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為拳法之根本——對比散打、泰拳、踢拳來說步法
武術步法,自古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的說法,步是一身之根基,發力之起始,拳法之主體。傳統的武術步法花樣繁多,各門各派都有特色,但是能夠施展的步法,已經很少能看到了。很多都是蒙蔽式的技巧,放在對抗中便不好使了。所以今天我們探討步法,更多是放在擂台步法上探討。而擂台步法,貌似趨向統一,無非進退閃避,但專業探討,卻有很深的學識。
步法的異同,直接導致了拳法流派風格的異同。
如果往深了說,步法就要分為少林拳步法、形意拳步法、八卦掌步法、太極拳步法、螳螂拳步法、通臂拳步法、八極拳步法……如此就太複雜了。少林拳、螳螂拳、通臂拳失真不太明顯,但形意拳真傳就很少見了,而能實戰又能保留特色的太極拳、八卦掌也不好找,所以面向大眾的文章,就先從常見的現代搏擊說起。
散打的演變
競技散打發展到現在,就形態上變化並沒有多大,這裡有受規則限制的原因,也有受對戰理念影響的原因。中國散打也在不斷的調整之中,隨著商業賽事的推廣,由原先打點掙分為出發點的錦標賽風格,逐漸往商業模式發展。在與踢拳、泰拳的對抗調整中,散打技法的重點逐步放在了中、遠距離的踢、打技術上。
一旦站在國際拳台上,會發現節奏與力量都有點跟不上踢拳、泰拳選手,而且隨著打摔技術的弱化,一些原本配合打摔的交叉組合進攻也逐漸弱化,在硬性抗衡思想的驅使下,格鬥作風越來越偏向泰拳。
但是因為核心功力的不同,導致了身體條件的不同,即影響到運動狀態也不同。也就很難在短期內學到精髓,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現象:原本擅長快摔的選手,卻因為內圍技術沒把握,許多選手難得突破了泰拳的長槍大戟之後,卻慘敗在了內圍纏鬥中,而一旦疏忽就有可能遭受肘膝的重創。而在中遠距離,又會因為泰式的正蹬、直拳甚至沖膝的阻截而難以拼戰。為了追求拚鬥的機會,技術反而越來越趨向簡單兇猛,最後成了體能、意志與戰術的拼比,技術成分反而不多。
吸收了泰拳、空手道、拳擊技術的踢拳,因為其綜合協調作用,其用勁、用形已經與任何一方都有明顯區別了。而有著獨立戰術理念——中國兵家智慧的散打,卻很難像踢拳手那樣以快節奏的攻擊去不斷逼迫對手,還是傳統理念穩紮穩打,有個拳形架勢的風格。
就好比特色的側踹,起腿落步都還帶有馬步的影子。而摔法也偏向傳統的光膀子武術跤。因為這個步法特點,以及與摔法的組合習慣,打擺拳比打直勾組合更順手。這都是步法影響拳腳技法的證明。
泰拳的步法
泰拳是壓著節奏的蠶食步法(註:傳統思維分析,非泰拳術語),使得身體一直在啟動預動與迎擊防禦姿態,方便整體帶動發力,又總能在貌似舒緩的節奏里快人一步。
無論極具壓迫感的虛實踩點,還是迷惑判斷的左右踩點,根本用意都是節省力氣又減少間隙,用以捕捉空隙奮力一擊。這是非常高明的格鬥技戰術,在這種狀態下可以將原本的功底盡能發揮。
踢拳的步法踢拳道發自日本,因為日本商業搏擊賽事影響,踢拳規則一度成為了站立式格鬥的主流。當年踢拳傳入中國時,被香港人翻譯成"自由搏擊",後來「自由搏擊」這一名詞,成為了大眾心中現代武術的代表。
