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摘錄(36)
06-12
思維方式是人們大腦活動的內在程式,它對人們的言行(及至影響外部世界)起決定性作用。思維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質性,象人的思想一樣,無色無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後天環境(文化及教育的)影響所致;思維方式其實又具物質性,大腦皮層對相同事物的反映,會引起皮層「觸突」產生某種化學反應和物理(生物電)脈衝,並按「既定路徑」來變化傳遞,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觀念(思想)。這種非物質性和物質性的交相影響,「無生有,有生無」,構成了思維方式演進發展的矛盾運動。 ——寶劍 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形成與幾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中國文化具兩個根本特點,一是崇聖性。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實際是專制與反專制的歷史。政治上的統治是專制的。各種內訌、動亂、戰爭,起因在於推翻一種專制,但不管成功與否,目的仍然還是建立另一種專制,以至一直延續著綿綿古國的超穩形態。政治既內涵於文化,政治又高居文化之上,它駕御著文化老車,使之循規蹈矩地沿其舊轍。專制政治須「忠君」,治下文化便少不了「一言堂」,「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當成必然邏輯。後來,經無數打壓、圍剿、殺戮,如火如荼如血,「異端」近乎趕盡殺絕,中國人「崇聖」的「既定路徑」思維終成了主脈。「崇聖」就是崇拜聖人,「聖人」就是過往已成名或可能成名的偉人,且愛屋及烏,這些偉人的觀點言論自在崇拜之列,甚至包括那些勢大主流的思想學說,比如時行的「全盤西化」論者。中國人雖少宗教,但這種崇拜卻是深入骨髓的,比宗教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在思想認識層面的表現,就是徹底卸卻人之主體性的本能:人在世卻不入世,天天碰面無數「實際」,卻不屑一顧;現實問題層出不窮,卻視若無睹,總在子曰君言,誰怎麼說過,哪本書有什麼觀點,歷史是怎樣的……,似乎只有拿著聖(別)人的觀點,找著過去的東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腳跟,才理直氣壯,才可能找到真理。「崇聖」思維經常穿著眩目的正統外衣,具有很大欺騙性(當然是對陷入窠臼者),其錯誤是認識方法出了偏差,癥結是「脫離實際」,遊離在過往知識的苦海,不能與時俱進。在當前知識爆炸,實際變化迅猛異常,現實問題的增速大大超過過往知識增速的歷史條件下,「崇聖」思維愈顯愚鈍,它無異於自閹人類寶貴的主觀能動本性,終致誤己誤人誤國的惡果。 ——寶劍 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中國從清朝的封建王國時,以曾國藩,李鴻章等許多中國知識精英經過數百多年的努力直到現在的發展與國際接軌,仍然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需要現代的知識精英來繼續努力創造而儘快大趕上和縮短與世界發動國家的社會文明,科技水平,法制秩序,軍事實力,教育系統等方面的差距。使咱們中國能夠真正成為世界強國而努力奮鬥之。 ——吳泫 我們在談在想要強盛我們的祖國時,最要緊的是冷靜和深入。 ——寶劍 一旦一種故有的思維方式沉澱下來, 我們就很難在其內部找到變革它的因素。這種模式中受益的人往往就是堅定維護它的力量,不管他們是否呤唱著進步的口號。這是中國近代史給我們的基本經驗之一。發現中國的文化缺陷固然是有意義的,然而改進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則必須用開放的思維,到實踐和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中去尋找。 ——cheny 美國的意圖很清楚,一方面通過廣泛結盟,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來壓制中國的實力,另一方面通過持續和強有力的意識形態攻勢,消除中國改變國際統治秩序的慾望,兩者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遏制中國對美國霸權的挑戰。 ——《傳統文化的影響束縛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思維與行動》 美國把世界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原則向全世界推廣,為的是掩蓋美利堅民族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美國利益集團掠奪全世界的真相,並且在刻意破壞弱國內部的團結,就像大革命後的法國與十九世紀的英國的所作所為一樣。其實在任何時代,世界主義的國際政治秩序既是最強大的民族國家倡導的,同時也是最有利於最強大的民族國家的。而個人主義原則深入人心的必然後果就是將培養一大批從感情上與思想上疏離母國的一切,對「先進」國家與文明頂禮膜拜的「皈依者」與「獨行者」,因而必然會削弱弱國抵抗與打敗強國所必需的凝聚力與戰鬥力。 ——《傳統文化的影響束縛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思維與行動》 在十六、十七世紀資本主義起步階段時,西方國家的內部階級鬥爭極為激烈,弱者與窮人本能的感覺到,他們本來就在權力關係中處於不利地位,如果這種關係是由財富的佔有所決定的,那麼他們就永世不得翻身了。