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明代(一)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風陽東)人。出身貧農,少時入皇覺寺為僧,後投入郭子興所部紅巾軍,韓林兒稱帝時任副元帥。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今江蘇南京)以此為根據地,建立江南行中書省,稱吳國公,採納儒生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並招聘浙東名士劉基、宋濂等,同參軍政大事。二十三年(1363年)滅陳友諒。次年稱吳王。二十六年(1366年)發布《平周榜》,辱罵紅巾軍為「妖」,又暗害了韓林兒。二十七年(1367年),俘張士誠,降方國珍,平定南方,乃遣徐達、常遇春率師北伐。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南京為國都。八月,攻佔大都(今北京),元亡。為鞏固新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並對中央和地方各項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進一步強化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明史》卷一——三有紀。

明太祖朱元璋

徐達 (1332—1385)

字天德。濠州人。農家出身。初從朱元璋加入郭子興所部紅巾軍,後為朱元璋征略四方,有勇有謀,用兵持重,軍紀嚴明,屢建戰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任大將軍,帥師二十萬討伐張士誠。次年九月,徐達攻克平江,滅張士誠後,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大敗元軍,元順帝聞訊棄大都北遁,北伐軍進入大都。累官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追封中山王。《明史》卷一百二十五有傳。

徐達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懷遠(今屬安徽)人。勇力絕人。元末投身於朱元璋軍,為前鋒渡江攻取採石。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從徐達討伐張士誠。二十七年(1367年),任副將軍,與徐達率師北伐滅元。他善撫士卒,衝鋒陷陣,屢立戰功。洪武二年(1369年),攻克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北的石別蘇木),還師時病死於軍中,追封開平王。《明吏》卷一百二十五有傳。

常遇春

劉基 (1311—1375)

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間舉進士,為江西高安縣丞,後任江浙儒學副提舉。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東元帥府都事,因反對招安方國珍,棄官歸鄉。二十年(1360年)三月,應朱元璋邀聘,赴應天(今江蘇南京)為謀士。劉基從此作了元璋的幕僚,為元璋出謀劃策,戰勝了陳友諒,消滅了張士誠,討平了方國珍,興師北伐滅元,在朱元璋開創事業中起了重要作用。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代諸大典制,為劉基等議定。被封為誠意伯。洪武四年(1371年)辭官,後為太祖猜疑,憂憤而死。著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等。《明史》卷一百二十八有傳。

劉基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西北)人。元至正時授翰林院編修,他辭不赴任,隱居東明山著書,歷十餘年,後歸附朱元璋。明初,主修《元史》,全書二百一十卷。累官至翰林學士,以老致仕。後因長孫宋慎牽涉胡惟庸案,全家謫茂州,病死於途中。著有《宋文憲公全集》。《明史》卷一百二十八有傳。

宋濂

胡惟庸(?一1380)

定遠(今屬安徽)人。至正十五年(1353年),從朱元璋於和州。歷任主簿、知縣、太常寺卿、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官職。1370—1380年任承相,擅權結黨,威脅皇權。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謀反罪把他殺死,興「胡黨大獄」,牽連功臣太師李善長、永嘉侯朱亮祖等,被殺的竟有三萬餘人,《明史》卷三百○八有傳。

胡惟庸

明成祖朱棣(1360一1424)

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封為燕王,擁有重兵,鎮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號靖難軍。建文四年(1402年),攻佔南京,即皇帝位,改元永樂。1402—1424年在位。他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他繼續執行削藩政策,鞏固中央集權。重用宦官,授予宦官以出使、專征、監軍、鎮守等大權,命宦官提督東廠,與錦衣衛並稱「廠、衛」。從此,宦官權重。自永樂三年(1405年)始,派宦官鄭和帥舟師六次出使「西洋」諸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三十多個國家經濟、文化的交流《為了鞏固邊防,五次山兵漠北,打擊了蒙古貴族的割據勢力。在最後一次出征蒙古的歸途中病死於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東南)。朱棣即位初,命解縉等編纂《永樂大典》,於永樂五年(1407年)成書,凡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多字。《明史》卷五—七有紀。

明成祖朱棣

鄭和(1371—1435)

原姓馬。昆陽(今雲南晉寧)人。回族。洪武時入宮充太監。後隨朱棣起兵有功,賜姓鄭,任內官監太監。歷事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故稱「三保太監」。1405年一1433年間,奉命七次出使「西洋」,歷時二十八年,共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和訪問,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口,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所撰《鄭和航海圖》及《鍼位編》是遠洋航行的珍貴資料。《明史》卷三百○四有傳。


推薦閱讀:

舊日本軍艦史(四):蒸汽時代 荷蘭是舊日本海軍的啟蒙老師
國家下次選主席是什麼時候?
《聖者言教》第十五課(八)簡述龍薩派傳承歷史
騷年,來吃雞呀
五四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

TAG:歷史 | 文化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