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四十二集)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四十二集)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百零七頁第一行,從第二句開始看: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
這裡是一個小段。這個地方還是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眾菩薩的殊勝功德。他們這裡是『其心正直』,心地正直而無邪曲。那我們要反觀一下自己,我們的心正不正?直不直?這個「正」是正而不邪,心裏面沒有邪念,沒有邪念就正。那我們問了,什麼念是邪念?凡所有念都是邪念,只要你的心裡頭有一念那心就不正,所以正是這個標準。對我們來講確實非常不容易,我們的心裡頭哪能說沒念頭?一天到晚都在打妄想。那麼修凈宗法門稍微比其它法門容易一些,凈宗法門講這個正念、正思惟,就是講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除了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那也算是正念。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正念。雖然是有念,但是是念佛,除了佛以外其它都不念了,我這念頭就是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樣能夠在臨終的時候,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再把念頭徹底放下,那就開悟了,那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現在說無念是不可能,我們以為說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想叫無明,還是邪念,有念也邪,無念也邪,怎麼辦?只好念佛。
這個「直」是講直心,經上講「直心是道場」,直裡頭沒有委曲,沒有那種宛轉彎曲的這些思想。在《論語》裡面孔子也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要是說話很巧,他善於表達而心機很深,說的跟心裡想的不一樣,巧言。令色?這個外表的形像裝出讓你看了很高興的樣子,對你畢恭畢敬、阿諛奉承,這是鮮矣仁,心裏面沒有仁道。仁心一定是正直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真誠,一切都從真實心中作,這就正直。能夠心正直了,智慧就現前,因為自性本自具足。那麼你用正直的心對待一切人、一切事,自然就有『善巧決定』的能力,這個「決定」就是說果斷,判斷事情非常正確,而且有決斷力,做起事來恰到好處,這都是講「善巧」。
底下說『論法無厭』,這是幫助別人。自己要講經說法,那麼講經說法沒有疲厭,真叫誨人不倦,像孔老夫子一樣,一生教導別人是有教無類,誨人不倦。這些菩薩他們也在講,天天都在講,可是他心地清凈,還是一念不生,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他無厭,他不會不耐煩。只要眾生有問題問他,他一定很善巧的給他一個回答,給他教導,能夠讓他深入到佛法當中,先是認識佛法,進一步了解佛法,然後信受佛法、奉行佛法,讓眾生真正得到好處。這些做法都是利他的,為眾生的。
『求法不倦』是講自己修行,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求法不倦」是講他自己勇猛精進的來求佛法,自己努力修行,不疲不倦。看到這一句我們也是很羨慕,特別是我們發心講經弘法,都很想做得到「論法無厭、求法不倦」,可是往往自己煩惱習氣重,業障很深,想精進但是會有疲倦,這個身體受不了太重的工作量,到了晚上不得不睡覺。工作量大了,可能覺得太累了,受不了了,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我們的業障,這沒辦法,得了這麼一個報身。我自己都很感嘆,要是我能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睡覺那樣學佛該多好。念佛的同修也是,要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能不間斷的念佛,那早就成就了,問題就是這個報身沒辦法,是我們的拖累。那怎麼辦?只好希求帶業往生,現在有這個報障,就只好維持著,一心一意的求往生,到臨終的時候蒙佛接引,一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得到這個報身那是金剛不壞身,真正就是跟這些菩薩一樣,可以論法無厭,求法不倦。
底下說『戒若琉璃,內外明潔』,這是講持戒精嚴。「琉璃」是比喻清凈,清凈而通透,這些菩薩戒律都持得很圓滿,沒有絲毫的過惡。所以內外都明潔,「內」是講內心,「外」是講外表、行為,內外是一致。那我們現在?持戒好像也有持得挺精嚴的,但是不是內外明潔。什麼原因?如果心裡頭還有分別執著,我在持戒,不錯,了不起。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生起驕慢心,甚至看不起他,還要批評他、毀謗他,你不如我,你看這樣的心一起來了,內心已經是染污了,不是明潔。這種持戒在外表上持得再好都不能得定,換句話說,等於沒用,因為持戒的目的是為了得定,戒定慧三學,定是樞紐,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我們心裏面老是看這個不如我,那個不如我,傲慢心怎麼能夠得定?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的修道人他不會看別人的過失,他只看自己過失。人家持不持戒,人家如不如法,我們不要去管,也不能放在心上,我只是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行為,這是真正修道人。所以內心裏面他清凈,自然就內外明潔。所以我們修行最關鍵的就從這裡修,心不想別人有什麼過失,口上更不能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有時候確實沒辦法,因為什麼?你不說別人過,別人來跟你說,某某某有什麼過失,不想聽都不行,那怎麼辦?這也是修行,你就只好自己念佛。人家來跟你講張家長李家短,那你就得練如如不動,你不能隨著他去了,隨著他去這又犯過失,這就是又更高的一層要求了。自己不能有是非,別人來是非,你也不隨著他去,這就是持戒修定。那麼你能夠真正這樣做,你就影響別人,縱使他一天、兩天沒看出來,一年、兩年時間久了他能看出來了,他覺得你怎麼這個人沒是非,這個人心很清凈,這就是對他的教化。