但是弱者與窮人的反抗最終沒能形成氣候,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大力向非西方世界進行殖民擴張,將原本應由本國內部的弱者與窮人承擔的慘痛的代價,大部分轉嫁給了殖民地各國人民。美國則是將印地安人趕盡殺絕,霸佔他們的土地,外加販毒販奴蓄奴和殘酷剝削非北歐移民以及瘋狂掠奪西半球各國。這種模式到現在有所改良,但其弱肉強食,以鄰為壑的本質永遠也不會改變!有人將此模式總結為「對內民主,對外擴張」真是一針見血! ——《傳統文化的影響束縛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思維與行動》 在西方人看來,一個強硬的、極難對付的敵人,就有可能是一個極有價值的盟友。而一個一觸即潰,缺乏戰鬥的勇氣與意志的敵人,根本就沒有利用價值。只配當永遠的失敗者。 對於中國來說,強硬的態度有助於它獲得西方國家的尊重,精明的作風可以遏制覬覦者的貪婪之心。以柔克剛,哀兵必勝這一套「孫子」兵法對西方人根本無效,他們的眼中只有實力的鬥爭與鬥爭的意志! ——《傳統文化的影響束縛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思維與行動》 弱國如果不採取積極的行動去改變相對弱勢,那麼這種弱勢地位將永遠也不會改變。歷史已經證明,沒有攻不破的堡壘,也沒有打不敗的敵人。無論是「大丈夫當如是也」的羨慕,還是「彼可取而代之」的蔑視,反正應該有一爭天下,不甘雌伏的雄心。對於中國來說,永保生存的意志、戰鬥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來面對一切挑戰,將為它贏得盟友,贏得大國的尊嚴,贏得領袖的資格。 ——《傳統文化的影響束縛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思維與行動》 文化先進與否並不在於尚文尚武,而在於她的競爭力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落後,是它缺少競爭力緣故,已經為歷史所多次證明了的。中國傳統文化要想創新,就必須吸收現代文化合理的內容,創造出新的文化,中華民族才能再造輝煌。靠中國傳統文化自身凈化和自我發展,只能死路一條,這也是為歷史多次證明了的。 ——《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依然是首要任務》 翟羽佳 中國文化始終走不出政治與倫理束縛的陰影,這是中國文化也是世界古老民族最大的弊端。古老文化,如果得不到現代文明猛葯的矯治,她會在現代商品化社會的淫威下,不斷發出腐臭來。現在很多電視台宣傳帝王思想的電視劇泛濫,就是中國古代帝王文化太強大的緣故。古老文化發出的腐臭,在中國的現在和將來很難根除,而且還會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各種包裝借屍還魂。 ——《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依然是首要任務》 翟羽佳 中國要確立科學與民主的態度,必須徹底批判和清理中國的傳統思想入手,當務之急,就是要把自由與民主精神的火炬重新點燃起來!中國人要想真得站立起來,就必須從從自卑與自大的阿Q精神風貌中脫胎出來,把自己改造成為現代理念的公民。李慎之說:「中國要想真正的強大,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思想啟蒙。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個體不自由的國家,能建造起繁榮強大的社會。自由,中國民主啟蒙的基點,民主社會需要腳踏實地的啟蒙。但是中國專制文化有著很大的反撲的能力,足以以國家的、民族的、甚至各種形式進行反撲。中國自由思想的啟蒙,看來是任重道遠,要有持久戰的準備,決不可靠一時、一事的運動來解決。 ——《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依然是首要任務》 翟羽佳 中國是一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國家,專制的封建思想統治下,專制主義和奴性主義刻骨銘心地嵌入國民的骨髓。沒有強大的衝擊,中國人的專制主義和奴性主義思想是不可能在短時間清除乾淨的。中國要想立新,就必須堅持民主與自由思想啟蒙,徹底清除封建主義和奴性主義思想,讓更多的站立起來後,才能真正地「立」起來,否則,在這樣的土壤了里,民主與自由的生長也不過是一個歪把子數,是長不好的。 ——《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依然是首要任務》 翟羽佳 李未熟先生說:「一個被發霉的歷史糾纏住的民族,其心理的沉積不會太薄。」正是因為如此原因,中國首要任務是民主啟蒙。只有堅持不懈地堅持民主思想啟蒙,改變國民的文化結構,用現代文明武裝我們自己,中國的事情才能更好地解決。胡適說:「我們要救國,應該從思想學問入手,無論如何迂緩總是逃不掉的。」 ——《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依然是首要任務》 翟羽佳 在當前這場民主化浪潮中,有如此眾多的非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現了向民主的轉變,其中多數國家向民主的轉變都是自身民主化條件發育成熟的結果。它表現為:這些國家向民主的過渡多都是以較為和平的方式實現的,很少暴力和流血;民主制度建立後,很少遇到強大的反抗,基本沒有反覆;民主制度的運作較為順利,民主制度和民主價值為多數國民所認同。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表明,各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進程是民主化的基本驅動力,它以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發展,也以不可阻遏的力量在摧毀權威主義政治,推動著民主化進程。