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母愛天性使然 愛母無需累言

中華母親節 相約「儒風鄒城」

古語有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此言不虛。古往今來,「孝道」一直都是構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篇章。

古訓之內,《二十四孝》感天動地;古人之中,黃香扇枕是為美談;自然界里,烏鴉反哺令人動容……孝親尊老的情愫,在泱泱華夏的傳承中源遠流長。

縱觀歷史,中國之所以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將文明延續至今的國家,文化的傳承居功至偉。先人用文字描摹時代變遷,借習俗演繹種族繁衍,以德性構築文明基石;「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國」。由此可見延續孝道倫常必須時時銘記於心,如有,請自關愛母親始。

然至今日,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父母在不遠遊」已成眾人眼中「明日黃花」,「遊必有方」的責任意識亦被束之高閣從而日漸式微。有鑒於此,開始有社會有識之士反思並剖析造成這種社會現象的病因;但只有望聞問切才能對症下藥,治標治本方可藥到病除。

追根溯源,其病根在於經濟發展的不協調造成大量青壯年外出謀生;社會的急劇變革,也在若有若無中成為滋生此類「怪象」生長的土壤。節奏快、壓力大成為時常掛在年輕人嘴邊的辭彙。他們或是背負家族期望在他鄉異地風雨飄搖,或是源自青春夢想於名利場逢場作戲,還有的也許只是憧憬「詩和遠方的田野」……

當你還在身背沉重的負擔於人生道路步履蹣跚,可曾料想故鄉的母親也在「一顆心牢牢掛牽」。她們會因你心靈受挫暗自揪心,想要寬慰卻苦於搜尋不出適合言語;她們曾欲「添磚加瓦」助力你的事業揚帆遠航,卻惱於不具足夠實力而暗自神傷;她們日思夜想卻不敢按下電話上的綠鍵,只因擔憂添亂令你不快。

曾幾何時,「有錢沒文化」逐漸成為外國人眼中的國人印象。而我們的母親在物質的滿足與精神的撫慰當中,很多時候無奈選擇了前者,為的只是讓「出外謀生、尋求發展」成為子女逃避義務的「遮羞布」。這既是社會現實的無奈,也是普天之下所有母親的舐犢之心。子女背井離鄉、在高房價的重壓之下迫切希望融入城市,母親望穿秋水、苦等無果選擇報喜不報憂。

也許,精神孤寂、內心矛盾才是母親心中,那幅最為凄美的「夕陽紅」。

即便如此,偉大如人母者,依然願意藏身背後默默付出不求分毫。顧往昔,「四大賢母」百世流芳:截髮延賓換取孤子上青雲,封壇退鮓贏得身後百贊聲;畫荻教子親授文壇歐陽修,精忠報國遺世留存滿江紅。

而作為「賢母」之首的孟母仉氏,自古以來即被譽為「母教第一人」。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典故傳古至今,乃為母教典範。「亞聖」故里鄒城,得益於燦爛的優秀文化從而名揚四海。迄今,連續舉辦多年的「中華母親節」盛典,亦在昭示後人:時刻勿忘母恩。

古語有云:「上醫醫德,下醫醫病」,為了不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一片蹉跎空嘆,外出的子女請偶爾停下你忙碌的腳步,常回家看看。

弘揚中華母教文化 鄒城何以被寄予厚望?

摘要: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2015年0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講話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自古以來,「她力量」便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弘揚母愛、母教文化的城市,孟子故里鄒城因母親文化節而為人稱頌。近年來,鄒城市全面整合孟子文化、母教文化等資源,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積極打響了「孟子故里·儒風鄒城」文化品牌,母教文化聖地形象已見雛形,文化旅遊相得益彰,深度融合發展。

「弘揚母教文化,寄深望於鄒城」

5月6日—9日,作為小城鄒城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慶活動,2016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將如期上演,這是一個紀念母親的節日,小城因此而熱鬧和莊重起來。早在10年前的2006年,數十位傳統文化專家與社會工作者匯聚鄒城,共同發出創設「中華母親節」的倡議,這就是中華母親節促進會(簡稱母促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

母促會倡議將農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的日子設定為「中華母親節」,旨在弘揚中華敬母孝親的傳統美德,促進注重親情的母愛母教的家庭建設。10年間,母促會眾多仁人志士為中華母親節的設立和所傳達的理念而奔走呼籲。

