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播視野下的國家戰略安全——話語呈現中的經驗、問題與對策

*本文發表在《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6月上,2017年7月5日。

【摘要】國家戰略安全不僅關涉直接的實體要素,也關涉話語呈現,關涉國家戰略的宣達。我國的國家戰略安全宣達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也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融通中外,內外有別;口徑適宜,輕重有度;古今傳承,內外對接,是提高我國的國家戰略傳播效率、維護國家戰略宣達安全的重要舉措。以怎樣的話語方式呈現中國的「國家戰略」,提高其傳播的質量和效率,不僅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實踐問題,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傳播、國際傳播、全球傳播的重要研究課題,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意義,而且富有重要的傳播實踐價值。

【關鍵詞】國家戰略 話語安全 「一帶一路」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1.007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力的不斷強大,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新聞傳播、外交等諸多領域實施了許多國家戰略,比如「孔子學院計劃」「一帶一路倡議」等。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全球140個國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①;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已達130多個②。通過各種國家戰略,中國在全球建立了眾多的「戰略合作夥伴」,成功地建構了中國的全球話語場和全球話語體系。

與此同時,中國在推行和實施國家戰略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抵觸和阻力。比如,在推行孔子學院計劃時,有的國家就產生了抵觸情緒,曾一度減少甚至抵制設立孔子學院。再如,在「一帶一路」戰略推行中,我國國家領導人在某些國際場合不再使用「『一帶一路』戰略」而改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家媒體的對外報道中也同樣使用「倡議」,不再使用「戰略」。這與當初所使用的「戰略」「偉大構想」等有顯著不同。

上述實例表明,在國家戰略的全球傳播中,話語呈現存在安全問題。為提高和改善中國國家戰略在全球傳播中,特別是在目的國家傳播的效率,需要注意傳播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古人云:「一言而可以興邦」「一言而喪邦」,③「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④。這說明了話語與興國安邦、「國家戰略安全」之間的密切關係。

因此,從新聞傳播學、語言學、話語學等學科角度,深入研討國家戰略安全問題,剖析其話語呈現中的成功案例,綜括其中的傳播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與挑戰,研判國家戰略話語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並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傳播話語建構提供理論參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國家戰略及國家戰略話語安全

戰略,本是一個軍事術語,是「支配戰爭的『有分量』的詞」⑤,指「作戰的謀略」「方針」。國家戰略,又稱為「大戰略」,界定和闡釋眾說紛紜,比如「為了實現國家的目標……而採取的方針和策略」⑥;「所謂大戰略,是指國家在國際關係中對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以及其它手段來實現國家安全目的的籌劃和指導」⑦;「國家戰略就是為維護和增進國家利益、實現國家目標而綜合發展、合理配置和有效運用國家力量的總體方略」⑧;等等。

國家戰略是一個國家所制定的關於戰爭、安全、發展以及利益的總目標和方針策略,是一個國家在國內、區域或世界發展格局中的總體部署,是贏得國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推動國家發展、實現國家和民族利益與目標的總綱領。國家戰略既包括國內發展戰略,也包括其在區域乃至全球的發展戰略。國家戰略的實現手段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也包括文化、外交等。

國家戰略關涉許多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並實施了許多國家戰略,比如我國所提出的深圳經濟特區、上海自貿區、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等,都是國家戰略。近年來,我國又提出和實施了「網路信息安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其中,「網路信息安全」與新聞傳播直接相關。我國制定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⑨,在該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中指出:「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⑩可見,「網路安全」已成為國家戰略。?

「安全」是指一種穩定、完整,沒有危險、威脅的狀態,是一種價值和評價。?「國家安全」是保持和維護國家統一完整、避免危險或威脅的狀態。?我們認為,國家戰略安全,是指排除國家戰略落實、實施中可能潛在的問題、危險、威脅的狀態及採取的措施和對策等。威脅「國家戰略安全」的要素,有些來自國家戰略所關涉的實體,比如敵對方;有些則來自傳播主體、傳播方式和方法。確切地說,有些戰略安全問題是一種話語安全,或者說是表達安全、傳播安全。我們把國家戰略在話語呈現或者說國家戰略在傳播領域中存在、遇到的安全問題的狀態,稱之為國家戰略話語安全。