一個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可以構成民主化的動因或障礙,推進或延緩民主化進程,但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力量面前,它的作用是有限的。經濟發展能夠突破文化的界限,或推動文化發生較快的變革。文化的特殊性可以使一個民族走上一條特殊的民主化道路,也可以使一個國家初建的民主制度及其運作著上民族的顏色,但沒有一種文化構成實現民主的絕對障礙。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基本上是全球性的,在非西方文化的各個地區和國家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現。在經濟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僅因為文化條件特殊而未能實現民主化的事例是少見的。它昭示了現代民主在全世界普適性的光明前景。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基督教對民主政治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在韓國表現得十分突出。在戰後初期,韓國基本上是以孔教為外表的佛教國家,只有1%的基督教徒。到80年代,基督教徒猛增到25% ,即4 千萬人口中有1 千萬是基督徒。改宗基督教的主要是政治上最活躍的部分:青年人、市民和中產階級。它使韓國社會孔教的權威主義和佛教的消極哲學讓位於基督教的好鬥精神。民主運動的兩位著名領袖金大中和金泳三都是基督徒,70年代在《民主救國宣言》上簽名的都是基督徒,有的是教會神職人員。金大中就曾極力推祟基督教在韓國民主化中的作用,認為基督教是民主運動的精神源泉,教會是民主運動的保壘。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一個國家發展達到一定社會經濟水平,即進入民主化的「轉變帶」。但外部影響會使其在進入「轉變帶」前就實現民主化,或在其進入「轉變帶」後推遲實現民主化。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間,美國雖然口頭上也高唱民主原則,但事實上,它常為了戰略需要和實際經濟利益而犧牲民主原則。世界上許多獨裁國家都是仰美國鼻息而生存的。在冷戰的年代,為與左翼勢力對抗,發展中國家的右派軍人獨裁政權和傳統的君主政體常得到美國的偏愛。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國際交往的擴大和深化,已經使當代世界已經日益聯結為一個整體。特別以覆蓋全球的通訊衛星和國際互聯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不分國界的「電子空間」,使世界真正變成了一個「地球村」。這使率先民主化的國家對其它國家產生更強烈更直接更迅捷的衝擊。 ——《當代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叢日雲 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本人之本性,在適當控制下使之流露是需要我們學會的技巧。它們表現的時候如果加以控制就稱為「和」,只有謹守「本性」,並使之恰到好處地表露,才能使天地萬物各歸其位,秩序景然地生生不息! ——周峰 其實造成腐敗的原因就有一條,那就是缺乏透明度。歸根結底就是缺乏監督機制。說白了也和誠信問題一樣,沒有人管。那沒有什麼人管?其實也就是沒有老百姓管,或者是老百姓不能管或不敢管或管不了。 透明度問題涉及到了權力分配的問題,作為老百姓應該首先享有知情權,然後還得有言論自由的權力。當然既然有了言論自由的權力,那麼就理所當然的獲得了集會權,結社權和監督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透明度。否則即使再透明,老百姓也只會落個看著干著急。就象大家常議論的腐敗一樣,這本是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了,可老百姓更多的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這也是很徒然的。 時下的中國關於人權,公民權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話題可謂不少。總結一下無外乎兩大類,一類是放權於民會影響社會安定,而最終影響經濟發展。實際上這話似乎不無道理。沒有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要想全力以赴地從事生產經營也不太可能。但問題是如果生活在一個缺乏人權,公民權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質量也確實難於保障。再加之有些得勢利階層利用所掌握的權力欺行霸市,魚肉百姓,結黨營私,恐怕老百姓也不會總忍著!最終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放權於民其實就是實行民主監督。而民主的功用之一就是防止造反有理。把責任和義務均攤給每個人反倒是人人有責,人人有義務。這樣不也是可以促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嗎? ——周峰 無需綴言,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而這一個個的人之間必將發生或直接或間接的相互關係,並最終形成一定的生產關係狀態。因此任何一個社會中的生產關係都具有「網路」特徵,其中的「個體」是這一關係網的節點。