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皇室珍寶

唐代金銀器以其精湛的製造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代表了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最高水平。在中國古代金銀器中,唐代金銀器無論是文獻資料、考古出土實物,還是研究成果都是最為豐富的,本文旨將此方面內容研究成果介紹給收藏研究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唐代金銀器、領略唐代金銀器的風采,通過文物這一載體,去認識唐代的歷史和文化,從而引發人們對唐代歷史文化的理解與思索。  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早在商代已有黃金飾件的製作,遲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黃金器皿,但金銀器製作最成熟和繁榮的時期是在中國的唐代。唐代社會經濟繁榮,金銀產量增加,使大量製作金銀器成為可能;而上層人士崇尚奢華,服食金丹之風流行,又刺激了金銀器製作的發展。唐代社會開放,與周邊國家的交往也很頻繁,兩漢以來脫胎於青銅鑄造而日見獨立的金屬加工工藝,到唐代取得與傳自中亞細亞古國粟特、波斯薩珊、印度、東羅馬的金銀加工技術和裝飾藝術相融合,造就了唐代金銀器嫻熟精巧的製作工藝和典雅華貴的藝術特徵。  唐代金銀器從器物種類可以分為食器、飲器、容器、葯具、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唐代金銀器紋樣豐富多彩,這些紋飾與器形一樣,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風格,透過它們,我們確實可以感到唐代現實生活的五彩繽紛,文化藝術的欣欣向榮。  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技術也極其複雜、精細。當時已廣泛使用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工藝。  唐代歷時近300年,金銀器製作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初唐到唐高宗時期(公元618―683年),器類品種不多,有碗、盤、杯、壺、鐺等。其裝飾特點是劃分出許多區段來配置圖紋,裝飾區間多在9瓣以上,甚至於有14瓣的,這些區間瓣多鏨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特徵。  武則天到唐玄宗時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種類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裝飾區間手法已被淘汰,大量採用六等分、八等分來裝飾配置紋樣,裝飾瓣多為蓮瓣形且多為雙層疊瓣,U形瓣已極少見,S形瓣不再出現。  總之可以說:從唐初到玄宗時期金銀器皿受西方的影響較大,但同時也開始了中國化的進程,外來因素逐漸減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帶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變化的器物很流行。紋飾有忍冬紋、葡萄紋、連珠紋、寶相花紋、禽獸紋和狩獵紋。  肅宗到憲宗時期(公元756―820年),裝飾手法多採用多重結構為主的六等分法,盤類多附三足,出現仿生器形,即仿照動物等的造型。已不見高足杯,帶把杯和多曲長杯等。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種類繁多,盒、碗類器物出現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裝飾手法。金銀器皿又代表了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銀器從器物種類來說,可以分為食器、飲器、容器、葯具、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銀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當時重要的手工藝品。其製造部門分「行作」、「官作」兩類,而以後者為主。「行作」即為民間金銀行工匠製作,質量較官營手工業差。「官作」即指少府監中尚署所管轄的金銀作坊院。中、晚唐時又設文思院,掌造宮廷所需的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繪素裝鈿之飾,以宦官任文思使,為內諸司之一。


  

  鴻雁紋「宣徽酒坊」銀碗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58年陝西省耀縣背陰村 出土,口徑14厘米,陝西 歷史博物館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孔雀花鳥紋方盒」。高:10厘米 長:12厘米 寬:12厘米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

  

  唐 「鎏金黽負論語玉燭銀酒籌器」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龜長24.6厘米。現藏鎮江市博物館。

  

  銀鎏金鳳紋大盒,唐,容 器,1982年1月江蘇丹徒丁 卯橋唐窖藏出土,通高26厘米,腹徑31厘米,足徑 25.6厘米,銀質鎏金,江 蘇省鎮江市博物館藏。

  

  鎏金鏤空鴻雁紋唐代帝王用銀茶具,唐,通高 17.8厘米,蓋徑16.15 厘米,重654克,1987年 4月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塔 基地宮出土,陝西扶風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銀質, 鎏金。高3.2厘米,口徑11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飲酒器,銀質,鎏金。高5.5厘米,口徑9.2厘米,

