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李開元:漢帝國皇權強化之路

專訪李開元:漢帝國皇權強化之路 2015年05月14日10:52 新浪歷史 作者:SinaHistory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5-05-14/1052120054.shtml

  導讀:從戰國末年到漢帝國建立,是中國歷史上引人注目的華彩段落。關於這段歷史,近五十年來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包括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和大批簡帛的出土,刷新了我們對秦漢帝國的認識。近日,歷史學家李開元攜新書《秦崩》、《楚亡》接受新浪歷史專訪,以對歷史大局的宏觀把握,揭示從秦亡到漢興的大量史實真相。

  受訪人介紹:李開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歷史系畢業,留校協助田餘慶先生任教。198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秦漢史。著有《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等書。

李開元教授

  軍功受益階層是認識兩千年帝國時代的工具

  新浪歷史:您在《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中,把漢興作為研究案例,試圖打通基層史學、中層史學和高層史學。漢帝國的結構與性質與秦王朝以及之後的王朝有什麼異同?

  李開元:我曾在書中講過,我們有一個劃分,就是從秦帝國以後到清末,這兩千年就是一個形態,我們稱為帝國時代。對帝國時代的研究原本從秦帝國來做是最合適的,但是秦帝國有很大的問題,時間很短,而且材料不夠,所以沒有辦法才選擇了漢帝國來做。因為漢帝國起碼有一半是完全繼承了秦的,以漢帝國為典型的話,用這一形態,就可以把中華兩千年都打通,所以我們作了這樣一種選擇。在這個意義上講,秦漢帝國是同一性質的,大體上是可以講的。但其中有一個變化就是,漢初那六十年,又回到戰國去了,這就是我們提到的後戰國,但是又回不去了,只回了一半,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後戰國時代是兼了帝國時代和戰國時代兩個時代的特點。但到了武帝之後,又按照秦的方式,進行了第二次統一。從這種意義上講,秦漢大體而言是同一性質的,後來有一個詞語來解釋這種情況,就是「漢承秦制」。其實還不只是制度,漢對秦的領土、國民都是全面繼承的。在體制上,我們有一個新的提法就是「皇權官僚集權體制」,兩千年在這一體制內,有變通,但是本質沒有變。

  秦漢帝國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之前很明顯是封建,從戰國時代、春秋時代,一直上溯到西周,基本上是完整意義上的封建社會。我們所說的封建指的是封土建國,血緣世襲的貴族社會,到秦以後就發生了改變,主要靠法制、官制來維繫,就是以皇權為中心的官僚體制。這是和之前有著本質上的差別。這一差別是最大的,我們以前老講,經濟基礎的變化會影響很大,但現在看來,起碼在我們中國來看,政治制度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是決定一切的。

  新浪歷史:西漢軍功受益階層在中國歷史中具有什麼典型性,它與後世的軍功集團相比有什麼差異?它對回答中華帝國以循環形式持續兩千年有什麼啟示?

  李開元:在《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中,我們把西漢軍功受益階層實證性地具體地做出來了。做出來以後,我們發現在這個階層裡面,其實就是劉邦集團,它從一個軍事集團轉化為一個統治階層。在書中我們是實際做的,但後來我們又把它進行提升,把這個集團由最初的漢初軍功受益階層變成一個貫穿帝國時代的軍功受益階層。在兩千年中國歷史中,軍功受益階層成為一個通用的概念。但要注意的是,這只是理論上的提升,作為一個認識兩千年中國社會的一個工具。有了這個工具以後,就可以拿到其他的歷朝去作一個比較,既然漢代有軍功受益階層,那到了宋代又有沒有呢?有了這個觀念以後,你就會去發現,宋代的某個集團也很像是軍功受益階層,但這個集團又和漢代是不一樣的。軍功受益階層的概念是一個幫助我們更簡略、更深刻去認識問題的工具,所以在具體去做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情況有差異,差異是必然的。比如宋代,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情況不一樣了,軍功受益階層並沒有像漢代一樣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在杯酒釋兵權以後,政治權力都沒有了,但這個形態它還是在的。到後來的蒙古、清代,還存在民族的因素,但軍功集團的基本形態還能看得出來。

  新浪歷史:呂思勉先生說:「以社會組織論,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也」。那麼,東漢與西漢在哪些方面具有顯著的的不同,其原因是什麼?王莽改制在這其中影響有多大?

