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柯為何會成為張靚穎的精神鴉片?

作者 | 丹媽

來源 | 授權轉自公眾號經典圖畫書(ID:jingdiantuhuashu)

這幾天張靚穎媽媽一封反對女兒與其經紀人馮柯結婚的公開信,點炸娛樂圈與朋友圈,信中張靚穎媽媽怒斥馮柯諸多罪狀:

1、欺騙當年只有18歲的女兒當其「小三」;

2、傾吞女兒與其公司股份;

3、多年精神、經濟控制女兒,且私生活不檢點;

最後,靚穎媽媽總結道:「經過13年的觀察,一件件事情讓我不得不認為,他並不是真正的愛著我的女兒」。

事已至此,丹媽只覺得無論真相如何,最尷尬最難過的無疑是張靚穎本人。

夾在母親與愛人中間,自己堅持13年的幸福得不到母親的祝福,無疑是每個做女兒的最痛。

今天丹媽也關注了各方新聞,張媽媽公開手撕女婿的做法實屬下策,但她指控女婿的三大罪狀似乎都非空穴來風。

再加上之前靚穎台上逼婚,馮柯台下遲疑逃避、最後敷衍了事的做法,靚穎等待中那哀懇的神情,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感覺尷尬和心疼。

馮柯是不是渣男這事我們還無法確認,但太多跡象都可以看出,在這段感情中,靚穎愛的更深,她對馮柯有著很深的精神依戀。

許多吃瓜群眾都把靚穎這種奮不顧身的做法歸結為愛情的盲目,追求自我。

可當我翻看靚穎的過往採訪,童年經歷,卻隱隱的感覺到,靚穎的盲目始於童年的缺愛,她追尋的似乎也不是自我,而只是一直在被原生家庭所產生的陰影、缺失帶著走而已。

「有這樣的爸爸,孩子很快就長大」

張靚穎的童年並不快樂,父親是長途運輸司機,常年在外,以至於儘管父母早已離異,靚穎也是過了好幾年才發覺。

父親缺位,父女感情生疏,靚穎在採訪中說爸爸甚至連她的年齡都記不清楚,兒時的她在心裡對父親不是沒有過恨。

而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窘迫。

自己騎著單車去爸爸家要一百塊錢的生活費,是靚穎每個月與爸爸見面的唯一機會,卻也成了她每個月最難受的時候。

本該給予孩子無條件愛的父親,轉眼間就成了要生活費還要看臉色的金主,這對孩子的傷害,也許比父母離異所帶來的痛更令人無所適從。

亦舒小說里曾有這樣一句話:「有這樣的爸爸,孩子很快就長大」。

這樣的家庭情況,奠定了靚穎的早熟懂事,她深知媽媽不易,只好讓自己更加乖巧體貼。

父親家那100塊的臉色,也使得她很小就對賺錢有了渴望,十幾歲就去酒吧賣唱。

生活的艱難,缺失的父愛,強逼著自己不斷獨立自強,大概是靚穎童年最深的感受,她與媽媽倆人相依為命,孤獨又堅強的走在現實窘迫的路上。

身上滿是盔甲,偏偏愛是軟肋

直到18歲在駐唱的餐廳認識了馮柯,這個當時已年過30,事業有成、成熟穩重的男人,在之後的13年里,不僅一手幫助靚穎擺脫超女身份的限制,拒簽天娛,邁入華誼,自立門戶,成為當今華語樂壇一線歌手。

更在生活上、感情上,填補與滿足了張靚穎作為一個孩子、一個女人的全部需求。

張靚穎每每在媒體面前談到馮柯都是一副幸福傻傻的模樣:

她說來了北京十幾年自己只洗過幾次衣服。

她自己的公司,馮柯雖然只投了66萬,占股僅10%,她卻放心的將一切事務交由他全權處理,以至於出現股權變動,馮柯獨佔大頭這樣的事她都後知後覺的情況。

她是如此的信任馮柯,即使知道他曾把自己騙為「小三」,即使戀愛多年也不願對外公開,洗清她的小三身份,甚至連求婚都要自己以孤注一擲地方式主動進行。

靚穎媽媽說當自己告訴女兒馮柯私下變動股份的事情時,靚穎的第一反應是哭了,我想她並不是對這個男人的精明一無所知,只是她已經完全離不開他。

丹媽的一個發小,前幾年愛上了一個離過婚,背景複雜的老男人,得知之後我也是急得跳腳,而相處中,她自己也慢慢感受到了這個男人的飄忽精明與不可靠,可我們怎麼勸卻也勸不動。