與其他方面的安全相比,國家戰略話語安全更為重要,因為任何國家戰略都首先需要通過話語呈現進行傳播。因此說,國家戰略話語安全,或者說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或傳播安全,較之其他實體安全,更加前沿,更為緊要。此外,國家戰略話語安全還可以為國家戰略的其他安全提供調控手段,甚至保障。

國家戰略話語安全有內外之別。有些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和傳播,在國內是安全的,但是在國際上可能就是不安全的。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國際上產生了許多對立的聲音,「中國威脅論」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其中有國際上敵對勢力的蓄意造勢。除此之外,我國在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中,在國內外的傳播中,恐怕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比如,在我國的大眾軍事宣傳領域中,近年來就顯得「火藥味」十足。最近幾年「戰區」「戰爭」「能打仗」「能打勝仗」等成為國內宣傳領域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國家辭彙」。顯然,就國內宣傳來說,這對提高部隊的戰鬥意識、戰爭意識,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具有積極作用;對提高國民的競爭意識、國防意識,也有積極作用。但是,這種針對黨內、軍內、國內的高頻「宣傳」範式,並不一定適合已經全球化的「國內」大眾傳播。在中國國內就有許多的外國人,何況互聯網是聯通世界的,中國的戰爭意識,顯然對周邊國家來說,是一種警醒,是一種警告甚至被看作是一種「威脅」。這與中國一向主張的和平國策,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有可能被國際敵對勢力看作是武力炫耀,儘管我們說,這是為了維護和平,可是,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各國是否會相信,那就不一定了。

再比如,2017年5月5日,中國生產的大飛機C919在上海首飛成功,主流媒體給予了充分報道,稱這是中國自己獨立研製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大飛機夢。但是,公共輿論卻認為,中國只是生產了一個「大飛機殼」,包括發動機在內的主要部件都是外國生產的。大飛機計劃是中國的國家戰略之一,C919作為幹線飛機,的確是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但是,其核心部件確實存在「組裝」情況,這就難免被詬病。如果媒體在宣傳時,明確說明發動機等主要部件並非國產,仍然需要創新努力,話語表達留有一定餘地,公共輿論也就不大可能再去糾纏於是國產的大飛機,還是「大飛機殼」。這是一個宣傳與傳播的度量問題。

與此類似,製造航空母艦顯然也是我國的國家軍事戰略。不久前,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舉行了下水儀式。新聞報道中說:「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儀式昨天(26日)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第二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目前,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顯然,在這篇新聞報道中,同樣強調了中國自主研製、自主建造,卻沒有引來公眾輿論的質疑聲音。僅就對於中國國家建設的意義來說,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的戰略意義比之第一架幹線飛機,更為重要。且在此之前,中國就從國外購買了一艘航空母艦並進行了改造,毫無疑問,其中也存在借鑒。為什麼公共輿論沒有質疑之聲呢?除了我國造船行業的實力之外,這恐怕與宣達的方式、方法和度量不無關係。

可見,「國家戰略話語安全」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一個體系性範疇,關涉國家戰略的語境安全、話語主體的國家話語能力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修辭手段和方法安全、傳播度量安全以及效果安全等諸多方面。

國家戰略話語呈現中的經驗

中國的國家戰略傳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提出了許多具有國家戰略性質的範疇,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合作夥伴」「亞投行」「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生態文明」「創新包容」「合作共贏」「互聯互通」等。這些範疇及其闡釋,都兼顧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特別是人類的共同利益、人類文明的共同點,不具有或很少有排他性,因此,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並贏得了眾多國家的擁護和參與。

此外,中國在全球框架中不斷建構自己的話語場。一方面,利用既有的國際話語場,比如說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盟10+1」「東盟10+3」等。另一方面,在既有的國際話語場基礎上不斷建構以中國為主導的新話語場,比如「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中歐論壇」「中非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等。

