濟他的東西,就應當見義而為去幫助他。但如果有人為了從你那裡得到什麼好處而一直跟著你,你應當先在內心思考反省一番,感覺多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是損壞無用的居多,而這次救濟他人屬「義」的成分少,則應當在權衡輕重後拒絕他。就算他一直跟著你求你,也應當拒絕。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人家來求你幫忙,一般都是因為他沒有而你有,才會來求你,這種情況下答應他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去做,輕易就為別人竭盡所有,不忍心拒絕別人的當面請求,勉強自己去幫扶沒什麼交情的人,那就不是真正有遠大志向的人。

原文:夫言語,君子之機,機動物應,則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於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則當懼有不了之失,且權忍之。後視向不言此事,無他不可,則向言或有不可;然則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傳吉遲傳凶疾,又好議人之過闕,此常人之議也。坐言所言,自非高議。但是動靜消息,小小異同,但當高視,不足和答也。非義不言,詳靜敬道,豈非寡悔之謂?

人有相與變爭,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也。且默以觀之,其是非行自可見。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是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問者,猶當辭以不解。近論議亦然。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欲轉盛,便當無何捨去之。此將斗之兆也。坐視必見曲直,黨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謂為直,則謂曲我者有私於彼,便怨惡之情生矣;或便獲悖辱之言,正坐視之,大見是非,而爭不了,則仁而無武,於義無可,故當遠之也。然大都爭訟者,小人耳。正復有是非,共濟汗漫,雖勝可足稱哉?就不得遠取醉為佳。若意中偶有所諱,而彼必欲知者,若守大不已,或劫以鄙情,不可憚此小輩,而為所挽。引以盡其言。今正堅語,不知不識,方為有志耳。

譯文:語言這個東西,是君子的一種重要表達形式,應用之時,君子的是非態度等都會通過它輕易顯示出來。所以,說話之時不能不謹慎。如果講出一些話會產生一種難以停止的慾望,雖然本來很想講,也應當考慮到一直講下去的可能引起的過失與其他不當的後果,就應當先忍著不說。事後再來看自己不講的這件事,也沒什麼不可以的,而說出來卻可能有什麼不當之處;因此能不說的話,也就盡量不說了,以保證少做些不該做的事。而且世俗之人傳好消息很慢,壞消息倒是傳得很快,又喜歡議論別人的過失短缺,這都是常人的喜歡的議題。這樣的人坐在一起討論的事情,自然不是什麼高尚的話題。一點小小的變動消息,一點點的一樣樣,都被重視,其實根本不足以去附和回答。如果不是附和「義」的話就不說,細心安靜的謹守值得尊敬的大道,難道不是減少後悔的一種辦法?

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喜好,有讚許也有不認同甚至想與人爭論的時候,但在你不知道這麼做得失情況如何時,還是謹慎些,少去干預的好。姑且沉默著去觀察,慢慢的自然會明白事情的是非可否。有時小小的正確其實算不得正確,而小小的錯誤也不算是錯了,這些情況都不用去說話干預。就算是有人來問了,也可以告訴他說自己不知道而不予回答。在遇到別人爭論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遇到酒會,別人開始爭論而且有越吵越厲害的趨勢,就應當找個機會離開而不要有任何留戀。因為這是他們將要開始爭鬥的前兆,你坐在一旁看著一定會對是非曲直作出區分,屆時就忍不住不說話,你一開口說話肯定是站在其中一個人那邊,屆時他不對的地方你也就以為對了,而另外一個人會認為你是私心想幫助這個人與他作對,心裏面就對你有了怨恨討厭之情。就算你能忍住不說,就坐著看他們爭吵,但你明明看出了是與非,卻不參與爭論,這是有仁心卻無用武之地,從義而言又是不可為的事情,因此你應當遠離他們。而且大部分喜歡爭辯訴訟的人,都是小人。就算其中有是非曲直之分,但你與他一起為之,就算是勝利了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呢?還不如遠離他們飲酒自醉的好。如果偶然間講了一些使人有所忌諱的話,而那個知道了這個的人如果節操不是很好,以這點作為威脅,你也不用怕這種小人,而因此被他利用。讓他去說吧。假如能堅守以為對的言語,對那種小人的作為沒有感覺不去理會,才算是真有志向的人。

