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40集文字版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4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四十四頁倒數第四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

  「菩提是畢竟常樂處」,這個意思很深。菩提是真正的智慧,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學來的,自性本具的,而且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這是平等的,佛有,我們也有,蚊蟲螞蟻也有,甚至於花草樹木也有,大而星球,小而微塵,統統具足,它是平等的。我們自性的智慧德相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了,透不出來,不起作用。這些障礙物是什麼?是煩惱、是習氣,是起心動念、是分別執著,這不是好東西。這是因為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真相,才生起這些妄想、雜念。妄想、雜念起來了,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不見了,不是真的失掉,是障礙住了。障礙住,給你說是暫時不見,只要你把障礙放下,就又見到了。

  用什麼方法放下?方法無量無邊,經上說八萬四千。八萬四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表什麼?表無量。所以大乘教裡頭有所謂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個意思很深。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是佛法?問題,佛法、不是佛法是一不是二,關鍵就是在迷悟。悟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大藏經》、《華嚴經》也不是佛法,《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迷了。佛法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幫助你覺悟,佛是覺悟,是覺悟的方法。哪一法是覺悟的方法?如果是會麼,法法皆是。不會?不會,《大藏經》也不是,《華嚴》、淨土都不是,妙就妙在這裡。什麼叫悟,什麼叫迷?悟,真正明瞭一切諸法的真相,這叫悟;不悟就是迷,對於所有一切法的真相一無所知。悟,我們稱他為佛菩薩;迷,我們稱他為六道凡夫。

  那我們要問一句,讀佛經可以幫助我們開悟,讀四書五經能不能幫助我們開悟?我讀基督教《新舊約》能不能開悟?我念《古蘭經》能不能開悟?告訴你,統統能,問題你會不會,你會就能,不會不能。不會,讀《華嚴經》、讀《法華經》也不行,你也開不了悟。所以禪宗常講的,「會麼」,這句話的意味很深,意味很廣,你會麼?什麼叫會,什麼叫不會,標準是什麼?大乘教裡頭佛說得很多,離一切法就是。穿衣吃飯能不能開悟?能。問題是會不會穿,會不會吃?會,那你是佛菩薩;不會,你是六道凡夫。大小乘經論、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佛常說,沒有一天不說。為什麼?我們在迷的人多,佛要常常說,常常提醒我們,我們可能有那麼一天一下開悟了。關鍵就是不著相,吃飯不著吃飯的相,就開悟了;穿衣不著穿衣的相,就開悟了;讀經典不著經典的相,就開悟了。不管讀什麼,讀什麼東西都一樣,你讀《新舊約》你不著相,會開悟,所以法法皆是佛法。不會呢?不會,著相,心被外面相迷了,不知道相是假相。知道假相你就不迷,你不被它欺騙。

  這些天有不少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來看我,問我傳統文化要怎樣做才能做出成績出來?這個念頭是個善念。為什麼古人能做出那麼好的成績,我們現在人做不出?古人用真心,我們此地講的,用菩提心。古人有使命感,能放下自己財色名利,能放下五欲六塵七情這些,他能放下。放下之後他的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也就是古人用心是清淨平等心。現在人用心是自私自利的心,是名聞利養的心,是求自己安樂的心,別人死活與我不相干,這是現代人。果然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需不需要做大官、發大財?不要。

