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產生就是為了實戰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博大精深,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它是中華民族先祖在戰爭中、搏鬥中、實戰中,經千年總結出的技擊術,它融匯了古代哲學、養生學、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醫學理論,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化史籍。
由於熱兵器時代的到來,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中西文化的衝突,當今的武術已失去往日的風采。散打的西化成份過多、傳統武術技擊性差、競技武術套路的舞蹈化,「高」、「飄」、「難」、「美」、「新」,美奐絕倫的武術表演與目前的技擊水平形成強烈反差。。。等等,都使武術陷入了尷尬局面! 隨著祖國的繁榮富強,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極大進步,國家對傳統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從「百家講壇」到「武林大會」再到「中國武術散打超級聯賽」......等等,足以看出國家弘揚傳統文化的決心和支持力度。這是武術事業發展的最佳時機,也是武術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為了進一步加強武術宣傳,更好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與央視加深合作,共同打造傳統武術,將古老悠久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中國武術搬上了大雅之堂,使人們可以更好的了解武術、關心武術、熱愛武術,使武術工作者、武術愛好者倍受鼓舞,更加明確從事發揚武術工作的重要性和傳承武術的歷史使命。具統計光是「武林大會」2007——2008年就投入了五千萬,在如此好的大環境下,應好好珍惜千年難遇的絕佳時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近乎人意,「武林大會」成了「日本相撲」或是「摔跤大會」,使武術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武術真的能打嗎?這種低水平的賽事不知是弘揚武術還是要對原本低靡的武術市場雪上加霜?當今的武術已經到了面臨絕跡急劇危險的邊緣!為什麼具有千年的中國武術淪落到如此地步?近代的武術發展之路可為艱難曲折!我們一直在摸索探討中前進,成千上萬次的研究實驗,想為中國武術找到一條可行之路,未能如願以償!散打經過30年的跌爬滾打,從胡打亂踢到技術突飛猛進的柳海龍時代,再到尷尬局面的今天,始終沒能找到立足點!武術之所以會出現目前的局面,就是在實踐活動中,始終在與世界接軌和保留傳統文化特點之間猶豫不決!沒能找到正確的平衡點。現代武術的發展現狀確實不容樂觀,傳統武術口傳身教的模式和現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偏差,使原本貧乏的武術理論落後於實踐,造成了現在傳統武術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尷尬局面。在這種狀態下使人產生了許多對武術認識上的偏差,武術的發展應從對武術的認識和武術理論開始!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武術?武術從何而來?傳統武術的技擊到底如何打?
「武術」這兩個字出自何方?「武術」是什麼意思?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非常多,但目前最流行的說法是說,習武之人最講武德,看這個「武」字就能看出來!止、戈為「武」,「術」是方法的意思,這種認識的人占絕大多數,包括一些武術家、武術教師都是這麼認為的。這種說法是後人加註的!其實這個「武術」字最早出現《昭明文選》。《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在《昭明文選》卷第二十獻詩《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一首》中寫到:「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武術」兩個字和現代人的解釋完全不同,和現代我們知道的「武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那麼拳術的起源有出自何處呢?究竟是先有拳還是先有器械?武術要發揚!要傳承!不把這些搞明白是行不通的!關於這一點也是說法不一,大部份的人都認為武術起源來自於人類與野獸、人類與同類之間搏鬥演變而來的,武術萌芽於原始社會時期。那是的人為了生存,要獵取野獸為食,與野獸搏鬥,於是就拳打腳踢、上躥下蹦逐漸就形成了武術雛形,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仔細推敲是站不住腳的!人和獸的區別就是人有智慧,可以解放雙手獨立思考,會使用工具。使用石頭、棍棒、長矛、設陷等捕獵工具。人與兇猛的野獸赤手空拳搏鬥的可能性不大!人的體能、力量遠不及猛獸,儒家的代表人物孔聖人訓斥學生子路時就說過:「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我不與也」。就說明了空手捉虎、無船渡河就是送死。我們從形意拳的起源就能得到許多啟迪,形意拳出現於明末清初,為山西蒲州(今永濟)人姬際可(字龍峰)所創。相傳姬際可早年曾到嵩山少林寺苦學十年,頗得少林秘傳,尤精槍術。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姬際可考慮到處於亂世可執槍護身,倘若處於太平之世,不帶兵刃,一旦遇到不測,將何以自衛?於是他變槍為拳,取「以意為始,以形為終」之意,創編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形意拳是從槍術中悟出來的!是從器械中來的!那麼其他拳術是不是也是從器械中來的呢?我們翻開東漢時期班固撰寫的《漢書》十志之一,《漢書·藝文志》中就有記載:「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這句話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習手足是為了便於器械,換句話來講武術的實質就是為了實戰!為了更好的使用器械實戰!不管是原始社會跟獸斗還是奴隸社會人和人搏,都是通過器械給敵或獸以重擊,武術的起源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從器械開始,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當今的拳術的確是從器械中來的。難怪一些老武術家教導學生:「拳怎麼用器械就怎麼用,器械是手臂的延長」。