上述範疇體系中蘊涵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網路、氣候等諸多方面的國家戰略,展現了中國的全球思維,使中國立場與全球立場、中國利益與全球利益實現了「互聯互通」,既體現了中國道路、中國方案,但又很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關係。因此,中國的上述國家話語、國際話語、全球話語,具有很高的認同度和很高的安全係數。可以說,中國的國家戰略話語建構是安全的、有效的、成功的。

在涉及國家內部自身的敘事時,中國也提出了一些範疇,比如「反腐倡廉」「供給側改革」「中國夢」等。「中國夢」剛提出時,在國內引發了一些不良反映,因為在中國文化中,「夢」並不完全是一個褒義的喻體,也帶有一定的貶義,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白日夢」「黃粱夢」「南柯一夢」,等等。但是,在國外有「美國夢」等說法,且是一個褒義詞。隨著中外文化交往的推進,以及國內外對「中國夢」宣傳力度的加深,「中國夢」逐漸被異文化所接受,這反過來影響了其在國內的傳播,改善了「中國夢」的傳播效果,逐漸為國內民眾所接受。這是一個中國國家戰略範疇實現內外傳播的成功案例。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2013年由習近平主席提出的。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時,媒體的報道題目是《習近平提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在中國媒體的宣傳中,「一帶一路」被稱為能夠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偉大戰略構想」。

在國內外的傳播實踐中,「一帶一路」經歷了一個過程。首先,在國內的傳播中,從開始提出到後來的宣傳,基本都使用了「偉大戰略構想」「偉大戰略」等詞。但是,在對外、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宣傳時,「『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或「『一帶一路』戰略」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漸被「倡議」所取代,比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當然,中國不僅是在戰略話語層面對「一帶一路」進行了完善,也在具體的實施、推進過程中從「倡議」的角度去實踐話語方式的轉變,讓參與的國家感到舒適,自覺自愿地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中國與許多國家相繼提出的各種「倡議」進行對接,比如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大陸創立嶄新的貿易和經濟夥伴關係」(歐亞新夥伴倡議)?、哈薩克的「光明之路倡議」、韓國的「歐亞合作倡議」、越南的「兩廊一圈倡議」?、克羅埃西亞的「三海連接倡議」?,等等。與中國的「中國夢」對應,韓國在國內還提出了開創「國民幸福時代」、創造「第二漢江奇蹟」的「韓國夢」。中國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理念,韓國則提出了「創造型經濟」的口號。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韓國則提出了「製造業革新3.0」的口號。?與中國開始所使用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不同,周邊國家所使用的都是具有容通性的詞語,沒有讓人聯想到「軍事」「敵對」的「戰略」等語詞。以上這些,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戰略話語轉型所帶來的直接國際效應。

「重返亞太」,無疑是美國的國家戰略,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在,應該說是對中國的「遏制」戰略。但是,「重返亞太戰略」只是東亞、東南亞等國家,特別是中國在漢語表達中的說法,是一種中國國家話語。而在美國的國家傳播中,並沒有看到這樣的說法,美國的說法是「亞太再平衡」(Asia-Pacific Rebalance)。中國對外的媒體傳播中用的多是「rebalancing toward Asia-Pacific」,也較少正式使用「rebalancing to Asia-Pacific strategy」。什麼叫「亞太再平衡」?這是美軍長官在提及軍隊部署時的用詞。從漢語角度看,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說法存在矛盾,因為美國一直處在「亞太」地區。「亞太再平衡」則很委婉地表達了美軍乃至美國的戰略動向,但是,他們並沒有開動宣傳機器,把「亞太再平衡」說成「戰略」,進行大肆宣傳。其實,「Asia-Pacific Rebalance」只是一個「項目」(program),儘管美國所做出的是「戰略」承諾,但是,其內容卻充滿了「溫暖」意味,讓周邊國家感覺到這只是美國在「賜福」給亞太國家,而不是掠奪,更不是軍事戰略。

美國的做法與中國把「一帶一路」很明確地指稱為「國家戰略」不同。從中國的國家高度說,「一帶一路」的確是一個「戰略」,但是,這只是一種比喻,並非指中國的軍隊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一帶一路」式的部署,儘管在「一帶一路」的具體實施中或多或少地隱含了一定的軍事成分。兩相對比,可以看出,美國的全球傳播是非常講究方式方法的,是經過了周密的修辭考量的。中國之所以把「戰略」調整為「倡議」,也體現了對傳播對象國受眾接受心理的充分認知。