  孔子沒有做過大官,魯國做司寇只做了三個月。司寇是什麼地位?現在的警察局長,小小縣分裡頭一個警察局長,只做三個月,所以在社會上沒有身分地位。有道德、有學問、有智慧、有能力,想幫助人做一點事情,周遊列國,沒有人肯用他。什麼原因?我們在猜想,他用真心,那個國王用妄心,怎麼能用他?用他,我的福就不能享了,沒福享了,應該是這個道理。他講仁義道德,仁義道德不能騙人,那些人他不講仁義道德,他常常用欺詐的方法達到他的目的,孔子決定不會做的,所以不投緣。到六十八歲,老了,孔子才死了這條心,不再去見這些諸侯王,回老家去教學,將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傳下去,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做成功了,孔子作夢都沒有想到,他這個的成就、功德,讓中國歷代帝王都尊崇他,稱他為至聖先師,沒想到。孔子教了多久?只教了五年。他如果要曉得這樁事情,三十歲就可以開始教學,可以教四十年,那個成就絕不亞於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始教學,釋迦活了八十歲,孔子活七十三歲,三十歲到七十三歲也四十多年,那還得了!這叫聖賢事業,世間那是帝王事業,帝王事業比不上聖賢事業。帝王事業要有那個命才行,沒有那個命做不到。命裡頭有,真有帝王命,命裡頭沒有不要去求。釋迦牟尼佛命裡頭有,他是帝王命,他要不出家,繼承王位,他是帝王。他聰明,不要,做帝王不如做聖賢。釋迦牟尼佛採取做聖賢的辦法,他走通了。印度人稱為佛,就是中國人稱為聖;印度人稱為菩薩,中國人稱為賢,就這個意思。所以佛菩薩是對那些修行有成就的人一種稱呼,圓滿的成就稱他作佛陀;有成就,沒有達到圓滿,稱菩薩。佛菩薩不是神仙,跟宗教沒有關係,這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混攪在一起,讓許許多眾生產生誤會,這個責任誰負?從事教育工作者他要負這個責任。教育沒有別的,教育唯一的宗旨就是讓接受教育的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後他的思想、見解、言行才不會產生誤會,這是教育根本的理念。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但是佛教在中國變成宗教頂多不過三百年,它變成宗教,以前不是,這是早年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佛教在今天的社會很混雜,他們都稱為佛教,這釋迦牟尼佛很冤枉。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孔子也是的,孔子他自己說的,十五歲有志於學,三十而立,三十歲成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捨棄王位,出家苦行,三十歲成就。釋迦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一生沒搞過別的事,沒有建立寺院道場。他教學沒有一定的場所,隨時隨地,聽眾多少不拘,少的,三、五個人,多的,有成千的人。他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你肯跟他學,他就真的教你。所以他是一個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個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佛不在了,他的教誨就是經典,還在世間。我們讀他的經典,讀也不是容易事,為什麼?佛的經典字字句句是從真誠清淨心裡頭流出來的。什麼人能接受?什麼人能看得懂,能體會到?也要用真誠清淨心,你就能體會到,不會產生錯誤。沒有真誠恭敬心你體會不到,你去學,完全是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佛經,那不是佛經,是你自己的經。所以佛法沒有別的,真誠,這一大段都是講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平等心、大慈大悲心,為眾生不為自己。眾生在受苦,我們自己怎麼可以享樂?眾生受苦,你在享樂,眾生跟你距離愈來愈遠。

  眾生苦,佛也苦,佛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這麼苦,苦難的人都跟他接近,他才能幫助苦難人。你不跟他一樣不行,這叫代眾生苦。所以學佛怕吃苦,他學不出來,他不會成就。佛的心念念為苦難眾生,一生就是一個念頭,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這一念。一生,千經萬論都是以這個為目標,不能讓眾生離苦得樂,決定不幹。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知道,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你對於眼前境界,包括自己,外面的世界,萬事萬物,你對它完全不知道,迷惑顛倒。你看錯了,你想錯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苦就來了。從你個人生活的苦,衣食住行的苦,你家庭的苦,到社會、到整個世界,苦報。

  整個世界的災難,不是我說的,我沒有說,我是聽很多人告訴我的,因為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我什麼都不知道。人家說我說災難,這個話說得有點冤枉,不負責任。我怎麼知道災難?你們大家都來告訴我,我這個信息從這來的。我從今知道了,你們跟我說再多的災難,我不說,聽而無聞。我真的是沒有災難,我每天過的是好日子,人家問我是什麼事,世界上沒發生事情,我在這裡沒有看到發生事情,沒有聽到發生事情,很好,每天日子都很好過。不見不聞,就天天過好日子。你看電視、看報紙,自找麻煩。我每天讀經,每天跟佛菩薩接觸,聽佛菩薩教誨,這是我的生活。一天讀經至少四個小時,我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四個小時,八個小時過去了。其他的時間我念佛,我求生淨土,年歲這麼大了,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了。

  所以佛知道苦樂法,苦從哪來的,樂從哪來的,樂從覺悟來的。佛教化眾生的理念、目標、方法就非常鮮明,離苦得樂是目的。方法?方法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沒有了;智慧開了,樂就來了。用什麼手段?用教學。所以他天天教,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一天都不肯放鬆,幫助人覺悟,這個方法好極了。