所以底下說,『其所言說,令眾悅服』,為什麼你能夠令別人「悅服」?悅是歡喜,服是信服,因為你真正做到了,做到了再說人家才相信你。因為你內心真誠,內外一致,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所以別人對你很敬服,時間愈久愈對你敬佩有加,這是佛菩薩攝受眾生。那麼所說的無非都是正法,教眾生持戒、修定、開智慧,而且你給眾生做個最好的榜樣,所以讓眾生仰慕,會跟著你修學。這是佛菩薩大慈大悲,攝受眾生。所以修行一定要先自己做到,自行而後化他,一定是自己完全是做到了,不是裝出來的,裝出來的可以騙人一時,時間久了人家看穿了,那就一無是處,要從自己內心真誠的做去。那麼你這樣做,你的儀容、你的外表,讓大家看到之後,油然而生敬意,你的心清凈快樂,眾生覺得你怎麼一天到晚沒有煩惱,老是樂呵呵的,很幸福,他就羨慕你,所以就悅服。然後你跟他講什麼他都聽,所以得先拿出好樣子來,不能搞假的。然後你自己做到了,影響周遭的人,慢慢把影響擴大出去,這是在推廣佛法,弘法利生。所以底下經文就著重講擴大影響,主要是用比喻來說明:
【擊法鼓。建法幢。】
這個鼓的音聲能夠傳得很遠,比喻什麼?佛法一說出來,能夠遠聞,眾生聽到了之後能夠得到振奮、得到覺悟。就好像古代打仗,打仗之前先鳴戰鼓,戰鼓一起來的時候,士氣就高昂,可以衝鋒陷陣,所以鼓聲可以振奮人心,佛法也是這樣。往往很多的時候眾生在煩惱,你跟他說兩句佛法,他立刻眼睛就亮了,那麼所有的憂慮煩惱很快就能化解了。我常常也遇到這種情形,有同修來到我面前,煩惱得不得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訴說他的苦衷,我不等他講完,我就跟他講兩句,按照他的這個情形,結合經教裡面的話說兩句話,聽完之後他馬上就歡喜,確實感到佛法的威力是無窮盡。人,他為什麼會苦,為什麼會煩惱?沒別的,就是迷,迷惑顛倒他才苦。他那個心結就卡在那兒打不開,你在局外一看就知道他結在哪兒,你給他一打開的時候,他立刻破涕為笑。就好像曾經有一位同修,年紀很大了老年的婦女,大概有七十歲上下,有一次找我來,哭得很厲害,說她家裡人騙她,謀她的財產,然後還要上法庭,苦得不得了。我就跟她點了一句,我說我們要相信因果,學佛得相信因果,過去生中欠了他的,他才會來討債,我們就歡歡喜喜還。我們是不是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說是。是,我們就放下,他要就給他。她說那給他,我吃飯怎麼辦?妳別擔心,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沒有的時候就往生了,妳不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嗎?真的福祿盡的時候,妳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接妳,阿彌陀佛知道妳什麼時候該走,妳的債還完了就該走了。她一聽她也就明白了,確實沒什麼可執著的,人生如戲,就好像演戲一樣,演完了就下台了,別老站在那台上執著,不肯下來。所以佛法一提起來的時候,她的這些憂慮煩惱一下就化解。因為沒看破,所以她不肯放下,只要一點她看破了,她就歡喜放下。
『建法幢』,這個「法幢」也是代表講經說法,那主要是什麼?在講堂裡面講經說法。因為在古代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通訊工具,所以要通知大家,一般都是在寺院道場外面豎一個幢。這個幢是圓筒形的,像旗幟一樣,但是它是圓筒,裡面是空的,豎在外面就在說明,今天我們這道場有講經,歡迎大家來聽,這叫豎法幢的意思,就是廣告宣傳。我們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就沒有必要去用法幢來通知大家,現在應該用什麼?打個電話,「這位同修,知道嗎?今天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有講經,你去不去?歡迎你去」。這也是豎法幢。或者登個廣告,我們這個協會有哪些講座的課程,歡迎大家來聽。這也是高豎法幢。那麼當在宣傳的時候,我們只是把這訊息告訴大家,絕對不會拉人來,佛法不能勉強人,但是訊息告訴你,來不來是你自己的事情,這就好,絕對不攀緣。
在現在的這時代,高豎法幢要善用科技工具。古時候要想聽一座經是相當不容易,一般人在家的居士往往都是什麼?農閑時期,大部分務農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冬天來寺院裡面聽一下講經,聽到開春又得去忙著農活了。所以一年大概能夠聽上一次,聽上一部經這就很難得了。現在確實方便很多,每天大家都可以來聽經,這也是大家的福報,沒有為工作太操心,自己還能夠生活過得去,擠一點時間出來學習佛法。但是也有的人可能來都來不了,那個是什麼?他這個世間的纏縛比較多,有善根,可是確實因緣不足,或者說福報不夠,怎麼辦?現在我們應該把講經的這些內容把它錄下來,送光碟給他,把我們的這些光碟的視頻上網,歡迎大家下載,所以他們在家裡就不用出來,就能夠在家裡聽,天天打開計算機、打開電視機他就可以在那兒放。我過去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也是學業很忙,都是什麼?擠著課餘時間來聽經,當時只有卡帶,我就天天背著一個小放錄機,隨時隨地插著耳機來聽,只要不動腦子我就在聽經。所以在現在這樣的忙碌的時代還一樣能夠學習佛法,這是靠科技。那我們現在希望能夠把佛法送到千家萬戶,應該怎麼做?用電視台、用電台、用網路教學,這些遠程教學的工具。譬如說在電視台、電台買一個時段,讓大家看到,打開電視他能看到有佛法。如果有能力的,甚至可以搞一個專門的電視台。
我們師父就開創這個弘法的先河,他現在有一個衛星電視,電視台,華藏衛星電視台,有六顆衛星全世界鋪蓋,當然還有網路的,現在也很發達。所以現場直播,師父老人家無論在什麼地方,大家都能聽得到,這都是高豎法幢,這是未來弘法的方向。未來不需要建什麼大道場,那個很浪費錢財,建的大道場金碧輝煌,只是給人家做為觀光旅遊用的,他能得到多少佛法的利益?不得而知。當然看看佛像也是種善根,但是有比這個更有效果的方式,那就是用網路遠程教學。能夠在這方面去努力,譬如說只要有一個小小的攝影棚,道場不需要很大,常來的這些就是非常好學的人,可以組成一個班,我們一起來學習經典,但是這些學習的內容錄下來之後在網上傳播。印光大師說,道場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所以像我們這個講堂就很合適,不超過二十人,大家常來這裡那是固定的學員,那當然得的利益會很大。但是他沒有時間來,回家在家裡聽也能得到利益,只要能好學,他得到利益是一樣。所以高豎法幢應該是這麼個做法。再看下面的經文:
【曜慧日。破痴闇。】
