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無」與真空場、暗能量

道德經中的「道」、「無」與真空場、暗能量

【摘要】本文以現代物理學、宇宙學觀測的最新成果,特別是關於COBE和WMAP的觀測結果,圍繞著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和「無」的概念,條分縷析,指出「道」與「無」具有多義性,即具有物質屬性的萬物本源,和具有精神意識屬性的主宰萬物的法則。然後根據道德經中對於「道」和「無」的有關闡述,進一步指出在作為萬物本源解釋的時候,「道」和「無」是具有渦旋運動的、連續形態的基元物質,類似於現在的場。更具體的說,就是現在的真空場或暗能量。最後指出,老子的道德經與現代物理學具有許多的相似性,它包含有許多對現代物理學基本規律的天才預見。

關鍵字:「道」「無」場真空能

  從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客觀世界,大至包含大千世界的鴻蒙宇宙,小至毫端微末的微觀世界的認識都有了飛躍的進步,各種學科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一種綜合化和整體化的趨向日益加強。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須知17世紀牛頓經典力學創立以來,就有一股洶湧澎湃的潮流奔騰而來:新學科不斷湧現、舊學科不斷分化,整個科學領域紛紛擾擾,一片專門化、細化的景象,宛如粗大的古樹不斷長出新枝。但是到了20世紀的中葉,特別是接近20世紀的末葉,潮流倒轉了,這迫使400年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式、認識模式發生重大的變化。突然之間人們痛切地感到,長時間以來主宰科學世界的演繹、分析的方法不足以應付所面臨的複雜紛繁的客觀世界。

  科學史專家薩頓早在1930年科爾沃的演講《東方和西方》中斷言:「新的啟示可能會,並且一定會來自東方。」【1】一大批哲學家、科學家走向了久以忘卻的東方的神秘世界。他們發現在那個世界統治多年的歸納、綜合的思維方式,靈感、頓悟的認識模式,原來並非「保守」「愚昧」「落後」的同義語。恰恰相反,它們是認識客觀世界、發展科學的強大利器,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神秘的東方世界裡,老子的「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善的生態智慧」【2】。因此道家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在物理學家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崇。在這些所謂的新道家中有著名的哲學家薩頓,著名的化學家、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更有一大批鼎鼎有名的物理學家,如湯川秀樹、波爾、奧本海默、蓋爾曼等等。尤其是高能物理專家F.卡普拉(F.Capra),他在1976年出版專著了《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立刻風靡歐美,影響甚大。本書精彩地闡述了道家思想與近代科學的關係,可以說是西方「新道家」的奠基之作。

  對於老子、道家的認識和評價,在近代的中國思想界是幾經反覆,至今為止還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是從西方哲學的範式出發,削足適履似地進行評價。有的說「老子代表了沒落的公社農民」【3】;也有的說「老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階級」【4】;有的認為老子「就其思想而言,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3】;有的認為「道這一範疇,就其起源和古代形式來說,具有唯物主義內容」【3】;還有的說「唯物主義總是抓住了老子的足,唯心主義總是抓住了老子的頭」【3】等等。實際上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其思想體系是如此的深邃、博大、精微,以至於它對事物的本質的把握,不僅超越當時人們認識的水準,而且就其預見性和洞徹性,甚至超越了我們現代人的想像。卡普拉寫道:「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狀況。」「使人感到驚訝的總是,生活在科學文明發展以前某一時代,老子怎麼會向近代開始的科學文化提出那樣嚴厲的指控。」【2】本文將以現代科學的確鑿事實,說明老子是如何因為他英名的預見性,而被人們誤解、責難的。在我們看來對老子的最大誤解就是,道德經中的「道」和「無」。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或者「無」的涵義到底何在,奇怪的是,在以往對道德經的理解中,幾乎完全不同的許多學者大體上都給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侯外廬等說:「『道』字在老子書中是義理性的,有一定自然規律性。」「道這範疇,…並不含有物質的實體。」「『道』字是老子書中的主旨。…『道』不但在萬物之先,而且象帝之先,不但是萬物之宗,而且和萬物背向而反動,這顯然是上帝的別名,也即所謂神秘的力在最初一擊。」「老子書總的『道』或『無』,…比不可知的『上帝』沒有多了什麼內容的。」【3】馮友蘭說:「道即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道之作用,亦即萬物之作用。」「道為天地萬物生之總原理,德為一物生之總原理。」【5】黑格爾說:「什麼是至高無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虛、無,恍惚不定(抽象的普遍)。這就是名為『道』或理。」【6】他又說:「…絕對原則,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後者乃是『無』。…他們(道家)否認世界的存在,…最高的本質是最抽象的,最無規定的,…」【6】如此等等上述說法的共同點就是認為「道」或「無」是指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原則,完全是屬於精神範疇的概念。誠然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