  今天這個世界動亂,我有幸在過去十年裡頭參加不少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也是稀有的緣分,讓我接觸到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精英、專家學者。大家討論什麼?討論如何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聯合國這個會議從一九七0年開始,到現在四十多年,每年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真的是不計其數,可是沒有產生效果。於是許多的會友,我稱他們作會友,我們在一起開會,對於這個世界上還會不會有和平產生懷疑;換句話說,不相信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出現,天天擔心的世界毀滅。世界毀滅最擔心的,也非常具體的,就是怕核武戰爭。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那就是整個世界的滅絕。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這非常可怕。

  我們參與這個會議,在會議上做了很多次的報告,化解社會的衝突,促進社會的和諧,需要倫理、需要道德、需要因果、需要宗教這四種教育。如果我們能提倡這四種教育,希望宗教都回歸教育,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講經教學,這個世界會好,問題確實能化解。為什麼?常常講,天天講,大家聽了,每天都在聽,終有一天他覺悟了,他一覺悟,問題就解決,這個人就離苦得樂。一家人覺悟,一家人離苦得樂;一國人覺悟,這一國人就離苦得樂;全世界的人覺悟,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教育太重要了!

  英國湯恩比說的話正確的,一點沒有說錯,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結合起來真能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特別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理念、智慧,幫助人離苦得樂的方法、手段,統統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學了之後要用在自己生活上,管用,學了要沒有用處,學它幹什麼?到極樂世界離苦得樂,現在呢?現在就離苦得樂,將來到極樂世界,我才相信。現在不能離苦得樂,要到極樂世界才離苦得樂,我就會懷疑,我要的是現在離苦得樂。你問我,我有沒有得到?我告訴你,我得到了。沒有學佛之前,生活確實辛苦,學佛之後得到大幅度的改進,現在一年比一年快樂,一年比一年歡喜,真的。這些經教一年比一年深入,同樣是一部經,永遠讀不厭。為什麼?每一遍都有新的意思出來,這個東西才妙,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才真正相信佛經所說的,字字句句無量義。你不要說一輩子,十輩子、一百輩子,你都沒有辦法解透。什麼時候能解透?明心見性就解透了。

  所以明心見性是佛學終極的目標,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學位就得到了。這學位是什麼?佛陀。你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就畢業了。作佛之後怎麼樣?作佛之後你是用真誠心,你再不用妄心,你有無量智慧心,你有無量慈悲心,你會跟其他諸佛一樣,發心去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為這個事情樂此不疲,幹得非常快樂,別人看到好像很辛苦,你自己感到其樂無窮。

  所以菩提是畢竟常樂處,這個要知道,菩提是智慧,求智慧才是真正常樂。不是求知識,求知識不行,愛因斯坦求知識,現在在地獄。他自己說,他這個地獄是所有地獄裡頭最苦的,叫什麼地獄?無間地獄裡面的核爆地獄,就是核子彈爆炸。那是他發明的,所以他在這個地獄裡。受的什麼苦?原子彈不斷的在爆炸,一個接著一個,他說他所感受的痛苦,是身體每個細胞都在攝氏幾千度的高溫之下燒烤,苦不堪言。地藏菩薩憐愍他,讓他暫時離開地獄出來,把這個信息告訴世人,勸導世人決定不能發動核武戰爭。他說製造原子彈的人,發動戰爭的人,執行去打仗的這些人,將來都跟他同一個地獄。他透了信息之後,還得要回到地獄去,苦不堪言!

  因果真有,不是假的。人生苦短,你作威作福能有幾年?欺負別人,壓制別人,剝削別人,你能享幾年福,地獄裡頭要受多少年的苦。你真正搞清楚之後,決定不幹這個事情,餓死凍死我也不敢偷盜別人的,不造這個罪業。餓死凍死沒有關係,不會墮地獄。佛經上說的,為持戒而死,果報在天堂;破戒而活著,將來都在地獄。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話,不是騙我們的,不是嚇唬我們的,而是事實真相。所以讓眾生得好處的,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他;他做的事情不善,是自利而不是利他,這我們要遠離,我們不去參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到善惡果報,我們有這種高度的警覺心,遠離邪惡,這就得自在。