如果把社會不良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理解成一個網的節點的損壞對整個網的完整性的危害顯得過於形而上學,但是完全可以把這種個體不良行為的危害比喻成肌體中細胞發生惡性改變之後對肌體的影響。 ——周峰 從這個意義上說,其實生活自有它要遵循的客觀規律,而這些是沒法藉助「思想」來改變的。現實的利益是個永恆的問題,也是生活所遵循的原則之一。利益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只有突出利益才能有「良」與「不良」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顧甚至損害其它人的利益,這似乎是難於避免的,但卻是「不良」的社會行為。而「良」可以是利己利它,不良則可以是只利己不利它,或者既不利己也不利它。 ——周峰 生活艱難的時候需要道德仁義,生活富裕了還需要這些嗎?生活的艱難,富裕與否最直接的影響到的是人的慾望的實現和滿足,而慾望並不是由道德仁義能夠包打天下的。也就是講究仁義道德的社會可以部份緩解人的慾望。這點看上去有些情同「望梅止渴」,所以還需要一種更強制性的約束機制,那就是法律和專政。仁義道德和法律是制約人的慾望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所衍生的社會張力的兩道大灞或者是兩道圍牆。否則人慾橫流勢必衝擊社會安定。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仁義的理念既有教育引導作用,又有束縛制約作用。因此它們並不是單純的「好」 「壞」和「善」這些屬於人的品行的東西所能替代的。儘管世俗地理解道德仁義在很多的情況下就是如此,但理性地分析這些東西就不一樣了。 ——《道德的命運》 周峰 中國,中國人你是否依然繼承了諸子百家燦爛的文化?是否準備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裝典人類的今天,明天?你是否依然保留央央大國的氣度和寬容?你是否準備帶給人類普適的價值觀和生存理念?你是否準備讓人類更加幸福,平等,友愛,和諧? 你是否準備讓世界更公平,合理,安全和充滿希望? ——周峰 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國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禍福,身家性命,而外國的算命多是預測一個人是不是運氣,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滿足慾望等。兩者似乎的差別在於前者比較關心生老病死,而後者更多地在意現實的感受。這兩種差異有其文化的基礎。中國的文化並不過分地強調榮華富貴,特別是道儒佛文化。只要是平平安安地活著,即便是忍氣吞聲也比死了好得多,此即所謂的「好死不如賴活著」。西方人可以大呼「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也就是說「不自由毋寧死」,而這些中國人是不情願的。 ——《中國人的命及其它 》 周峰 在過去的中國,三教九流大談「無為而治「,大談」中庸」,大談「看破紅塵」,大談「仁義道德」,大談「滅人慾,興天理」,使人以為活著就得無為,就得中庸,就得避世,就的講孝悌仁義,忠信貞廉。其實這些適度地講,適度地用也並非不可以,只是太極端了就有欺人和自欺的嫌疑了。 ——《中國人的命及其它 》 周峰 幾千年的封建文化積澱了精華,但也有大量的塵垢。光憑一場「五四」和毛澤東等人的努力恐嫌不夠。必須仰仗每一個有良知而不滿現狀的中國人一齊努力才行。 ——《中國人的命及其它 》 周峰 人頭稅是一種貌似公正其實殺貧濟富的稅種,它的計征對象囊括了所有國民,不分貧富,均需徵收。窮人不堪其重負,而富人不關痛癢,會使貧者越貧,加大貧富差距。 ——《中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實質與改革設想》 林曇 土地是農民的社會保障,所以不能私有化,不能隨意處置和流轉土地,實質上是強迫農民自我保障。 ——秦暉 現行的社保體制肯定是持續不下去了,錢不能從天上掉下來。中國的問題根子在不公平,而不是老齡化。養老是工業化的產物,農業社會沒有退休。 ——關信平 天災並不可怕,只要不是人禍就行。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疾病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 ——燕山居士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不久,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艾倫·杜勒斯,就在其所拋出的《戰後國際關係原則》中,說過一段對社會主義的蘇聯如何搞和平演變戰略陰謀的「精彩的講話」:「我們在蘇聯播種下混亂的種子後,應該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有價值的東西換成贗品,並使他們相信這些假東西……我們一定能在俄羅斯本國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幫手和盟友,這就能使那些世界上最不馴服的人民,一場接一場地演出自身滅亡及其自我意識不可逆轉地完全消失的規模極其巨大的悲劇……我們應消除文學和藝術的社會本質,使藝術家疏遠它,使他們不想去描寫和了解人民群眾內部發生的事情。讓文學、戲劇和電影都來表現和頌揚人的最鄙劣的情感,我們要千方百計地支持和鼓勵那些往人的意識里灌輸崇拜暴力、色情和叛賣行為的思想,簡言之,灌輸崇拜各種不道德行為的思想的所謂藝術家。我們要在國家管理部門製造混亂,使人不易覺察地、但是積極而始終如一地鼓勵官員們的恣意妄為和貪污受賄,把不講原則、官僚主義和拖拉作風捧為美德。