  在道德經中的「道」有許多地方的確應作如此理解,例如:「在善之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惡之。…」「其在道也,曰(無),以御今之有,故有道者不處。」「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三十章)然而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論述古代希臘的哲學時所說的:「它在自己發展的最初階段便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無限多樣性的統一看作是自明的東西。」【7】老子道德經中「道」的概念具有多義性,當然在這多義中存在關聯。實際上在大多數場合「道」的真正涵義是指的世界萬物的本源,用現在的語言來說「道」具有不容懷疑的物質屬性。這一點李爾重在剛剛問世的新作《《老子》研究新篇》中已有領悟。李爾重說:「『道』是不可名狀的客觀存在,它的存在是化生萬物的本源。」【8】可惜的是李氏始終不敢就「道」的物質性多置一詞。

  為什麼歷來的治道學者都認為「道」不具有物質屬性?甚至於老子在闡述作為物質的「道」的行為和本性時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復歸於無物,是謂無壯之壯,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無),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十四章)「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二十四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四十章)「道沖(虛)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象帝之先。」(四章)「有物(動力)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還斷言:「諸如此類『道』字,不但不是物質的實體,而且和物質的實體的性質相反,因此,『道』的規律性和萬物的規律性是不相統一的。」【3】類似的觀點不僅統治著中國的哲學界,而且也主宰了西方哲學界,如黑格爾等等。因為大部分哲學工作者只熟悉物質常見的形態,現代物理學稱為實物粒子構成的原子、分子或相應的凝聚態物質。此類物質的特點是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用儀器直接觀察到。就其結構而言它們具有明顯的分離性。

  他們不了解,從十九世紀法拉第、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的概念以來,現代科學家早已清楚在自然界還存在著一類連續形態的物質——場,如電磁場、膠子場、中子場、質子場等等【9】。他們更不知道在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場——真空場【10】,從現代宇宙學的觀點來看,也許此類真空場早在我們觀測的宇宙誕生以前就存在了。因此,對於他們對「道」的概念的種種誤解,就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下面將從現代物理學的最新發展出發,對於道德經中的「道」和「無」進行仔細的考察。我們不但會發現「道」和「無」作為宇宙萬物的始源具有無可爭議的物質屬性,而且會進一步明確指出,「道」和「無」就是真空場,與新近發現的暗能量息息相關。在此我們不得不驚嘆老子的智慧的閃光。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現代科學知識闕如的情況下,他的自然觀居然與現代物理學給出的物理圖像不謀而合。我們不由不想起恩格斯的著名論斷「最初的樸素的觀點,照例要比後來的形而上學的觀點正確些」。

  二十世紀以相對論和量子論為主流的現代物理學迅猛發展,徹底地改變了舊的物質觀和真空觀。按照現代物質結構理論,物質的基本形態分為實物粒子和場。實物粒子的主要特徵是分立性。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類似於中子、質子,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叫強子,目前發現的強子約八百餘種。所有的強子均由夸克構成,目前發現有六種夸克。類似於電子但質量較大的,還有兩種粒子:μ子和τ子。電子、μ子和τ子都有一種對應的夥伴,即電子型中微子、νe、νμ,這六種粒子統稱輕子。夸克和輕子實際上構造了所有的實物粒子,也就是我們說看到的周圍世界的一切,山、水、空氣、人、動物、地球以及所有的星系等等【10】【11】。所有的實物粒子均對應一種場,例如電子對應電子場等等。而場則是一種連續形態的物質,其特徵是具有連續性。