  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鎏金仰蓮荷葉紋銀碗,通高8厘米,足徑11.2厘米,口徑16厘米,重223克,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 宣徽酒坊銀碗,銀質,侈口,圈足,碗心刻飛翔的鴻雁,周圍飾寶相花朵,並以排列的珠點為地紋, 外有聯珠紋一圈;腹里壁飾以兩方連續圖案,紋飾上大下小;腹外壁則為內壁紋飾的反飾。高5.8厘米, 口徑15厘米,底徑7.8厘米,1958年陝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猞猁紋銀盤,盛食器,銀質,高3.7厘米,口徑18.5厘米,1975年內蒙古敖漢旗李家營子唐墓出土,現藏敖漢旗文物管理所。

  

  唐 鎏金雙魚花草紋銀盤,盛食器,銀質。口微敞,淺腹,平底。高1.6厘米,口徑17厘米,邊寬2厘米,重198克,1975年陝西西安南郊出土,現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 鎏金雙鳳紋銀盤,高2厘米,口徑55厘米,盛食器,銀質,六瓣形,寬折沿,淺腹,平底。內底心飾一對飛翔的鳳凰,空間填寶相花;腹分六瓣,每瓣中飾寶相花一簇;寬沿上飾雙鳥銜蝶六對,與六簇寶相花相間排列,紋飾皆鎏金。1962年陝西西安北郊坑底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鎏金寶相花敬晦進五瓣銀碟,盛食器,銀質,五齣花口,淺腹,圈足,高3厘米,底徑11厘米。口徑17.7厘米,1958年陝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貯盛器,銀質,鎏金, 侈口,有蓋,短頸,溜肩,鼓腹,喇叭形圈足, 蓋呈覆扣侈口碗,通高24.2厘米,口徑12.4厘 米,底徑14.4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 鏤空忍冬花結掛鏈銀香球,衛生用具,銀質,為鏤空圓球體,高6厘米,直徑5.4厘米,腹圍17厘米,重60克。

  

  唐 鎏金花鳥孔雀紋銀方箱, 貯盛器,銀質,鎏金,正方 形,高10厘米,邊長11.8厘 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 博物館。

  

  唐 鸚鵡葡萄紋銀盒,化妝用具。通高2厘米,重100克,銀質,呈五齣如意頭形,子母口。1980年陝西藍田湯峪出土。

  

  唐 大雲寺舍利銅函金棺銀槨,銅函通13.2厘米,方12.3厘米,重590克,銀槨通高9.3厘米,長10.7厘米,寬8.4厘米,重351.5厘米,金棺通高6厘米,長7.5厘米,寬5.4厘米,重107克,佛教葬具,由石函、銅函、銀槨、金棺和玻璃瓶組成,層層套置。1964年甘肅涇川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唐 鎏金雙獅纏枝蓮紋銀盒,通高12厘米,口徑17.3-16.8厘米,足徑14.8-13.8厘米,盒體呈菱弧形,直壁,淺腹,平底,喇叭形圈足。上下對稱,子母口扣合。蓋面隆起呈弧形,以聯珠紋帶組成一委角菱形開光,內以魚子紋為地,中央鏨獅子兩隻,騰躍欲試,四周布以纏枝西番蓮。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 法門寺地宮四門金塔,鑄造成形。 高7.1厘米,墊邊長5.4厘米,檐邊長 4.8厘米,座邊長4.8厘米,重184厘米, 由塔身、塔座和墊片組成。塔頂作火 焰寶珠,以仰蓮為座。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 法門寺博物館。

  

  唐 慶山寺塔基金棺銀槨,佛教葬具, 金棺長14厘米,高9.5厘米,寬7.4厘米,銀槨長21米,高14.5厘米,寬 12厘米,金,銀質,由金棺、銀槨和 鎏金須彌座三部分組成。1985年陝西 臨潼代王姜原村慶山寺遺址塔基出土, 現藏臨潼縣博物館。

  

  鎏金鴛鴦團花紋雙耳銀盆,唐咸通年間(公元860年-公元874年)1987年陝西省 扶風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口徑46厘米,陝西省法門 寺博物館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掐絲花卉金杯」,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

