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芳華》:究竟觸碰了誰?

芳華

究竟

觸碰了誰?

我們在審視電影的同時

也在被審視,

我們談論世道人心的同時

也在自我暴露。

芳華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無論你最後說出來了什麼,

要知道我們從來談論的

不止是電影《芳華》。

經歷之前的國慶撤檔,導演馮小剛鞠躬落淚,12月15日《芳華》得以上映,截至12月28日,上映兩周,《芳華》票房近10億,成為2017年最賣座的國產文藝片。此外,《芳華》以7.8分躍居2017年國產電影豆瓣評分冠軍,高於之前票房56.62億《戰狼2》的7.2評分,也被稱為馮小剛史上的最佳作品。

馮小剛說《芳華》是他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芳華就是理想,有理想就會使青春變得璀璨和壯麗。我們那一代人的芳華和這一代人的芳華是有共同點的,比如激情、熱血,比如擔當、躁動,還有不變的純真。」

編劇嚴歌苓說《芳華》是自己的自傳性小說,寫的是「歷史的眼淚」,是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訴說人性的殘忍與溫柔交織的暗潮洶湧。有觀眾總結說:「《芳華》並不是一部青春片,初看是文工團的盛世美顏,再看是時代洪流以及戰火淬燃中的命運殘酷,再細看則是歲月洗鍊之下的真情悲憫。」

電影上映後,關於《芳華》的各種評論鋪天蓋地,我們在審視電影的同時也在被審視,我們在談論《芳華》里世道人心的同時也在自我暴露。

止不住的眼淚

各有各的淚點

01

雷又峰:劉峰,當你環顧四周, 你發現所有的人都愛你, 卻沒有人喜歡你。

謝嘉純:善良的人沒得到善待,淚目,我旁邊的軍嫂是從頭哭到尾。

Bu:我覺得不管什麼時代,別讓好人太難過了。

冰:我是那個年代的兵,也是在部隊文工團,把一個老頭一下拉回到青春歲月。感謝馮導為我們這代人尋找到青春芳華。

雍:都喜歡花兒的芬芳和累累碩果,可又有幾人明白那樹下的泥土浸透了多少苦和淚。

趙:很多人歌頌英雄,但又有多少人願意成為英雄。

觸不可及:所以我也去當了兵,很光榮地從中印對峙一線回來了。

吳忠拉麵:個人的命運在歷史潮流和趨勢面前是那麼渺小和不值一提!

王大大:這些人的芳華不該被遺忘,那個年代不該被遺忘,這些「多餘」的人,並不多餘。

Find:時代變遷,造化弄人,正視歷史,就是尊重現實。

Comforter:我媽媽說她永遠不會去參加同學聚會。

劉小流:何小萍的那段空闊的獨舞,是為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作的一首歌啊。那整代人的失落,實實在在需要一個不願現身的致歉者。

幸好還有馮褲子

02

嚴歌苓:我們這一代都是多餘。

心生:時代才是影片最大的主角,在它面前,一切都好似微不足道,只配顛沛流離。

有用痞影人科萊昂:的確是馮小剛近年最硬氣的一次。

有用握不住的靈魂:芳華是那個時代的絕筆,之後應該不會有人再拍了。

古爾齊亞:幸好還有馮褲子,用心講述那些被碾碎的芳華。

褻瀆電影:讓我們看到那代人信仰的幻滅,故事裡沒有敵人,但敵人又無處不在,好壞善惡都只是一線之間。

宋小君:那一代人把芳華給了時代,由衷地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多留些芳華給自己。

哪吒男:活雷鋒消亡史,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向著偉大和明亮生長,在無謂與腌臢中死亡。

曾於里: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政治、家庭背景、選擇等面前,實在是太脆弱太無力了。這「芳華」,屬於過去的中國青年,也屬於當下的中國青年。

魚劍: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回憶的故事,而是站在時代的角度去凝視一場歷史變遷下集體理想主義的幻滅。

九命貓:每個集體都有個「小萍」,觀眾別急著懷舊感動,回頭想想自己有沒有欺負過小萍。

有用彩蛋君KL:當我為最後惡人無惡報而感到痛心疾首時,電影借角色之口來了一句:「她胖了」。這無疑是精緻女孩最壞的結局。

芳華不暖

03

在很多人看來,《芳華》不像馮小剛自己所是「暖」的,是「夢」,《芳華》明明是一個悲劇,是魯迅說的那種「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

我們看《芳華》流下的眼淚,也許是為劉峰和何小萍感到難過,也許是為父輩們的青春芳華而感動,也許是為純真、善良、信念、理想之類美好東西的破碎而心痛,也許是為個體無力抵禦的歷史和現實的殘酷而心酸……

《芳華》收穫的不全是讚揚,馮小剛沒少挨批評。他和張藝謀一樣,從嚴歌苓筆下只拿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張加工出來的是《歸來》不是《陸犯焉識》,馮拍出來的是《芳華》,自然也不是《你觸碰了我》。

在原著小說中,嚴歌苓寫道:「我們那群可憐蟲,十幾二十歲,都缺乏做人的看家本領,只有在融為集體,相互借膽迫害一個人的時候,才覺得個人強大一點兒。」

原著小說是沉重壓抑的,嚴歌苓筆下隨處流露的對大時代、歷史和人性的洞察和反思,可這些在馮小剛手下則被一帶而過,消逝在大柔光、大高光糾纏的荷爾蒙里了。

馮小剛的片子更突出青春的美、記憶和緬懷,讓人看不出他對劉峰和何小萍這類人物的共情和疼惜,倒多了點順應變化和潮流的意思,有意無意地弱化了對問題的反思,對歷史和現實的觸碰都顯得有些浮於表面。