  從表面看來具有分立性的實物粒子對應具有連續性的場,似乎是難以理解的。實際上這種表面上的矛盾正好反應了微觀世界中的特殊規律,即波的二象性(Duality)。電子和電子場是對立統一的一個實體,在一些物理條件下,這個實體行為表現為具有分立性;而在另外的一些物理條件下,其行為則可能表現為波動性,即連續性。粒子和場都是具有自旋(Spin)的物理量,自旋取值只可能為0,,1,,2,……。自旋就是角動量,換言之,就是表示粒子和場轉動(渦旋)特徵的物理量(當然這裏不要過於拘泥轉動的經典涵義)。可以說,任何場都具有某種渦旋運動的特徵。量子場論告訴我們,在微觀世界物質(粒子或場)的運動不再用決定論(如經典力學)描寫,而表現為統計規律。換言之在微觀世界,我們無法準確地指出電子在某一時刻出現在什麼地方,只能確定電子在某一時刻出現在空間某一點的概率是多大。這樣從傳統的或經典的觀點來看,物質的運動的確有些古怪,有些「恍恍惚惚」,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什麼是真空?按照量子場論的觀點來看,「真空為系統的最低能量態」【10】,又稱為基態。有趣的是由於量子理論中的測不準原理,真空中的能量並不是等於零的,而是等於某一個常量。真空不空,真空中充滿了無數倏忽產生又倏忽消失的「虛粒子對」,如「虛電子對」就是一個虛的電子加上一個虛的正電子。所謂「虛」是指這些粒子生成的時間非常短暫,受到海森堡測不準關係的限制,因此原則上不可能用任何精密的儀器直接探知它們的存在。但是這些虛粒子對構成的「虛粒子對海洋」是有可能產生可以探測的物理效應的。如果高能光子的能量足夠高,就有可能從真空中打出一對正負電子。也可以說真空中的虛粒子對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比如高能光子的打擊,極強的電場和磁場的激發等等,都可能「實化」——變成可以觀測的粒子對,一個粒子加上一個對應的反粒子。我們回憶真空概念的演化,在古希臘時代「真空」(Vacuum)就是「虛空」(Void)的意思。

  上述物理效應不正好就是人們常說的無中生有嗎?不正是老子所說的「無」生「有」嗎?在量子場論中真空還有許多可以觀測的效應,例如真空極化效應(蘭姆能級位移【12】和德勃魯克散射【13】)和真空磁極化效應【14】。尤其是1997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拉莫里雅斯(SteveLamoreux)以極高的精度觀察到真空的卡什米爾(Casmir)效應,一種由於真空中虛粒子能導致真空零點能變化的效應。更是以確鑿的事實證明真空確實具有複雜的結構,可以導致許多影響我們觀察世界的效應【15】。

  總而言之,真空或者說真空場,從現代物理學來說,並非大家通常認為的,是空無一物,是虛空;恰恰相反,真空場是作為物質的一種形態——場的一種特殊狀態,以及能量最低的狀態;真空場所具有的能量,又稱真空能、零點能、基態能、背景能等等。由於量子效應的原因,真空能並非是經典物理斷言的,其數值為零,而是一個非常大的常數。真空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比如Callan、Gross等建立的θ真空理論【16】【17】,Guth等建立的爆脹宇宙的真空論【18-23】【28】等等。對其結構和基本特徵的科學探索正方興未艾,其中的奧秘剛剛被揭示。但是現在已有的科學實驗已確鑿的證明了,真空場確實具有可觀測到的物理效應,尤其是在高能γ光子碰撞下可以產生電子—正電子對,μ子—正μ子對等物理現象。我們可以判定在真空場中確實充滿無數虛粒子對,它們忽而產生忽而消失,形成所謂虛粒子對雲這一物理事實。大爆炸學說,尤其是在微波背景輻射發現以後,已經成為科學界公認的具有堅實實驗基礎的、我們觀察宇宙演化的科學理論,其基本出發點就是我們觀測的宇宙實際上誕生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22』。嚴格的說大爆炸「前」的宇宙來自於何處,這個問題是很難用現在的科學原理加以解決的。但是自從霍金(StephenHawking)和哈特爾(JamesHartle)提出所謂量子宇宙學以來【24】【25】,我們的宇宙「從無創生,時間同宇宙同在」的概念和想法以逐漸在科學界生根。

