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恢復部分繁體字為哪般

傅來興:

傅來興專欄(聯合早報網)

3月4日中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12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建議只選擇50個或更多繁體字,增加到小學課本里,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這個提議讓一些人心有戚戚焉,認為繁體字承載著中華文化精髓,這樣做有助復興傳統文化。中國推行簡體字已接近60年,即使相關部門接納馮小剛的提案,不要說有沒有必要,要恢復哪幾個繁體字,恐怕還要有一番爭議。

一些簡體字過去早已流行,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於1909年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新中國成立後,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提出的《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1月28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隨後還數次根據使用情況略作修改或廢除。

新加坡於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大部分與中國公布的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1976年5月,教育部再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我們今天所採用的簡體字,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於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不過,馬來西亞至今仍是繁簡併用,特別是在一些媒體和出版物上,例如《星洲日報》,標題是繁體字,內容卻是簡體字,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字現象。

目前只有台灣和香港依然用繁體字,台灣還涉及政治上的對立局面,台灣將繁體字稱為「正體字」,這些「正體字」讓一些去台灣自由行的大陸人,感受到5000年中華悠遠的歷史文化,在台灣保存得最完整。2013年7月間,香港演員黃秋生在微博中說「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還引起一陣有關繁體字和簡化字的討論。

其實從2008年開始,「兩會」上有關恢復繁體字的提案幾乎年年都有。2009年全國11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就提出全面恢復繁體字的議案,建議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

潘慶林提出「廢簡復繁」的另外兩個原因是,一、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里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二是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

然而,簡化字用久了,習慣了,要全面用回繁體字,卻是一項浩大工程,談何容易。馮小剛提議「恢復有含意的繁體字」,不是徹底的「廢簡復繁」,只是做出「小修正」,看起來更易於接近實際。不過,恢復有恢復的好處,不恢復有不恢復的道理,即使恢復了,繁體字的意義是不是就能彰顯了呢?

馮小剛也舉例「親愛的」這幾個字非常有含義,「親」的繁體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結果簡化以後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

其實近幾年來,類似貼子不時在網路上轉來轉去,有的說是台灣人說的,有的說是香港人說的,現在是說中國大陸人去了台灣後說的,那就是漢字簡化後,親(親)不見,愛(愛)無心,產(產)不生,廠(厰)空空,面(麵)無麥,運(運)無車,導(導)無道,兒(兒)無首,飛(飛)單翼,雲(雲)無雨,開關(開関)無門,鄉(鄉)里無郎,聖(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輪)成人下有匕首,進(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

但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淫還是淫,賭還是賭。真是妙不可言,好的漢字通通簡化了,不好的漢字全部保留下來。

傳統漢字(中文,華文)的字體不只是個符號而已,繁體字承載大量的意義,字字意義深遠,形象而生動,讓人望文生義,這是不容否認的。繁簡之爭,應擺脫以政治因素來斷其優劣,想使用繁體字的人,還是有使用的權利和自由,可以工作上用簡體打字;寫日記、寫博客或在面簿上留言用繁體字。爭論人與人之間有沒有愛,親不親,跟文字裡面有沒有心和見,沒有文化邏輯思維上的直接關係,只有字體被簡化得好和壞之分。漢字簡化後不應影響漢字本意的筆畫,但有些簡體字的確將有含義的內容也一同簡化掉了。

有此一論,中國當初把繁體字變成簡體字,是為了加速掃盲,因為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難認難讀難記,現在是電腦時代,恢復有含義的繁體字,並不會影響人們的書寫,卻更有利於人們的認知。馮小剛本身認為,恢復繁體字不會增加小學生的負擔,只能更多地知道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學習寫(繁體)字的過程中,字本身的語境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過去新加坡的華文簡化過程是跟著中國走,萬一中國恢復部分繁體字,不一定要貿然跟上。我國年輕一代學習華文華語已哭天叫地,簡體字已成潮流,貿然恢復一些繁體字,會帶來識字的障礙與衝突,徒增學生的負擔不說,還會扼殺學生對華文華語的學習熱忱,把我們的華文華語學習環境進一步複雜化。

有豐富文化含義、寫起來比簡體字漂亮點的繁體字,可以繼續留在那些學過的人的腦海中,要用時不會有人阻止。我也不例外,繁簡體字隨時穿插轉換。恢復部分繁體字究竟為哪般?應該是離我們很遠的事,即使是在中國,這也是一個不容易、不能輕率作出的決定。

作者是本報高級評論員


推薦閱讀:

臉色暗黃皮膚差,艾灸一個穴,皮膚恢復水嫩紅潤
捏捏拇指不費事,視力恢復1.2
狄仁傑一心想恢復李唐,為何武則天依然重用
毛衣袖口穿久總是會松,妙招巧恢復
恢復繁體字利弊辯議(上)

TAG:繁體字 | 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