甚至被詬病是拿《芳華》完成了一個直男導演的「春夢」,其內核還是國產青春片式的,是「以人性掙扎一筆帶過時代悲劇,以道德反思低空掠過制度弊病,以文工團群體窄化了軍事題材的磅礴與深重,以中年人的懷舊與感傷遮蔽戰爭的隱晦與慘烈……」

還差點兒意思

04

翻滾吧!蛋堡:面對劉峰和何小萍兩個人物的悲劇,這個集體始終是沒有愧疚感的,整部電影的態度也變得曖昧不明。

香水瓶:畫面挺美的,布景用光講究,但是電影節奏破碎和邏輯不通暢,導演有自己的情懷在,但煽情有餘,深刻不足。站在對一個時代的認識和反思的高度上來說,張藝謀更高明。馮導只是個嚮往成為英雄的普通文藝小兵。

Evan:戰爭拍成了歌舞,歌舞拍成了宮斗,那麼努力地把一個時代的非人種種拍得彷彿自然而然,該真情流露乃至血肉模糊的時候反倒都成了不無惡意的諷刺和自作聰明的隱喻。

小心和小欣:嚴歌苓筆下有幻滅,但馮小剛鏡頭裡只是一閃而過。

劉小黛:大段樣板戲,情感莫名,想講大時代,涉及敏感又淺嘗輒止,不深刻不入心。

不隨波逐流的遇言不止:馮小剛又拍出了一部「大院批判現實主義傑作」。這一切更像是導演對自個兒青春期的意淫,離我對那個不算久遠的年代的認知相去甚遠。

《芳華》致敬的不是歷史,而是導演的春夢。除了劉峰和小萍,其他人是被體制保護的受益人,時代的受益者難有切膚之痛。馮小剛說拍《芳華》是為了讓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然而,想要忘記歷史的並不是年輕人。

路子:我討厭美化那個時代被壓制的青春為芳華。把殘酷拍成懷舊,我無法接受。意淫的美好是一種自我欺騙,是對那個時代殘酷的讚美。

老晃:《芳華》的緬懷、憐憫,都讓我噁心。當然,某個剎那,它喚醒了我的一些集體主義記憶,那個瞬間,我甚至覺得集體主義也有它的美。於是我更噁心了,連自己也一起噁心。

frozenmoon:敏感題材更像噱頭,包裝著一個中老年氣味的回憶錄。殘忍被忽略,只剩明媚。

LOOK:馮小剛有意無意之間探觸到了社會的深層次問題,講述的其實是神性光芒漸漸褪去遁入世俗生活的精神歷程。

油炸綠菠蘿:霸凌者的風輕雲淡與矯情緬懷,被毀掉人生的一筆帶過。老男人窺視年輕肉體的猥瑣,刻意的血腥,曖昧的立場,博眼球的符號,創作者到底想要抨擊還是歌頌?

紅鬍子:最大問題出在導演在給作為主角的文工團群體持何種態度上投了棄權票。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前半部已被成功塑造為坑害好人的作惡者,在後半段試圖以依依惜別懷舊戰友情感染觀眾,只能徹底失敗。

ghostraider:馮小剛真應該學習下如何用有結構的劇本和鏡頭設計推進劇情併合理克制地利用配樂和旁白,而不是一堆割裂俗套的段子拼湊在一起再用旁白念出角色心理和主題思想。

天腐之國:感覺馮褲子想拍史詩卻拍成了肥皂劇。

大時代歌姬:馮小剛版的「小時代」。

劉康康:電影非常雞賊,導演兩頭都想討好。前面剛用一場獨舞完成了對集體主義的控訴,接著就用文工團解散的一場散夥飯,緬懷了這個大家庭。

有用眠去:《芳華》的立場是刻意模糊的、含糊不清的。

有用陸支羽:但芳華是你們的,我們什麼也沒有。

馮小剛曾經說拍《芳華》是為了讓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可是《芳華》的確拍了一場「沒有敵人的戰爭」,很多90後、00後表示看不懂後半部分在講什麼,於是又來了一波斥責年輕人「歷史虛無主義」的批評。然而,想要忘記歷史的並不是年輕人。

其實關於《芳華》的解讀太多了,還有講社會潛規則的,講人為什麼要善良的,講做人的幾個境界的……好電影不是要求每個人的意見都一致,不是滿滿的說教或抱怨,甚至未必一定要是完美和深刻的,關鍵是讓觀眾可以從中找到共鳴,像一個導火索一樣,引爆無數簇思想的火花。

《芳華》至少做到了這一點,讓人回味、惦記,讓人人都想說點什麼,即使有點說不清楚。

但無論你最後說出來了什麼,要知道,我們從來談論的不止是電影《芳華》。

@部分留言節選於網路

節選於《中國青年》第2期文化專題

推薦閱讀:

可以介紹一下《芳華》的作者嚴歌苓嗎?
馮小剛兌現承諾,《芳華》內地定檔12月15日,好電影不怕晚,你怎麼看?
對於馮小剛拍攝《芳華》的構想是怎樣的?
常駐芳華,路就在你的心裡
剎那芳華,流年闌珊!=

TAG: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