我們要嘲笑誠實和正派,使之成為誰也不需要的東西,成為過去時代的殘餘。粗野、撒謊、酗酒和吸毒,相互之間出於本能的猜疑,反覆無常,民族主義和各族人民的敵視,首先是對俄羅斯人民的敵視和仇恨等。所有這些東西應該用巧妙的和使人不易覺察的方式加以培養,使之開出鮮艷的花朵,只有少數人才能猜測到或者甚至懂得正在發生什麼事,但是我們將設法使這些人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使他們成為嘲笑的對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誹謗他們和宣布他們為社會渣滓的方法。」 ——美國的《福布萊特計劃》和「十條誡命」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外友好人士所提供的資料證明,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極機密「行事手冊」(Rules for Operation)中關於對付中國的部分,最初撰寫於1951年,以後曾經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項。內部代號稱為:《十條誡命》(TenCommandment),包括有如下一些險惡的內容: 1.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替他們製造對色情奔放的興趣和機會,進而鼓勵他們進行性的濫交。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 2.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布。只要他們嚮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們的青年的注意力,從他們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於: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遊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雲H信。 4.時常製造一些無風三尺浪的無事之事,讓他們的人民公開討論。就樣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種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別要在他們的少數民族裡找好機會,分裂他們的地區,分裂他們的民族,分裂他們的感情,在他們之間製造新仇舊恨,這是完全不能忽視的策略。 5.我們要不斷地製造「新聞」,醜化他們的領導。我們的記者應該找機會採訪他們,然後組織他們自己的言詞來攻擊他們自己。在一些國際聚會的場所,拍攝照片時要特別留意,這是醜化他們的最佳時機。我們要透過一切可能,讓他們的人民在無意中發現,他們的領導是醜陋的,怪模怪樣的,卑鄙的和污穢的。 6.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傳揚「民主」。一有機會,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無形,就要抓緊發動「民主運動」。無論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不斷地對他們(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權。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斷地說同樣的話,他們的人民就一定會相信我們說的是真理。我們抓住一個人是一個人,我們佔住一個地盤是一個地盤,一定要不擇手段。我們的商業機構和人員,都絕不能以佔據了商業市場為最後目的。因為商業市場會轉眼就失去的,如果我們沒有佔領政治市場的話。 7.我們要盡量鼓勵他們(政府)花費,鼓勵他們的信用,使他們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只要他們對物價失去了控制,他們在人民的心目中就會全垮台了。 8.我們要以我們的經濟和技術的優勢,有形無形地打擊他們的工業,只要他們的工業在不知不覺中癱瘓下來,我們就可以鼓勵社會動亂。不過我們必須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幫助和援助他們,這樣他們(政府)就顯得疲軟。一個疲軟的政府,就會帶來更大更強的動亂。 9.我們要利用所有的資源,甚至於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環他們的傳統價值觀。我們要利用一切來毀滅他們的道德人心。摧毀他們的自尊自信的鑰匙:就是盡量打擊他們刻苦耐勞的精神。 10.暗地運送各種武器,裝備他們一切的敵人,和可能成為他們的敵人的人們。 ——美國的《福布萊特計劃》和「十條誡命」 中國最大的敵人是兩個:一、動蕩並分裂,那就什麼都幹不成。二、官僚主義的全面復燃。 ——林曇 蘇共最主要教訓於黨的領導集團從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從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者變為人民的統治者,把人民賦予的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權力變為實現和維護統治集團利益的權力。 ——《全球化與共產黨》 賈仕武 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力,一定是體現在擁有廣泛的權利,比如選舉權、被選舉權、監督權、罷免權、知情權、決策權等等,等等,只有落實了這些廣泛的權利,我們才能說人民群眾是國家的真正主人。