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上等的善知識,明心見性;中等的善知識,有定有慧;下等的善知識,有學有行

凈空法師:上等的善知識,明心見性;中等的善知識,有定有慧;下等的善知識,有學有行

來源:凈土釋疑網關鍵字:善知識,國寶,國師,能說能行,解行相應發布日期:2012-10-08 18:29:02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48集 2012年10月6日講於香港

  佛給我們說的,我們聽懂了,叫解悟。解悟的好處是增長我們修學的信心,勉勵我們要繼續不斷的努力,我們知道這個境界,我們急著要證得。證得沒有別的,就是放下。那這個事情我們就難了,我們偏偏就是放不下。佛給我們講清楚了、講明白了,我們還是放不下。這個放不下就是我們無量劫來養成的習氣,哪有那麼簡單!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的習氣,到實報土還得要三大阿僧袛劫才能夠舍掉。真正沒有了,你就曉得這個東西難,真難!知道真難,這才真正的皈依凈土了,這方法太妙了。這方法不必斷煩惱,不必消業障,只要你能信、能願、能念佛就行了。生到極樂世界自然就沒有了,業障、習氣自然就沒有了,那什麼原因?那是名號功德,不知不覺把煩惱、習氣滅掉了。所以消業障、斷煩惱,無比殊勝的方法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很多人不知道。用參禪的方法,觀想的方法,持戒的方法,修定的方法,方法可多了,八萬四千法門,都除不掉。那念佛的方法太容易了,他又不相信,他說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偏偏就有。諸佛如來給我們介紹,我們對他要相信;如果不相信,當面錯過,這叫真可惜。

  這下面繼續給我們說:

  「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

  這是舉了幾個例子,要我們對善知識要知道感恩,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法子成就,他們對我們太重要了。

  「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

  上等的善知識,明心見性;中等的善知識,有定有慧;下等的善知識有學有行,我們可以信賴。擺在我們面前哪是善道、哪是惡道,我們不知道,他知道,就在面前。六道之外,有聲聞道,有菩薩道,有佛道。佛道有八萬四千,那麼在中國有八個宗派。道擺在面前很多,你走哪一條道?快速成佛的——凈土道。無量無邊的道擺在你面前,我們不會選。善知識他認識,他幫助我們選擇,我們得相信。如果我們對善知識懷疑,那就不行了,這個道你准行不通。所以這經上講的,把他比喻「眼目」,我之所以能「見」,是善知識。

  「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

  生死海是六道輪迴,是十法界。六道輪迴是深海,四聖法界是淺海,渡過這個大海的時候,那邊叫涅槃彼岸。那就是出離六道、出離十法界,都要靠這條大船,這條大船好比是善知識。

  「善知識者,是汝絙繩。」

  這個「絙」一般用在輪船上,海裡面的輪船上,綁那個鐵錨的,就很粗很大的繩子,航海船上必須要用它。「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人掉在海里,繩子放下去,他抓住這個繩子,能把他吊上來。

  這些是《法句經》裡頭所說的,「該經復雲」,這個經上後面還有一段話 「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

  「我們自己真想成就」,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古時候有,現在少了。古時候求學的人,依止善知識多少年不離開,至少這一般都十年以上,二十年、三十年的很多。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厚積薄發」,他在善知識處時間長,根深蒂固;時間少不行。這樁事情自己一定要知道。我跟李老師,老師跟我約定是五年,五年之內一定守他的規矩,無論做什麼都要向他報告、得他同意。看一本書、聽一點什麼東西,都得告訴他,老師對你完全了解。如果你方向、路子走錯了,他就幫你糾正。老師鼓勵我們講經,這點在過去老師不鼓勵,現在為什麼鼓勵?現在沒有人講經了,眾生太苦了,所以我們初學也得上台。上台怎麼上法呢?講註解,我們哪有資格講經呢?而註解要依古人,古人有修、有證,他不會有錯誤。不像現在人,現在人出書了,他自己沒有修、沒有證,那個書不可靠。著書不是簡單事情,方老師的書,自己死了以後才出版,他在的時候,他不肯,為什麼呢?怕裡頭還有錯誤,常常看、常常修改;李老師自己一篇文章改三十遍、五十遍,幾十年,每一年看看,不妥當,改一二個字,那麼樣的謹慎、那麼樣的細心,流傳給後世,不要後人罵他。今人不一樣,今人是恨不得趕快要出名,都是汲汲於名利。

