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佛教為什麼每逢國家太平盛世時期特別盛行

佛教自從印度傳入中國一千多年以來,上至皇家貴族,下到平民百姓,人們對佛教的信仰根深蒂固,堅信不移,他們的祈求都能得到靈驗。信仰佛教並不代表是一種迷信,愚痴、不科學、沒文化,我們要明白地球上有很多神秘之事科學都無法解釋清楚,並不代表這些事沒有存在,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西藏的活佛轉世,活佛轉世就是寺廟的方丈圓寂前就和下屬說明轉世在某個地方几年後再去找到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接回寺廟,而在找到這小男孩時,小男孩能把去接他的所有人的名字都準確說出來,之所以他要每次都轉世是因為慈悲心的原因,因為要繼續度眾生。

中國每一個朝代的明君都會重視文明、文化,佛教也是中國文化之一,所以佛教對中國的哲學,倫理學,民族學,文學,音樂、建築、繪畫、醫學等諸多學科都產生過深遠影響,至今佛教文化仍然發揮著一定的社會作用。有不少學者僅將佛教當做學術研究,卻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接觸佛典的人越多,對佛教了解就越多,隨之信仰佛教的人就自然的在增加,當一個人對佛教了解越深刻,則信仰之心越堅定、堅強。

佛教是從北印度傳到中國,但中國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

據史書所載,系始自後漢,其實後漢以前,中國已有佛法。列子曾引述孔子語:「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可知孔子已知有佛。據朱士行《經錄》載:「秦王四年,西域沙室利房等十八人,始齎佛經來華,王怪其狀,捕之獄,旋放逐於國外。「可知始皇未稱帝前,已有沙門及佛經,到達秦國。《魏書-釋老志》載:「前漢武帝元狩中,霍去病獲昆邪王所獻金人,長丈余,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焚香禮拜。」可知漢武帝時,佛像已到中國。上述事實,只能算是佛教到達中國的肇端,並沒有正式地弘傳。

直到東漢永平七年,明帝夢金人,飛行殿庭,頂有圓光,到第二天早晨問群臣,是何祥瑞?太史傅毅對曰:「《周書異記》載:昭王時,有五色光,入貫太微。太史蘇由奏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端,一千年後,聲教至此。」王命勒石記之,「陛下所夢,其是矣。」於是帝遣郎中蔡愔、博士王遵、中郞將秦景等十八人,往求佛法。至月氏國,遇攝摩騰、竺法蘭二尊者,以白馬載佛經像,欲來中國弘法,遂請同來。到永平十年到洛陽,暫信住鴻臚寺及翻譯佛經的開始。

新來的佛教,頗受朝廷的崇奉與保護,於是五嶽諸山道士,心懷忌妒,上表云:「陛下棄本逐末。求教梵僧,恐非大道,臣等五嶽諸山,多有聰明智慧,博通經典者,請與試驗。臣等經術,悉能了了,太虛符咒,並皆明白,吞符餌氣,策使鬼神,入火不燒,履水不溺,願與比較。」帝許之,擇日於白馬寺南方,築三台,分置釋道經典,及佛舍利,舉火焚之,道經悉成灰盡,佛經則光焰煥發,火不能燃。攝摩騰、竺法蘭,踴身虛空,現諸神變,說偈曰:狐非師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量,丘無嵩岳榮。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群生。

此時道士六百二十八人,立即改皈依佛教。司空劉峻等,二百六十人,京師士庶三百九十人,帝後宮陰夫人,王婕妤並彩女等一百九十人,見此神異,俱求出家,期於修證聖果。帝乃敕建十寺,城外七寺安僧,城內三寺安尼,由是三寶皆備,佛法大行。

佛是做什麼的?

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佛、阿彌陀佛。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即由親屬請了出家的僧尼為誦經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

其實,佛教最終的願望,是普度眾生,令眾生皆成佛,超越三界,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教育眾生如何的避開造惡的根本,棄惡從善,使眾生自身增加福德,種下善根,招吉祥降臨,在現世或者來世能得到相應福報。明示眾生,世界的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不論是人或是神皆有因果報應,都在六道輪迴中受苦,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或善或惡都會有業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眾生不察覺。

佛不是神,佛和神是不同一個級別的,神在佛的眼裡也是眾生,因為他們還沒有解脫生死,沒有超越三界,有壽終之時,還在三界之內輪迴,各層天的神和天眾有不同的壽命周期,但都比人間的壽命長得多。

佛,就是宇宙最原始,最根本的宇宙本來的本元,無量世界中的眾生都是宇宙的本元化生出的元靈,宇宙的本元本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清靜無垢。由於世界的生成,形成種種景象,使宇宙元靈生起一種貪慾念頭,從而來到世間生活,就開始有了貪慾之心,對事物得到則歡喜、失去則苦惱,再由苦惱生起瞋恚之心,如此的在無量劫中把原來清靜無垢之本性給蒙蔽,自然而然的與佛性分別開,開始在六道中輪迴。二十八層天也並非世界一生成就存在,而是由眾生業力之因緣逐步的形成。