因此,落實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老吳 政治(體制)改革應該借鑒經濟改革的經驗,搞漸進式改革,從易到難,逐步實現。另一方面,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總是處在被壓迫地位,從未翻身做過主人,因此從翻身到真正當家作主也必然有一個學習、鍛煉、提高的過程。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建議首期目標應落實知情權和議論權。 所謂知情權,也還可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後,在一開始也不必太計較。所謂議論權屬於監督權中的輿論監督,但和批評權還不一樣,議論權還包括表揚、包括評功擺好,且主要在事後行使。 ——老吳 落實知情權和議論權,有利於培養公僕意識。辦了事要讓大家知道,怎麼辦的,中間是怎麼回事,這就告訴幹部你不是為上級辦事,是為老百姓辦事;而直面老百姓的議論,邀請人民群眾品頭論足,將使幹部面對社會壓力,有助於沖淡完成上級任務,為個人陞官打造「政績工程」的念頭。 ——老吳 落實知情權和議論權,有助於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議論政府可以有很多收穫。如果表揚、誇獎的多,說明事情的確辦的不錯;如果不滿意的多,那就可以反思一下,是事情辦的不對,還是好事沒有辦好?事情的結果如何,在事先會有個估計,但究竟如何,還是應該聽聽群眾的反映,不能領導說好就是好,不好也好;領導說不好就是不好,好也不好。而另一方面,通過議論也教育了群眾,什麼樣的事是對的,什麼樣的事是錯的,怎樣才能辦好,如何避免辦壞,等等。 ——老吳 選舉首先必須有充分的知情權,否則的話和盲人摸象也差不了多少。選舉過程就是對候選人進行品頭論足,也就是議論。人民群眾行使議論權是提高人們鑒別能力的途徑之一。 ——老吳 人民要的不是動亂,人民要的不是混亂,人民要的不是毫無保障的社會,人民要的不是是非顛倒的革命。 ——雲山 自由主義者應該是不會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也不肯讓別人的意志強加於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會平等待人,不會因勢而對人俯仰;可以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誓死扞衛對方說話的權利。 這樣的人遊離於社會的邊緣,十分稀少,但也還算可以見到那麼幾個。性情並不隨和,再不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稀泥,不會因為對方是上級、是有錢人、是有學問的人,而恭順異常,也不會因為對方是下級、是乞丐、是文盲,而踞傲不已。故而給人感覺不大正常,因為,我們畢竟生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有著5000年傳統的等級觀念。 ——《自由主義者與自由派》 林曇 中國的社會象一架具大無比的梯形梯子,人們都擁擁擠擠的站在不同的階梯上,低處滿是最勞苦的蟻民,大多數人都在賣力氣的向上一層爬去。這期間,踩人肩膀、頭頂、踢人下去的比比皆是,真的已經不需要再為此感嘆。 ——《自由主義者與自由派》 林曇 道德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但道德淪喪的民族肯定會比較可悲。其實,社會基本道德才是一個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社會公民的為人的基本標準。發財、治富提高個人的生活水準當然很好。但是,這絕不是為人的最高準則,更不該做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成就的最高標準而被宣傳和倡導。 ——林曇 誠信的意義重於利益。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政府的眼中,似也應該如此。 ——林曇 浪費,是暴軫天物,是對自己、子孫的不負責任,是對人類勞動的蔑視。 ——林曇 大家都看得到,凡是在發展中的,有民族自尊心的,想要振興民族經濟的國家,人民都以消費本國消費品為榮,比如:韓國。 ——林曇 縱觀世界歷史,一個民族不斷興盛、強大,從不落後、衰落,好像就從來沒有過。那麼我們今天的落後,實在是歷史的常態,我們不妨以平常心對待之。 從中華文明的興盛到落後,給我們什麼啟發呢?一個就是說要老老實實承認落後,虛心向先進的工商業文明學習;但另一方面,我們要恢復祖先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要超越今天的工商業文明。資本主義工商業文明的頂峰,已經被美國牢牢佔據了,我們要想和它搶這個位子恐怕是不現實了。幸運的是,在中華民族正在復興的關頭,人類歷史正邁向後工業文明,所以歷史把機會給了我們,我們理應抓住機會,超越工商業文明,在後工業文明時代再創中華民族的輝煌。 ——老吳 發展的過程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產生了,而解決了新的矛盾 ,更新的矛盾又產生了;人類社會就在不斷地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向前發展。 ——老吳 一個長期積弱的落後民族在經濟上突然崛起必然隱含一個致命的內在危險,即它將加速暴露落後民族特有的「政治不成熟」,這種經濟快速發展與政治難以成熟之間的強烈反差不但最終將使民族振興的願望付諸流水,甚至會造成災難性的結局即民族本身的解體。 ——韋伯 現代經濟發展必然促成多元化的社會和意識,多元化的社會和意識必然導致整個社會日益趨向分散和剝離狀態。駕御多元化社會的政治基礎,必須是廣泛的政治協商。