原文:自非知舊、鄰比,庶幾已下,欲請呼者,當辭以他故,勿往也。外榮華則少欲,自非至急,終無求欲,上美也。不須作小小卑恭,當大謙裕;不須作小小廉恥,當全大讓。若臨朝讓官,臨義讓生,若孔文舉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節。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知。彼知我知之,則有忌於我。今知而不言,則便是不知矣。若見竊語私議,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或時逼迫,強與我共說。若其言邪險,則當正色以道義正之。何者?君子不容偽薄之言故也。一旦事敗,便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備之深也。凡人私語,無所不有,宜預以為意,見之而走者,何哉?或偶知其私事,與同則可,不同則彼恐事泄,思害人以滅也。非意所欽者,而來戲調,蚩笑人之闕者,但莫應從小共,轉至於不共;而勿大冰矜,趨以不言答之。勢不得久,行自止也。自非所監臨,相與無他宜適,有壺榼之意,束脩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須逆也。過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饋,車服之贈,當深絕之。何者?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願,而君子之所大惡也。又憒不須離摟,強勸人酒。不飲自已,若人來勸,己輒當為持之,勿誚勿逆也。見醉薰薰便止,慎不當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譯文:假如要好的朋友、比鄰而居的人,自己相聚(「庶幾已下」到底什麼意思呢?難倒我了……)還打算叫你一起的,應當以別的理由拒絕,不要跟著去。外表是榮耀華美的應當減少慾望,假如不是非常著急的事,就應追求最終達到無欲的境界,這是最美最好的境界。不需要作小小的卑微謙恭,應該在大處謙讓;也無須計較小小的廉恥,而應當保全大節。比如遇到朝廷招募時讓出官位,面臨大義時寧願犧牲生命,像孔文舉請求代兄長去死依約,這是忠臣烈士才有的節操。

凡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不要勉強自己去知道別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那人知道你知道他的私密,則將對你有所忌諱。假如你知道了不說,就像不知道一樣。如果見到別人背著你在竊竊私語,就起來離開,不要使人忌諱。有時會遇到別人強迫你和他一起說,如果那人講的內容都是邪惡艱險的,則應

當正色對之,以道義之說導正他的言語。為什麼?因為君子是不能容忍虛偽淺薄的語言。而且一旦事情敗露,那人就會說某某人曾經知道我的事(很有可能是他告的密),以後應當對他有更多的戒備。凡人聚在一起說悄悄話,真是什麼內容都有,如果你能猜測到他要說的話,一發現有說秘密的端倪就離開他,為什麼要這樣呢?假如你偶然知道了他的私事,與他觀點一致倒也算了,如果不同他會擔心你泄密,就會想著要將你除掉。如果他的本意不是善良的,而是跑來戲弄、恥笑別人的缺點,也不要因為是小事、小點就和他言說或者附和,因為最後變成完全不敢苟同就不好了;屆時只要冰冷少話,一句話都不和他說,他勢必不會講太久,自己就會知趣的停下了。假如是平時相處得宜,共同飲酒暢談的同好,這就是人道所能認可的溝通了,不需要想辦法違逆他。一直都是這樣了,倒也無須嚴肅的沉默以對。(這幾句……有點……哎)別人贈送的馬匹布帛、車輛衣服都應當堅定的拒絕。為什麼呢?因為常人都輕看義而重視利,現在他送你這些東西,肯定都是有所企圖的,希望有朝一日得到你的報答,這種「禮尚往來」是俗人喜歡做的事,卻是君子最討厭的。還有煩悶時不要離開家裡,強迫別人陪你喝酒。自己不要喝,如果別人來勸你喝,那就接過來喝了,不要去責備或者違逆他。感到醉意的時候就停下來,千萬不要喝到大醉,以至於無法自控的地步。


推薦閱讀:

為何金庸喜歡在小說中大量描寫嵇康的廣陵散?廣陵散在音樂歷史上有很大影響么?
「鴻儒」嵇康
廣陵散流傳至今,為何嵇康臨死前說「廣陵散於今絕矣」?
竹林七賢嵇康的《廣陵散》究竟因何絕跡?

TAG:嵇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