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首次中東行:虛實之間,布局謀篇

5月20日至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任4個月後終於開啟了他的外交首秀。與以往大多數美國新上任總統通常首訪美國周邊鄰國加拿大或墨西哥有所不同的是,特朗普總統的外交首訪地是反恐前線以及各種矛盾交叉混雜的中東地區。通過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特朗普在中東地區下了一盤虛實相間的戰略布局之棋。

首先,特朗普對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訪問不僅通過與沙特達成千億美元軍售為美國軍工企業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通過拉攏沙特和以色列鞏固了本來有些離散的美沙和美以同盟關係,確立了以沙特和以色列為軸心的美國新中東戰略布局。

在奧巴馬執政的8年時間內,美沙和美以同盟關係由於美國緩和與伊朗的外交關係並全力推動達成伊核協議而漸行漸遠,而兩國的宿敵伊朗不僅通過核協議的簽署極大改善了國際孤立和國內經濟環境,而且通過在敘利亞內戰和葉門內戰中與俄羅斯及葉門胡塞武裝聯手行動,逐漸在中東地區擴大了其地區影響力。

一邊是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擴大,一邊是奧巴馬政府不斷地從中東「脫身」。對這一此消彼長深感焦慮的沙特和以色列,因此急需增強自身的安全保障,並熱盼特朗普政府「糾偏」奧巴馬的「脫身」政策,重返中東。

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自然不會只給予而不索取。此次伴隨美國重返中東腳步的是,立即生效的高達1100億美元的軍火合同以及未來10年總額3500億美元的後續武器交易。這份實實在在的「生意合同」不僅可為美國軍工企業和美國人創造更多工作崗位,而且可以通過軍售激活美沙同盟,並通過軍售將更多中東地區安全責任轉移到地區盟國身上。據悉,為投桃報李,沙特還準備對美國增加400多億美元投資,在新技術、能源和工業領域為美國新創造400多萬個工作崗位。

另外,確立沙特的地區盟國「軸心」地位,也是特朗普總統為其新中東戰略布局謀篇的重要一步。

在特朗普訪問沙特期間,共舉行了美沙首腦會晤、美國-海合會峰會、美國-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峰會共三場峰會。這三場峰會均以沙特為核心,如同以沙特為圓心畫出三個不斷擴大的同心圓。同心圓的建立既可確立並鞏固沙特的「軸心」地位,也可改善和密切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特別是改善特朗普總統本人競選期間及上任後推出「禁穆令」而在穆斯林國家的較差口碑),加強反恐合作,並為打造未來以沙特為核心的「阿拉伯版北約」、凸顯美國在中東乃至世界的領導力開篇布局。

與滿載實際訪問成果的沙特行所不同的是,特朗普出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並就巴以問題發表講話則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從此前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信口開河地認可「一國方案」,到現在認可「兩國方案」;從剛上台時高調聲稱要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地位待定的耶路撒冷,到此次訪問中東時絕口不提此事;從公開為安理會決議譴責擴建定居點替以色列叫屈,到要求以色列在定居點擴建方面表現出克制,這些變化一方面說明特朗普逐漸認識到巴以問題的複雜性,試圖在巴以之間尋求平衡,另一方面也說明上任僅4個月的特朗普總統仍在學習和調適其中東政策,不可能就複雜的巴以問題拿出什麼實際方案。訪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充其量是體現一種人道關懷和政治意願,是一次虛多實少的訪問。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開啟中東行的同時,還伴隨著中東另一個大國伊朗總統選舉的落幕。簽署伊核協議的改革派總統魯哈尼的再次當選,應當是緩和將要到來的美國與伊朗衝突的重要利好因素。在特朗普政府不斷公開指責伊朗試射導彈並因此繼續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時,其拉攏和激活與沙特和以色列戰略同盟關係並對抗伊朗的中東政策雛形雖已隱約可見,但還遠未成形。

作者:
推薦閱讀:

中東戰爭簡史
微看台丨普京中東再出手,美俄「軍事競賽」進入白熱化!
中東治亂之路充滿坎坷
深度│「民主化」為何不能拯救中東?

TAG:中東 | 布局 | 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