  

  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造型採用了我國北方游牧民族攜帶的皮囊和馬鐙之綜合形狀。此銀壺現藏陝西博物館。

  

  唐.鎏金鸞鳥紋銀盤,高1.5厘米,口徑16.3厘米,盛食器,銀質,六瓣形,花口,弧腹,平底。內底心飾一鸞鳥,引頸回首,挺胸,鼓翼,豎尾,一趾著地,一趾抬起,作欲飛狀,鳥紋鎏金,刻畫細膩。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雙鸞戲珠紋菱形銀盤,盛食器,銀質,鎏金。委角菱形,寬口沿,淺腹,平底,矮圈足。內底鏨刻一對展翅回飛的鸞鳥,兩鳥間鏨一火焰寶珠,紋樣皆鎏金。金銀相映,自然成趣。高4.8 厘米,長21厘米,寬15.2厘米,重203克。1982年江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藏出土,現藏鎮江市博物

  館。

  

  唐.鎏金人物花草紋銀罐,貯盛器,卷口沿,鼓腹,三足,腹部作三曲形。高5.3厘米,口徑3.2厘米,1958年陝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金櫛,高12.5厘米,寬14.5厘米, 重65克,用厚0.2-0.4毫米的薄金片錘 鏨刻而成。1983年江蘇揚州市區出土, 現藏揚州市博物館。

  

  唐.雙耳護手銀鍋,炊器。銀質。 寬折沿,卷唇,外侈,鼓腹,底 呈扁圓形,沿下平列錘壓兩條凹 弦紋,弦紋中間外鼓。沿邊安兩 個以稱的蓮瓣狀護手,護手上又 裝兩個半圓環形豎耳。高14厘米, 口徑28.2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 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 省博物館。

  

  唐.鎏金銀鎖,共四具,通體流金。長12-18.8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樹下雙猴紋銀盒,化妝用具,銀質,圓形,蓋和底均略隆起。高1.8厘米,口徑4.1厘米,1968年陝西西安郊區出土,現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刻花赤金碗,唐,餐 具,1970年10月陝西 西安南郊何家村唐窖 藏出土,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 6.7厘米,金,陝西省博物館藏。

  

  唐.宣徽酒坊銀酒注,酒器,銀質,圓形, 鼓腹,圈足,平底。高25.8厘米,口徑14 厘米,底徑14.1厘米,最大腹圍68.7厘米 重3.245千克。1979年陝西西安魚化寨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舞伎聯珠柄八棱金杯,飲酒器,金質,口沿外侈呈八角形;腹內收,為八棱;聯珠環把,上有圓蔽遮。高6厘米,口徑6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蔓草花鳥紋八棱銀杯,飲酒器,銀質, 鍍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 束。高5.3厘米,口徑5.4-6.9厘米,足徑3.1 厘米,1982年陝西西安韓森寨緯十街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雙鴻小簇花銀碗,銀質。 口沿微敞,呈四齣,淺腹,圈足, 內底心鏨刻一對鴻雁,引頸張翼, 展尾,作比翼狀,高5.15厘米, 口徑21.4厘米,重310克,1975年 陝西西安南郊出土,現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纏枝花龍鳳紋銀碗,銀質,直口,弧腹,圈足,外壁飾纏枝禽獸紋;圈足內飾一飛龍,龍身背曲, 頭至尾部,前爪飛舞,後爪分蹬,空間飾如意雲頭紋,地飾魚子紋;高4.2厘米,口徑12.6厘米,1970 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魚龍紋四瓣金盤,盛食器,金質,橢圓四瓣形,敞口,圈足,內底中心錘隱起的魚龍戲珠圖案, 地刻水波紋,外飾一周聯珠紋,聯珠紋外又飾一周花瓣帶。器壁由扭絲花紋間開為四瓣,每瓣飾一 簇寶相花,花簇兩側配以對稱如意花紋。口沿和圈足外側各飾一周蓮瓣紋,紋飾皆以魚子紋為地,以 陰線刻畫細部,外壁為素麵,通高3.5厘米,最大口徑13.1厘米,最小口徑7厘米,重17.4厘米,足高 1.1厘米,1983年陝西西安太乙路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鴻雁球路紋擔梁銀籠, 通高17.8厘米,足高2.4厘米, 重654克,直口,深腹,平底, 有提梁及蓋,蓋作穹頂,口沿 下折與籠體扣合。工藝精湛, 紋飾瑰麗,極富情趣,反映了 唐代高超的工藝水平,1987年 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鎏金壼門座銀茶碾子,澆鑄,紋飾填金。由碾槽、轄板和槽座組成。通高7.1厘米,長27.4厘米,槽深3.4厘米,轄板長20.7厘米,寬3厘米,重1.168千克,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鎏金銀寶瓶,佛教隨葬品,高18.5厘米, 口徑3厘米,底徑5厘米,喇叭形口,束頸, 喇叭狀圈足,通體無紋飾。蓋形似蘑菇, 頂有圓球狀鈕;蓋口沿大於寶瓶口沿,內 有彈性梢子。1985年陝西臨潼慶山寺遺址 塔基出土,現藏臨潼縣博物館。