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要讓眾生明白,皆有佛性,教育眾生以佛法修行回到原始的宇宙本元,宇宙原始的本元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佛」。僧人和佛教居士在念經時都會念一句「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陀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而釋迦牟尼佛是以老師的身份來教育我們,因為眾生按佛法修行,將來一樣可以成佛,佛與佛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誰大誰小,只有互相尊敬,這就是佛法中的「無分別心」。以「文殊菩薩」為例子來說明佛與佛之間是平等,互相尊敬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佛教中是「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傳法,依大乘經典所載,在所有大菩薩中,文殊菩薩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而且,在過去世他曾為七佛之師。其銳利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依《首楞嚴三昧經》所載,他在久遠的過去世早已成佛,佛名稱「龍種上如來佛」。釋迦牟尼佛成佛就來當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輔助傳法。這都是佛經說的,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在《法華經》記載中,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燃燈佛的弟子,燃燈佛給釋迦牟尼佛受記,所以今生成佛。而燃燈佛是妙光法師的弟子,妙光法師就是現在的文殊菩薩。

看過佛經的人知道,經中第一句話是「如是我聞」,佛陀傳法四十多年,所講的內容都由「阿難尊者」記錄下來,然後結集成經藏,在釋迦牟尼佛涅磐前,阿難尊者問佛陀涅磐後,佛經應該怎樣寫,佛陀說,在經文第一句話寫「如是我聞」,以證明此經是親耳聽佛陀所講而記錄的經書。

世界五大宗教經典中,佛經中經常談到:「恆河沙數世界」,「無量億劫」。聖經多處談到:「唯一的真神」,而佛經中的天王,卻是無數的,因為聖經只談論「天地之間的範圍」,而佛經所講是宇宙的無數世界,當然就有無數的天王。

其他四個宗教都各自說地球是由他所造出來,按一個天神造一個地球,那麼就應該有四個天地才對,而事實是四個宗教都集中在一個地球中,那麼地球是那一個天神造出來的呢?,這就說明他們說的話不真實。只有佛經沒有說過我們這個地球是由佛造出來,而是由宇宙自然生成。

所以,其他教的主神,也許是我們這個世界諸多天中的某個天主。他們只知道天地萬事,而不知道宇宙有無量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無量世界中的一個而已。當然,信仰他們一樣能令人得到相應的平安和幸福,但是不能超越三界,不能解脫生死,還在六道輪迴中。而這些宗教的形式是以該教主是一教中最大的神,不論信徒是否成神都是以他為尊。

道教和佛教則是互相兼容,尊敬。中國本土神祇「玉皇大帝」就是佛經所講「忉利天」的天主。

信仰五大宗教除了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平安和幸福之外,唯有不同的是,按佛法修行能超越三界(即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解脫生死,不再在六道中輪迴,最終能成佛。

佛教以慈悲心為本,以慈悲心來普度眾生。如眾所周知的「大悲咒」,此咒系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歡喜,發誓弘布,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說:如眾生頌持大悲神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辨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不果遂者,誓不成正覺(正覺,就是成佛),惟除不善及不至誠。足以證明,佛陀慈悲心之大。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現生能得十大利益: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常得富饒;5、滅一切惡業重罪;6、永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遠離一切諸怖畏;9、成就一切諸善根;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得十五種善生: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體常得具足;7、不犯凈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恆得他人,恭敬護持;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恆常護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不受十五種惡死:1、不為飢餓困苦死;2、不為枷系杖擊死;3、不為冤家仇對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魔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此大悲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惱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悉皆被縛。如法誦持者,觀世音菩薩,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隨護衛,不離其側。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21天)凈持齋戒,誦此大悲咒,必果所願。

觀世音菩薩,我們現在一般是叫觀音菩薩,在唐朝李世民做皇帝前是叫「觀世音菩薩」,在封建社會時代,平民百姓的名字是要避開有世字或是民,就是說不能與皇帝同名,所以為避諱,就簡去「世」字,叫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如其名,就是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凡有苦難求助之聲音,都一一應求助者所願。觀世音菩薩本是阿彌陀佛的弟子,在久遠的過去世早已經成佛,佛名叫「正法明如來佛」。佛經說,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之前,在久遠過去世是觀世音菩薩門下的弟子。觀世音菩薩,因慈悲心之故,一直以菩薩身份來普度眾生。《悲華經》卷三《諸菩薩本授記品》敘述觀世音菩薩自發願,云:「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凡此所說,皆系以此菩薩為救一切厄難,又示現種種身以專事利生之大士。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除了其本體「聖觀音」(或正觀音)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經典記載各異。其中,最為主要也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即三十三觀音。三十三觀音是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所示現的三十三身。由於《法華經-普品》和諸種感應傳、持驗記等所敘述的大悲普益妙用,自古以來廣為世人所讚歎隨喜,因此觀世音菩薩的跡相,也成為圖畫的題材。依此題材所繪的觀音像可綜合成三十三種,故稱「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觀音有:楊柳觀音、龍頭觀音(觀音乘雲中之龍)、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卧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阿摩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馬郎婦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洒水觀音。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的歷程