  「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要依大義門」。大義門是什麼?下面說,「大義門者,謂彼安樂佛國是也」,大義門就是極樂世界。人用真心,真心第一德就是仁愛,仁是二人,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仁者愛人,愛人才真正能幫助他離苦得樂。誰做到了?阿彌陀佛做到了,在西方建立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安樂佛國。這個安樂佛國專為接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是以這個為主,因為六道眾生太苦了,這大義。中國過去聖賢治世,國家的領導人都是聖賢君子,他們治理國家,太平盛世,稱為禮義之邦。禮義之邦做到最圓滿、最究竟,一絲毫缺點都找不到,那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建立的這個道場,是整個宇宙裡頭最好的居住環境,最好的修學場所,到達那個地方去,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我們明白了,學佛學了六十多年,終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才產生信心,一絲毫不懷疑。你問我這一生,我這一生什麼希望都沒有,就希望到極樂世界,每天盼望,我什麼都不想,每天盼望,盼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這是大義,禮義之邦做到究竟圓滿。

  「故令一心專至,願生彼國」。這個話我接受了,一心專念,這個至是達到極處,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我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吃飯念阿彌陀佛,穿衣念阿彌陀佛,工作念阿彌陀佛,行住坐臥都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佛說得很清楚,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我要從妄回歸到真,這就是功德圓滿。「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早一天回歸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你自己本有的,無上菩提就是佛陀,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學佛沒有別的目的,在這個世間幫助有緣眾生。什麼是有緣?他能相信,他能接受,他不排斥,跟我們做朋友,我們將來往生做榜樣給他看,他就相信了,這不是假的。

  「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違是與自性相違背的,哪些是相違背的要記住。前面《往生論》裡面說的,貪著自身是違背,我們把話說白一點,貪著自己的享受,這就錯了。第二個是眾生疾苦與我不相干,沒有為眾生平安幸福著想,沒有這個念頭。第三個,希望別人對自己恭敬供養,這與菩提心相違背。順著呢?反過來就順了。我們這一生在世間,我覺悟了,明白了,不為自己,全為眾生。像毛主席對共產黨員的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順菩提心。共產黨員都能夠做到,毛主席的福報大了,他在哪裡?在天上,當天王去了。如果個個都是自私自利,不顧人民死活,這就往下墮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說的,沒錯,念念為眾生苦難著想,怎樣幫助他離苦得樂,怎樣幫助他破迷開悟。

  由此可知,教育重要。中國聖賢教育、佛陀教育就是幫人破迷開悟的。所以一切諸佛菩薩他們示現在人間、示現在十法界,幹什麼?教學。完全是做一個義務的教育工作者,教學不收學費的。現在教育界出了問題,我聽說有些老師教學生,課堂裡面教一半,另外一半不教。為什麼?他自己開補習班,要求學生到補習班上課,把那個不教的那部分補出來。你要不上他的補習班,考試不及格,你會被留級、被淘汰。補習班教學要繳學費,這個學費是老師自己完全得到。這就把教育變成什麼?變成商業化,補習班是學店,老師在學店裡頭經商。教育會淪落到這一天,我們古聖先賢作夢都想不到,怎麼可能會發生這個事情。這個話要在一百年前說,沒人相信,因為所有行業裡頭,教育是最清高的,教學要收學費,這多難為情!孔子教學沒有收學費的,家庭富有一點的,逢年過節送一點糧食、送一點衣服供養老師;家境清寒的,對老師的孝敬,束脩。束脩是什麼?乾肉,一條大概一斤、半斤,表示對老師的敬意,這最少的。老師靠這個生活,沒有生活來源,所以老師很清苦,很節儉,所以窮秀才。他們的使命很大,傳統文化能不能傳下去全靠這些人。現在這些人沒有了,文化承傳發生了危機。

  這些年來,我們對漢學很關心,漢學儒釋道。到國外去參觀、去考察,看看漢學在國外的狀況,最著名的,歐洲法國(法蘭西)的漢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成立在滿清末年,比倫敦的漢學大概要早三、四十年,很有成就。歐洲學漢學到巴黎,這些地方我都去過,可是他們的漢學,研究的方向目標,跟中國古時候不一樣。中國古時候的漢學對生活有密切關係,為什麼?它落實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落實在這裡,實用的學問。所以稱實學,是真實的,是管用的。現在他們的研究偏重在古代的文化知識,與現代的生活不發生關係,研究二千年前中國人的文化狀況,他研究這些。