「弘揚母教文化,我寄深望於鄒城」,中華母親節促進會創始會長李漢秋教授如是說。

「洋節」橫行 設立「中華母親節」實為文化回歸

中國人是否需要自己的「母親節」?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母親節」一詞是個舶來品,從花束、香水到名貴項鏈,攀比奢侈之風日顯,情感表達漸衰,被曲解和過度消費的外來母親節大有淪為形式主義的危險。

其實,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並不難找到母親文化的淵源,要維繫中華文化血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應設立自己的母親節。其體現出的中國母親的偉大及傳統的孝道精神,有益於喚醒現代人更加尊重母親、關愛母親的意識,使他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回報父母。

除此之外,李漢秋和一些專家學者倡議把孟母生孟子的農曆四月初二定為「中華母親節」,可以作為首選。中華母親節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的角度是母親而不是其他,旨在提醒每個人在慶賀自己生日時都要感恩生我養我的母親。

據記載,在孟子三歲喪父後,孟母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作為孟子故里的鄒城市,有著歷代相傳的孟子生日紀念,而且在明萬曆本《三遷志》等文獻中有相應的依據,孟子的生日為周曆四月初二。

「這裡是孟子故里,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故事源遠流長,孟母則成為教育子女的母親典範,被譽為「母教第一人」,至今仍傳為懿範」,鄒城市相關領導在2006年母促會成立大會上這樣推介鄒城。

為何是母教? 儒學聖地文化品牌競爭下的差異化選擇

鄒城結緣中華母親節,除歷史的選擇之外,也是一種「情理之外」的必然。

提起鄒城,不得不說曲阜。

作為孔孟之鄉濟寧的兩個縣級市,曲阜為孔子故里,鄒城為孟子故里,孔孟共同構成儒家文化的核心。在文化資源稟賦「雷同」的情況下,孟子文化容易遭遇曲阜孔子文化的「遮蔽」,發展文化旅遊,鄒城仍處於曲阜的光芒掩蓋之下,差異化發展是必然選擇,「中華母親節」因此成為鄒城的一次重要探索。

讓人欣慰的是,承擔弘揚母教文化厚望的鄒城迎來母親文化節的第十個年頭。十年間,鄒城奉「母愛、愛母」為城市精神,為推動中華母親節的設立,鄒城連續九年舉辦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紀念活動,充分挖掘鄒魯文化底蘊,拓展了「母愛母教、家風家訓」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孟子思想、孟母教子文化影響力,「孟子故里·儒風鄒城」的口號在全國叫響。

有媒體評論稱「雖然鄒城還在路上,卻已經足可讓人相信,她終將真正實現與曲阜的並駕齊驅」。

「母親節」不是洋節 應根植中華傳統文化

母親節,顧名思義,是一個感恩母親的節日,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母親節」一詞是個舶來品,與「情人節」「聖誕節」不同,這個節日因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掛鉤,受到更多關注和追捧。

每逢「佳節」,分外熱鬧。一邊是年輕人「隨大流」「趕時髦」給母親打個電話或者精心準備三兩禮物相送就算過節;另一邊是商家炒作,圍繞著「媽媽」做文章,大打溫情感恩牌,運用多種促銷手段掘金「媽媽經濟」。然而,從花束、香水到名貴項鏈,攀比奢侈之風日顯,情感表達漸衰,被曲解和過度消費的母親節大有淪為形式主義的危險。

母親是生命的締造者、守護者、引導者,母親節必定要過,但是,過怎麼樣的母親節值得人們反思。

在物質生活極大改善的當下,母親節作為一個「符號」,其應有之義是提醒兒女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平時多做力所能及之事,不在於有沒有給母親買禮物,買的禮物多少、貴賤,關鍵是孝掛心間,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母親文化,找到正確的感恩方式,讓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所以,我們要過的應該是一個充溢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的屬於國人自己的母親節,而不是外來的母親節。

其實,在中華文化中不難找到母親文化的淵源。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孕育出許多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形象,「孟母」是最廣為人知的「母親」典範,被譽為「母教第一人」。據記載,在孟子三歲喪父後,孟母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

《孟子》中有雲,「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很多學生學習過一些知識後,書本知識直線上升,有的還往往超過了父母,因此覺得自己長大了,把父母的教誨當成「多此一舉」,易強詞奪理,有的甚至出言不遜,缺乏應有的尊敬與禮貌。這是提醒子女在得意之時都要感恩生我養我的母親。