  奇妙的是我們現有的所有物理守恆定律與能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等等「似乎並未為宇宙從無創生(或者復歸於無)造成什麼影響」【25】。量子宇宙學是對大爆炸的起點給予科學解說的具有非凡價值的首次嘗試,用巴頓的話來說:「量子宇宙學事業對許多神學家來說似乎並不很有吸引力,因為它試圖用科學定律來描述創生過程本身,或是證明在某種意義上它乃是不可避免的。」【25】一言以蔽之,量子宇宙學告訴我們,我們的觀測宇宙就是通過大爆炸來自於真空。

  我們現在考察老子的道德經中,是怎樣闡述作為物質性的「道」和「無」的概念的,是如何闡述它們的特徵的。老子在道德經《第21章》中開張名義斷言「道」的物質性,所謂「道之為物」。然後談到「道」這種物質的特點是「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甫」——始也!)。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此處「有象」可釋為出現了形象,「有物」系指出現了有結構或者可以察覺的物體,「有精」指其中活躍著某種能動的精神,即老子所說的「穀神」或「孔德」。串講全章,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道這種物質,說起來只是一團恍恍惚惚的東西。在這恍恍惚惚之中,出現了形象;在這恍恍惚惚之中,又出現了有結構的物體。儘管這種事情是那麼深遠而不可見,但可以肯定其中活躍著某種能動的精神;這種能動的精神表現得非常真切,它存在的資訊可以得到驗證。用今天萬物的存在可以推論宇宙的開端,我們無法捨去穀神這個名稱(即「精」),否則便不能產生出萬物。我憑什麼知道萬物始如何產生的了?就是依據於此」【26】。

  將老子的話對比第三節我們對於現代真空場的概念的闡述,可以看出道與真空場的屬性是何等的逼近啊!它們都是連續形態的物質,都是不能用決定論描述的(恍恍惚惚,遵從統計規律);它們都具有極其複雜的結構,尤其是它們是有結構的物質(用現代術語就是實物粒子構成的普通物質)的起源。老子在第25章、第40章和第42章中再一次確認宇宙萬物始於道,一如現代量子宇宙學所斷言的,觀測宇宙始於真空。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引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之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法自然」。「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裏「有物混成」即有東西在混沌中生存,「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可視為無聲無息、無形無象,獨立存在而不可分割。「周引」者,旋轉運動也。之所以勉強稱其為大者,因道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之所以稱其為逝者,因道無所不至;之所以稱其為反者,因道(真空場)旋轉運動永無休止。

  至於「有」可以視為實物粒子,天下萬物(即普通物質)均為實物粒子所構成。關於「道生一」,如果這裏「一」是指無結構的基本粒子或基本場,「二」或「三」則分別表示物質結構的較高層次,那麼第42章儼然一幅現代物質結構的模式圖。道德經第14章實際上再次的描寫了道的物質行為:「視之不見曰夷,聽之不聞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音「矯」,清晰),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疏:無狀——無形狀;無物——無結構。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混混頓頓沒有結構的。儼然是講道是一種沒有結構的、連續形態的物質。