  我這次在法國訪問見到羅貝爾教授,這是現在法國的一個漢學家。我們舉行一個座談會,他們教授有十幾個人,好像三個多小時。他知道我們在馬來西亞辦了個漢學院,現在學校還沒建成,最近動工了,預計明年年底可以開學,積極在做籌備工作。他問我們研究的方法,我說我們研究落實在生活。他感到非常驚訝,這個東西現在還管用?管用。正好吳念博居士他跟我同行,我就讓吳念博把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落實在他現在的企業,他的企業管理是用傳統文化,做出非常好的成效。羅貝爾教授聽了很有興趣,他說還管用?我說管用,真管用。所以他願意跟我們合作,我說好,我們也願意跟他合作,我們來互補,知識方面你幫助我們,真正落實,產生幸福家庭、幸福社會,我們來幫助你。

  如果要沒有用處,那還有什麼價值,研究它幹什麼?湯恩比博士說,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救二十一世紀。那就管用,不管用你救得了今天的社會嗎?今天社會亂成這個樣子。這是他說的,我們不敢說,他帶頭說的,我們跟進,我們對他的話能理解,我們能相信。大乘佛法是什麼?是無我。人能做到無我,什麼問題都解決,無我才真正做出犧牲奉獻,才真正能為他。在這個世界上,這也是湯恩比說的,真正做到徹底的犧牲奉獻,完全沒有一絲毫的自私自利,他說只有三個人,他看到的。第一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二個是耶穌,第三個是甘地,印度的甘地,這是最近的,這三個人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私心,真正是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尤其是佛陀做得最徹底,權位不要了,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王位犧牲,權力犧牲,享受犧牲,去過苦行僧的生活,去托缽,而且做得非常徹底,從十九歲一直到八十歲。具足真實智慧,教化眾生,對於來求學的,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來,我都教你。所以它不是宗教,它跟宗教不對立,它是教育。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來求學,所以它是開放的,這是一幫好東西。

  這也是湯恩比說的話,古代的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佛教是印度的,中國人能包容,能夠接納,佛法大幅度的提升了中國本土文化。這真的,這一結合,相輔相成,讓中國傳統文化真正達到盡善盡美。今天講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缺一個都不行。胡適之寫《中國哲學史》,寫到佛教他就沒有辦法下筆,所以他這個著作只寫了一半,上冊,沒有下冊。為什麼?他不懂佛法。

  大義門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願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成就無上菩提。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這個常字很重要,常常放在心上,深入的體會、去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不能違背,不能退心,違失本願就退心了,你這一生不能往生。這一生不能往生,下一次再碰到,機會不大。所以真正聰明人,我決定不放棄這一次的機會,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自己有把握往生,不需要別人助念。這就對了,做好榜樣給別人看。

  去年十一月,劉素青居士就做了一個榜樣,做一個活著往生的榜樣。她的妹妹寫了一個報告,很清楚,我們都放在網路上,諸位自己可以去看。她發心給念佛同學做一個往生的證明,她的壽命還有十年,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她。從發這個心,發的是真心,懇切,不到一個月,真走了。大概在往生前七、八天的樣子,她妹妹得到一個信息,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是數字,2012112112,這麼一組數目字,她把它記下來。她心裡想到,2012大概是年,11是月,十一月,21是二十一號,後面是12,十二點鐘。她把它寫來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下,笑一笑,沒說話,收起來了。果然就是這天,一分一秒都不差,跟大家有說有笑,歡歡喜喜的,時間一到,告訴大家,我走了,我看到阿彌陀佛,他來接引我,拿著蓮花,我現在往蓮花上爬。她那個動作,表演的動作,就好像她爬到蓮花上,爬到蓮花上的時候,後頭就沒有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壽命可以捨棄,也可以延長,生死自在。捨棄、延長都不是為自己,為眾生表法的,告訴眾生這樁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決定不能夠退心,退心真叫大錯特錯。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前面是講發菩提心,菩提心發了,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們沒有第二個念頭,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念頭,親近阿彌陀佛。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放下,我們幫助世間人學佛,我不學了。我也是全心全力幫助斯里蘭卡建龍喜國際佛教大學,還想幫助它建一個國際宗教大學,這兩個學校都在斯里蘭卡。我是全心全意幫助它,我會不會到它那裡去?不太可能。為什麼?我在這裡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幫助你鼓吹,幫助你募款,其他的我不聞不問。我對於總統有信心,馬欣達總統是個好人,我信得過他,由他來護法。他的國師強帝瑪法師跟我是好朋友,我們認識二十多年,他今年五十五歲,還可以辦事。我八十七歲不能辦事了,我要辦我自己的事情,就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我的事情,其他都不是我的事情。