雖然,有關傳統「母親」「孝道的故事」不勝枚舉,但是,有多少年輕人還會想來自省,「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從我做起,讓母親節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喧鬧;少一些浮誇的追捧,多一些溫厚的沉澱;用心感恩,讓母親節回歸傳統文化應有之義。

2016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5月6日至9日舉辦

2006年12月13日,在孟子故里鄒城市這片鄒魯文化聚集地之上,一場大會將孟母為代表的母親文化固定為一種形式根植人心,這就是母親節促進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發出的《創建中華母親節》倡議書深遠影響了過去九屆的母親文化節。10年後,2016年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即將於5月6日至9日在鄒城市舉辦。巧合的是,本屆大會與西方母親節恰逢同一日(5月8日)。讓我們提前走進這場有關傳承的文化盛宴,感受孟母這位「四大孝母之首」的母教典範。

一位好母親,一個大主題

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著稱,歷史悠久、產業發達、文化底蘊深厚,以孟母為代表的母親文化更是影響深遠。母親是生命的締造者、守護者、引導者,鄒城舉辦母親文化節大會就是為了感恩偉大母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社會營造「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的良好氛圍。

在物質生活極大改善的當下,有關傳統的「孝道故事」仍在影響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華民族自古重視家庭、重視親情,而良好的家風家教更是離不開一位好母親。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溢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的中華母親節,而不是外來的母親節。其中,孟母可堪稱中華母親節的形象代表,用以彰顯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激勵著一代代母親,同時激發為人子女的愛心、孝德。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對於父母不僅要「養」,更重要的是要「敬」,否則與犬馬無別。《孟子》中也有云:「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很多學生學習過一些知識後,書本知識直線上升,有的還超過了父母,因此覺得自己長大了,把父母的教誨當成「多此一舉」,易強詞奪理,有的甚至出言不遜,缺乏應有的尊敬與禮貌。因此,以孟母的故事感染學生,讓當代子女能夠尊重父母、關愛父母可謂永恆的話題。

母教文化品牌,鄒城的另一種價值

鄒城歷史文化積澱厚重,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歷屆母親文化節在形式、內容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不斷突出親民、惠民、利民的主旨,注重以舉辦文化、旅遊、經貿活動為載體,充分挖掘孟子思想、孟母文化底蘊和內涵,讓市民廣泛參與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來。去年的母親文化節前期,先後開展了「歌頌母親——快閃陌生人演唱會」、「鄒城先鋒、感動鄒城道德模範暨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個人)頒獎典禮」、「感恩巡迴演講」、「感恩母親·勵志鄒城」百里徒步活動、「孟母三遷」家教講座等系列活動,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

近年來,鄒城緊緊抓住文化經濟特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大力實施「文化突圍」戰略,特別是高度重視孟子思想研究,成立了孟子研究院,開講孟子公開課,有力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其中,母親文化節不僅是紀念偉大母親的節日,也是發揚儒家文化、孟子文化的重要平台和聯結四海友誼的紐帶。為此,鄒城深度挖掘孟子思想內涵和「孟母教子」文化底蘊,著力打造母教文化品牌,相繼成功舉辦了九屆中華母親文化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中國母親節: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據記載,孟子三歲喪父後,孟母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孟母被譽為「母教第一人」,至今仍傳為懿範。

2016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的角度是母親而不是其他,旨在提醒每個人在歡度自己生日時都要感恩生我養我的母親。

作為孟子故里的鄒城市,有著歷代相傳的孟子生日紀念,而且在明萬曆本《三遷志》等文獻中有相應的依據,孟子的生日為農曆四月初二,以這個日子為2016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是較合適的。中國十八位儒學研究學者和青少年倫理道德教育者曾聯合發出設置中國「母親節」的倡議:希望將孟母生孟子這一天定為中國「母親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今天再提孟母,人們仍為之感動,這或許就是民族記憶的力量,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質。「母親文化節」即將來臨,讓我們再次重溫歷史,回憶這位偉大母親的傳奇一生。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推薦閱讀:

母愛的格言
母愛要適度,不然後果很可怕!!!
母愛如何殘忍地「殺」了她?(母愛是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關於歌頌母愛的名言(80條)
你的肉由我來守護

TAG:天性 | 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