否則,必然影響到國家的凝聚力,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的離心離德。政治的不成熟,民主對話被堵塞,必然導致人們對腐敗的漠不關心。漠視腐敗不過是政治不成熟、不民主的一個重要表象。現代政治的基本任務即在於如何創造一種政治過程以使多元分散的社會利益仍能凝聚為民族整體的政治意志和政治向心力,不然的話整個民族將出現只有社會離心力而無政治向心力、只有地方和集團利益而無全民族利益的危險局面,最終導致整個民族呈現分崩離析的狀況。 ——知原 人們漠視腐敗的現象,不是說明人們腐敗現象為人們認可了,而是政治體制把人們反腐敗的熱情給卡住了。當政治調動不起更多人的積極性之後,全民和解的路子也就被堵塞住了,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路子可以選擇。等到人們的一切熱情都是冷漠了,內心的胸悶沒有渠道排泄了,這才是最危險的 。 ——知原 政治的目的是調解利益衝突,每個利益集團都會極力利用政治過程達到增加本集團利益分配的目的。但是,這樣的競爭不能是無序的,而必須在某個被廣泛認同的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因為否則的話一個國家就會陷入奧爾森所說的"不可治理性",甚或出現動亂和戰爭。一個關於社會公正的理論就是這樣的一個理念。它的目的在於為全體公民提供一個關於社會分配好壞的共識,有了這個共識,人們才能進行和平和有序的競爭。 社會公正是一個政治性的概念,而不是一種道德體系。道德不可能取代一個關於公正的理論來調和公民的利益衝突。道德只可以用來調節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作用,而不能用來確定一個國家應該做什麼或不應該做什麼。這首先是因為道德的分散性,在今天的時代,一個人已經很難確定他是否和他的鄰居秉持同樣的道德觀了,因此我們也就無法確定我們應該採用誰的道德。其次,道德所能管轄的範圍在今天已經大為縮小了,諸如市場和各種公權力(法律、行政等等)這樣的正式制度已經取代道德成為管轄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力量。 但是,要使一個關於社會公正的理論成為公民的共識,它就必須和道德相一致。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在一個具有健全的市場經濟、民主和法治的國家,社會公正是否是必要的?的確,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則為幾乎所有的交換行為提供了一個約束機制,法治對這些交換行為以及其它社會關係進行了必要的規範,最後,民主又為非市場的資源配置提供了一個可供公民參與的決策機制,因此,再談社會公正似乎是沒有必要了。對於古典自由主義者而言,這的確如此,因為市場、法治和民主保證了程序正義,而後者是古典自由主義者認為惟一合理的公正原則。但是,市場的結果未必總是合意的,市場可能產生大量的失業、貧困甚至饑荒;同時,僅有法治和民主也不可能保證一個國家不至於陷入動亂。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基本政治認同的社會公正就可以成為市場、法治和民主的重要補充之物。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封建中國依賴兩條線索來維持政治統一。一條線以地緣和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地方治理結構,另一條是以國家官僚體系為基礎的皇權統治。兩者都不具備現代以平等為基礎的公正意識,因此 怕會受到來自民間的挑戰,從而使中國走向分裂。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政治底線是靠國家動員所維持的,一個接一個的運動的目的就是要將全體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一個意志上來。在計劃經濟的初期,這種動員還可以有效地發揮作用,但在經歷文化大革命之後,它的作用已經消耗殆盡。因此,我們必須建立一種新的政治認同理論。 政治認同是國民認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討論它的目的不僅僅局限於它對國家政治統一的作用,而且試圖通過對它的界定為國家的運作提供一個指導性的框架。「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原則。」這似乎是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但是,一個沒有原則的國家是危險的,因為她的行為具有不可預測性,而且隨時可能被別有用心者所篡奪。 對於中國而言,堅持一定的原則對內和對外都是必須的。就內部而言,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劇烈的社會和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目標的確定極為重要。一個關於社會公正的理論恰恰是為轉型提供了一個最終目標,以它來規範國家政策和法規才能使轉型避免混亂。就外部而言,堅持一定的社會公正原則將使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的舞台。目前的中國外交,儘管很多做法都是對的,但我們如果能夠將這些利益放在一個統一的公正原則的框架中進行表達,其結果是大大宏揚了我們的聲音。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公民的共識無論是對民主還是法治的良好運行都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公開討論不僅不會削弱國家的行政能力,反而會加強之,因為在公開討論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政策不容易出錯,且更容易為民眾所接受。