踢拳與泰拳一樣,雖然都是兩腿斜踩「十」字線左右對角,但前腿內扣的幅度很小,重心稍高,且以快速的進退為特色。而且吸收了相當多的拳擊步法與拳技,在高密度組合拳的主攻下,配合弧線的高低掃腿、沖膝、正蹬一類彌補間隙,又以刁鑽突然、強勁靈活的勾拳威懾對手,在快速攻擊中壓制對手打出破綻,使得對手在多方位多形式密集攻擊之下,平素養成習慣的時間差、空間差的節奏感應產生混亂,失去且難尋捕捉反擊的最佳時機。
因為打擊頻率較高,使得賽事節奏激烈,不似散打多是試探——碰撞——試探——碰撞的節奏。而其步法也是合以拳腳的移動,又與泰拳兼有停頓的節奏不同,似在不斷的進攻狀態。拳法的密集來自拳擊的訓練,所以肘擊弱化,而膝法多是空手道式衝擊,或者簡化。
散打的步法
散打用的是趨向滑步進退又穩紮穩打的主流格鬥姿態,前腳略實後腳虛踵,重心置中前穩後蹬,身勢略偏前腿微扣,各類技術的啟動比較中和。與的泰拳、踢拳就前腿與髖胯的處理方式上就有著區別。
比如阻擊功能的前腿腿法,散打一直獨擅側踹,而泰拳、踢拳鍾情正蹬。因為側踹與正蹬的不同,後續或者埋伏的呼應組合也自然就會有些區別,特別是以快摔為近戰主要手段的技術體系下,力量與手段都不亞於後手重拳的勾拳,在散打組合中遠不如踢拳那般被體系重視。這也是散打選手總感覺拳法欠缺的原因之一,特別在逐漸弱化打摔技術的當代,這一特點便尤為明顯。
傳統武術與散打的區別,根本原因也就在規則限制導致的技法選擇上。所以一些推崇傳統武術的總是拿著傳統武術如何兇殘陰狠說事。這種形容也對,即是附加了江湖手段的生殺搏鬥。這種綜合手段,又正是後段將要重點探討的智慧謀略的一類寫照。只是當功法的失傳已成事實的時候,還要保護自己,就得過多依靠謀略部分了。
散打的獨到優勢
具體的格鬥風格也都是帶有個人傾向的,趨於靈活的中和姿態即方便打前低鞭腿得點、騷擾,也方便起側踹、下劈之類助攻,但因為拳打腳踢的立體攻防,以及切別摔法為原型的打摔技術,身板相對偏向直硬。
習慣了帶著接腿摔意識的拳腿組合,身體條件也就是為了此類拳腿組合而練就的,上肢的攻防也就不太能像踢拳那般——隨著沖膝或者正踢的開路突然貼入,打出高低起伏的搖身組合拳了。必然是下盤紮實但身手協調的風格。
快拳的組合與重腿的連續,散打比之踢拳、泰拳是個弱項。可能模仿出泰拳的重腿,但很難同泰拳手一樣進行連續的掃腿。這依然是因為根基不同決定的。不同的根基,即便引用別門的招式技法,也還是自己的味道。
泰拳手的必經基礎就有連續掃腿一項,因為一個「提」字要領,邊腿的感受便有了「鞭」與「撞」的區別。拖腿翻胯可以掃出強而有力的一腿,但襠下弧線的不同狀態,制約了腿法的其他變化。而在戰機難尋的激烈對抗中,要緊的就是能夠迅速捕捉戰機的重型攻擊。這又是散打堅持自己的必要原因,不是非要守著中國特色,而是中國特色確有獨到優勢。
散打對抗的技戰術甚至賽事策略,具備典型的中國兵法特色,散打發展初期存在著許多的武林趣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計謀促成的,在某些傳承里一直是作為經驗教訓隱秘流傳的。這個以後再探討吧。
本文摘自武作家評武術界長文,為方便閱讀摘為短文,有銜接不夠緊密的地方,敬請理解。
推薦閱讀:
※搏擊吹和傳武吹都說對方不行,為什麼不見兩邊出來當面較量一下看看到底誰不行?
※學防身術,泰拳,散打,自由格鬥,巴西柔術,哪個跟更好一點?
※學過散打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普通人和跆拳道黑三的打架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