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之太陽篇心陽虛奔豚證

1桂枝加桂湯證

【原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1]。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2],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117)

【詞解】

[1] 奔豚:證候名。豚即豬,以氣上沖猶如豚之奔而得名。

[2] 一壯:指把艾絨作成艾柱,燒完一個艾柱為一壯。

【分析】 用燒針的方法迫令病人發汗,外邪不解,針刺的部位被風寒所襲,寒閉陽郁,衛氣不行,故局部紅腫如核狀。同時因燒針強使汗出,損傷心陽,陽虛陰乘,下焦之寒氣乘虛上逆,故發奔豚。其治當先以艾柱灸針處之赤核各一壯,用以溫陽散寒;再內服桂枝加桂湯平沖降逆,扶心陽之虛。

奔豚的典型證候,據《金匱要略·奔豚氣病篇》記載:「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可與本條合參。

【選注】 成無己:燒針發汗,則損陰血,而驚動心氣,針處被寒,氣聚而成核,心氣因驚而虛,腎氣乘寒氣而動,發為奔豚。《金匱要略》曰:「病有奔豚,從驚發得之」,腎氣欲上乘心,故其氣從少腹上衝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與桂枝加桂湯以泄奔豚之氣。(《註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治法】 溫通心陽,平沖降逆。

【方葯】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

【方義】 本方為桂枝湯加重桂枝用量面成,重用桂枝配甘草,更佐姜棗,辛甘合化,溫通心陽而降沖逆。用芍藥、甘草酸甘化陰而柔肝緩急,共為調和陰陽、平沖降逆之方。

對於本方是用桂枝,還是用肉桂,歷來有爭議。方有執認為應是肉桂,不是桂枝;柯韻伯、徐靈胎認為桂枝,而不是肉桂;章虛谷則認為若用於治療腎邪上沖,宜加肉桂,而用於解太陽之邪,宜加桂枝。以上雖各有其理,但從原文「更加桂二兩」、「今加桂滿五兩」的文意而論,當是加桂枝。但考漢代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所載之桂,並未分桂枝與肉桂,故只能從《傷寒論》原文加以推測。如果從現代臨床運用而言,桂枝、肉桂確有區別,而對於奔豚證又俱可酌情選用,章氏之說可供參考。

【臨床應用】

本方不僅能治療奔豚氣,亦能治療其他沖氣上逆證。即使沒有表證亦可使用本方,如有表證未罷,本方亦有一定的解肌作用。現代多用於外感病,癔病,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證,膈肌痙攣,雷諾氏病,凍瘡等。

【案例】

一壯年婦女,病奔豚月余。按其病起之初,原由心陽不足,心火不能下交於腎遂致下元虛寒,而寒濁之氣,復乘心陽之虛而上沖胸咽。沖則氣急欲死,輒呼人捶胸拍背,旋即消逝無蹤。因發作頻繁,痛苦較大,所以患者表情緊張,形狀狼狽,以為必有異物作崇。脈象兩寸浮數無力,關尺沉微,舌苔白潤。證為陽虛奔豚,治以桂枝加桂湯加減,葯為: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薑10克,炙甘草7克,油桂3克(研細,藥液衝下),半夏10克,厚朴10克,吳茱萸10克,大棗12枚。前後共用藥5劑,而陽復寒散飲降,沖氣因平而瘥。20餘年不曾發作。(吳禹鼎.經方臨證錄.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42)

2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原文】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65)

【提要】 汗後心陽虛欲作奔豚的證治。

【分析】 發汗後,虛其心陽,心火不能下蟄於腎,腎水無以蒸化,以致水停下焦並欲乘虛上逆,故臍下築築然跳動,是為水氣初動,猶如奔豚之將作,其人必多伴有小便不利,治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通陽化氣行水。

本證與桂枝加桂湯證雖均屬心陽虛奔豚證,但奔豚有已作與待發之別。

苓桂甘棗湯證、桂枝加桂湯證鑒別表

證名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桂枝加桂湯證

證候

臍下悸,欲作奔豚(無奔豚的典型證候)或有心悸和小便不利

氣從少腹上衝心,發作欲死,復還止

病機

心陽虛損,下焦水氣欲上逆

心陽虛損,下焦陰寒之氣上逆

治法

溫通心陽化氣行水

溫通心陽,平沖降逆

方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重用茯苓(半斤)以淡滲利水

桂枝加桂湯,重用桂枝(五兩)以平沖降逆

【選注】 《醫宗金鑒》發汗後心下悸者,乃虛其心中之陽,本經自病也。今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者,乃心陽虛,而腎水之陰邪,乘虛欲上干於心也。主之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者,一以扶陽,一以補土,使水邪不致上干,則臍下之悸可安矣。(《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太陽篇》)

【治法】 溫通心陽,化氣行水。

【方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方義】 本方為桂枝甘草湯加茯苓、大棗而成。重用茯苓利水寧心為君,配伍桂枝、甘草溫通心陽,佐以大棗補脾而助健運之功,故本方重在通陽化氣以行水。心陽復,水飲去,則悸動可止。

甘瀾水,又名「勞水」。《玉函經》作「甘爛水。程林曰:「揚之無力,取其不助腎邪也。」李中梓又說:「用甘瀾水者,取其動而不已,理停滯之水也」。其意是將水揚多遍,令其爛熟,可去其水寒之性而不助水邪之義。

【臨床應用】

現代多用於治療神經性心悸,假性癇症,神經衰弱,慢性腎炎,慢性腸狹窄,胃擴張,胃部有振水音等病辨證屬心陽虛欲作奔豚者。


推薦閱讀:

四逆湯--腎陽虛----養生堂
何為陰虛?何為陽虛?
給大家分享一個脾腎陽虛的治療方法和方劑以及病人的心路歷程
陽虛
腎陽虛的食療

TAG:太陽 | 陽虛 | 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