大約在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北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在今之尼泊爾南境)。他所生活的時期,大致與中國的孔子相同。他的父親是印度迦毗羅國的國王,名叫凈飯王;他的母親是印度拘利國的公主,名叫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45歲懷孕,在她的懷孕期將滿十個月的時候,按照當時的習俗,她要回娘家待產。在歸寧途中,忽感胎氣震動,於是就在「藍毗尼園」休息時,生下了太子。

太子剛剛出生,就能走路說話。他周行七步,每步踏過之處,都會生出蓮花。太子環四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己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據說,當時天上香花遍散,有九條神龍吐水,為太子沐浴。

太子的名字叫悉達多,太子七歲時開始學習文化,由於太子天資聰明,他到十二歲時,就已經遍通一切學問。十六歲時,迎娶了鄰國的公主耶輸陀羅為妻子,耶輸陀羅為太子生下一個兒子,名叫「羅睺羅」。二十九歲時,偷偷離宮出家,凈飯王知道後,立刻派大臣將太子追回來。但是太子的意志十分堅定,對前來的大臣說:我如果不覺悟成佛,是絕對不會回去的。經過六年苦行,拜訪幾個名師,經過名師的指點而度過了六年極為刻苦的生活,每天只吃一粒麻麥,致使身體極度羸瘦,四肢無力。太子覺得這樣的苦行,並不能獲得真理,於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羊女蘇耶妲供養的乳糜。

太子恢復體力後,來到尼連禪河邊,將自己這六年來身上積累的塵垢洗去。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在一棵菩提樹下,太子用草鋪了一個座位,然後他坐在上面,發出了驚天動地的誓言:「如果我不能夠圓成佛果,寧可粉碎我的身體,我也不從這個座位上起來。

禪定數十日後的一個破曉時分,太子終於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至此以後,世人就尊稱他為佛陀,聖號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太子在菩提樹下開悟的那個一剎那,曾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太子三十五歲成佛(一說三十歲)。講佛法四十多年。

佛經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如果有人看過世界五大宗教的經書,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其中四宗教經書內容講的只是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的天地範圍而已。只有佛經講有三千大千世界,是說整個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到低是多少個世界呢?

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太陽系:

1千個小世界稱為1小千世界

1千小千世界稱為1中千世界(一百萬個世界)

1千個中千世界稱為1大千世界(十億萬個世界)

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到低多少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無量世界中的一個世界而已。佛能夠遊覽整個宇宙,所以說「佛法無邊」

根據《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土,一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娑婆世界(我們居住的地球)與極樂凈土之間遙隔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之遠。

為什麼其他四個宗教的經典記錄神所講的內容只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天地範圍呢,這就是法力大小的區別,例如,以飛機比喻為五大宗教,其中四架飛機的汽油箱裝滿是100噸汽油只能維持飛到天地任何一個角落或者在太陽系內飛行,想飛到更遠之外油就不夠用了,而另一架飛機的汽油箱要一個地球的汽油才能裝滿,裝滿一箱油可以飛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四宗教的主神法力與佛的法力為什麼相距那麼大?,這就是佛在成佛前經過無量劫而堅持以慈悲心普度眾生所積累的功德轉化為法力的原因。

佛經說的「劫」

劫,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衹劫、芥子劫。其中阿僧衹劫、芥子劫的時間特別長,不是我們凡人能想得到的,連菩薩都很難說清楚,只有佛才知道。

小劫:15.998.000年(有說是1680萬年)

中劫:319.960.000年(中劫為20個小劫)(有說是3.3億年)

大劫:1.279.840.000年(大劫為4個中劫)(有說是13.384億年)

佛教所說的小劫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根據人的壽命來計算的。

小劫:依地球的人壽計算,佛教經典里說,人類最初的壽命是80000歲,從80000歲開始算,然後每100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10歲為止,然後再從人的壽命10歲開始,每過100年增一歲,一直增到人的壽命80000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現在的年數來計算,是15.998.000年。地球從生成到毀滅,稱為一大劫。

成劫:是天地生成時期,有山河、大地、草木。

住劫:是地球適合萬物生存條件的時期。

壞劫:是世界毀壞時期,由水、火、風三大災毀壞世界,首先是人類、動物先滅絕,其後,由火從無間地獄開始燒到初禪天(四十九次大火),次到水從無間地獄淹到二禪天(七次大水),最後由風從無間地獄吹到三禪天(一次大風)。