  「《彌陀要解》雲」,蕅益大師說的,「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至直捷,至圓頓,「莫若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話是對我說的,我只有這個法門才有資格成就,其他的法門,斷煩惱,得禪定,開智慧,我做不到,我沒有辦法。六十二年前,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我就真幹。年年放下一些,月月放下一些,一直到六十二年徹底放下,這個世間的事情不再聞問。你來找我,其實我所講的,每一天分享裡面都講盡了,都講得很圓滿。這些東西都在網路上,你們自己在網路上看就行了,我沒有絲毫保留。天天講,有時候有新的意思,那是什麼?那是剛剛悟出來,這個有可能。我沒有隱藏一句,全部貢獻出來給大家做參考,極樂世界真好,應該去,不應該放棄。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簡單、容易,「至穩當」,穩穩當當,「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都是蕅益大師說的,信、願、持名,專持名號,著重在專字,不能夾雜。持名,念念是為求生淨土,所以不必做特別迴向,這就是古德所說的,不迴向法門,我沒有別的意思,我每一句佛號都是求生淨土。有人這麼個念佛法,我聽說過的,他念佛,「阿彌陀佛接我往生,阿彌陀佛接我往生」。我們把「接我往生」這個省略掉,但是意思有,意思就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裡頭,名號裡頭本身就具足求願彌陀接我往生,我們這樣念法。

  「又雲」,這還是蕅益大師的話,「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萬德洪名」,這個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要修萬德怎麼個修法?念這一句佛號,萬德就圓滿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我們在前面講得太多了,我們對這一點都不懷疑。你要想積功累德,你要想多做好事,你做滿全世界,都不如這一句佛號。做滿全世界你未必能到佛國,你的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句佛號,保證你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不能比。修萬德就老實念佛,走路,一步一聲阿彌陀佛;吃飯,每一口飯都一句阿彌陀佛,這會吃飯。無論幹什麼,有些場合可以出聲,有些場合不要出聲,念佛總不能間斷,這就好。

  「以名召德,罄無不盡」。名是萬德洪名,念這個名所感召的德,功德,無量無邊無有窮盡,這名號多難!「故即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一句佛號念到底,不要再摻雜別的,摻雜別的就亂了。蓮池、蕅益、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最尊敬的一些祖師大德,他們教導我們完全相同。我們如果能夠遵守,依教奉行,這就是具足智慧,這就是具足念佛三昧,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我這一句佛號念到底。

  「又《圓中鈔》云:今經所示,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稱,有心能念,皆可修之。故知此經所示,乃至簡至易之法門也」。《圓中鈔》上講的,幽溪大師所說的。小本《彌陀》跟《無量壽經》是一體,同部,一個道理、一個方法、一個境界,《無量壽經》講得詳細,《阿彌陀經》說得簡略,說有詳略不同,義理無二無別。我們如果有懷疑,學《無量壽經》,它說得詳細,真正聽懂、聽明白,幫助你斷疑生信。小本《彌陀經》便於受持,所以一般人用它做早晚課,這是我們要認真去學習的。

  下面的話都是《圓中鈔》的,「執持名號,不問閒忙」,你有修行的時間,或者你很忙碌,統統可以修。忙碌的時候心中念佛,「不拘動靜」,動作的時候可以念佛,靜下來也可以念佛。「行住坐臥,皆可修之」,這個法門可以叫你功夫不間斷。為什麼?你沒有障礙,口裡不念,心裡頭念,與人事物不會有衝突,方便到極處。「故知此經所示,乃至捷至徑之法門也」。捷是快捷,下面徑是小路,就是近路,最近的一條道路。又說,「稱名之法,不擇賢愚,不揀男女,若貧若富,若貴若賤,皆可修之」。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貧富貴賤,統統可以修,統統可以成就。