這是說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讓他們都能夠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慧日』用太陽來代表光明的來源,這個智慧是光明,佛菩薩講經說法把智慧等於說放出來,讓眾生也能開智慧。那麼他智慧一開,『痴闇』就沒有了,「暗」是黑暗,太陽出來,黑暗就沒有了,所以這是代表幫助眾生覺悟,那唯有靠普及佛法。所以一切功德當中,法布施功德是最大的,他破迷開悟了,立刻就離苦得樂,不用改變他現前的生活狀況,他就能離苦得樂。再看下面的經文:
【淳凈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
這是講菩薩內在的涵養是『淳凈溫和』,「淳」就是不夾雜,「凈」就是清凈,我們今天講的道德、學問、思想、見解,能夠做到純凈。那麼在我們的念佛功夫上,就是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這是純凈。「溫和」是表現在外面,待人處事接物上溫厚、和睦,這是德行。內心能夠純凈,表現在外面一定是溫和的,這不是裝出來的,它是自然的流露。
『寂定明察』?「寂定」是講修定,「明察」是講智慧。天台宗講止觀,這是修行的方法,寂定是止,明察是觀。止什麼?止住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煩惱這些念頭,自然你就對外面一切事物能夠明察。就好像一湖清水,沒有風沒有浪,水平面非常寧靜,平平的,一點波浪漣漪都沒有,所以它能夠影現外面的這些境界很清楚,為什麼?因為它定,水是平靜的。我們凡夫為什麼對外面事物都看不清楚?因為我們的心是亂的,心水很亂,所以對外面看不清楚,不能明察。只要我們把心靜下來,把一切的妄想、憂慮、煩惱排除掉,用什麼排除?最好就是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念熟了,你自然就能寂定明察,對於身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都清清楚楚,你不會迷惑,你考慮問題很正確,你的判斷不會出差錯,這是智慧起用。
然後你就能夠成為眾生的榜樣,『為大導師』,這就是最好的榜樣。「導」是引導,引導眾生出離苦海,真正可稱為人天師範。那導師之前加上個「大」,這是專門對佛的尊稱,佛才能夠稱為大導師。『調伏自他』,極樂世界的佛菩薩都有這種能力,「自」就是自己,調伏煩惱,煩惱永不現行。你能自己調伏煩惱了,你才能幫助別人調伏煩惱,你自己明白了,才能把別人說明白,要是自己都胡裡胡塗的,自己都是煩惱重重的,你怎麼可能幫助別人?所以必先自度,才能度他。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引導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
『引』是講引誘。眾生都是迷惑顛倒無知,你叫他來學佛,他還不一定愛學,除非是很有善根的,你一叫他,他就來了。大部分人都是善根不足,那你就得引誘他,有時候必要的時候還用一點利慾來勾引他,佛法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個他得慢慢慢慢的覺悟。譬如說有的人很想要錢,那麼你看到他也是太可憐了,給他布施點錢,他就非常高興,然後你就教他,你念阿彌陀佛,他也就跟著念。往往我走在路上見到有人乞討,我都會給他,給他的時候我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接受我的布施之後,他就很樂意的念一句,而且有的善根好一點的,他可能念好多句。這就是什麼?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他能念佛,這給他種善根。
所以佛菩薩的教學手段非常高明的,他就是用種種的這些眾生喜好的東西來引誘眾生來學佛,學佛的目的最後導引他們到佛道上去。所以最後『舍諸愛著』,這就是善巧,他們有愛著,你先去引誘他,用他所愛著的東西引誘他,然後到最後幫他們「舍諸愛著」。這個愛就是貪愛,著就是執著,眾生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就是愛著。你幫助眾生慢慢的認識宇宙人生真相,慢慢看破了,慢慢放下,他就可以舍離愛著。
『永離三垢』,這個「三垢」是指三界裡面的煩惱,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見思煩惱,最重的就是講貪瞋痴,這叫三垢。所以幫助眾生離開三種根本煩惱的染污,「永離」就是永出輪迴了。
『遊戲神通』這是講佛菩薩教化眾生很逍遙自在,一點不會苦、不會累。我們看到現在學校的老師挺苦挺累的,學生不好教,有的很頑皮的,老師會覺得很頭痛。佛菩薩教學生他就很會教,因為他能善巧決定,能夠善巧引導眾生,所以很自在、很快樂,一點也不苦。就在他自己生活處事接物當中就把眾生給度了,看起來他好像沒有刻意去度眾生,已經在度眾生。其實真正我們自己把經裡面的教誨落實了,你也不需要刻意度眾生,眾生也就得度了。我也是有時候會到一些地方講學,有同修就來跟我講,說有一個某某某見了你之後特別感動,然後他回家整個就變了。我說誰?我都想不起來。真的是會有這種情形,當然這是什麼?三寶加持,我們並沒有刻意說對某一個人來講法,可是他自然就得度。這讓我想到,這真的,學習佛菩薩那樣可以自在。只要自己好好的去修行,隨著你境界不斷的提升,你教化的力量會愈來愈大,你不必刻意,就已經在度眾生了。所以在這方面慢慢去體會,那是很有意思的,真的是其樂無窮。所以為什麼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真的是不亦悅乎。好,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
這一品的經文是介紹,這一段經文是介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這種殊勝的示現。在這裡講,『因緣願力』,什麼「因緣」?這些菩薩他們所示現的因緣不是普通因緣,這示現的是念佛成佛的因緣。念佛這個因緣不可思議,一句彌陀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這些菩薩們把這個因緣帶給眾生,在十方世界普遍的宣揚這個法門。那麼很多同修現在對災難都憂慮重重,擔心地球會有災難,前些天看到日本這個災難現在確實令人頭痛,這地震海嘯還好說,這核泄漏那真是麻煩!昨天晚上還有同修告訴我,說日本的核泄漏已經開始影響整個周邊亞洲國家,首當其衝的是韓國,這個核泄漏的污染可以致癌,下雨裡頭就有這個核污染,落到土地里,土地都會受污染,種的菜、種的糧食都會受污染,吃進去以後人體產生病變,很可怕。現在這個污染已經開始波及到中國沿海的城市,乃至北京都有波及到,很多人都想趕快搬家,這是很麻煩。中國這些大城市人口數以百萬計、千萬計,要是這些人都搬家,那不得了,社會真的是混亂。怎麼辦?