  最妙的是老子在第32章和第4章中談到:「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與江海。」「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些話歷來都解釋為對於精神規律的闡述。然而若把道視為真空場,則似乎顯得更加貼切和自然。第32章中的「江海」即是道,這豈不就是告訴我們,作為真空場的道是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嗎?百川納海,實際上就是場的較高能態都會自發的趨向基態(真空態)的形象化的描述罷了。第4章就字義可直接釋為:無結構物質不僅構成有結構物質,而且還包容它,因此無結構的物質是永遠用不完的。由於在現在物理學中能量和質量在某種意思上可以視為同義語,因此用現在物理學的術語來看第4章,神秘的老子似乎在告訴我們:「真空能量無窮大,有結構物質源於真空」這一科學真理。更加有意思的是道德經第40章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如果將反者疏為旋轉、迴圈、回歸、螺旋型上升,弱者疏為微小、滋育萬物而不爭、隱而不露,則「反者道之動」隱含的現代科學涵義就是真空場似乎是有旋場,「弱者道之用」則依然講的是有生於無。道德經中「道」的涵義具有多義性,如前所述,許多地方「道」應作為普遍規律,或者宇宙法則來講。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先哲老子認為作為精神世界的普遍規律是與物質世界的基本法則相通的,或者說兩者具有一致性。本文不擬在這方面作深入的討論,只想指出這種多義性以及老子語言的極端簡約、表達形式的古樸和朦朧,造成了對道德經所蘊涵的豐富、深刻和智慧的自然宇宙觀的認識的困難和誤解。從本小節的內容來看,老子的自然宇宙觀遠遠超過了現代許多哲人和科學家,居然與最新的科學發展,主要是與現代宇宙學和物理學所給出的宇宙本源、宇宙創生的基本圖像不謀而合。但是更為使我們驚奇的是,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宣告,威爾金森宇宙波各向異性探測衛星(WilkinsonMicrowaveAnisotropyProbe,WMAP)發現在宇宙中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暗能量——很可能就是真空能量,這將使我們對於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對於「道」或「無」的解釋更為可信,其科學根據更為堅實,從而更增加我們對先哲老子的仰慕和崇敬。

  2003年2月1日,美國科學家公布了威爾金森宇宙微波各向異性探測衛星關於宇宙微波背景在各個方向的分布圖,精確展示了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即目前宇宙年齡的三萬分之一)時的宇宙物質空間分布。WMAP的宣告,被視為當年十大科學發現之首,被科學家稱為開創了宇宙學研究的新紀元【27】。從1991年美國宇宙背景探測器(CosmicBackgroundExplorer,COBE)首次測量到了源自宇宙早期密度擾動的各向異性,到WMAP的新觀測資料的公布,宇宙學的研究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革命性的階段。COBE和WMAP的觀測,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寶貴的觀測資料。這些觀測結果不僅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支援和證實了宇宙大爆炸模型,並將該理論的主要模型參量確定到好於百分之十的精度,而且還為宇宙極早期的量子場性質提供了重要的觀測限制。首先發現我們的宇宙在加速膨脹,獨立的測定出宇宙的膨脹速率為7.1×10-3公里/秒?秒差距,推定宇宙的壽命是137~138億年,有力的證明了宇宙的確是平直的;其次通過對微波背景輻射角功率譜(精度為0.2度)的精密測量,推定宇宙中存在4.4%的重子物質、22.6%的暗物質、73%的暗能量。在宇宙中暗能量成為主導物質,宇宙的演化主要取決於暗能量。暗能量與本文討論的主題關係甚大。

  所謂重子物質,就是我們能直接或者通過儀器觀察到的物質,如星系、地球、人等,也就是古人認為的實物粒子構成的物質。暗物質是無法通過天文儀器直接觀察到的,但是其引力的效應與重子物質是一致的。暗物質是不發光的,一般人認為它是非重子構成的物質。中微子是我們知道的唯一的一種暗物質形式。實際上絕大部分構成暗物質的粒子我們並不知道。在人類已發現的800餘種亞核粒子中,除中微子外,沒有一種能作為暗物質的粒子。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記住,暗物質儘管與普通物質有許多的不同,然而其引力效應是完全一致的,它們對於宇宙的演化應該起到抑制膨脹,導致收縮的效應。新近發現的暗能量就是一種我們完全陌生的新的物質形態,只知道它會產生負壓強,導致宇宙加速膨脹。我們已精確測量出宇宙中暗能量的密度,知道暗能量是主宰我們宇宙演化的主要物質形式。到底暗能量是什麼呢?目前,科學家一般認為真空能就是暗能量的一種形式。因為早就發現真空能會產生一種排斥力(負壓強),從而對宇宙的膨脹起到加速作用。當然用真空能解釋暗能量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科學家近年還提出一些其他的模型,如Quintessence(精髓)、場模型、K-essence和Phantom等模型,來解決暗能量問題【28】。

