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軒—— 走進詩歌的意境

境由象生 披荊入境 ——走進詩歌的意境

單位 衡陽市26中 作者 張琴

【內容提要】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境是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畫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構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二者是兩個不同的而又密切聯繫的概念。走進詩歌的意境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關鍵詞】 意象 意境 詩歌鑒賞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1』 詩歌的美不僅在於詩歌的語感,更在於詩歌的意境。因此走進詩歌的意境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下面讓我們來透視《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總體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能力層級E。而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和思想內容,必須走進詩歌的意境。  通常詩歌中是由幾組意象組成豐富多彩的意境。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美國文藝理論家蘇珊?朗格說:「藝術品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就是情感的意象。」「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語表達的意象,一種訴諸於直接知覺的意象,一種充滿了情感生命和富有個性的意象,一種訴諸於感受的活的東西。」蘇珊?朗格在這裡對意象的內涵作了系統的解說,其要點是:(一)意象是個整體,意象中每一個成分都和整體聯繫在一起。(二)意象中充滿情感和生命。它與形象的內容不同,它所表現的東西,我們不是稱它為「意義」,而是稱為「意味」。(三)意象是富有個性的「活的東西」,是一種生命形式。(四)文學意象是通過語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種藝術符號。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獨立表現情感的形象結構。『2』換言之,即詩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詩人的獨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詩人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載體。而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意即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體的詩中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但單獨的「意」構不成意境,而單獨的「境」也構不成意境。鑒賞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就是要注意分析形象和景物的特徵,分析、判斷它們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意象與意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於意境,二者是兩個不同的而又密切聯繫的概念。 我們在詩歌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第一、要引導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能理解和試著解說詩中意象及象徵手法,多作練習,反覆推敲,以分清意象和形象。第二、從意境出發,是鑒賞詩歌的有效途徑。那麼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有那些呢?

楊柳——離別 菊花——傲視 落葉——失意 青松——高潔 梅花——堅強 竹子——虛心 鳥——自由 浮雲——遊子 月——思念、思鄉 梧桐——凄涼、悲傷 杜鵑——凄涼、哀傷 寒蟬——悲涼 雨——清新或憂愁 鴻雁——思鄉懷親、羈旅傷感 鴛鴦——恩愛夫妻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還必須掌握「披荊入境」的方法。我以為有以下四種:

一、聯想想像法。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抓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詩歌的意境,特別要注意運用聯想想像。我們要用聯想去感受詩人那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這些畫面往往是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細心觀察、體驗的結晶,是詩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譬如我們在學習《山居秋暝》時,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竹渲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理解,就必須展開聯想與想像。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與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有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因為詩歌是高度概括凝練的,所以我們只有發揮想像,才能深刻體會到王維「詩中有畫」的境界,明白他對這世外桃源般的「空山」的嚮往之情。否則映入我們腦海的就是二十個字,或者說是明月、青松、清泉、竹林、浣女、蓮、漁舟這些支離破碎的事物而已。

二、生活體驗法

我們在解讀詩歌時,可以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詩歌的意境。例如:白居易的《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同意。這是一首離別詩,對於離別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還有一些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它或來自於朋友的分別、與親人的分別,或是某部作品、影視劇,當那些似曾相識的畫面重溫在我們的腦海中時,我們會在再次感到依依不捨、雨淚如瀉、辛酸不已。看,在詩中指回望。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儘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三、作者的思想情感法

詩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詩歌中往往有所流露,因此,我們就要緊緊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條脈絡去感受詩歌的意境。在這裡,我們要明白詩歌中情景結合的基本方式:①即景抒情;②直抒胸臆;③寄情於景;④情景相生。無論是詩中的景物還是直抒胸臆的詞句,都能幫我們走進詩歌的意境。景物本身就有一定的特質,如「寒蟬」「日光」等,他們或烘托出詩歌悲涼的氣氛,或給我們一種溫暖的感覺。而直抒胸臆的詩句,更是我們理解意境的情感準繩。另外,詩歌的標題和背景注釋往往透露出詩人的情感,例如陸遊的《書憤》,標題中的「憤」就包含了作者失地難收、壯志未酬的激憤。我們應伴隨著詩人的情感去營造詩中的意境。

四、其他作品遷移法

教育心理學對「遷移」 做了如下定義:「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我們往往可以利用課內學過的知識去解決課外遇到的新問題。例如: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詩句中描繪了早春飛燕忙碌著銜泥築巢的情景。它和本詩中的「泥融飛燕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泥融飛燕子」的意境由此理解為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此景傳達出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

我們要善於展開聯想與想像的翅膀,抓住意象並反覆揣摩意象。這樣才能「披荊入境」。【參考註解】

『1』王國維《人間詞話》

『2』陳濤《文字意象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推薦閱讀:

古典詩歌中的詠月意境及意境的三個層次
外國詩歌賞讀(18)
如何賞析李清照的早期作品《鳳凰台上憶吹簫》?

TAG:詩歌 | 語文 |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