有一天我問她,你愛他什麼,他的什麼讓你覺得放不下,離不開。

她本來還哭著,突然停下來微微的笑了笑,說第一次去他爸媽家吃飯,他給她添飯時默默在碗里藏了截香腸,說怕她在他爸媽面前不好意思夾菜,餓著。

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令她久久不能忘懷,接著她還和我說了幾件同樣的暖心小事。

也許別人聽了會覺得她是個大傻叉,就為了這點小恩小惠沖昏頭腦,但丹媽聽完卻心疼得想哭。

我太了解閨蜜的童年了,爸爸是暴君,家暴媽媽,虐待女兒,家無寧人。

這些童年缺愛的孩子,也許看似強大,小小年紀擔起一切,無所不能,滿身盔甲,而「愛」就是她們最大的軟肋。

童年安全感的缺失,就像一個個提前設下的深坑,早早的就埋在了她們未來婚戀的路上。

若是碰到一個真心待她們好的人,她們便能從這份愛中重新被滋養一遍,重獲新生,重建安全依戀。

可若是碰上一個利用她們這根軟肋、有意無意引她們跳火坑、陷泥潭的愛情,那種童年一直得不到的、想被寵溺的感覺就會像一股熱流,沁潤她們冰冷已久的身體,即使知道也許會溺死其中,她們也會飛蛾撲火,視死為生。

孩子童年所缺的,都要用餘生追逐償還

每一個孩子的需求都是完整而相似的,他們都需要通過父母的陪伴與寵愛獲得親密感與安全的依戀關係。

而那些看似超乎常人的自律和堅強的童年,都是以壓抑孩童正常情緒與需求為代價。

又有多少孩子像靚穎一樣,本該在兒時就應從父母身上得到滿足的渴求,卻因為大人們有意無意的疏忽而被暫時擱置。

但這些渴求並沒有消失,而只是被孩子以錯誤的方式在其他的地方進行了彌補:

在生活中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選擇沉迷電子遊戲撫平孤獨;

家庭氛圍冷漠的孩子通過早戀獲得溫暖;

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後迷戀大叔;

長期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選擇犧牲自己的感受,而去討好他人獲得肯定......

也許當初孩子需要的只是一杯水,現在卻為了填補那一杯水的渴而將自己放逐汪洋大海。

靚穎媽媽以為女兒是傻,是無知,是天真,她想通過這樣公開撕逼的方式搖醒女兒,但似乎有點太晚了,女兒早已離不開這個男人。

19歲就開始陪伴的共生關係,貫穿了她整個三觀形成期,又怎能輕易擺脫寄生關係?

他就是她的安全感,她的精神鴉片。她早已無法獨立於他存在。

我們無法指責靚穎媽媽,對於一個單親媽媽來說,在那個時代,她已拼盡全力養育孩子。

但丹媽想說的是,身為父母,我們都知如今婚姻經營不易。

女兒遇人不淑,導致一生坎坷,甚至落魄的故事比比皆是。

張靚穎曾在《金星秀》中說:「作為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個蠢貨,有一個讓你覺得蠢一點也無所謂的人」。

雖然丹媽現在還沒女兒,但若是有,我可真不希望我的女兒,以後碰到愛情就心甘情願當蠢貨。

比起到了孩子已經步入歧途時才苦口相勸,在成人之後再教誨孩子自尊自愛,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在當下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夫妻恩愛。

每一個父親都應該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讓孩子從爸爸這獲得應有的男性關懷和愛。

每一個母親也應該努力成長,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女人,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養育出心智成熟、人格獨立,真正懂得如何自尊自愛的孩子。

正如嚴肅八卦在評論靚穎事件中最後寫到的:「惟願天下有情人都活出自我,『識人』是建立一段健康感情的第一步,不識人卻痴情,最是讓人無話可說」。

只有得到過足夠愛與安全的孩子,才懂得如何獨立客觀的思考,懂得如何「識人」,才能在愛情這個甜蜜迷亂的陷阱中理智抽身。

當她在矛盾叢生的壞愛情中難以自拔時,她會記得,她的父母是如何的愛她,珍視她,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值得她深陷泥潭,作賤自己,她永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

期望孩子未來獲得一個好伴侶,好的家,請先從好好愛孩子,從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開始。

作者:丹媽,資深童書編輯,兒童心理諮詢師,她的原創公眾號是經典圖畫書(ID:jingdiantuhuashu)。如果你不知道給孩子讀什麼書,問她准沒錯;如果你對育兒有煩惱,問她准有答案,歡迎關注她。

推薦閱讀:

弟子規是毒害兒童的精神鴉片 梁恕儉的博客

TAG:精神 | 張靚穎 | 精神鴉片 | 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