綜上所述,我國在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中是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的。這主要可以綜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戰略話語能照顧各方利益。中國的戰略話語從自身利益出發,但是,充分照顧了其他相關國家的利益,很好地平衡了中外關切,特別是能建構雙贏、多贏的雙邊和多邊關係。與此同時,充分考慮了傳播目的國家的文化習俗和利益訴求。第二,中國所提出的戰略話語範疇具有全球性,關涉人類的共同利益或者說人類的未來,比如中國帶頭簽署《巴黎協定》,並呈報給聯合國。第三,中國所提出的戰略話語具有可持續性、長期性乃至永久性,比如「『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第四,中國所提出的戰略話語,多具有可預見性的成果,同時中國首先積極踐行,具有高度的國家信度。中國所提出的各種戰略話語,是基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同時中國是積極進行實踐的。比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積極投資沿線相關國家,並進行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贏得了所關涉國家的信任。第五,中國所提出的戰略話語,是基於現有的國際法和國際秩序框架的。第六,中國所提出的戰略話語具有堅實的國內基礎。中國國內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長期的穩定局勢,為中國所提出的國際戰略和全球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中國國內政治、經濟長期的穩定秩序的支撐,中國的戰略話語也是難以為繼的。所有這些,都為中國國家戰略的話語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國家戰略話語呈現中的問題與挑戰

在中國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中,或者說,在中國國家話語體系、全球話語體系的建構中,除了所取得經驗之外,也暴露了許多問題,面臨一些挑戰。這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首先,傳播模式的過度宣傳化。自從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一直到當代,都極其重視宣傳工作。在革命年代,宣傳成為群眾動員、軍隊動員、全黨動員的重要武器。奪取政權後,宣傳被納入政黨和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化、行政化、模式化,以至於「極致化」成為宣傳工作的重要特點。這主要表現在信息選擇的典型化、用詞用語的極端化、程度的虛擬化等方面。一個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的事迹,往往被極端拔高,儘可能地用大詞、程度副詞等,比如從「中國夢」到「世界夢」,從「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合作夥伴」到「戰略合作夥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都具有「極致化」傾向。

「宣傳」是現當代中國乃至世界「革命」中的一個關鍵詞。據載,「宣傳」一詞最初起源於羅馬教皇。162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為了推進反宗教改革運動,設立了「布教聖省」的神聖宗教語言。在法國革命以後,「宣傳」成為精英所運用的帶有啟蒙使命感的政治用語。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輿論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的宣傳戰,以至於我國現當代的新聞宣傳,無不是把「宣傳」作為一種武器、一種戰略來實施的。所謂「宣傳」,就「是為特定的目的給予個人或集團的態度和思想以影響,並誘使其朝向設計好的方向行動的說服交流活動的總稱」。

「宣傳」就意味著以傳者的意志為先導,利用傳者權勢,對受眾施加直接目標性信息「攻擊」;在傳播方式、方法方面,採用統一的口徑、渠道,不顧及或者漠視受眾的信息接受權利。因此,「現在『宣傳』常被用於否定的意義。有虛偽、欺瞞、操作、洗腦等不真實和不正直的意涵。」在歐美社會中,「Propaganda」(宣傳)是具有貶義的一個術語。因為「宣傳」通常被認為「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偽造信息;在國際宣傳上,對國際上不同國家的訴求也不了解。美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政府宣傳不僅沒有讓國內反戰人士認同參戰的必要性,反而讓民眾普遍地產生了對政府宣傳的不信任。」

因此,在大眾傳播方式中,歐美的國家傳播媒體多是採用「說服」的修辭方法,即使擁有權勢的國家元首,也不用通常的「權勢宣傳」方式,而是平等的「說服」,是富有技巧地講故事,因為失敗的敘事往往意味著外交政策的慘敗。大眾媒體傳播則多採用「專業主義」的新聞報道,即「去立場化」,通過對新聞事件的篩選、拆解,或者說「敘事」,表達態度傾向或者價值判斷。這種傳播往往被冠以「客觀」「公開」「公正」的名義,即使其功能上與宣傳並沒有本質差異。