  我這一生也跟老師學,可是現在很多東西印出來了,我都沒有看,是什麼?是從錄音帶、光碟上寫下去的,沒有經過修飾、沒有經過整理,這不行。可是講的人太少了,大家急著要看,來告訴我,我說你們大家看,希望你們大家替我修改,我的東西可以改的,不是不能改的。有很多東西說的話,因時因地不同,因人因事而異。今天在面前這些聽眾,他有特殊的需要,我覺得在講經要插一些專門為他講的,所以這都得要知道,這個在整理講義的時候,要不要取?要斟酌,有的時候可以不取,刪掉,為什麼?跟這段經意不相應。如果認為很好,把它抄下來,留在別的地方,將來另外做別的集子,做法語,做別的集子,這都要費時間。

  哪些人整理?這要靠常常在身邊聽經十幾、二十年的,行!蕅益大師、蓮池大師,他們著作流傳於後世,都是弟子們做的。老師有很多註疏自己寫的,自己寫的占多數,學生記錄,再經過整理的少數。現在是多數,因為現在講的時候可以錄音、可以錄像,沒聽清楚,反覆聽,能夠一字不漏的記下來。

  古時候沒這個工具,我們聽,能做一點筆記,總是不完整。所以著作,還是祖師大德他們本身的事情。這些人心地清靜、萬緣放下,經典上,他能看出如來真實義,能體會到一些,有的體會得深,有些體會到的淺,淺深都有利益。淺的,程度淺的得利益;深的,程度深的人得利益。都是為了幫助眾生,決定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有這些念頭,錯了!這些念頭障礙你真實智慧,障礙你的清靜平等心。所以你很容易曲解如來真實義,經里意思你看錯了、你誤會了,這個是學佛,尤其是學大乘難處,不能不知道。

  大乘經是從諸佛菩薩真實智慧之所流出,性德里流出,它沒有意思。你去看它,能生無量義。這個無量義能有作用,作用也是非常深廣,沒有邊際,全在智慧。

  善知識者,他有智慧,就是說他有戒、定、慧,所以他能運用得很恰當,不至於錯用它。沒有戒定慧的人,他來用錯了,大概十之八九;用對了,可能十分之一還不到,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所以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是一個求學的佛弟子非常有必要。

  「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也是一句贊善知識的話。善知識於一切眾生是大因緣,為什麼?他有能力教化眾生、引導眾生,令得見佛。這個「見佛」廣義的來說,能幫助你見到真正的佛法。見到真正的佛法,你才會發無上菩提心,無上正等正覺心叫菩提心。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欲證菩提,當求善友,善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之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靜,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圓覺經》上的一段話。這段話教給我們善知識的標準,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求善知識。那說白一點,善知識就是老師。

  我們要跟一個老師,那老師要有什麼標準?這佛說的。然後再說我們用什麼心態去親近老師,去向他學習,我們能成就。那《圓覺經》上的話,特別講到末世眾生,「末法時期」,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發大心,這個大心是什麼呢?了生死、出三界,求成佛、成菩薩的心,這是大心。大心就是大菩提心,我為這個要求善知識。求善知識的目的是想修行,甚深之道。自己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有過失,要把這些過失修正過來叫修行。可是自己不知道,要求高人指點。高人具備什麼條件呢?這個地方說出來了:

  「當求一切正之見人。」

  這個人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我們怎麼會知道呢?有一個標準,標準就是大乘經典。他所說的、他所行的跟大乘經相應,這個人正知正見;他所說的、所行的,跟大乘經不相應,是他自己搞出來的,這就不是正知正見。所以經典是標準,我們求善知識的標準,我們學習的標準,將來我們成就,也是用這個經典做標準。每一天讀誦它,就是每一天量一量,合不合這個標準、有沒有越軌的行為、有沒有走向歧途、走向岔路,自己不知道,這正知正見。

  下面又說了:

  「心不住相。」

  善友他確實心地清靜,「不住相」就是不著相,他心地清靜沒有東西。

  「不著聲聞、緣覺境界。」

  聲聞、緣覺是只求自利,不求利他,這是小乘,沒發菩提心。

  「雖現塵勞,心恆清靜。」

  我們看到,早年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雖現塵勞」,他每一天工作之多,接待客人,忙得不亦說乎,一天吃一餐飯。我常常說,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人五個人做的工作量。為什麼?為眾生,不為自己,心地清凈,沒有自私自利。

  ……

  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那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所以經上這個「不因修生」,我們應該要知道。修什麼?無非是把自性上的障礙放下,這叫「修」;在事上把一些不好的習慣放下,就是修證果了。用中國傳統的東西做標準,對父母不孝順,要知道這是障礙,這是大麻煩,所有一切麻煩的根。對老師、對長輩不尊重,這個東西要是不放下,出世間法永遠得不到。不但高層的得不到,小小之果,像須陀洹,你都得不到。有人修一輩子,不是不修,真修,就是這個沒做的,死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為什麼?那是輪迴的因。輪迴的因沒有除,他怎麼能離輪迴。所以佛法的修行,孝養父母第一,奉事師長擺在第二;在中國傳統教學也是把這排在第一、第二。世出世法一樣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個我們要好好想想,為什麼?於是我們就能想到,《弟子規》重要啊!《弟子規》是什麼?倫常道德的落實;煩惱、業障、習氣的放下。對父母不尊重、不孝順是業障,真的!要沒有業障,哪有不孝順父母的道理?天經地義!你肯定有業障。業障放下,自然就孝順,對人自然尊重。自己有業障,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眼人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他們看得非常清楚。