其實要想真正消災免難,你能夠念阿彌陀佛,什麼災難都能化解掉。這一句彌陀名號的功德真正是不可思議,不是說凡人不可思議,連菩薩都是不可思議。所以這個因緣是無上殊勝的因緣,它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樣的一個災難當中可以離苦得樂,可以能夠化解未來的一切災難。現在的量子科學家們統計,他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人口六十多億,只要有八千人能夠斷惡修善,為世界祈禱,這世界就能化解災難。他的演算法是總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這樣算,好比是一百萬的人口的城市,百分之一是一萬,再一個平方根是一百,一百人能夠用心去祈禱,他自己斷惡修善、改邪歸正,那麼這一百萬的人口的城市不會有災難。就像我們現在講堂裡面,我們同修如果是二十個人,二十個人如果是齊心協力來念佛,能夠影響多大的地方?二十的平方是四百,再乘上一百,那就四萬,四萬人口得到我們的利益。換句話說,恐怕這個尖沙咀這幾條街道這裡不會有災難。但是還是遠遠不夠的,多一個人那個影響的幅度會大很多,譬如說你二十個人可以讓四萬人口消災免難,如果增加到一百個人,只是多四倍,但是他就能夠影響幫助一百萬人口的城市消災免難。所以多一個人那可不是多一倍、二倍的問題,那是整個平方的一百倍。
所以我們真正想幫助世間消災免難,最好是什麼?多勸人來聽經、來念佛。如果我們全世界有八千人在一起虔誠的念佛祈禱,那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世界就沒有災難。就怕沒有這八千人,這八千人是什麼?要求他自己斷惡修善,不是說口念心不念那種,口裡雖然在念阿彌陀佛,心裡想別的事,甚至還會起煩惱,還會發脾氣,這個就不屬於那八千人當中。所以我們學佛人要發心救世,別看小我們這個力量,我們集合在一起那個團體的力量那是不可思議。所以古人講,我們現在念佛也是要這種有迫切感,「珠不離手,佛不離口」,佛珠是提醒我們念佛,也可以幫助我們計數,現在我們也可以找一個計數器,一天規定自己功課,計數器不能離手,念佛不能離口,每天就摁著它,這就是提醒自己念佛。不念佛就在打妄想,打妄想那就幫助不了世界,也幫助不了自己,所以佛號一定要念得住。不過這個事情也不容易,我們也都在念佛,可是往往念著念著就不知道念到什麼地方去了,佛號沒了,嘴還在動,念頭都已經是十萬八千里了,妄念很多,這是怎麼回事?這是念佛不夠熟。古人教我們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現在打妄念打熟了,你不用刻意去打,它自動就打。念佛不熟,很生,刻意去念還念不成串,很麻煩。怎麼辦?得假以時日,耐心念下去、老實念下去,同時還得要聽經教,為什麼我們這句佛號念得會打斷?實在講是我們對這句佛號真正的好處,真正的功德利益還不了解,你要真了解了,那你拚命幹了。所以聽經就一定要多去用功,經教的道理愈明白,你就愈肯念佛。
那麼因緣願力,這個願力是菩薩自己發願往生成佛,同時也幫助一切有緣眾生也認識凈土法門,幫助眾生也往生凈土。『出生善根』,真正的善根就是念佛往生凈土。因為只要往生凈土,你就能夠一生成佛,再沒有比這個善根更大的了。
下面一句,『摧伏一切魔軍』,這是講破魔,也就是現在講的消罪障、消魔障、消罪業。那用什麼方法消罪業最好?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大師在他的《觀無量壽佛經批註》裡面就說過,說罪業深重的眾生,他這個罪業深重到什麼地步?任何其它法門都沒有辦法消除他的罪業了,他說還有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幫助他消除。所以這一句佛號你就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大,真正「摧伏一切魔軍」,魔軍是代表魔擾太大太多。我們現在也常常聽到什麼眾生附體的現象,什麼冤親債主來擾亂,來找麻煩,也很多人來請教我,說怎麼辦法來對治?最好對治的方法就是老實念佛。你能老實念佛,佛光注照你,什麼魔擾都消除。那魔擾怎麼會來找你?你想想,我們的心不清凈,才會惹這些魔擾,往往是什麼?心不老實,他雖然也在念佛,但是魔也會找他麻煩,為什麼?他心沒念佛,口在念,心裡想的是名聞利養,想的是五欲六塵的享受,或者是想這些是非、恩怨,或者是很喜歡神通感應,這些往往就招魔,很容易著魔。所以這個我們要提防,都是不老實的後果,要老實念佛。老實念佛沒有別的妄想,甚至問題都沒有了。現在為什麼很多人提問題?我們師父也常說,都是不老實,所以師父過去還有「學佛答問」,這些問題其實問來問去,還不都是那些,師父現在「學佛答問」都取消了,你聽經就能聽明白了,還要問。有的人「學佛答問」覺得都不過癮,還得親自跑到師父面前去問,拿著他的錄音機去把師父給他回答的問題給錄下來。這些講的事全都是在經教里講過的,他不去聽,偏偏來問,你看這不就不老實?所以我們師父講,所有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六個字,妄想、分別、執著,大家想想是不是?你要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哪來的問題?師父說回答也是用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就全解決了。你能老實念佛,你就沒問題了,摧伏一切魔軍。
『尊重奉事諸佛』,這極樂世界菩薩們天天都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如來,供養裡頭有財供養也有法供養,而以法供養最殊勝。那我們現在是想供養佛不容易,佛也不在,上哪兒找佛去?在佛像面前供點鮮花水果,那就叫供養佛?勉強算得上供養一個假佛,佛像是假佛。那我們怎麼才能夠真正達到奉事諸佛?最重要的你要學會法供養,佛在這部經裡面的教訓你都統統能夠做到,依教奉行,你就是對佛真正的「尊重奉事」,佛歡喜。
