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然對歐洲痛下殺手:這三國下場實在太慘

  英媒文章,原題:中國對美國發出的「大國」呼聲或引發摩擦 本周末習抵達加利福尼亞時,他將帶去一種新的中國世界觀。

  5年前,中國有力地拒絕以「兩國集團(G2)」界定華盛頓與北京之間關係的構想,這個說法至今遭到中國官員的斷然駁斥。但是,習先生作為中國國家主席準備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會晤時,北京卻不動聲色地接受了這個構想,並對其改頭換面。

李克強總理

  新領導層上任後,中國發出的訊息截然不同。他們似乎在說,中國走上了世界舞台,而更條理分明、更自信的外交政策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

  美國外交官說,相比上屆政府,他們現在有遠遠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中國高級官員,但中國官員似乎老想讓美國人承認,「新型大國關係」是兩個勢均力敵的角色之間的關係。

  這個口號的核心,正如「G2」構想,是希望中國的崛起不會像歷史上那樣,伴隨著一個崛起中的國家遭遇超級大國時幾乎都會出現的摩擦和戰爭。危險在於,只關注與單一國家的關係,會在別處產生摩擦,因為在單方面升級與美國的關係、達到對等大國關係的同時,北京降格了與所有其他國家的關係。

  人人都需認識到,按照中國由G2啟發的新世界觀,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其他國家都不屬於大國,因而都是可犧牲和可以被忽視的。

  歐洲國家尤其應意識到,如果他們不願互相團結,而中國決定懲罰某個歐洲國家,那麼最終,他們將陷於英國現在的處境。

  法國總統來了,從中國帶走了大禮包。中國總理去德國了,相信德國也會得到好處。而英國卻只能在一邊看著。

  

李克強總理

  2007年9月,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達賴,遭到中國的「報復」。德國由她開此先例,中國來氣理所當然。於是中國就疏遠德國而親近英法,讓德國吃了苦頭。後來默克爾學乖了,連任後沒敢再會見達賴,而且還和中國關係混得不錯。

  2008年12月,法國總統薩科齊也開法國先例會見達賴,尤其當時他具有「雙重身份」,影響更壞,加之北京奧運會前他也發揮了壞作用,所以中國對法國的報復來得更加猛烈。

  於是中國又給英德甜頭,讓法國大吃苦頭。最後一直逼到法國和中國發了一個聯合聲明,這才算饒過法國。有趣的是,薩科奇後來一再做出討好中國之舉,只是他該下台還是下台了。

  2012年5月,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達賴。這回輪到英國吃苦頭,法德得甜頭了。

  雖然卡梅倫不是英國的先例,但一年後的今天,一直想來中國訪問的卡梅倫仍然遲遲不能成行。

  按英國媒體的說法,英國將為此損失數十億英鎊的中國投資。是要拒不認錯的面子呢,還是要雪中送炭的票子呢?這對英國來說還真是一個問題。

  雖然目前英國貌似不低頭,但結局很可能與德法一樣,做出某種姿態求得中國「原諒」。

  中國認準了歐盟內部特別是德法英三大國之間的不團結,進而施以經濟離間手段。

  昔日的大英帝國在如今的財神爺中國面前,想梗著脖子堅持下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啊。

  

  中國對歐盟大反擊:先拿法國開刀真正意圖被曝光

  必須反擊!對歐盟的所有產品進行「雙反」調查,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中國不是懦夫。對歐盟的所有產品加大徵稅,尤其是奢侈產品、汽車、機械設備,葡萄酒、輕工業產品進行高額徵稅!

中歐「雙反」貿易戰

  「我們必須保持冷靜」,5日,法國農業部長勒福爾一邊對國內葡萄酒製造商的擔憂表示理解,一邊辯稱法國並未對葡萄酒產業補貼,中國的舉動「不公」。5日,法國政府發言人貝卡森說,「歐盟委員會應組織會議,幫27個成員國建立起統一立場」,這是總統奧朗德的願望。

  法新社稱,巴黎的意思是敦促歐盟成員國趕緊找到統一對策,因為中國當日宣布對歐盟葡萄酒啟動「雙反」調查,而法國是對華出口葡萄酒的第一大國。有消息稱,法國在制裁中國光伏企業的態度表現曖昧。

  就在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4日宣布分階段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幾小時後,中國商務部網站上迅速貼出兩則聲明,一則稱對「歐方執意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採取不公正的徵稅措施」表示「堅決反對」,另一則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但路透社等西方媒體一致將此舉形容為中方的「反擊」。

  法新社稱,中歐貿易爭端因此出現「戲劇性升級」,北京選擇葡萄酒產業回擊是「有的放矢」。在歐盟不久前就是否對華徵稅投票時,法國是4個支持徵稅的國家之一,而法國去年對華出口葡萄酒多達1。4億公升,價值7。88億美元。

  歐盟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霍素克說,中國很可能會報復,而且歐盟是世界上對己方企業補貼最多的經濟體,中國想報復不愁找不到目標。這令歐洲對中國的光伏制裁失去意義。歐洲大部分的光伏企業昨日都攻擊了歐盟貿易代表做出的制裁北京的決定,稱其愚蠢且自不量力!