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民主使得國家架構以及政府政策更趨於穩定,這是因為,民主的結果是妥協和利益均衡,在沒有外部的強大衝擊的時候,它很難予以改變。國家架構和政府政策的穩定有利於人們形成穩定的預期,從而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平等也成為各種文化所具備的共同道德特徵。但是,個人對平等的訴求可能進入兩個極端。一方面,一些人會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甚至超過別人的水平;另一方面,一些人也會通過搶奪他人果實的手段達到與他人平等的目的。國家的作用就是通過為個人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誘導個人通過第一個途徑獲得平等。這不僅僅是因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對人的發展這一根本目的的追求。 但是,對平等的追求必須有一個限度。在一個尊重個人選擇的市場經濟中,對平等的追求導致社會財富的萎縮,最終將損害我們對平等的追求。因此,我們在拒絕古典自由主義的同時也必須拒絕平均主義,這並不是因為平均主義的道德理念是錯誤的,而是因為它的不可行性。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對公正及其相關制度的設計達到對平等的追求。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我們的公正理論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關於人身權利的均等分配;第二個層次是與個人能力相關的基本物品的均等分配;第三個層次是關於其它物品的功利主義分配;第四個層次是國家對於社會合諧的考量。在前三個層次中,第一層次優先於第二層次,第二層次優先於第三層次。第四層次是對前三個層次的補充,管轄前三個層次沒有涉及的領域。下面我們對這四個層次逐一進行說明。 1、人身權利的均等分配人身權利是涉及到人身自由的那些權利,如自我表達權、政治參與權、自由遷徙權、不受他人侵害權,等等。這些權利的共同特徵是普適性和平等性,即一個人對這些權利的擁有不會妨礙他人對他們的同等擁有。他們是古典自由主義者所為之辯護的被動權利,也是正義的基本含義。對於一個非專制的國家而言,國家沒有理由不對這些權利進行平等的保護。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中國改革二十年來最大的經驗就是,尊重個人選擇權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源泉。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教育是一個人發展的起點,在現代社會裡,沒有教育只能意味著永遠的窮困和有限的見識。同時,教育是提高個人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有了教育,個人就可以創造收入,就可以進行有效的判斷,就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就可以獲得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建構中國社會公正理論 》 姚洋 穩定應是積極的穩定;要以發展求穩定,穩定存;以劇烈變革求穩定,穩定亡;以掩蓋矛盾求穩定,穩定亡。 ——燕山居士 道德頭腦,太注重了主觀的價值,勢是要向「反現實」的路徑上走的。儒家的德感主義就是這個反現實的道德頭腦的表現。它本來是應著自覺階段的需要而產生,後來卻無形中把中國的思維術永遠地局限在主觀的價值論的範疇里而不使踏進了客觀的科學境地。 中國目前所急急需要的,是由「自覺」階段再進到所謂「他覺」階段,撇開內在的「我的價值」,而力求體驗外在的「物的真相」。這種運動,在歐西文明中,四百年前早已由柯伯尼卡斯( Copernicus)發動了。其結果所演出的宇宙觀,乃恰恰是個「力的宇宙觀」與我們的「德感主義」針鋒相對。 柯伯尼卡斯的宇宙是力的一字構成的。是一個無窮的空間,充滿了無數的「力」的單位,在力的相對關係下不斷地動,不斷地變!「德」的一個字並不在這個方程式之中。 德是價值論上的一個「應當有」。力是宇宙間萬有所「必定有」,「必須有」! ——林同濟 我們監守自盜,行賄受賄,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台上,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於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所有人都在這麼干--從上到下,從下到上。 ——戈爾巴喬夫當政時的總理尼古拉·雷日科夫 人的思維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邏輯--分析思維或稱數學邏輯,一種是藝術思維或稱形象思維。 ——巴甫洛夫 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並且始終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對準這一目標的人。 ——愛德華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瘋狂的意義:尼采超人哲學集 摘錄
※怎樣去除衣服沾有各種污漬的方法(摘錄)
※寶寶交往中的大事小情(訪談摘錄)
※強國摘錄(152)
※摘錄
TAG: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