其次,不同程度忽視了政治、軍事和文化等的內外差異,缺少對他者的信息需求關顧,缺乏對其他文化和文明的細緻認知。第一,是內外不分。一些對內、對關鍵核心群體的講話,也公開到大眾媒體上。比如,對內宣傳中要求軍隊「時刻準備打仗」,因為網路已經全球化了,中國的軍隊要「時刻準備打仗」,鄰國就會猜想,中國「磨刀霍霍」,要準備和誰打仗?這無疑會增加周邊的緊張局勢,也使得中國在許多問題上自相矛盾。正如有的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負責任國家』這個術語顯示了其靈活性,它既表明了中國在維和上的矛盾態度,但又可以使中國能夠構建其對外安全策略的話語框架。」

第二,黨內、黨外不加區別。對黨員幹部的要求,往往被放大到整個社會,比如對黨和政府幹部的紀律要求,通過大眾媒體放大到全社會,壓力被直接傳導到了普通群眾那裡,導致群眾的婚喪嫁娶也被當作黨員幹部來要求,把黨內的矛盾轉嫁給了群眾。美國的元首言行報道,對媒體來說多是基於利益需求,是滿足納稅人知情權的一種舉措。但是,中國領導人的言行往往是被作為媒體任務來加以報道的。媒體「走基層」往往就成了「走上層」「走表層」。

第三,在國際傳播上往往忽視對不同受眾的心理差異的認知,也採取對內的宣傳手法,甚至是「下指示」的方法,造成一種以上對下的強勢態度。比如,在建立孔子學院過程中,就採取了國內的行政手段,採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管國外的大學原來是否有中國語言文化方面的教學機構就設置孔子學院,強行推進,導致矛盾。

在軍事傳播方面,軍隊改革是國家戰略,但是,國內新聞傳播中對軍隊如何改,如何提高戰鬥力,基本是公開的宣傳。似乎中國的軍事動向沒有任何秘密,一律廣而告之,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就涉及國家戰略的內外宣達問題,關涉傳播範圍及度量的選擇問題。

中非關係是國家戰略,關係到中國在聯合國乃至在全球的戰略地位。中國的對非援助是巨大的,但是,美國等國家卻說中國到非洲是為了攫取資源,並非為了非洲的建設,是「零和遊戲」。中國在這方面的宣傳卻又是很不夠的,中國應該不遺餘力地告訴世界真相。

總之,中國的戰略傳播還停留在宣傳層面,缺乏修辭性傳播。在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諸多層面,內外不分、中外不分,對內的宣傳範式被廣泛用於對外傳播,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有意識地強化,並常常出現「極致化」。體現在話語層面,就是好大喜功、報喜不報憂。這種「極致化」傳播偏向,既帶有黨性色彩,也具有國家屬性。

再次,是受「和合」文化傳統的影響,模稜兩可,多重標準。中國的對外戰略傳播,一方面呈現出立場鮮明、鋒芒畢露,比如在軍事傳播上號召軍隊「時刻準備打仗」;但是,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一定的「圓潤」甚至「圓滑」。和誰打仗、敵人是誰,又含糊不清。在許多國際問題的處理上,中國的國家方針、立場都基本是「和合式」的,缺乏強烈的針對性和明晰性。不關涉自己切身利益的,多是發表一些不疼不癢的言論,只表明自己的籠統立場,對當事方並不說三道四。這與美國戰略話語的「鋒芒畢露」截然不同。「和為貴」「和而不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與對方形成衝突,儘可能地避免面對面地對立,也就表現為總說「好話」,在體現國家政策、國家戰略的文本中有時缺乏鋒芒,過於「圓潤」。這或多或少地有悖於世界對於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期望。

對國家戰略話語呈現策略的思考

綜上所述,新世紀以來,中國提出了許多具有全球思維的「國家戰略」,並付諸實施,逐漸由區域向全球拓展,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同時也面臨許多阻力甚至挑戰。因此,「中國國家戰略」在國際推行中,應汲取成功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重視以下舉措:

第一,融通中外,內外有別。在國家戰略的制定、傳播和實施中,應重視利益的相關性、共享性、共通性、互利性,使國家戰略既能成就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同時也能融會鄰國、國際的利益目標。比如,中國在提出「中國夢」的同時,也提出了其他國家的夢想,提出了「人類共同夢想」;在提出「戰略合作夥伴」的同時,持開放態度,提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內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同時,在國際上用「倡議」,對接沿線國家,吸引相關國家參與。提出「亞投行」,但不局限於亞洲,向全球開放。因此,我國的上述戰略,贏得了國內外的積極響應。

反之,如果不能融通中外,內外沒有差別,對內對外一個口徑,對不同的受眾群體不加區別,那可能就會引發對立乃至對抗。比如我國軍事新聞宣傳中的強勢態度,一定程度上就「呼應」了國際上中國威脅論的喧囂,也為日本政府修改和平憲法提供了口實。

國家戰略的制定、傳播與實施的主體不同。國家戰略的制定者在話語呈現中應有語言學專家的把關,以保障戰略制定中話語呈現的正確性、準確性和明確性。在國家戰略的傳播階段,應徵詢新聞傳播學家的意見建議,以便進行安全性評估,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採取不同的傳播方式、傳播方法,以保障國家戰略宣達安全,避免潛在的失誤。

第二,口徑適宜,輕重有度。古人云:「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大意是,作為領導者,話語恰當,老百姓就會聽從;而說話不當,那麼,老百姓就會不聽。可見,國家戰略,特別是領導者的話語表達,事關國家安危,應選擇適當的傳播方式和方法。否則,可能引發騷動乃至騷亂。

2017年4月1日,新華社突然發布消息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毫無疑問,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國家戰略,且是「千年大計」。「消息一出,猶如平地春雷,響徹大江南北。」據有關媒體報道,在消息發布的當天夜晚,就有許多人連夜開車趕往雄安新區欲炒房,引發了不小的騷動。通過媒體報道獲悉,該戰略的動議早在一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討論過了。或許,這種戰略的傳播是經過深入謀劃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轟動效果。之後,跟進鋪天蓋地的新聞宣傳,結果就是當地各個管理部門的工作措手不及。與突然的宣布相比,是否還有更為適當的傳播方式?傳播的口徑、度量是否還有更佳選擇,這都是值得思考的。

國家戰略有的屬於執政黨的內部文件,並不需要周知社會公眾。因此,在內外傳播中,應區分不同的國家、民族乃至受眾的不同層次,輕重有度,口徑適宜。國家戰略的全民傳播乃至全球傳播,固然對戰略的實施具有動員作用,但是,如果超過了其所能承受的度量,對被實施者來說,可能不是動員,而是威脅。

第三,古今傳承,內外對接。在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中,既需要汲取古代的歷史經驗,也需要吸收國外的優秀成果。關於話語之於身家性命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國古人已作過論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人而無辭,安所用之。……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因此,國家戰略的宣達理應借鑒古典智慧。

此外,熱情、外顯、坦率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質性。無論是立場表達,還是態度宣誓,都無法掩飾這種民族的質性。但是,在中華文化中,還有另一種表達傳統:委婉、含蓄。這在文學領域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月上六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東風惡,歡情薄」;等等。如果兼容中華文明的上述質性,在國家戰略的宣達中既熱情坦誠,又委婉含蓄,就是做到了「古今傳承,內外對接」。

當然,近年來,中國的國家戰略話語呈現也非常注重內外話語的對接問題。比如「中國夢」對接「世界夢」,區域「命運共同體」對接「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哈國的「光明之路」倡議等。這些關鍵範疇的提出,蘊涵了包容性和兼容性,沒有排他屬性。當然,有一些概念具有明顯的「排他性」,比如「戰略合作夥伴」「全面戰略合作夥伴」,等等。這種關鍵範疇的「排他性」是有前提預設的,在排他性的同時,預設了關注性、吸引力。