  

  狩獵紋高足銀杯 1970年10月陝西西安南 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 銀酒具 唐 高7厘米, 口徑5.9厘米,足徑3.4 厘米,陝西省博物館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鎏金伎樂八棱銀杯」,高6.6厘米,口徑:7.2厘米,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

  

  龍獅紋四足銀罐 1980年7月浙江臨 巡明堂山唐水邱 氏墓出土,容器 唐,通高14.2厘 米,口徑6.9~8.2 厘米,底徑10.8~ 11.9厘米,銀質 鎏金,浙江省臨 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鎏金魚龍紋銀盤,唐,盤高2 厘米,徑47.8厘米,沿寬7.4 厘米,1976年4月內蒙古自治 區喀喇沁旗哈達門溝出土,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 站藏。

  

  唐.鎏金嬰戲紋銀壺,酒器,銀質鎏金,侈口,高頸, 球腹,圓底,底有三足已失。高7厘米,腹徑6.6厘米, 口徑3.8厘米,重86克,1982年江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 藏出土,現藏鎮江市博物館。

  

  唐.樂工八棱金杯,飲酒器,金質,口沿外侈,腹內收,為八棱圈足外撇,有把,內壁素麵。高4.6厘米,口徑7.2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蔓草鴛鴦紋銀羽觴,飲酒器,銀質,鎏金,橢圓形,雙耳,平底。高3厘米,長10.5厘米,寬7.5厘米,口徑7.5-10.5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鴛鴦折枝紋銀碗,銀質,鎏金,敞口,淺腹,圈足,內底中心飾鴛鴦一對,周圍以寬葉折枝花環繞;花紋內凹外凸,口沿飾朵雲紋一周。花紋均鎏金,足底心,墨書「趙一」兩字,清晰可見,高4.7厘米,口徑21.1厘米,足徑7厘米,重403克,1975年陝西西安南郊出土,現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鎏金雙獅紋蓮瓣銀碗,銀質,鎏金。敞口,弧腹,圈足,內底心飾一對相向雄獅,兩獅前肢,一隻前舉,一隻著地;後肢一隻前跨,一隻後蹬,均左右相對;昂首,挺胸,翹尾,嘴各銜一枝蔓草花,二莖交纏,枝頭花朵向左右下垂;獅身下部空間飾兩枝對稱蔓草花,地飾魚子紋。高3.5厘米,口徑12.5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龜紋桃式銀盤,高1厘米,口徑12.3厘米,盛食器,銀質,寬折澡,弧腹,平底。內底心錘一龜,露頭,向右,雙眼圓睜,作窺視狀,四肢、曲尾露出殼外趾爪鋒利,背面布滿龜紋,以陰線刻劃。龜全身鎏金,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藏。

  

  唐.鎏金魚龍戲珠紋銀盤,盛食器,銀質,鎏金,六瓣形,寬折沿,坦腹,平底,沿上飾葡萄、牽牛花紋兩種,相間排列。高2厘米,徑47.8厘米,重1.69千克,1976年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出土,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

  