下面說『為世明燈,最勝福田』,「世」是世間,這世間範圍包括很大很廣,九法界一切的眾生都屬於世間,極樂世界這些菩薩他為這些世間的眾生講經說法,就像明燈一樣,燈可以破暗。眾生在痴暗當中,迷惑顛倒,菩薩們給他們講佛法,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讓他們明了之後恍然大悟,智慧現前了,這就是破暗了。這是菩薩對一切眾生的供養。在供養眾生的同時,他們心依然是清凈,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幫助眾生,可是沒有著眾生相,沒有一個念頭說我在幫助眾生,沒有,他心很清凈,一個念頭不生,但是跟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做眾生的最殊勝的福田。福田一般來講有三種,第一種是恩田,恩田是對我們有恩的,像父母、師長,這是我們的恩田,我們能夠孝敬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種恩田,在這恩田裡下種子,將來就能有收穫,就有福報。第二種是敬田,敬田是指三寶,我們恭敬三寶,這也是修很大的福報。特別是能夠弘法護法,這是種殊勝的福田。第三種是悲田,看到貧苦的災難當中受苦的眾生,我們能夠發心幫助他,眾生迷惑顛倒,我們來幫他覺悟,這都是種悲田,慈悲來幫助眾生。所以這些菩薩給我們做個榜樣,種這些福田,也幫助眾生做這個福田,讓眾生來種。
那麼我們學佛覺悟了,自己有福報,知道是過去生中種的福田得來的,那我們這一生不能只享福不種福,你只享福不種福,福有享完的時候,將來就沒有福了。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自己盡量的不享福,生活愈簡單愈好,多餘的財物貢獻出來幫助苦難的眾生。在幫助眾生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弘揚護持正法的教育,讓眾生離苦得樂,他們也來種福田,那他們也有福了。福,你想種福,那也是要有福才行,這有福不是說你財富很多才叫有福,福如果沒有德做基礎,這個福不是真實的。所以佛法里往往把福跟德連在一起說,福德,有福一定要有德,那你才可以種更大的福,否則那個福就往往會讓你敗德。你看很多大富大貴的人家,他為什麼到最後家裡面糾紛,爭財產搞到雞犬不寧,這是什麼?家裡有福,可是沒有去修福,沒有德,最後這個福反而就不是福了,是禍了。
那麼真正的福田確確實實在宣揚佛法、傳播佛法,我們來參與這項工作,世間真正是大富大貴的人,這些福都是在前生佛門裡面修的。因為沒有在這個佛門裡面修,那個福總是很有限,佛門修的福大!現在要修福也很容易,為什麼?科技發達,我們要傳播佛法,用光碟用網路這些成本都不高,只要我們努力去做,那個效果會非常卓著,影響會很大,真正能夠幫助很多的眾生。所以福田人人可以種,只是我們能不能認識。
『殊勝吉祥』,這個「吉祥」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消災免難,在我們現在來講確實是迫切需要的。怎麼才能得到「殊勝吉祥」?吉祥前面還加上殊勝,那就是什麼?你能念佛求生凈土,這是最吉祥的。他真正具足信願行,他不會對災難有任何畏懼。不要說具足信願行,真正覺悟的人,明白了,就不會害怕。所以有同修問我,你怕不怕災難?我說我一點不害怕。什麼時候有災難來了,什麼時候我們就念佛,阿彌陀佛一定來接我,不是我們自己功夫有多高,我們對阿彌陀佛信心十足。相信到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所以心是平靜、坦然的,真正像古時候儒家所說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你怎麼能做到?你能夠一切放下求生凈土,你就能辦到,災難對你一點兒影響都沒有。如果是發生像日本那個大地震大海嘯,眼看著海水要蓋過來了,你在那裡安靜的合掌念佛,水沒到的時候,佛就把你接走了,你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懷疑,那個時候要懷疑那就糟了,那就真的被淹死掉了,那就六道輪迴去了。為什麼?你這一懷疑,或者一有貪生怕死的念頭,說明你放不下,對於你的這個身心世界,你的生命還執著,這個執著的心是輪迴心,輪迴心造輪迴業,那怎麼能往生?所以眼前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心裡的這些懷疑要把它破除。為什麼在大災難面前你會有驚慌會恐懼?因為你還有懷疑。你要是對佛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那你就是殊勝吉祥,怎麼做到?對道理徹底明白了就做到了。雖然功夫還不到家,但是不要緊,你信願具足決定往生。功夫要是好,往生上品,功夫是決定品位的高下,信願是決定你能不能往生,這蕅益大師說得太清楚了。
『堪受供養』,菩薩在十法界度眾生,既能有資格應當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他們真正是眾生的福田。如果你念佛一心求生凈土,現在雖然還沒有走,還在這個世間也幫助覺悟眾生,那你也是屬於「堪受供養」,為什麼?你做的是佛菩薩的事業,眾生供養你,他真正得福報。
『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菩薩的這種表現非常的歡喜。「赫奕」這是形容詞,像火一樣的熾盛,就是他的歡喜心非常的熾盛,我們講法喜充滿。真的這個教學是最令人快樂的事情,所以為什麼孔老夫子能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正因為他不亦悅乎,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講他自己修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講別人來求學,你教導他。所以他自己是常生歡喜心。教世間的聖賢之道,尚且能夠歡喜,教佛法,尤其是凈土法門更令人歡喜。這點我深有體會,講《無量壽經》是最歡喜,講其它的當然也歡喜,我講《論語》歡不歡喜?歡喜,但比起《無量壽經》那完全不一樣,講《無量壽經》歡喜心確實那個強度要大,這當然也是三寶加被的結果。那麼你能有歡喜,自然你能攝受眾生。