  歐盟農業方面的新聞發言人5日說,中國是歐盟第五大葡萄酒出口目的地,也是出口量增長最快的地方。歐盟現在認為對華紅酒出口與光伏「雙反」沒有關係。不論今後情況如何變化,歐盟都會儘力保護紅酒製造商的利益。

  

中歐貿易戰

  中國用葡萄酒反制歐盟的真正用意

  針對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決定,中國正在加強其反制措施。歐盟作為中國光伏產品最大出口地區,此次徵稅將影響甚大,因此中國商務部6月5日宣布啟動對歐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預計中方希望通過「報復」來促使歐盟讓步,中歐間的博弈卻有愈演愈烈之勢。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6月5日在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的記者會上強調:「我們一貫堅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認為歐洲各國政府通過提供補貼等不正當地保護本地葡萄酒產業,已對中國的葡萄酒產業造成打擊。

  歐盟委員會在前一日以中國光伏產品被非法廉價進口和銷售為由,決定從6月6日起對該類產品徵收11。8%的反傾銷關稅。中國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調查顯然是針對上述決定作出的反擊。

  在此問題上中國也深感危機。中國的光伏產量佔到全球的6成,其中約85%依賴出口。據中方統計,面向歐盟的出口佔到總產量的6成,2011年的出口額達到了約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5億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光伏產業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比較低,11。8%的反傾銷稅可能對某些企業傷害大一些」。

  迅速拋出反制措施也顯露出中方的危機感。而作為反制的對象,中國挑選了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消費量在中國不斷上升的「葡萄酒」。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去年中國從歐盟進口的葡萄酒達到25。7萬升,是2009年的4倍,其中5成來自法國。從中可以看出中方的目的是為今後的光伏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歐盟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暫時只是為期2個月的臨時性措施。如果中方不進行應對的話,稅率將提高到平均47。6%。因歐盟曾表示將按平均47%的稅率進行徵收,中方業界人士認為「這已經讓歐盟做出了一定讓步」。

  其實中國在背後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底訪問德國之際,從德國總理默克爾那裡得到了「將盡量避免徵稅」的回應。6月3日李克強總理又向歐盟委員會呼籲,希望雙方從大局出發,通過談判磋商解決貿易爭端。包括德國在內,27個歐盟成員國中可能有一半反對此項徵稅,因此不得不決定先採取2個月的臨時性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積極要求徵稅的是法國。選擇法國產量佔壓倒性優勢的葡萄酒來進行對峙,從中可以隱約地看出中方有意避免圍繞光伏產品產生更多的摩擦。

  

中歐「雙反」貿易戰

  歐盟對華光伏產業落下鍘刀

  歐盟的鍘刀落下了。即便針對中國光伏產業11。8%的臨時性反傾銷稅似乎比預期的緩和,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利空。

  歐盟是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地。2011年中國有近358億美元的光伏產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輸送到歐洲市場;2012年歐洲市場占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據稱這次超過220億歐元涉案值的光伏「雙反」案,可能成為中歐貿易史上最大的爭端。

  中國光伏企業為何成了「待宰羔羊」

  從去年9月歐盟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可謂風聲鶴唳。據業內人士估算,一旦開徵懲罰性關稅,將導致中國大批光伏企業破產,造成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損失,超過2000億元的不良貸款風險和超過50萬人的直接人口失業。

  今年3月,中國光伏產業「排頭兵」無錫尚德因債務泡沫崩潰而申請破產,這就如同中國光伏產業內外交困的縮影。近年來,國內「光伏基地」遍地開花,全國31個省(區、市)均把光伏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光伏產業基地超過100個。雖然中國連續3年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國,但飽受產能過剩之苦的中國光伏行業卻不得不面臨又一輪大洗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有關人士預測,到目前為止,這一輪「雙反戰」,歐盟已經「下了殺手」,就算在未來幾個月的「緩衝期」中有所妥協,也必然對中國光伏產品輸往歐洲市場的價格和規模,設置更高的壁壘。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大企業拿到配額的機會更大,蝦兵蟹將們會死得更快」。

  事實上,歐盟內部對如此血腥的貿易戰也有不同聲音。上個月,據說在有關徵稅的「摸底投票」中,德國、英國和荷蘭等18個成員國投了反對票。

  同時,代表歐洲600多家光伏企業的行業協會——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發表聲明,認為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僅傷害歐洲光伏產業,還會損害整個歐洲經濟。

  

中歐貿易戰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6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今後3年內失去24萬多個工作崗位,損失270億歐元的「附加值」。這之前,該協會還組織成員抬著仿製棺材,在歐盟總部外為歐洲光伏業「出殯」,示威反對。