空劫:空劫時期,世界已壞滅,在欲界、色界之中,除四禪天尚存,其他則全入於長期的空虛之中,形成世界未成、萬物未生時期的狀態。

空劫之後,又開始另一期的成、住、壞、空,也就是地球又從新開始形成,再到毀滅,周而復始。如此世界從成到住、住到壞、壞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約三億二千萬年,每一周期大約需十二億八千萬年。

佛經說的「天」

天,大家都知道是在大地之上方,我們凡人仰首看天,晚上看到的是滿天星星,白天看到的是藍天白雲。並沒有看到天宮,那是因為凡人的天眼還沒打通,天眼通了可以遍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的庵摩羅果一樣。可以看到人前世的情況。那下面我們看看佛陀是怎樣描述天的。

佛經說的天,是指六道之中的天道。天界眾生所居住的處所,可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而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四靜處十八天,無色界有四處天,三界共二十八層天。

天人不是永恆的生存在天上,當天人享完自己歷劫中所積累的福德之後,還是要下地獄,在六道中輪迴。

欲界

六欲天:有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

初禪天:有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

二禪天:有極光天、無量光天、少光天

三禪天:有遍凈天、無量凈天、少凈天

四禪天:有色究竟天、善見天、善現天、無熱天、無煩天、無想天、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

無色界:

有非想非非想處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空無邊天

欲界天

欲界天叫「六欲天」,之所以叫六欲天,是這裡的天人雖然生到天上去,但是還有淫慾心,還有不清凈的思想。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慾,和我們人間的人是一樣的,他們都有形體,一樣要結婚生子。四天王天的天人初生的嬰兒,是人間五歲小孩那麼大。忉利天初生的嬰兒是人間七歲小孩那麼大。初生的嬰兒不久就會有一種天露(天的甘露)自然化現出來,嬰兒一吃完天的甘露之後,沒多久,就變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樣大。

六欲天往高一層慾念就愈輕一層。

1、四天王天:四大王天,這四天王又叫護世四王,保護這個世界。居住在須彌山腰(這座山並不是地球上的山),東方叫「持國天王」、南方叫「增長天王」、西方叫「廣目天王」、北方叫「多聞天王」等四天王及其所率領的天眾。須彌山是所有在欲界天之中,此天最廣。其所居之處離大海四萬由旬,距山頂的忉利天亦四萬由旬。由旬是印度計算里程之單位,據《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佛經中一由旬約可換算為十六里。此天的壽命,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壽命皆為五百歲,因此他們的壽命約為人間的九百多萬歲。此天天人身長四分之一俱盧舍,衣長一由旬。以身形交媾成淫事,與人間無異,但是沒有人間各種不凈。

2、忉利天:「忉利」為梵名,意思是「三十三」,是指住在須彌山頂上的三十三天。帝釋天止住天中央(善見城),其四方各有八天(八城),合計三十三天。山頂四隅各有一山峰,高五百由旬,由金剛手、葯叉天中守護諸天。帝釋天所居住的善見城,城處外四面有四苑,是諸天眾遊戲的地方。此天離大海八萬由旬,由上方的夜摩天亦相距八萬由旬。忉利天以人間一百年為一晝夜,壽命長一千歲。身高長四分之二俱盧舍,衣服長二由旬。他們行欲之相,亦以身形交媾成淫事,與人間無異,但是沒有人間各種不凈。

3、夜摩天:又叫須焰摩天,是日月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並不是說此天黑暗無光,因為每一個夜摩天的天人,身上都有著自己發出的光,所以不須要日月光。日月光照不到是因為此天太高的原因,所以日月光照不到,它以蓮花開合分晝夜,蓮花開時是白天,蓮花合時就是晚間。此天依於虛空而住,常受持快樂的果報。此天離大海十六萬由旬,距上方的兜率天亦十六萬由旬。夜摩天以人間二百年為一晝夜,壽命長二千歲。身長四分之三俱盧舍,衣長四由旬。此天的天人是互相握手就可以懷孕。因為夜摩天的人都是願意自己用功修行,人與人之間很少互相握手。所以,握手成了天然的性行為。

4、兜率陀天:此天依於虛空而住,對天色、聲、香、味、觸、法等五欲的境界,能有節制滿足,又叫「知足天」。兜率陀天有內院、外院。內院就是彌勒菩薩現在住的地方(佛經說,我們這個世界下一個佛祖是彌勒菩薩,也就是說彌勒菩薩受記,下一個大劫後成佛,那時候又是一個新的世界,彌勒菩薩降生到這個新世界成佛重新傳佛法),外院是一般的天人所住。兜率內院,三災到不了,兜率外院就會被三災所毀滅。