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從基本功到拳術、器械再到各種功法,應有盡有十分豐富。但要把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玄學部分與真正的武術剝離開來,不能被看不到摸不見的神學和江湖魔術所左右。在80年代氣功熱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些人為了私利將氣功過於的誇大,什麼隔山打牛、千里傳音、遙感治病啊!。。。。。等等,五花八門荒唐之極!當時不光是民間這麼搞,就連開技擊研討會也是如此!一些專家就認為武術不需要胡打硬拼,中國武術隔空就可以打人,說的神乎其神,現在想起非常可笑!非常滑稽!這種無稽之談也給武術的發展造成了沉重打擊,使一些武術愛好者要麼對傳統武術徹底失望,要麼沉醉在虛無縹緲的神仙武術境界。再有江湖魔術、雜耍也和武術混為一談,胸口碎大石、上刀山、踩氣球、噴水斷磚、單指鑽磚。。。。。等,這些把戲一旦被人揭穿,人們會對武術留下什麼影響呢?還有人會學武術嗎?記得87年時陝西散打訓練基地,就來了一位一掌能劈斷五塊磚的民間武術高手,當在交流中卻不堪一擊!最後他才發現自己這幾年白練了!為什麼身懷絕技的人會一敗塗地呢?就是對武術認識不清,學武術練硬功是千真萬確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不是武術的全部,只是武術的一部分。在實戰中需要的是可以快速移動的打擊力,就像核彈再厲害也要通過火箭推上天是一樣的!核彈原地不動就沒有價值,在實戰當中人是活的,你只有靠靈活的步法、快速有力的臂膀將自己的撒手鐧送到敵人身送死才有效。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學習武術理論的重要性了,沒有對武術的深刻理解,就搞不清什麼該練?什麼是最重要的?想練好武術是相當困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法有著明顯的特點,其先進的實戰理論是我們制勝的法寶,從《紀效新書》上可以看出古人對武術研究是的多麼透徹!例如:「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再如:「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紀效新書》不僅有精妙的拳論,而且有具體克敵制勝的方法。例如我們正在苦思冥想尋找降服泰拳的方法,書上就有記載。卷十四·拳經捷要篇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第九式(下插式)就是降服快腿的高招,書中寫到:「下插式專降服快腿,得進步攪靠無別,鉤腳鎖臂不容離,上驚下取一跌」,雖然就這麼幾個字,卻道出了破快退的真諦!告訴習練要近身、鉤腳、盡量的貼近對方,手還要指上打下敵必倒無疑。這種擊發要比我們現代散打運動員的摔法,快得多!省力得多!類似於這種巧打傳統武術裡面非常多,武術要發展只能從傳統文化中提取營養,提醒年輕朋友們一定要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優勢就是悠久文明的文化和傳承!現代還有很多人認為傳統武術是殺敵之技,沒有競技比賽所需的內容,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早在中國古代秦時,就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賽時有裁判,有賽場,有一定的服裝。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畫了當時一場比賽的盛況:台前有帷幕飄帶,台上 3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褲,腰部系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之所以能出這麼多的理解偏差,就是對武術本身了解不夠造成的!
武術的產生就是為了實戰,在千百年的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起技擊性和實用性不容置疑。那麼近代武術為什麼已發展到如此地步呢?原因非常複雜,有歷史造成的、也有人為的,人的因素占絕大多半,因為人是內因,內因決定外因,再好的外部條件也不會將石頭變成雞蛋!低靡的武術環境、武術界一些欺世盜名坑蒙拐騙之徒,讓人們對武術的認識出現了極大偏差,始終徘徊在武術是否能用和如何能用之間。這就是我們的武術基礎教育出了問題,這和我們讀書學文是一樣的!過去古人教學先讓學生讀四書五經,再讀史籍,因為四書五經這類經書就是基礎教育,是告訴人們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有這樣才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讓人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武術界還沒有一部這樣的教材!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挖掘拯救武術刻不容緩是每一個華夏子女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拯救傳統文化、傳統武術功在千秋!
推薦閱讀: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條【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實戰應用
※李連杰、李小龍、成龍、甄子丹 實戰(轉載)
※田秋信老師新華社太極拳實戰技擊講座 答拳友問
※實戰摔敵法----鄧許庚
※實戰連環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