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明——三皇五帝時代

題記——知根,方知從何而來;忘祖,必失祖宗庇佑(資料來源:《史記》、《呂氏春秋》、《中國通史》等……)。

  • 中華五千年文明路線圖:三皇(羲皇、媧皇、農皇)——五帝(黃帝、顓頊、嚳、堯、舜)——夏——商——周(西周、東周即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魏——晉(西晉、東晉)——南北朝——隨——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三皇時代,是中華文明萌芽期,是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過度期。

  • 三皇(公元前 ? 年——公元前三O七七年),即羲皇(伏羲)、媧皇(女媧) 、農皇(神農)(《呂氏春秋》記載)。伏羲,三皇之首,中國典籍記載第一王,華夏、夷族(東夷、西夷、南夷,湖南瑤山古瑤歌中就有伏羲兄妹的典故)共同的人文始祖,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建有伏羲廟),農曆三月十八出生,風姓,《史記》中稱青帝,與女媧乃同母異父兄妹,相傳,洪水滔天,人全淹沒,兄妹躲在葫蘆中救,為繁衍後代,兄妹相婚。

  • 羲皇稱帝一百一十一年,創立《易》(八卦)、文字,發明瑟、曲子,教民漁獵,締造人類、創立婚姻(對偶婚)制度;羲皇陵位於河南淮陽縣,佔地八百七十五畝,規模宏大,始建於春秋,與炎帝、黃帝同為華夏始祖地位……

  • 女媧,中華民族始母,伏羲之妹,兄妹相婚,主要功績,一是造人,二是補天;還發明了瑟、笙簧、隕和器,女媧陵在山西洪洞縣候村。

  • 神農,據《史記》記載,黃帝時,神農氏世衰,可見,黃帝之前尚有神農文明——相傳,伏羲禪讓帝位給神農氏,傳位七十(又說十七)世代,傳承了約二千年,但有典籍記載的,神農文明的確傳承了九世代(即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炎帝),傳承了五三O年。農皇——炎帝,三皇之末,出生於陝西寶雞(但據《普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出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炎帝出生於華陽之「常羊山",而湘會同縣內的確有連山,連山境內有常羊山,與連山一山之隔的馬鞍鄉境內有「神農山」和"神農廟」,連山至今還完整保存一個「茶亭庵"——炎帝發明了「茶飲",因此,有學者考證炎帝故里在湘會同縣連山,確有依據,但不管怎樣,炎帝存於湘葬於湘,確是千真萬確),葬於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

  • 炎帝功績:制耒耜、種五穀;償百草、立市廛;織麻為布,削木為弓;作五弦琴,製作陶器;立曆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炎帝乃農耕文明始祖,故號農皇。炎帝治國有方: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 「仰韶文化」印證了「三皇文明"——它以黃河中游為中心,東至魯翼、西至洮河(甘肅西部)、北起河套、南達漢水,最早發現於豫澠池仰韶村,故曰「仰韶文化"(此時期的遺址尚有「西安半坡村"、「臨潼姜寨"等),距今五千至七千年,出土文物主要以石器(石磨、石鏟等糧食生產加工工具)、骨器(骨箭頭、漁叉、漁鉤等等漁獵工具)、陶器(釜、鼎、罐、盆、碗、盤、杯、壺等用具,或印有動物圖案)、動物骨頭(豬、狗、馬、 羊、牛等獸骨);在西安"半坡村"遺址中發現了粟,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稻穀……可見,原始農牧業得以發展。

  • 「五帝文明"—— 「公天下」。

  • 黃帝統一了中國,中國完成了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過度。黃帝時代,中國有四大部落集團:華夏集團(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首領為炎帝,號「河洛民族」)、東夷集團(以黃河下游為中心的齊魯大地,江淮、東北一小部分,首領為蚩尤,號「海岱民族」)、苗蠻集團(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延擴至江淮湘蜀黔等廣大地區,號「江漢民族」)、百越集團(以東南沿海為中心,含福建、兩廣、台灣、浙江大部分,號「百越民族」)。黃帝三戰炎帝於阪泉,取代了炎帝部落盟主地位,炎黃二帝本為同根部落,很快就融合了,在炎帝的幫助下,黃帝征服了東夷(殺蚩尤於涿鹿)、九黎(苗蠻和百越的泛稱),統一了中國。黃帝生卒年份(出生於農曆三月初三)不詳,《史記》中只記載其崩後葬於橋山(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但道家將其繼位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作為道曆元年,相傳,黃帝20歲繼位,在位近百年,那麼,其生卒時間大約為公元前二七一七年——公元前二五九九年。

  • 黃帝的主要豐功偉績:統一中國居功甚偉,建造房屋、車船、井田,發明陣法、音樂(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繼承和發展了炎帝的農業、曆法(令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記時記年,沿用至今)、興文字(令倉頡造字,開創了中華文化)、創醫學(《黃帝內經》)、制衣服(元妃嫘祖養蠶以絲製衣服)、鑄鼎(在荊山鑄鼎,分華夏為九州)……龍去鼎湖,相傳,黃帝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銅鼎(當時已有銅鐵冶煉技術)在湖邊鑄出來時,天上飛下一條龍,黃帝即乘龍上天,後來,帝王逝世,就是「龍去鼎湖"。

  • 黃帝居功甚偉,被中華民族尊為始祖,但炎帝在中華民族的融合中亦功不可沒,因此,亦被共同尊為始祖,這就是「炎黃子孫」的由來。

  • 黃帝崩後,他的直系孫、曾孫、玄孫(只有舜為八世孫)——顓頊、嚳、堯、舜先後繼承了帝位,史稱「五帝時代」。

  •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

  • 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史記》)。

  • 從黃帝至舜帝,五帝共同開創了「五帝文明",特別是堯舜之治、堯舜文明,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將「五帝文明」推向了巔峰。

  •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則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硃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紀》)。

  •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史記》)。

  • 「龍山文化」就是其很好的佐證。「龍山文化」因在龍山鎮(山東章丘縣)發現而得名,據C14檢測,其遺址產生於公元前二千至二千六百年,時間恰在「五帝時代」。與"仰韶文化"相比,「龍山文化"的分布範圍更廣,文明程度更高;它覆蓋了整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遼東半島、兩廣地區……諸如,黃河上游(甘肅和政縣齊家坪)的齊家文化、黃河中下游流域,即以「龍山文化」最著名,長江中下游流域則分別出現「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其文明程度遠超「仰韶文化",農具(石銅並進)先進、生產力大增;制陶業突飛猛進——以超薄高質為特點的「黑陶"遍及各地;銅冶煉及加工技術已得以發展,出土的銅鼎、刀、匕、鑿、環等已相當精緻;出土的卜骨反映出當時的宗教文化;出土的「龍山玉"、「良渚玉"已非常精美……另一個顯著特徵,即人類已有巨大進步,從出土合葬墓屍體來看,男人為主,女人屈膝面對男人,對偶(一夫一妻或二妻)婚已很普遍,這說明社會已完全進入父系社會。

  • 推薦閱讀:

    三皇五帝溯源
    「堯」和「禹」在甲骨文中出現么?
    單腿即可平天下,我是太陽的老爸
    以石峁遺址來確定夏朝、五帝(一)
    0003 三皇五帝總論

    TAG:文明 | 古文 | 古文明 | 時代 | 三皇五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