  總而言之,在大多數物理學家看來,真空能似乎是暗能量的較為合理的候選者。綜合霍金等的量子宇宙學的觀點,我們觀測的宇宙不僅來自於真空(「無中生有」),而且時至今日我們觀測宇宙的演化,依然由真空(暗能量)支配著演化的總的趨向:加速膨脹。我們還不應忘記,普通物質、暗物質也是來自於真空中的一次大爆炸。這裏所說的宇宙創生和演化的圖景,是現代科學以確鑿的觀測資料為基礎告訴我們的。當然不要誤解,以為這幅圖景已經很完善、很清晰了。否!圖畫中還有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許多尚待仔細辨認的地方。

  然而圖畫中的大體輪廓是確鑿無誤的,就是真空場或者真空在我們宇宙的演化中,確實扮演著總的源頭的角色。如果說亞裏斯多德為代表的希臘哲學流派主要是利用了分析、演繹的方法把握物質的可分性,探求物質結構的本源(實際上是重子物質的本源)和宇宙的真諦【29】,那麼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則以歸納法為依歸,以道為最高範疇,把握物質的連續性,探求物質結構的本源(實際上是連續形態的基元物質——真空場)和宇宙的真諦。應該說兩者是雙峰對峙、各有所長。然而窮本源溯,如上所述,就「有生於無」,有結構的物質(普通物質、重子物質、實物粒子構成的物質)產生於無結構的真空場(真空或暗能量)等論斷而言,它們所反映的對於宇宙的認識的深度和洞察的睿智性,我們以為道家哲學略勝一籌。

  附帶說明,本文中將「道」和「無」相提並論,實質上在老子的道德經中,「道」和「無」還是有細緻的差別的。總的說來老子一書最高範疇為道【30】。在作為物質屬性概念的時候,「道」與「無」兩者具有同一性。但是當「無」與「有」作為一對矛盾的時候,「道」則是主宰一切的。用李爾重的話來說:「道之本為始於有,形於無。」近來在中國哲學界有人提出:「西方哲學有實體主義的傳統,而中國哲學則有非實體主義的傳統。」【30】並認為:「中國哲學的非實體主義傳統對於西方哲學之破除實體主義是很有啟發的。」【30】伍雄武先生以老子的「無」作為立論的依據,說:「宇宙、萬物的根據和真相是『無』。也就是說,實體是『無』。」【30】又說:「以道為萬物的根本,並且是超越萬物的絕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以道為實體而且有實體主義的傾向。」【30】這些論斷都很正確。但是說:「『無』這個範疇的提出,表現了古代中國哲學中否定實體思想傾向,或者說,它是一種非實體義的思想傾向。這樣說來,『無』這個範疇中包含著實體主義又否定實體主義,真所謂實體主義思想與非實體主義思想的對立統一!」【30】這就不完全對了。因為作為萬物之源的「道」、「無」,正如我們所論述的,是一個完全確實的實體,這是一個完完全全「以實體為存在的真實或真相」【30】。