  李開元:西漢與東漢的法律看不出有什麼大的變化,但是西漢與東漢反而變化的是文化方面,其祭祀系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近三聯書店出了一本書,田天的《秦漢國家祭祀史稿》,就討論了這一問題。我們兩千年來的祭祀這一套,實際上是新莽時期確定下來的,就是祭天地在南郊的這一套。

  除此之外,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到了東漢以後,社會動員能力就很差了。西漢帝國調動人力、物力、軍隊的能力是很強的,但東漢國力反而弱小了。這其中的原因很難說清楚,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豪強的興起。秦和西漢都是國家直接控制到個人的,到東漢豪強起來了,中央集權就弱了。豪強與中央集權之間是此消彼長的互動關係,當中央官僚體制控制力弱小以後,豪強就越來越強大,二者之間一直在互相鬥爭,武帝時對豪強的打擊很厲害,到後來停止了這種打擊,豪強就越來越強。

  拜將壇遺址在漢中城南門外,存有南北兩座夯土台,傳說是韓信拜大將時所修築的將壇遺址。南台下有石碑一座,正面題有「漢大將韓信拜將壇」碑文,背面刻「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皆是晚近後人的題記。

  漢承秦制決定了西漢軍功階層的衰落

  新浪歷史:您在《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一書中搜集了大量史料來佐證「西漢軍功集團」的存在,但這些史料多集中於漢中央的高層,即劉邦集團的核心。那麼作為一個強大的社會階層,它在漢帝國基層具有怎樣的影響力,它對漢朝的思想文化有著怎樣的影響?

  李開元:這是因為以前我們是做史書,史書的話沒有基層的材料。但是我們注意到,在張家山漢墓挖出來的材料,基層就看得非常清楚,基層的全是這批人。就是在某次戰役中立了功,受了爵,並具體當到什麼職位。一個縣裡,從縣令到下面的鄉的主官,在人事任免方面,都是他們的人,全是有軍功的人。從這些新出的材料來看,完全證明的這一點。原來的《史記》只記到上層,而挖出來的漢簡則完全證明了下層的情況。而且特別像授田這些方面的問題。當初我寫書的時候,就只有那麼一條材料,就是「高帝五年詔」按照軍功授田,別人都不敢信,我們把它解釋那麼大。現在比對挖出來的材料,是完全一樣的。當初的研究,作為一個預言非常準確地命中了現實情況。

  這個集團對於漢代的思想文化當然有影響。其思想方面的影響,比如漢代的馬王堆,挖出來那麼多的文獻,沒有儒家的,全是道家的,就是黃老思想方面的,這些人他們就是信這些,他們才不信什麼儒家那一套,它是很討厭儒家的。在漢以前,秦代都是搞法家的,到漢初,軍功階層都是搞黃老的,包括像陳平等人,都是信奉黃老的。他們的文化是很有特點的。

  新浪歷史:西漢軍功集團與諸侯國之間有著怎樣的互動關係,為什麼最終會被皇權削弱,這其中有什麼必然性嗎?是否有經濟因素在起作用呢?

  李開元:最初的軍功受益階層,是在一個集團內部的共天下。在軍功受益階層裡面,是按照軍功的大小,來平均分配權益,劉邦既是一個最高的功勞者,又很公平地把權益分給大家,使自己得到擁戴。但是漢朝繼承的秦的體制卻不是這樣的,秦的體制是獨天下,皇權決定一切。到後來,漢帝國繼承的制度逐漸侵蝕漢初的現實狀態,到最後又往回走到秦的狀態。天下的形態有家天下、共天下、獨天下,是不一樣的。共天下是軍功集團一起享受權益。家天下是皇姓一家來享受權益。最極端的是獨天下,它把家天下都取消了,連親屬、血緣貴族、皇室一家都全部排斥出去了,更不要說其他人。漢代到後來,體制越來越上浮,到漢武帝時,基本上又回到了獨天下,用皇權直接掌管官僚機構,首先把軍功階層的新貴族全部消除,然後再把皇室的一批人也全都貶抑,又回到了獨天下的體制上面去了,情況大體如此。

  在這一過程中,基本看不出經濟基礎的作用,因為經濟發展以後,諸侯國同時也富裕了。諸侯國被皇權削弱,主要是因為還是原來繼承了秦的制度,雖然漢初作了一些變形,到最後還是回去了。吳王劉濞那麼富裕也還是敗了,因為漢朝的法律體制繼承了秦朝,原先獨天下的記憶抹不掉。這是由其法律體制決定的。