此天距離大海三十二萬由旬,距上方的化樂天亦三十二萬由旬。其壽命,以人間四百年為一晝夜,壽命長四千歲。此天眾生身長一俱盧舍,衣長八由旬。行欲之相,執手即成淫事。

5、化樂天:此天依於虛空而住,經常自在度化五塵之欲,所以稱為化樂天。此天離大海六十四萬由旬,距上方的他化自天亦六十四萬由旬。其壽命,以人間八百年為一晝夜,壽命長為八千歲。身長七又四分之一俱盧舍,衣長十六由旬。男女之間的慾望,只要雙方微笑便滿足了。有一種快樂是變化性的快樂,非常快樂天。

6、他化自在天:即魔王天,依於虛空而居住,常假借他所化的愛欲境界而自在受樂,故稱為他化自在天。此天距離大海一百二十八萬由旬。其壽命,以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一晝夜,定壽為一萬六千歲。身長一又分之二俱盧舍,衣長三十二由旬。男女之間的慾望,只要雙方相視,慾望即得滿足。

色界天

色界天分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初禪三天叫「離生喜樂地」,離開生死,初禪三天是一個非常歡喜的天,在人修行佛法得到初禪的境界,可以到初禪天上去,可以見到天上大梵天王和大梵天王的宰官、老百姓。修行佛法到了初禪天的境界時,人的脈就會停止,一打坐血脈就不動,如果是凡人血脈若不動就死了。但是修鍊到這種境界的人,是因為人的自性(即佛性)能到達初禪天上去。身體的血脈停止不流動,但這種狀態並不是死,可以說是入禪的定。入定的狀態不管是入定多少天,肉體都不會壞。二禪天的境界時,血脈和呼吸都停止了。三禪天的境界時,血脈和呼吸及意念都停止。

色界位於欲界上方,但遠離欲界的染污,一切事質皆是清凈的。色界天的眾生離於一切慾望,不染著於穢惡的色法,但是仍然被清凈微細的色法所系縛,沒有男女之別,不會產生憂、苦,衣著皆自然而有,且以光明為食物與語言。

1、初禪天:

因遠離欲界,沒有貪婪的意念而生喜樂,所以又稱為「離生喜樂地」。

⑴梵眾天:梵」就是清凈的意思,初禪天的天人慾念更輕了。梵眾,就是這個地方所住的一切天人都是清凈的。是大梵王所帶、度化之眾。

⑵梵輔天:這也是清凈的天,是做天上的宰官,此天的天人是在天上做天官的,職責是輔佐大梵天王。

⑶大梵天:是大梵王所住的天,他是一個很用功修道的人,但是他只知道修天福,而沒有得到開悟證果,就生天做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梵眾天、梵輔天來擁護,這就是初禪三天。

2、二禪天:

此天比初禪天中更生寂寞靜的喜樂,故又稱為「定生喜樂地」。

⑴少光天:此天人身上也有光,這光比夜摩天的光更大,不過在二禪三天中,這光比較其他兩層天的光都少,故稱「少光天」。

⑵無量光天:此天光明轉增至,難以量測。

⑶極光凈天:此光明於無量光天,而且能遍照自地,又因為光明為語言,所以又稱為光音天。

3、三禪天:

三禪天的禪定境界,已經沒有二禪的大喜涌動,只有綿綿無已的大樂,從內心發起,這種心樂美妙,難以比喻,是世界第一大樂,故三禪天稱「離喜妙樂地」。因為三禪天連意念都沒有了,所以稱「凈天」。

⑴少凈天:因意地受樂,所以名為凈,少凈天是三禪中凈樂最少者。

⑵無量凈天:此天喜樂的覺受,轉為更加殊勝,超過少凈天。

⑶遍凈天:此天是三禪天中喜樂的覺受最殊勝者,而且周遍。

4、四禪天:

四禪天,苦惱和憂愁都沒有了,苦因已盡,苦沒了當然就是樂,但四禪天的人也不執著於這個樂,所以叫「樂非常住」

⑴福生天:這層的天人,苦因已經盡了,樂非常住。也就是苦沒有了,樂也不執著了。在初禪,雖然脈已經停止,還有苦惱和憂愁沒斷。在凡人中具有殊勝的福德果報,方可往生此天,所以名為福生天。

⑵福愛天:愛這福,所以叫福愛天。這個天「舍心圓融,勝解清凈,福無遮中,得妙隨順」,也就是說福愛天的福很大,這種沒有遮蓋住的福,超出天地之外。「得妙隨順」,是一種隨心如意的境界。

⑶廣果天:在色界中,此為最殊勝的異生果。

⑷無煩天:此天遠離欲界的苦及色界的樂,而沒有煩惱。

⑸無熱天:此天沒有熱惱,清涼自在。

⑹善現天:住此天的聖者,其果德易於顯現。

⑺善見天:生於此天,所見的世界極為清澈。

⑻色究竟天:此天究竟諸色幾微之處,入無邊際,為色界天最殊勝之天。

以上諸天之中,從無煩天至色究竟天等五天,因為遠離一切慾望,諸聖人以聖道水洗濯煩惱垢,只有聖人可以居此,沒有夾雜凡夫、外道等,又為證得證聲聞第三果阿那含位的聖人所出生處。所以總稱五凈居天。