  「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也。」

  他有智慧,所以他有能力,他能分別這法相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不能執著;假的,不應該執著。通通放下,真妄都不可得;得的這個念頭是煩惱。那怎麼過日子?隨緣!隨緣就自在了。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去想它,各人福報不一樣,福報大的自然來了。來了也不必喜歡;沒有也沒有懊惱。心永遠是平靜的,這叫功夫,這才叫「真常」,這才叫「最高的享受」。所以「最高享受」與貧富貴賤毫不相干。

  「無疑者,於第一義而不動也。」

  沒有疑惑,為什麼沒疑惑?他樣樣清楚、樣樣明了,他沒有疑惑。在我們今天,最重要是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疑惑;我們對這個老師,老師是釋迦牟尼佛,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有疑惑。如果有疑惑,你就大錯了!你這一生學佛白學了!為什麼?你不能往生,大乘經上說疑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所以我發現貪嗔痴慢疑,其實三毒就是貪嗔痴,慢跟疑都在裡頭。為什麼把它拈出來?「疑」是愚痴的核心,不疑就不愚痴;「傲慢」是嗔恚的核心。不要小看傲慢,有傲慢的人決定有嗔恚;有疑惑的人決定是愚痴。不疑,智慧會現前;不慢,德行會現前。

  ……

  這種人有,戒律持得好,毀謗別人,那個人不持戒,他就罵他、諷刺他。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他的「見」壞了,他是邪知邪見;如果他是正知正見,他決定不會毀謗別人。毀謗別人,自己覺得自己很高,貢高我慢,這樣持戒人不能往生,這樣念佛的人也不能往生。佛念得好、戒持得好,脾氣很大,傲慢心很重,自私自利,我們常常看見,你跟他講,他不能接受,自以為是,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經教學得太少了,理不明,在經教里一點點,得少為足,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反過來:

  「雖壞行,而不破戒,是則人天真勝福田。」

  這清涼大師講的,這個人是什麼呢?這個人行為、持戒好像差一點,生活不甚檢點,但是正知正見,跟上面那個人完全相反的,是這人正知正見。他的思想、見解跟經上完全相應,雖然他沒做到,這個人可以做老師。天台智者大師也說過,智者大師說得好懂,他說「能說不能行」。這「能說」是什麼?正知正見。他說得不錯,跟經典的標準對照,他說得不錯,但他自己沒做到。「國之師也」,他可以教人,他很明白,自己沒有做到,希望別人做到,這是個好老師。「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能知不能行是國師級的,這天台智者大師說的,非常有道理。

  今天這個世界需要什麼呢?需要國寶,才能救得了這個世界。你知道,最好是能做到,人家才真的是相信你,真的跟你學,你才能主持正法。唐朝那個時代,沒有關係,人心醇厚,教育非常發達,無論世法、佛法,三教九流各顯其道,確實是文化非常燦爛輝煌的時代。

  「能說不能行」,人家聽得出來,講得不錯,佩服他;他行的不當,那個不跟他學。人有這種鑒別的能力,現在沒有了。所以現在必須是國寶級,「能知又能行」。大乘菩薩念念在眾生,真正是救苦救難。

  「又大論曰。」

  「大論」是《大智度論》。

  「於諸師尊,如世尊想。」

  這個「諸師尊」,我們今天講的老師。經上所說的是佛門的老師,中國人稱師父。看老師要如何想呢?如同看釋迦牟尼佛想,我對佛如何尊重,對老師跟佛一樣尊重。我們修凈土的人念念是念阿彌陀佛,那「如世尊」想是如彌陀世尊想。

相關文章

連載親子教育重要書稿--《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
凈空法師:建立宗教文化聖城之思考
百度網:孔廟的煙火,飄散千年
凈空法師:四大天王是護法神的首領,護誰的法呢?護自己的法
凈空法師:只有持戒的人能聽得懂經典,不持戒的人聽經聽不懂
凈空法師:宗教必須放下那些祈禱、那些繁瑣的儀軌,回歸到教育
凈空法師:人沒有成就,兩個樹神成就了。人不如鬼!
凈空老法師正月初一新春祝福講話
凈空法師答北京同學問(全文)
不思議的播經感應 苦勸大家為眾生播經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連小乘三果阿那含都比不上
凈空法師講集
凈空法師:為什麼有善根福德還墮到惡道?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四十六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35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TAG:知識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