  唐.菱花形鹿紋三足銀盤,盛食器,銀質, 鎏金,敞口,寬折沿,淺腹弧收,平底下 有三足,寬沿作六瓣菱花形,邊緣圓鼓, 各瓣花卉一組,紋樣相同,盤口作六分凸 線伸向底部,通高10厘米,徑50厘米,足高7.6厘米,重2.4千克,1984年河北寬城 峪耳崖大野峪村出土,現藏寬城縣文物保管所。

  

  唐.鎏金鏤空花鳥紋掛鏈銀香球,衛生用具, 高5.1厘米,徑4.8厘米,銀質,鎏金,鏤空, 作球形。中間有子母口,分作上下兩部。頂 部有鏈,可懸掛。1963年陝西西安沙坡村出 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唐.鎏金刻花銀匜,盥洗器,銀質,侈口,單流,弧腹,圈足外撇。外壁飾鴛鴦銜枝紋,並以折枝五瓣花相間。通高8.4厘米,口徑20-22厘米,足徑11.9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龜背紋銀盒,葯具,銀質, 四瓣圓形,盒蓋隆起,盒底平 坦,除盒面鏨出龜背紋外,其 余均為素麵。高2.3厘米,口 徑3.7-4.7厘米,重30克,1979 年陝西西安出土,現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鎏金鸚鵡紋海棠式銀盒,葯具, 銀質,鎏金,海棠花形,喇叭圈足。 高3.4厘米,圈足口徑3.5-5厘米, 口徑4.8-6.4厘米,重38.2厘米, 1979年陝西西安出土,現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鎏金龜形銀盒,通高13厘米,長28厘米,寬15厘米,分體焊接成型,紋飾鎏金,整個造型作龜狀,引頸昂首,瞪目張口,四足外露,以背殼作蓋,內焊橢圓形子口架。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甘露寺鐵塔地宮金棺銀槨,棺純金,槨純銀,棺高2.8-2.1厘米,長6.4-5.1厘米,寬1.9-1.6厘米,重97克,槨高4.9-3.9厘米,長11.5-9.6厘米,寬4.3-3厘米,重203.5克,通體淺鏨精細花紋,棺、槨多相同。頭檔飾門扉,並飾如意雲托慧日。足檔刻如意雲紋,兩側各刻雙頭迦陵頻伽像一身,間以纏繞纏枝花紋。1960年江蘇鎮江甘露寺鐵塔地宮出土,現藏鎮江市地博物館。

  

  唐.單輪十二環金錫杖,通體用純金製成,通長27.6厘米,最大直徑0.6厘米,桿長25厘米,重211克,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靜志寺塔基鎏金銀塔,高13.9厘米, 足徑9.5厘米,重341克,1969年河北定州地區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定州市博物館。

  

  唐.鎏金雙鳳銜綬帶紋銀方盒,通高9.5厘米,邊長21.5厘米,足徑18厘米,重1.585千克,紋飾鎏金。盒呈扁方形,直壁,平底,矮圈足。蓋、身上下對稱,以子母口扣合。蓋面高隆,中央飾口銜綬帶相對翱翔的雙鳳團花,四角鏨十字綬帶花結;蓋沿飾花瓣紋一周。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掐絲菱紋柄金刀,金質,長條狀,刀鋒斜出,環首,柄與刀身合鑄,長8.9厘米,寬0.4厘米,1980年湖北安陸王子山唐吳王妃楊氏墓出土。現藏安陸縣博物館。

  

  唐.鎏金忍冬聯珠紋花式銀碗, 銀質,鎏金,直腹,高圈足。 通高4厘米,重198克,直徑11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西郊出土。現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鎏金魚龍戲珠紋銀盆,盥洗器, 銀質,鎏金,高7.3厘米,重1.15厘 米,口徑34.5厘米,淺腹,平底。內底心錘魚龍一對,龍首魚身,龍首 前方各有一顆火焰寶珠,間飾游魚, 蓮荷。腹內壁鏨刻飛鳥卷草紋一周,沿面飾瑞獸纏枝蓮。外底刻銘記「力 士」兩字。紋飾構思奇巧,構圖嚴謹,是唐代銀作工藝中的佳品,1982年江 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藏出土。現藏鎮江市博物館。