『雄猛無畏』這是說明菩薩有大無畏心。這個「雄猛」不是說驍勇善戰那種勇猛,這種雄猛是指任何境界來了,他都能夠不動心,這是大勇之人。「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忽然間海嘯來了,一點都不驚慌。別人無故來加害你,你也不會生氣,還是保持如如不動,這是雄猛無畏。真正君子三達德,智仁勇,這個勇做到了極處。為什麼他能勇?因為他有智慧,他有仁慈,就是慈悲,智和仁都有,他才能有勇。那菩薩智慧慈悲具足,無論是哪一類的眾生,不管是善良的,還是兇殘的,菩薩都有能力去教化他,都能夠善巧的接引他,我們要學習,這是「無畏」,說法無畏。
過去我常常,這是在接觸大眾的時候有些顧慮,顧慮什麼?某人要是不如法,我跟他接觸了之後,我會受他影響。確實初學有這種顧慮,可以幫助你遠離惡友。但是隨著我們自己學習不斷的深入,我們漸漸體會到,其實外面的人沒有什麼善惡的分別,蕅益大師講,「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你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一切的人來到你面前,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度化他。他要是善良的人,你可以讓他善心更加增長,他要是惡人,你可以讓他斷惡修善、改邪歸正,只要來到你面前就是有緣的人。菩薩他就是這樣,什麼人他都能接觸,都不會拒之門外,而能夠讓他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他得到利益的多少就看他自己的誠敬心了。但是來到菩薩身邊,一定能夠得利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大心量,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無畏。古人講的,對一般人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對凡夫講的,要對別人要提防幾分。你對菩薩講,不必說這個,防人之心也不可有,你還有防人之心,你想想你那個心量還是小。即使那個人來害你的,害你也就甘心情願接受,他要是真能害你,說明你欠了他的,前世欠了這生還,怎麼都得還,早還好過晚還,晚還將來還得加利息,早還更好。即使是他把我的命都拿去了,我也歡喜給他,為什麼?我還得感恩他,成全我早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想到這兒,有什麼顧慮?這就無畏了。
『身色相好,功德辯才』,這是講菩薩莊嚴的身相。這個身相在沒有見性之前得修,修相好不是為了自受用,一般凡人他總愛美,要打扮,搞很多的這些方法,譬如說什麼美容、瘦身,去做一些什麼健康的這些運動、飲食,都是為自己。那菩薩?不為自己,他為什麼?為接引眾生,眾生都喜歡相好,那他就示現「身色相好」,眾生就喜歡來學了。而這個相好也不是說靠外面的那種裝扮或者是美容搞來的,那個不是真正的相好,菩薩修清凈心,心地清凈,相自然就好。心清凈身就不會有毛病,健康,而且快樂,神采奕奕、光彩照人,眾生就很喜歡來學。這都是有內在的修行功夫,不是裝扮出來的。
「功德辯才」,功是講他修行的功夫,這個功夫,底下有德,德是它的果,積功就有德。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譬如說你修持戒你有功,德是什麼?得的定。你修定有功,開智慧就有德。智慧一開了,你就有辯才,這個辯才不是說那種很會說話巧言之人,不是,你說的這些法都是正法,而且是世間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辯得過你,所謂邪不勝正,那你這個智慧完全是從自性中顯發出來的,辯才無礙。
『具足莊嚴,無與等者』,這兩句是總讚歎,菩薩的這種各方面的美好具足,「莊嚴」就是美好,沒有一絲毫的缺陷,我們講的,天地完人,大聖人。「無與等者」,沒有任何的眾生可以跟他比擬,這是功德巍巍。那麼這是世尊為我們說出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功德,底下還有引諸佛的稱讚來做證明,我們來看經文:
【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蜜。】
這個『常』就是時常、常常,每一天都有十方世界一切諸佛讚歎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菩薩到了十方世界都特別受到器重,因為十方諸佛對他們是最讚歎,這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太了不起了!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也是這一類人,你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諸佛也在讚歎你。讚歎他什麼?『究竟菩薩諸波羅蜜』,「究竟」是圓滿,「菩薩諸波羅蜜」,是講菩薩的行門,菩薩修六度萬行,這個萬是表法,不是數字,表示一切的行門,就是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六度是歸納六大綱領。波羅蜜就是指圓滿的意思,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文就是圓滿,換句話說,這些極樂世界的菩薩已經圓滿了菩薩萬行。那麼這些菩薩不得了!哪一種菩薩是說圓滿?那就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就差一步就成佛了。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跟這些等覺菩薩不相上下,這還得了!一般人聽了很不服氣,別說一般人,連菩薩聽了他都不服氣,就是沒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他聽了之後他不服氣,因為按一般的說法,要修到等覺的地位得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就是無量的意思,三個無量劫。那你才念幾年佛,就念到極樂世界去了,跟等覺菩薩都不相上下了,所以菩薩們怎麼能服氣?但是這又確實是佛說的,有十方諸佛來證明的,這你就沒辦法了,菩薩沒有佛高,佛講了,菩薩不服也得服。