無色界天

此天界沒有物質現象,只剩下受、想、行、識四種生命特性。

無色界又名為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可分為四天即為:非想非非想處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空無邊天

這四種禪定境界能超離於一切物質現象(色法)的纏縛,依止於精神現象(無色法)而存有,此定從境得名,所以名為「無色定」

在四空處天之中,一切現象都是無形無質,宛若虛空般的存在。在這四無色天的定境中,惟有存在於心念與心念之間的相互依止,所以這四種定心亦名為「定處」並以所憶觀照的境界為依止之處。

要入於無色界天,必須修學對治物質現象(色法)的系縛,併除滅一切物質外境的感受與思維,藉以除滅一切物質色法的修行,而達到依止於如虛空無色的純粹精神境界,也是只依存於念念相續,而沒有任何相對的物質色法的現起與思維的定心之中。

1、空無邊處天:空無邊處天的天,由於心緣於無邊的虛空境界,而意念毫無分散,既無物質色法的纏縛,而且心念意識完全的澄靜而且自在無礙。

2、識無邊處天:入於識無邊處的天人,是由於厭棄虛空無邊,觀察虎虛空所緣的受、想、行、識,是如病、如癱、如瘡、如剌一般不可愛樂,並且是無常、苦、空、無我的,欺誑不實和合而有的虛幻境界進入於識無邊處天。

識無邊處天的禪定境界之中,不會見到任何的事相,只見到現在的心識,念念不住而且定心分明,心識廣闊,無量無邊,而在禪定中,並且能憶起過去已滅的無量無邊心識,以及未應起的無量無邊心識,所有三世的心念皆在定中現起與證法相應。

3、無所有處天:修習無所有處定的天人,由於觀察識無邊處的過患,訶責識無邊處定及觀破識無邊處定的境界,因此得生於無所有處天。

生於此天的天人,自心怡然寂靜,決斷諸眾心念,一切心想皆不生起。此時邊心相也不可見,因為心中無所分別,所以名為無所有處天。

4、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所謂「非想」,是因為在此天的天人,已經滅除了粗想的心念,而其中雖然尚有微細的心念,但由於太微細了,所以無法運思並且難以覺察的緣故,所以稱為非想,但是,由於尚有甚深微細的心念,故又稱為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禪定,是所有世間禪定中最細密、最高的禪定,也是世界存有的最終感受,可以說是世間禪定的巔峰。

佛說天人有五衰

這是指住在天界的眾生,當其福報將盡,臨命終時,所現起的五種衰相。也稱為五衰、五衰相、五相。

此五衰相分別是:1、頂上華冠自行凋萎;2、天衣出現垢膩;3、腋下流汗;4、不再樂於座;5、身邊的玉女嫌棄遠離。《摩訶摩耶經》卷下、《大智長論》卷五亦有列舉,但是略有差異。

此外,在《大毗婆沙論》中在大的五衰相之後,亦舉出小五衰相。

1、種種衣服莊嚴器具自然會發出五種樂聲:但是當壽命將盡時,就不再發出此聲。

2、自身光明忽然昏昧不明:平時天人身光赫奕,晝夜恆常照耀。但是將臨命終時,身光就逐漸變微小昏昧。

3、於沐浴後水滴著身:因為天人的皮膚非常細滑微妙,因此沐浴後,水滴不會黏著於身上。但是將臨命終是,水滴便會依著於身上。

4、本性囂馳而今滯於一境:諸天人種種境界悉皆殊勝微妙,諸根皆如同旋火輪一般,從不暫時停止。但是臨命終時,諸根則專一而執著於一個境界。

5、眼根本來凝然寂靜,現在眼目數數瞬動:天人平日身力強盛,眼目安定不會瞬動,但是臨命終時,由天身力虛弱,眼目就經常瞬動不安。

佛教中說的「五眼六通」

五眼:

肉眼:佛經說的肉眼並不我們平常能看見東西的眼睛。但肉眼和天眼各在人的兩個眼睛裡。肉眼開了,能看到凡眼看不到東西。

天眼:就是天眼通。

法眼:法眼開了,一切法,一切經典或其它書都能看到。就是說要看經典不用拿此經書一頁一頁的看,用法眼就可以直看到。

慧眼:能看到凡人看不到的真實東西,包括現在先進儀器所測不到的東西。

佛眼:能看到宇宙的一切,能看到人的無量劫以前和無量劫以後的事情。

六通:

天眼通:可以遍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的庵摩羅果一樣。

天耳通:從人間到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切的聲音都可以聽得見。

他心通:可以知道別人心所想的任何事。

宿命通:可以知道前生所行,或善或惡,都清楚。

神境通:可以到達任何地方而無阻礙。

漏盡通:修行到漏盡通的之後,就可以成佛。

佛經說的「六道」概況

佛陀將世間的一切有情,歸納成六大種類,即:天、啊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這就是「六道」。