  

  唐.鎏金鏤空雙蜂團花掛鏈銀香球,徑12.8厘米, 重547克,鏈長24.5厘米,圓球狀,上半部為蓋, 下半部為身,以合頁鉸鏈相連,子母口扣合,活 動鉤控制香囊開合。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蓮瓣紋提梁銀罐,貯盛器,銀質,鼓腹, 圈足外侈,蓋大出罐沿一周,蓋面略鼓,飾 六瓣蓮花紋,上有等距虎爪形三足,提梁為 半圓形,兩端穿過鈕口後彎曲上翹,尾巴呈 荷包形;從罐頸至罐底飾一排大型蓮瓣花紋。 高25.2厘米,口徑16.8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折枝花紋銀碟,高1.4厘米,足徑10厘米,口徑10.2厘米,重130克,紋飾真金,五瓣花口,坦腹,圈足,碟內底鏨團花一朵,內壁五瓣各鏨十字形折枝花一朵,口沿飾花瓣紋一周,紋飾簡潔典雅,獨具風格。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唐.鎏金熊紋銀盤,盛食器,高1厘米,口徑13.4厘米,銀質,六瓣形,弧腹,平底,內底心錘一熊。仰首張嘴;軀體渾圓肥壯,四肢肥大,爪尖鋒利,尾巴短粗,夾於後胯之間,作佇立嚎叫狀,形象自然逼真,熊紋鎏金。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折枝凸花銀盤,盛食器,銀質,六瓣形,寬沿,平底。高1厘米,徑15.5厘米,重200克,1972年陝西西安南郊曲江池村出土,現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唐.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通高11.7厘米,口徑21.7厘米,底徑12.2厘米,銀質,鎏金,有蓋,深腹,圈足,蓋似覆扣的侈口蓋,大於碗口一周。畫頂中心部位飾一簇圓形寶相花,外飾等距離六簇寶相花。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鎏金鴻雁花草紋銀碗,銀質,鎏金。四瓣形,碗心飾展翅起飛的鴻雁,周圍飾纏枝花草紋;內壁每瓣飾團花四簇,口沿飾連續花瓣紋一周。紋飾皆鎏金。碗底刻「馬馬明」三字,字體潦草。高8厘米,口徑19.8厘米,足徑12.5厘米,1958年陝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刻花金鐺,酒器,金質,敞口,圓底,單柄,三足。內底飾一浮雕海獸,外圍一周變形繩紋; 外壁飾十條斜曲突棱,分壁為九斜格,格內分別飾蔓草、鴛鴦等圖案,地飾魚子紋;足上部為蛇頭,蛇嘴伸出一獸爪,組成鐺足;柄作張嘴龍頭狀,構思新穎,形式多變,給人生動活潑之感,高3.2厘米,口徑9厘米,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花鳥蓮瓣紋高足銀杯,飲酒器,銀質鍍金,通高5.1厘米,口徑7.5厘米,足徑4厘米,1982年陝西西安韓森寨緯十街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唐.鴛鴦蓮瓣紋金執壺,酒器,金質。直口, 矮頸,圓肩,腹上豐往下漸收斂至圈足。通 高21.3厘米,口徑6.6厘米,足徑6.6厘米,1969年陝西咸陽出土,現藏咸陽博物館。

  

  獅紋銀盤,唐,盤高2.4厘 米,口徑6.6厘米,沿寬6厘 米,1976年4月內蒙古自治 區喀喇沁旗哈達門溝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喀喇沁旗文化館藏。

  

  唐(公元618-907年)「鎏金銅走龍」長18厘米,高10.8厘米。1980年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西安市文物研究諮詢中心庫房收藏。

  

  公元1984年河北寬城出土, 高10厘米,口徑50厘米,重670克, 現藏河北省寬城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推薦閱讀:

皇室婚禮數據趣談
准王妃頭上到底頂了個啥?!
這座城裡裁縫、皇室、男人都是戲骨|裁縫|Barbour
王冠不僅彰顯著英國王室的壕,還能幫你順便縷清皇室關係網
八頂皇家王冠 最美皇室新娘就靠它們

TAG:皇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