所以你看凈土法門真是如夏蓮居老居士說的,「佛言難信誠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這凈土法門真是難信之法,佛都說它是難信之法,太難相信了,別說人難相信,菩薩都難相信,哪有這麼佔便宜的事?真有,可是這個道理太深了,講起來恐怕得給你講二十年、三十年才能把理講明白,億萬人中只有一、二人知道,那一、二人是什麼?對佛法是完全通達明了,大徹大悟了,他才知道。還沒有通的人,還是不知道,但是你要能念佛,你就能得好處,雖然你道理還沒完全明白,你只要肯念你就行。特別是現在災難頻繁,我們要有危機感、緊迫感,要隨時隨地拿到往生把握,念佛要緊。你說道理全部搞明白我才肯念佛,來不及了,就好像現在你害了致命的病,有一個高明的大夫給你開出一味葯,你就吃,吃了就能好。那你就吃就好了,你要不肯吃,我還沒搞明白,我得研究研究這個葯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能治這個病,來龍去脈都弄得清清楚楚,恐怕都要了命了。所以這念佛法門難信而易行,行很容易,你這念阿彌陀佛誰不會念?誰都會念,不認識字的老太婆她也能念,也一樣能往生,她鬧不清楚,但是她肯念,她願意往生就行。我們不肯念的,一般是什麼?知識分子,對道理都沒弄清楚之前,他不肯相信。那怎麼辦?只好跟他講經,講得他明白為止,也還看他有沒有這個福報,有沒有這個壽命聽明白,聽不明白,這一生只是種個善根,以後來生再說吧。生生世世就是種點善根,不斷的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了,善根夠了,他就能相信。所以這個要懂。好,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
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要問菩薩住哪?菩薩住無所住,他的心住在無所住的境界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沒有妄想,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有住。他不住,而『安住』在『不生不滅』的『三摩地』,「三摩地」是正定,心定在這個境界上。但是又不是死定,他能夠跟眾生能起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樣子的相,他就現什麼相給他說法。就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假如在大災難當中,眼看著就要有生命危險了,你這時候虔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馬上得到解脫,感應是非常迅速,立竿見影。菩薩有這種能耐,為什麼?因為他常安住不生不滅三摩地,這是安住寂滅本定的自性當中,與一切眾生的心想能夠相應,眾生的心想也是出自於自性,一切萬相都是出自於自性,菩薩安住自性,所以能轉一切相,能夠遇難成祥、化險為夷。再看底下經文:
【行遍道場。遠二乘境。】
道場是指一切諸佛剎土,菩薩『行遍道場』就是虛空法界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隨處現身。遠離二乘的境界,二乘人所謂聲聞、緣覺,這是屬於小乘,他只是自利,不能夠利他。菩薩是完全利益一切眾生,能夠捨己為人。最後一句我們來看是總結了:
【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叫著『阿難』,阿難是這一品經文之前都是他當機,下一品經文開始就是彌勒菩薩當機,在這裡阿難代表我們大眾。佛對他說,『我今略說』,很簡單的介紹,『彼極樂界』的,極樂世界的『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功德說不盡。佛在這裡只是給我們簡單的介紹,要廣說是『百千萬劫,不能窮盡』,連佛都說不盡,那真的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只要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能得到這些功德,所以你看是不是太殊勝了。佛沒有說這菩薩是哪一品位的菩薩才能有,不是,每一個菩薩都平等,極樂世界是平等的法界,所以你現在往生極樂世界你馬上就得到。因此極樂世界如果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還不肯去的人,過去李炳南老居士講,非愚即狂,不是愚痴的人就是狂妄的人。那這個法門你只要肯去,你依法修行,一心念佛求生凈土,是萬修萬人去,你決定能成就。好,那麼這一品經文我們就講到此地。再下面我們再看第三十二品: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在這一品經文當中世尊為我們顯示,極樂世界大眾的殊勝、快樂還有壽量,都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那麼彌勒菩薩在這裡給我們做當機,就是他代表我們。彌勒菩薩我們都非常熟悉,到寺院裡面,你看一進山門天王殿正對著就是彌勒菩薩,大肚子,代表什麼?肚量大,能包容,這是學佛的要領,要擴大心量,要包容。同時一般你看很多的這些彌勒菩薩像,他的身上都會有五、六個小孩,五個小孩是代表五欲,六個的話是代表示六塵,這意思也是表法的,五欲六塵雖然天天都包圍著他,可是他內心還是清凈不染,還是無所不容,這是他表法的意思。那麼在山門的這個像,一般都會有一個(按一個處理吧?)對聯,因為彌勒菩薩也稱歡喜佛,臉上笑呵呵的,他是大肚能容,笑面迎人,對聯通常會寫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哪些人可笑?執著的人可笑,迷惑顛倒的人可笑,一迷惑顛倒,他就對這個世間很執著,放不下,就生煩惱,真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他自己的煩惱自己去受苦,覺悟的人看了這叫可笑。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宮內院裡面在講法,當來下生,他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賢劫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