怎麼會是非實體主義呢?由於本文沒有論及關於「道」和「無」作為普遍規律支配萬物的法則的有關內容,所以對於伍雄武先生的有關論述不想涉及。總的來說,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們以為哲學界的同仁在探討東方哲學、中國哲學有關自然觀和宇宙觀的時候,是否可以多關注一下科學的最新發展。往往許多誤解都是基於對現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給許多概念、思想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認識不足。老子以後,莊子堅持了道為宇宙本源的思想。作為一種連續形態的基元物質的「道」或「無」或「玄」,老子的這個理念在中國哲學史上,一直薪火相傳,燭照千古。戰國時宋鈃稱之為「精氣」,荀子稱為「氣」,漢朝的王充和柳宗元稱之為「自然元氣」,宋朝的張載和明末的王夫之更是據以建立了著名的自然元氣論【3】。如果說希臘哲學開啟了現代原子論的先河,我們認為完全有理由說老子的道德經是現代場論的先驅。我們常常聽到中國文化缺乏現代科學的要素。否!本文可以說是對這種奇談怪論的回答。

  在結束本文時,想起現代量子論奠基人波爾(N.Bohr)的話:「作為原子論教材的對比,……在我們協調在人生壯劇中既是觀眾又是演員身份時,我們必須指向釋迦和老子這樣一些思想家已經遇到的那些認識上的問題。」【31】還想起現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大師之一溫伯格(W.Weinberg)的話:「遠東傳統中哲學思想與量子理論的哲學實質之間有著某種聯繫。」[32]我們不禁百感交集。卡普拉認為現代物理學家與東方哲學的宇宙觀具有相似性【33】。誠然,大哉是言。因此,讀者完全沒有必要奇怪,老子居然能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類似於真空場的科學思想,居然能提出類似於宇宙大爆炸模型,量子宇宙學,關於物質和宇宙起源、演化的史詩性的畫面。

參考文獻  【1】《當代新道家》董光璧著華夏出版社1991 【2】FritjofCapra,UnicommonWisdom,P.36, SimonandSchuster,1989 【3】《中國思想通史》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人民出版社 1954 【4】《中國古代思想史》楊榮國著人民出版社1976 【5】《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6】《哲學講演錄》黑格爾著王造時譯三示書店1954 【7】《自然辯證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 【8】《《老子》研究新篇》李爾重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 【9】《元氣、場及治學之道》何祚庥著華東師範大學出 版社2000 【10】《粒子物理和場論》李政道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6 【11】《極微世界探極微》張端明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2】W.lambandR.RetherfordPhys.Rev.72(1947),241. 【13】P.MeszarosandJ.Ventura,Phys.Rev.D19(1979)3665. 【14】見Kinoshita在第十九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的評述 報告,東京,1978 【15】《世紀之交的物理學》張端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6】C.Callan,R.DashenandD.Grosss,Phys.Lett.63B (1976)55 【17】R.JockiwandC.Rebbi,Phys.Rev.Lett.37(1976)172 【18】A.GuthandS.Tye,Phys.Rev.Lett44(1980),631 【19】A.Guth,Phys.Rev.D23(1981)347 【20】D.linde,Phys.Lett.99B(1981)391 【21】A.AlbrechtandP.Steinhardt,Phys.Rev.Lett48 (1982)1220 【22】《熱大爆炸宇宙學》俞允強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3】《爆脹宇宙論和宇宙弦》蔣元方劉遼錢振華著華東 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24】《時間簡史》霍金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 【25】《宇宙的起源》【英】約翰?D?巴羅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6 【26】《老子隱跡》王紅旗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 【27】景益鵬WMAP:宇宙學研究的新紀元科學55卷3期 (2003年5月)11 【28】張新民反物質和暗能量現代物理知識16卷1期 (2004)23 【29】方新民從亞裏斯多德的本體論建構看非實體主義如 何可能見《場與有》羅嘉昌等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45 【30】伍雄武中國哲學的「無」與非實體主義見《場與有》 羅嘉昌等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31 【31】N.Bohr,AtomicPhusicsandHumanKnowledge,p.20 【32】W.Heisenberg,PhysicsandPhillslphy,p.202 【33】《物理學之「道」》F?卡普拉著北京出版社1999

推薦閱讀:

用國外網站或設計師的設計生產產品銷售,在產品上標明設計者,是可取的嗎?
道德經的啟示?二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老師經常欺負我?
道德經論文
如果道德不能審判一個人,那道德究竟有什麼用?

TAG:道德 | 能量 | 道德經 | 真空 | 暗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