  但這並沒有阻止歐盟委員會的決定。他們在6月4日晚宣布,自6月6日起,歐盟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該稅率將升至47。6%。這僅僅比此前透露出的消息多出了兩個月的緩衝期。

  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死緩」無異於立即執行。因為本來光伏產業就已進入薄利時代,中國產品相比韓國、美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很小,這增加的11。8%。關稅足以把利潤全部吞掉。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王世江表示,「這一初裁結果貌似明顯好於之前的預期,但實際上足以將我國光伏產品驅逐出歐盟市場」。

  「歐盟吃定了中國」,經濟學家李才元認為,由於光伏產業已實現典型的「全球化分工」,而中國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上只是位居中下游,上游的核心技術、材料以及光伏生產設備等,都對歐盟有依賴,最關鍵的是中國企業還必須依賴歐盟市場,「他們抓住了你的軟肋,就算是增加關稅成本,你也不得不割肉飼虎,繼續出口。誰讓你既缺乏自主技術也缺少自主市場呢?」

  其實,早有業內人士對中國光伏產業嚴重「對外依賴」的情況發出預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兩年前就強調,技術瓶頸是中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弱點。在光伏產業,多晶硅生產的核心技術——三氯氫硅還原法被歐美企業壟斷,這個核心環節占成本的50%。

  當時,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也疾呼,如果只注重製造不注重科研,造成「技術短腿」,只關注短期利益不關注長期效益,「殺雞取卵」,中國的「光伏神話」最終可能成為「光伏泡沫」。而如今,他的公司竟然兌現了這個糟糕的預言。

  當核心技術與核心市場都依靠國外市場時,一旦關稅變化或貿易戰打響,中國光伏企業就變成了「待宰羔羊」。而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礙於各地政府對新興產業「大幹快上的衝動」,這些顯而易見的「瓶頸」並未得到重視。

  

  這是貨真價實的貿易保護主義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反映,在新能源核心技術上,往往是中國地方政府不願意投入,「他們從自身利益考慮,認為投入大、見效慢,而更鐘情於上馬短、平、快項目,這樣只要把基礎設施建起來,搞技術引進,或直接進口,搞組裝、拼裝,產業做大了,地方經濟的數字指標好看了,但長期效益和利潤卻不一定有多少。」

  這一輪「雙反戰」,正是對中國光伏產業「畸形」發展的嚴峻考驗。財經分析人士席淑靜認為,「雙反」並不完全是壞事,「光伏產業曾經熱過了頭,熱得頭腦發昏,『雙反』這盆冷水澆下之後,潑滅了一些企業不切實際的擴張念頭,潑滅了中國一些地方政府上馬光伏項目的衝動。」

  她引用一位國內光伏企業總裁的話,「市場不是這麼玩的,現在就是歐美教你應該怎麼玩。過去光伏企業的玩法是拼價格,拼到最後誰也掙不到錢,先是國外有幾家光伏企業撐不住了倒閉,接著是中國自己也岌岌可危。」

  也許真到了對自身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李才元認為,金融危機後,網路、電信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戰略產業,各國都緊抓不放。比如,美國推進「再工業化」戰略,三一集團的風電項目就在美國吃了禁令;歐洲推進新能源革命牽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光伏企業就成了祭品;再聯繫到中國最優秀的電信企業華為在美國、歐洲都遭遇排斥,這說明當下全球貿易的生態環境正發生巨大轉變。

  「自由貿易幾乎被歐美放棄了,如今流行的說法,是要求公平貿易,不能補貼、不能傾銷,這實質上是貨真價實的保護主義。」李才元說,「歐美的經濟政策是以國家利益為上的,什麼有助於打造新興產業,推動新興市場,他們就實施什麼,而不會受制於理論。」

  財經評論人士毛木子認為,原本歐洲市場被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光伏行業視為救命稻草,如今卻被「逼到了海邊」。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國內市場的擴容是必然選擇,相關引導政策也需要及時做好配套。「歐盟此舉或將倒逼國內出台政策力挺,帶動國內市場需求。」

  同時,在全球市場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國內光伏企業一貫賴以生存的「補貼」之路已經被堵死,政府「大概沒那麼傻了」。 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另一方面銀行也收緊了對光伏企業的授信。

  他說:「政府可能樂於見到一批產能落後企業死掉,並對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國有化。」

  未來中國家庭的房頂會不會架上光伏設備

  事實上,當中國光伏產業不得不擦乾眼淚、被動應戰之時,歐盟未必也就真能拿到好處。

推薦閱讀:

德國時尚雜誌發布 歐洲護膚品排行榜前十名
璀璨奪目的歐洲王妃王冠
王德華:誰是歐洲難民潮罪魁禍首?
盧森堡王儲大婚歐洲再迎王室婚禮(組圖)

TAG:中國 | 歐洲 | 三國 | 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