綜上所述,以怎樣的話語方式呈現中國的「國家戰略」,提高其傳播的質量和效率,使之更容易為國際社會所接受,與世界各國形成對接,消除抵觸、對抗等不安全因素,不僅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實踐問題,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傳播、國際傳播、全球傳播的重要研究課題,不僅關涉中國的國家話語體系建構,也關涉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建構乃至全球話語體系建構。中國的國家戰略話語安全,不僅是中國國家傳播體系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傳播體系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思考中國國家戰略的話語呈現,探究國家媒介空間、話語空間的建構和安全問題與挑戰,綜括中國國家戰略話語呈現與宣達的經驗,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促進國家話語體系、全球話語體系的建構,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意義,而且富有重要的傳播實踐價值。

注釋

【1】《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勝利閉幕》,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網站,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6-12/11/content_668002.htm。

【2】孫辰茜:《外交部: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確認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11/c_1120957675.htm,2017年5月11日。

【3】參見《論語·子路》。

【4】參見《周易·繫辭》。

【5】【6】[日]小山內宏:《現代戰略論》,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8、49頁。

【7】周丕啟:《國家大戰略:概念與原則》,《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7期,第59頁。

【8】薄貴利:《論國家戰略的科學內涵》,《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第7期,第73頁。

【9】我國於2016年11月7日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參見習近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1/07/content_2001581.htm,2016年11月7日。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1/07/content_2001605.htm,2016年11月7日。

【11】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曾明確提出「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

【12】【13】王榮:《〈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年,第32~33、34頁。

【14】孫利:《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下水》,央廣網,http://china.cnr.cn/news/20170427/t20170427_523727629.shtml?_t_t_t=0.6916120919077393,2017年4月27日。

【15】《習近平提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中國經濟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8/11/c_1112013039.htm,2014年8月11日。

【16】魏建華:《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積極成果》,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17/c_1120330914.htm,2017年1月17日。

【17】《中國支持普京歐亞經濟夥伴關係的倡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putniknews.cn/russia/201512041017251276/,2015年12月4日。

【18】劉剛、王天樂:《「一帶一路」握手「兩廊一圈」——大項目建設為中越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104/c1002-27773525.html,2015年11月4日。

【19】張智勇:《杜布羅夫尼克論壇討論「三海連接倡議」》,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8/c_129258537.htm,2016年8月28日。

【20】郭繼文:《我「一帶一路」倡議和韓國「歐亞倡議」有機對接——雙方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改革報》,http://www.crd.net.cn/2015-11/04/content_17607137.htm,2015年11月4日;武文卿:《「一帶一路」對接韓國「歐亞倡議」:中韓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招標》,2015年第45期,第12~13頁。

【21】http://editorials.voa.gov/a/us-asia-pacific-rebalance/3555892.html; http://www.state.gov/r/pa/pl/2013/218776.htm; 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18988.pdf.

【22】【23】【24】[日]左藤卓己:《現代傳媒史》,諸葛蔚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18、118、118頁。

【25】林敏華:《美國之音簡史:美國之音與美國國家傳播戰略》,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第6頁。

【26】Kai Oppermann and Alexander Spencer, "Telling stories of failure: narrative constructions of foreign policy fiascos",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2015, 23(5): pp.685-701.

【27】Courtney J. Richardson, "A Responsible Power? China and the UN Peacekeeping Regime",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Vol.18, No.3, June 2011, p.286.

【28】參見《詩經·大雅·板》。

【29】《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401/c1001-29185929.html,2017年4月1日。

【30】【31】霍小光、張旭東、王敏、曹國廠、李亞紅:《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紀實》,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413/c1001-29209362.html,2017年4月13日。

【32】【33】劉向:《說苑·善說》。

【作者簡介】陳汝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全球修辭學會會長,國家傳播學會會長,全球話語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修辭學、新聞傳播學、語言學。主要著作有《修辭學教程》《語言倫理學》《國家傳播學》等。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什麼是戰略》,迄今為止最全的戰略定義解析
各家銀行都在布局大零售戰略!
美中東戰略自食其果
烏克蘭的圖160曾經比俄羅斯還多,結果卻自己拆個精光!
當今中國的大問題:大國博弈與中國選擇

TAG:經驗 | 安全 | 國家 | 國家戰略 | 戰略 | 傳播 | 話語 | 視野 | 問題 | 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