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丨最美的詩詞中邂逅春節

春節是中國的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她從《詩經》中款款走來,載著五千年的祝福,載著五千年的憧憬,充滿著詩情畫意。古往今來,春節詩歌,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除夕守歲,我飲茶品詩,感受著春節的吉祥如意、快樂喜慶。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春節被正式確立,當時稱為正日、正旦。三國曹植寫下了著名的《元會》詩,堪稱春節詩之祖,「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詩人描繪了春節是祥和吉日,君臣、親朋好友相聚,盡興賀歲的熱鬧情景。晉朝的傅玄《庭燎》詩也描述了當時的歡慶情景:「元正始朝享,萬國執圭璋。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唐代的盧照鄰《元日述還》中云:「筮仕無中秋,歸耕有外臣。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但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作者以人歌、花舞、歲酒、草色風光,形象地烘托出春節一派欣欣向榮、燦爛繽紛的景象。「曙氣變東風,蟾壺夜漏窮。新春幾人老,舊曆四時空。身賤悲添歲,家貧喜過冬。稱觴惟有感,歡慶在兒童」,這是唐朝李約的《歲日感懷》,字裡行間,表達了春節最快樂的是兒童,小孩子最盼望過年的喜悅心情。

除夕守歲是春節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共祝新年。「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摧」,這是南北朝詩人徐君倩在除夕與妻子守歲時寫下的《共內人夜坐守歲》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夫妻二人圍坐爐旁,通宵守歲,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那種喜悅心情躍然紙上,給人留下強烈共鳴。至唐代,除夕守歲的習俗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白居易在《客中守歲》的詩中曰:「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守歲》詩最為耳熟能詳,「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詩人回首往事,感嘆歲月蹉跎,同時勉勵自己要「努力盡今夕」,所表現出的那一種只爭朝夕、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讓人欽佩。

歌詠春節喜慶氣氛者,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家喻戶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作者站在新年的門檻上,刻畫了人們燃放鞭炮,暢飲屠蘇酒的歡慶景象,以詩的語言抒發了他革故鼎新的政治豪情。

最值一提的是清代林則徐的《除夜詩》。1842年詩人被流放新疆,在伊犁過除夕,當夜心潮起伏,難以入眠,於是寫道:「流光代謝歲應除,無亦無心判莞枯。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為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誰能高枕醉屠蘇。」全詩意境淋漓酣暢,雄美悲壯,給人以極大的振奮和感染。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凝視著喜慶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徜徉在古色古香的春節詩韻中,我的心向著春天飛翔……

推薦閱讀:

盤點謝霆鋒邂逅過的九個女人,最後一個被傷的最慘! | 新鮮娛樂
川端康成:美在於發現,在於邂逅,是機緣
三月,出門邂逅桃花
溫暖邂逅
紅楓與銀杏的邂逅

TAG:春節 | 詩詞 | 最美 | 邂逅 |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