那有的人會造謠說彌勒菩薩已經降生了,已經成佛了,這是謠言,為什麼?因為經典上是說,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當來三會龍華,那什麼時間下來?兜率天的天人,跟我們這兒有時差,他的一天相當於我們人間四百年,這是很長的一個時間,時差。那麼兜率天的天人壽命多長?四千歲,你可以算一算,也按照一年三百六十天來計算,四千歲,每天相當於人間四百年,彌勒菩薩要是到壽命終了他才下生,那要多長時間?我們算算要五億七千萬年,這麼長的一個時間,所以肯定不是現在。那有的人他修彌勒凈土,這個也是很好,我們也鼓勵。但是我們聽到別人說修彌勒凈土,他們講的也很有道理,為什麼?他說西方極樂世界很遙遠,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國土,但是彌勒凈土離我們很近,它在我們娑婆世界當中,所以往生兜率天近,取近的,舍遠的。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我們自己要冷靜想想,去彌勒凈土有沒有資格去?這個資格很高,就好像你考大學,分數線很高。彌勒凈土要修彌勒唯心識定,你真正禪定有相當的功夫,你才能入到兜率內院,那這個功夫要比去西方極樂世界要高,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所以分數線不算很高,一般的人馬馬虎虎都能上線,就好像什麼?我們這兒如果要考大學,你要考香港大學,你在香港很近,香港大學分數線很高,你上不容易。但是你要找一個像馬來西亞或者印度尼西亞一個很普通的大學,那個地方分數線很低,你考很容易就考上,只是遠一點,遠一點不要緊,到時候那個大學校長來接你,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校長,我們這大學校長不會來接你的,但是你要報考極樂世界大學,阿彌陀佛一定來,不僅他來,還帶著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凈海眾統統來接你、歡迎你,你看很容易去。所以雖然是說捨近求遠,但是那個遠容易,因為這是靠阿彌陀佛接引的。
那我們再想想,彌勒菩薩即使是當來三會龍華,彌勒菩薩福報很大,當時的人福報也很大,講法不像我們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彌勒菩薩只講三次,三會龍華就把所有的眾生都度了。那我們問了,三會龍華,彌勒菩薩會講什麼法?在本經四十六品我們後面會講到,「勤修堅持第四十六」就有這樣的經文,「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密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個如是廣大微妙法門就是凈土法門。然後他說,「付囑汝等,作大守護」,他對彌勒菩薩講,付託給彌勒菩薩守護這個法門,將來三會龍華還得講這個法門,那你是不是要等到那個時候才開始修凈土法門?你要是修了,那時候才修,那時候也能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你看到我們在那裡了,你都會覺得怎麼來得這麼晚?那是五億年以後的事了。我們現在就去,到極樂世界是老資格。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就趕緊的修凈土法門,知道彌勒菩薩將來一定還是弘揚凈土法門,這是世尊特別在這部經裡面付囑他。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
這一句是總說,佛告訴彌勒菩薩,『諸天人等』,這是講參加當時法會的大眾,聽佛說到『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這裡講「聲聞菩薩」,其實我們前面講過多次,極樂世界純一菩薩法界,沒有說真正的聲聞,這個聲聞是什麼?他們在極樂世界,來極樂世界之前的身分,他們自己還沒有見性,所以在極樂世界就稱他們聲聞。但實際上也是菩薩,是小菩薩。那這裡講的菩薩就是大菩薩,見了性的菩薩。他們的功德智慧都是不可稱說。跟前面真實功德品說的是一樣。那麼這個國土的『微妙、安樂』,這是講依報莊嚴,『清凈若此』,清凈到這個程度。那麼正報、依報的環境都到這麼殊勝的地步,那底下經文就說了: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那為什麼不努力的修善求生凈土?什麼是善?最大的善就是念佛,你能夠念這一句佛號,那你就是修最大的善了,『念道』,這個「道」就是指佛號,那就是念佛號,『自然』是什麼?「自」是自性,「然」是本然,自性本然就是講真如實相,這一句佛號就代表著自性本然實相,你能念這句佛號你就在念自性。那麼我們能念佛號,將自性的極樂世界念出來了。我們今天不念佛,是念什麼?念貪瞋痴慢,貪瞋痴慢你念出三惡道,那也是自性中本來的功德,只是什麼?這個功德變了,自性具足十法界,你要能念阿彌陀佛就現極樂世界,你念貪瞋痴慢,他就變三惡道,都是自性功德,所以能生萬法。那這樣為什麼不念佛?念佛能夠將自性的殊勝功德念出來,成就極樂世界莊嚴佛凈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等下一次我們再來繼續的學習。今天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來一起合掌恭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列傳一百四十二
※卷第四十二
※清名家詞之四十二 吳錫麒《有正味齋詞集》(一)
※巾箱秘術試解(四十二)庚申日元
※子平真詮評註:四十二、論傷官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