六道眾生的狀況,千差萬別,不可能一一細說。下面先從「類受」與「苦厄」兩個方面,進行簡要說明。所謂「類受」,「類」指正報身心的種類,「受」指依報世界的享受。在依報中,只列出壽命長短,以表福德多少,其他身可類推。所謂「苦厄」,「苦」指痛苦,「厄」指災厄。六道眾生的果報,雖然各有差別,但總體而言,都不能徹底擺脫痛苦的困擾與折磨。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樂殊勝、身形殊勝之義。此道眾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為天。

約「類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自下而上,計二十八層天。其中欲界六層,如同人間,有男女、飲食之欲;第二層名忉利天,居須彌山頂,自有三十三天(此三十三天,約橫面言),即山頂四角,各有八天,中為帝釋天主,世俗所尊的玉皇大帝,即指此天而言;第六層名他化自在天,是魔王波旬所居之天。又色界有四禪十八天,皆有禪定,已無男女、飲食之欲,猶帶身形、樓閣諸色;其中前三禪各三天,第四禪有九天。又無色界有四層天,入四空定,已無形相,只存神識。

天上各種享受,皆殊勝於人間;如食曰天廚妙味,共一器食,隨福差別;衣曰天衣無縫,不似人間,千縫百補。至天壽命,亦長人間甚多;如第一層四王天,壽五百歲,卻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日計算。向上一層,按此間倍倍增加;如第二層忉利天,壽一千歲,卻以人間百年為一日計;乃至第六層化化目自在天,壽萬六十歲,而以人間千六百年為一日計。如是遞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則壽八萬大劫。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緣,方得如此殊勝果報。

約「苦厄」言:欲界天有五衰:壽將盡時,自然頭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體臭穢、不樂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現時,知必當死,愁憂恐怖,苦等地獄。又色界天有三災:初為火災,劫火興時,初禪以下,盡化灰浕;二為水災,劫水起時,二禪以下,皆遭淹沒;三為風災,大風所吹,三禪以下,乃至微塵,皆無餘在。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況寄居眾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禪天人,雖具深禪定,一旦命終,即不樂入禪,風觸吹身,唯除眼識,余皆有苦。又無色界四天,雖無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瘡(空無邊處天)癰(識無邊處天)、如病(無所有處天)、如箭入體(非非想處天)等微細苦;且壽命盡時,定力遂失,知當死墮,譬如高山忽墜深澗,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是意的意思。此道眾生做一切事,皆先起意,故名為人。

約「類受」言:人道分布於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壽享,皆不相同。如東弗婆提,壽二百五十歲;南閻浮提,壽一百歲;西大瞿尼,壽五百歲,北郁單越,壽一千歲。即以南閻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種,髮膚顏色、風俗習慣,乃至土地資源,亦多懸殊。但由於人最容易接近於道,所以能夠止息妄想,精進修行。

約「苦厄」言: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等。所謂「三苦」,即指苦苦、壞苦、行苦。所謂「八苦」,即反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取蘊苦。

(3)阿修羅道

「阿修羅」此翻無端正,又翻無酒,或雲非天。以此道眾生男醜女端,故名無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醞於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魚龍業力,其味不變,故云無酒。因多瞋多忌,雖有天福,而無天德,故名非天。

約「類受」言:此道眾生,分別攝屬天、人、畜、鬼四道,故《楞嚴經》云:「三界中有四種修羅,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從卵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從胎生,人趣所攝。有阿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加盟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攝屬.」既是分屬四道,身形壽享等,亦隨其類,多有不同。

約「苦厄」言:各隨其類,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羅而言,除一般苦外,又因常好與帝釋斗,或斷肢節,或破身,或復致死;若傷心斷節,續還如故;若斷其首,即便殞歿。其他三趣修羅,其苦更多。

(4)畜生道

「畜生」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橫住),行為亦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約「類受」言:此道眾生,包含甚廣,舉凡飛禽走獸,羽毛鱗介,或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皆攝屬之。就其出生,分為四類:1、胎生,例如牛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2、卵生,例如鵝鳥孔雀,依殼孵生;3、濕生,例如蛤蟲飛蛾,藉濕穢暖氣而生;4、化生,如龍等,無而忽有,唯依業力,變化而出。若論壽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經千百歲而後死者,千差萬別;機電其身形享受,亦多懸殊不等。

約「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殺、或互啖,其苦無窮。近代西方學者有言:「弱肉強食、物竟天擇」,可謂說中畜生道實況。總因前生愚痴貪慾,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5)餓鬼道