  新浪歷史:剛才提到,史家有一定論,叫「漢承秦制」,而田餘慶先生在《說張楚》一文中又提出張楚法統的問題。那麼,就西漢帝國的典章制度而言,是秦制多一些呢,還是楚制多一些,楚製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開元:那當然是秦制多一些,田先生所講的張楚法統,是講的權力的正當性。張楚興起以後,打著扶楚的旗號,後來到了懷王、項羽、劉邦,都是打著同一旗號。其權力的法統,是從楚國而來的。六國復活以後,都有其權力正當性,又都恢復到戰國去了。當時的起義軍,一定是要在六國的旗號下活動的。到了劉邦建立漢朝以後,才改變了這種情況。漢的制度是採用秦的,這是沒有問題的。

  漢朝只是在權力的來源性繼承了張楚。張楚是一個半年都不到的政權,談不上制度、文化對漢有什麼的影響。

位於沛縣的「高祖還鄉」雕塑

  後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與遊俠精神的復活

  新浪歷史:西漢前期諸侯林立、尾大不掉的局面。除了政治、軍事方面原因外,是否也有文化傳統、社會心理等方面原因?

  李開元:我認為,文化傳統方面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之所以提出的「後戰國」時代,就是因為在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在政治制度上恢復六國,在文化上諸子百家又一次復活,在社會底層是遊俠再生,整個社會又回到了戰國時代,在這一過程中,列國狀態的文化特點和社會特點又都出來了,又到了一個諸子百家、遊俠盛行、列國並行的階段,但在此同時,又加上了漢興這樣一件大事情。

  新浪歷史:您提到,劉邦深受戰國任俠風氣的影響,這能在他的言行中得到諸多印證。而他身上的遊俠之風對漢帝國的結構與制度有什麼影響?

  李開元:劉邦的任俠之風對西漢的君臣關係影響比較大,而不是影響到制度上,其制度是秦的。劉邦和大臣的關係,能看到任俠精神很大程度遺留下來。包括鴻門宴中對項伯,也是一種任俠精神,所以到後來項伯又要回報的,說項氏都是吃了劉姓,都封了侯。包括他對部下都能看得出來,是非制度化的人性方面的,受任俠風氣的影響,比如對蕭何,當初蕭何多送他二百錢,封爵的時候多給蕭何2000戶,就是遊俠精神「點滴之恩、湧泉相報」的理念。對雍齒、王陵這些人也是這樣,王陵是他大哥,但卻是不服他的,但劉邦也把他們封侯,這都能看出他們之間早期在沛縣的遊俠關係一直影響到漢帝國的人際關係。

  新浪歷史:「亡秦必楚」有多少必然性,為什麼其他五國、如齊、趙等的舊貴族未能承擔推翻秦朝的重任?

  李開元:這大概是因為,戰國時期秦楚是兩個最大的國家,而且最有號召力,可以聚集最大的力量。首先起事的陳勝吳廣就是楚國人,在此之後,以楚為盟主的反秦的聯合陣線就始終以楚為主。陳勝吳廣打著楚國的旗號起義的,到後來項羽時,鉅鹿之戰又是以楚軍為主力的,劉邦進關中也是楚軍,從事後來看,推翻秦朝完全是靠楚的,所以「亡秦必楚」這一讖語實際上是後世加上去的。

  新浪歷史:秦朝焚書坑儒對於諸子百家的斷續有多大影響?

  李開元:我對焚書坑儒做一個研究,我認為焚書是實實在在的,坑儒是一段偽造的歷史,這一點我不但寫了論文,而且都寫進書里了。秦的特點是,在統一以後,秩序、法制非常嚴密,個人的自由活動空間就沒有了。在思想方面,以吏為師,都跟著官吏去學法律,諸子百家就消失了。它把所有的人用戶口、用法制固定在戶口上,就沒有活動餘地了,整個社會就變成一個大兵營。在這種情況之下,秦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的創造了,這個變化是非常大的。到秦滅了以後,這些東西又都出來了。

  焚書是有的,坑儒是沒有的。這是我們的一個新的見解,焚書是法令、坑儒是歷史故事,這個歷史故事是東漢時出現的。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它方向不一樣,焚書是硬的方法,就是禁止你,這就是秦始皇挨罵的原因。罷黜百家是一個引導的方法,引導你全部往一家走。諸子百家真正的消失的確還是尊儒時期,政府的誘導使得諸子百家變成了一家。

  新浪歷史: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與秦始皇焚書相比,西漢劉歆的對典籍篡改破壞還要大一些。您怎麼看這一說法?

