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與父母模式有何關係?

回復「目錄」,查看養育/家庭/自我成長精選文章

作者丨佚名

來源丨中國國際薩提亞學院

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帶來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

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成為一種「病症」,而不是「病根」。

從原生情結剝離,別再演出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關係模式、家庭規則方面自然不同,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帶著各自家庭的影子組成新的家庭,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也處理不好這種差異的話,上演的不是兩敗俱傷,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就在不知不覺間複製著前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代代相襲,進入無法掙脫的死循環:這就需要我們要潛意識主宰狀態轉成意識主宰狀態,了解過去帶來的影響,並學會如何從「原生情結」中剝離出來。

1

借著「情緒過激」反應,做一次心靈回溯

「心靈回溯」即當事人由當前人際關係引發的強烈情緒深入意識,探討過激的情緒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

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是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結」有關。

夫妻雙方可以借著「原生情結」被引發的機會,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靈回遊,了解自己在成長曆程中曾發生的事。學慣用現在的、較為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檢視探尋自己和對方性格形成的源頭,走出父母婚姻的陰影,幫助彼此成長,在成長中重建美好、和諧的婚姻關係。

因此,認識彼此內在心理狀態,也是解決衝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

2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雙方各自會從自己生長的家庭裡帶來不同的規則。如何把兩個家庭版本的規則變成一個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課。

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種種陷阱,利用好擁有的資源,制定出一個我行我素、他邊走邊退的雙邊協議,最後成功實施雙方達成的協議。

3

平和還是大發雷霆?覺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

對大多數人而言,有著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發、人際殺傷力特強的「痛點」,這些「痛點」往往最容易被親近的人引爆。許多人在外面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但一回到家就會大發雷霆。

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對某些事或情境產生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時,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彆強烈,又一再出現的情緒,很可能背後掩藏著「原生家庭」里的「原生情結」。

4

分清此刻和過去的界限

一種強烈情緒宣洩出來後,要留意哪些是針對現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題發揮的,屬於過去的。不要把屬於過去對父母的情緒摻雜進來,投射並發泄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對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過去和現在的情緒之間設一道防火牆,不讓過去的情結繼續糾纏在現在的婚姻里。

5

找出新的應對模式

與所有的社會系統一樣,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親密感等等。我們的小家庭缺什麼補什麼,多什麼去什麼。丈夫自己僅有的那點價值感、成就感還不夠,還需要妻子的欣賞,妻子就給他一點,這可事半功倍的機會。丈夫想成為決策者,就送他點權力。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權威者,就多給他點面子……這些招式省心省力還低成本,不妨試試。

我們每一個人從小生活的家庭,不僅塑造了我們的形象、性格,還給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生活模式。有反省能力的人,會對這些模式進行修改、取捨。她們的生活會過得有滋有味。

另外,再生家庭與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狀態。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我們應警惕自己,莫讓過去的創傷延續到現在,勿用憤怒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討債」,而要以理性、愛心慢慢解決問題,還可能一不小心創造出一份天下獨一無二的浪漫婚姻模式。

PS:有何感想、問題或故事,歡迎底部留言。


推薦閱讀:

胸椎姿態與呼吸模式的調整
英國議會制政體理論與制度模式的相關分析
淺談拉丁舞 「四環節」 教學模式
孩子的美術教育,不能只是教,忘了育

TAG:婚姻 | 父母 | 關係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