「餓」指飢餓,「鬼」者畏也。此道眾生,多受飢餓怖畏,故名「餓鬼」。

約「類受」言:分三類九種。1、無財鬼,以無福德,不得食故。其分三種:①焰口鬼,火焰炎熾,常從口出;故縱得飲食,亦化灰燼;②針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針孔;③臭口鬼,口呂腐臭,自受惡報。2、少財鬼,少得飲食故。其分三種:①針毛鬼,針利如針,行便自刺;②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③大癭鬼,咽垂大癭,自抉啖膿。3、多財鬼,多得飲食故。其分三種:①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食故;②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遺食故;③勢力鬼,具威德勢力,常得人間祭祀。譬如人間所供城隍、土地、王爺,乃至一般神祇,均屬此類。諸類餓鬼,居遍諸趣,隨所生處,而受其形,或居海者,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獸形,亦自差別。其壽有五百歲,卻以人間一月為一日計。

約「苦厄」言:以業力因緣,不間漿水之名,所見清水,皆成膿血,不得飲食,饑渴難當,且常為刀杖驅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諂誑心意,造作中品十惡,感此道身。

(6)地獄道

「地獄」,梵語泥黎,翻為苦具,指造惡眾生,受苦器具;又因居處地下,故名地獄。

約「受類」言:共有三類:1、根本地獄,即八寒八熱地獄。2、近邊地獄,即十六增地獄;3、孤獨地獄,即山間、水中、曠野三處地獄。其形體壽命,受苦輕重,隨各差別。其中以阿鼻地獄受罪最劇。總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阿鼻」譯為無間,為八大根本地獄之一,具五種無間故。1、趣果無間,終此身已,直墮於彼,不經中陰故;2、受無間,受苦無間斷,中無樂故;3、時無間,決定一劫,相續不斷故;4、命無間,一劫之中,壽命不絕;縱經剝割烹煮,肢體糜爛,然以行業因緣,冷風吹活,無間斷故。5、形無間,地獄縱廣八萬由旬,眾生身形亦八萬由旬,中間少間,一人亦滿,多人亦滿。

若論壽命,以八熱而言,初等活地獄,壽同四王天五百歲,而以四王天五百歲為一日計,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九百多萬歲;二黑繩地獄,壽同忉利天一千歲,南昌以忉利天一千歲為一日計,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三千六百多萬歲。如是隨六欲天遞增,乃至阿鼻地獄,壽一中劫。其苦壽如此,能不畏哉?

地獄並不是人沒有死之前,就先造出地獄預備著。地獄是由每一個的自業所現出,自己造什麼罪業,就受什麼果報。造種種惡業,就受種種惡報。地府的官員加以管理而已。

地藏菩薩在無量劫中,有三世發同樣的菩薩心,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已度眾生的數量多到佛陀都難以計算清楚。

看看地藏菩薩說地獄是一個什麼的情況:

地獄名:

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山,其山黑邃,無日月光。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烊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啖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呋;復有地獄,名曰多嗔。

鐵圍山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

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地獄罪報: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鈒鑗。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

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閻浮罪報所感惡趣(略說)

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敬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慾,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沙門就是指佛門弟子),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云何名為無間地獄?

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卧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啖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罪報所感惡趣不敬孝父母的罪報排第一位,不敬孝父母的罪報是很大的。父母是人的根本,孝順父母就等於在自己的根上灌溉肥料。所以如果不孝順父母,將來絕對沒有什麼前途的;要是能孝順父母,就是把自己的根本栽培好了,將來一定會有很光明的前途。所謂「本固枝榮」,根據栽培好了,枝葉自然就會欣欣向榮;「根深葉茂」,自己的根培得深了,自己的枝葉也會茂盛。

六道互相輪迴

六道有情眾生,之所以名「六道」者,道猶路也,是能通義;謂六道中眾生,輪轉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循環三界,互相通達,故名為道。這即一般常稱的「六道輪迴」。輪迴的情形,各隨業力,或人變鬼、或升天,或投生為六畜等。

此六道中,天、人、阿修羅三道,以因中多為善故,果報亦勝,名「三善道」;鬼、畜、地獄三道,以因中多為惡,果報則劣,名「三惡道」。其三惡道,又稱「三途」,「途」含二義:1、塗炭,取殘害義,此中眾生,多受殘害;2、塗道,取所趣義,為造惡眾生,所趣向處。所謂「三途」,就是指:1、刀途,即餓鬼道,常為刀杖,所驅逼故;2、血途,即畜生道,必須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獄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墮三惡道,經上喻曰「頭出頭沒」整個三界六道,就如同一個巨大苦海,海中業浪,翻騰洶湧,前浪剛把某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鮮氣尚未吸足,後浪隨來,又將某人打沉海低。如此,有時頭出,有時頭沒,總是離不開這一大苦海。


推薦閱讀:

國家旅遊局稱將嚴查遊客香港購物猝死事件
最缺男人的國家 俄羅斯美女「泛濫成災」<組圖>
齊步走,以國家的名義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細品國家博物館藏5件瓷器大圖

TAG:國家 | 佛教 | 盛世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