  李開元:不能這樣講,我認為,劉歆並沒有篡改,我們現在看他做的《說苑》、《戰國策》、《新序》等書,他是整理的功臣。最近的研究,包括挖出來的文獻,都能證明劉向、劉歆父子相承,是作的整理工作,功績很大。

兵馬俑的原型為秦朝京畿衛戍部隊:中尉軍

  兵馬俑的原型中尉軍:阻擋起義軍的神秘之師

  新浪歷史: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秦末戲水之戰擊敗周文軍的是兵馬俑的原型——中尉軍。但史書記載,打敗周文軍的是章邯率領的驪山刑徒。您說章邯率領的是中尉軍有多少事實依據?

  李開元:這個問題我在最新修訂的《秦崩》這本書里提到了,問題出在這段歷史在我們對史料的理解不同。當時,周文軍已經到了驪山了,為什麼停住不走了呢?停住不走以後,章邯才回到朝廷來,說:我們軍隊調不及了,我們來釋放驪山的刑徒。其實,當你到驪山一看就明白了,離咸陽一百多里地,馬上就可以過來了,中間周文軍什麼停滯不前了呢?周文軍到這兒以後,不是不想繼續前進了,而是被阻止在這兒了,釋放驪山刑徒,是對周文軍的第二次軍事行動。在周文軍被擋住了以後,才來作第二次反擊,是重新組織的軍隊。這是我們填補歷史記載的一個比較大膽的推測。

  這支部隊之所以強悍,後來在定陶把項梁都打敗了,是因為秦漢時代是全民皆兵的,兵役和徭役是一致的。驪山刑徒其實就是按軍隊建立起來的,本來就是軍隊編製,馬上就可以變成軍隊。到後來,這支部隊還不僅僅是只有驪山刑徒,等到時間寬裕以後,再徵集關中地區的士兵、這支部隊是以後加入的秦國本土的軍團後為核心的。

  我們之所以作這樣推測,是因為在兵馬俑出土以後,兵馬俑的位置就在驪山,就在戲水邊上,兵馬俑原型的那支軍隊的編製,按最新的研究,就是中尉軍,這就可以推斷,中尉軍原來就是駐在這兒的,它的軍營就是在戲水。所以,結合起來看,周文軍到了戲水就停滯了,這是因為中尉軍剛好就駐在這兒,它能不阻止?它就是保衛首都的。史書沒有記載中尉軍是怎麼參加戰鬥的,但想到這兒,很容易就把二者聯繫起來。這支中尉軍就相當於漢朝北軍衛戍區的野戰軍。

  新浪歷史:兵馬俑的二號坑最近又開始發掘,據說此前曾在兵馬俑附近發現的古人骸骨,DNA鑒定發現具有「歐亞西部特徵」的個體,有人據此推測,秦軍中可能有外籍軍人,您認為如果屬實,這些外籍人可能來自哪裡呢?是羌人呢,還是西戎?

  李開元:如果真的見了外籍軍人遺骨,那應該就是西戎的,因為秦有一半的東西是西戎的,這個是比較肯定的。我們去年剛去了甘肅禮縣、張家山一帶,這些早期遺址的一半是周的,是中原文化的東西,還有一半就是西戎的,它的馬、特別是軍隊系統這一套,包括騎兵、馬車等,全都是從中亞過來的,和南俄的、伊朗的這些東西就是一個系統的,完全是一樣的。因此,說秦的一半是西戎的東西,非常準確。但秦國本身是從山東遷過去的,嬴姓最初是在山東。遷到西邊以後,就再往東擴張。

  採訪人:胡難

  受訪時間:2015年5月4日

  (感謝三聯書店對此次訪談做出的貢獻)

推薦閱讀:

中華帝國年表
他是帝國元帥戈林的親弟弟,卻走上了另一條路,功勞比辛德勒還大
她是選美冠軍、華語功夫女皇…即將拿下法拉利帝國
他被世人皆稱之為「平庸之君」,只因扮演了盛世帝國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此人一輩子隱於山林,只用一招就建造了大漢帝國

TAG: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