  「故知此經所示,乃攝機至廣之法門」。阿彌陀佛就是用這個法門,普度十方三世無量諸佛世界裡面的六道眾生。也正因為如此,感動十方諸佛尊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得到這個稱號,感動十方諸佛自動全心全力的為阿彌陀佛做宣傳。這個宣傳的方法就是講解三經,這個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講解這三部經。我們在前面看到,道綽法師一生講《觀無量壽佛經》兩百多遍,真的熟透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古人修學的功夫,他真有恆心、真有毅力,他真幹。我鼓勵年輕的法師,真正發心一生專講三經,看一生能不能講三百遍。《無量壽經》長,得到這部集註,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理事因果、信解行證都講透徹了,這註解太好了。從這部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的一個大概,就都看到了。死心塌地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圓滿了。

  下面,《遊心安樂道》裡面說,「諸佛名號,總萬德成。但能一念」,一念就是一心,一心一念,一念一心,在一念中,「總念萬德」,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世間確實有一等人,這種人每個時代都出現,好像每個地區都有,我稱他們作老實念佛人,多半是農村阿公、阿婆。他們很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可是遇到佛法,他就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問他發菩提心,他不懂,他會用佛號答覆你,阿彌陀佛,好像一生他只懂得這一句阿彌陀佛。無論你給他講什麼,他會笑咪咪的,回答你的全是阿彌陀佛。這樣的人多半都是清寒,生活很苦,念佛可以說晝夜不間斷,有時候出聲,有時候不出聲,看他口在動,手上拿著念珠。李老師過去曾經好幾次跟我講到這個事情,他說他很想學他們,學不像。這種人看起來愚痴,什麼都不懂,可是這個人將來往生品位高,肯定都是實報土往生的,也就是上輩往生的,三輩往生當中上輩往生的,不是普通人。

  我曾經告訴開利法師,他現在是一個道場的住持,我說如果你們道場附近有這樣的人,你要對他恭敬。那是什麼?那是菩薩。有這些人念佛的地方,這地方決定不會有災難。為什麼?他們是真念佛人,他不是假的,你們搞打佛七,做念佛會,未必是真的,那是真的。你不要看一個、二個。他告訴我:我看到我們那裡有三、四個。我說那是寶!那真正是三寶具足,決定不能輕視。但一般人統統瞧不起他們,都自以為是,對他們都很傲慢,這確實錯了。見到這個人,特別恭敬,對他們也不要說別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的時候心裡要想著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要作如是觀,真見到阿彌陀佛了。所以佛號,念這個佛號,總念萬德。

  「又」,這都是《安樂道》裡頭所說的,「無始惡業,從妄心生;念佛功德,從真心起」,這不是妄心。「真心如日」,像太陽,「妄心如暗。真心暫起,妄念即除」。我們今天實際狀況,我們一面在念佛,一面在打妄想。為什麼我們的妄念除不掉?這文字裡頭很清楚,真心暫起,我們念佛是用妄心,所以念佛功夫沒有辦法轉妄念。不但妄念驅不走,妄念夾雜在念佛裡頭,念佛的功夫不純,不能不知道。佛沒有說錯,祖師沒有說錯,我們自己錯了,自己沒有真正體會到意思。

  所以我常常勸同學,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不長,縱然活一百歲,真的也是一彈指。我八十七歲,回想七歲以前,有很多事情我記得很清楚,住在農村裡頭,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這一彈指八十年,不要以為很長。這樣短暫的人生,我們要真的做一點好事,這才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應該怎麼做?就是用真心,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我全用真心。別人騙我,我知道,我不糊塗,我知道他騙我,我還是用真心對他。為什麼?我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念佛就是用真心念,就不是妄心,這個佛號才相應。妄心用成習慣,真心用得不習慣,很生疏,雖用真心,也夾雜妄心,它不純。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人騙我,不怕人欺負我,敢用真心。

  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在香港講經,香港電視台何守信先生來訪問我,這在電視台播出去了。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諺語所謂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問我對這句話怎麼個看法。我說這句話是一個錯誤的話,不是真的。他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為自己,是個徹底沒有為自己的,湯恩比博士說的,在歷史上的人物,這頭一個。沒有一點點私心,天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他的法傳了二千五百年,現在還有很多人信他,證明那個話是假的。我說第二個,咱們中國人,孔老夫子,確實,你讀孔子的書,孔老夫子念念是為國家民族,念念是為苦難眾生,他沒有一念為自己,天也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我說這是歷史人物,我說回過頭來,我給你做證明,我學佛以後我體會到了,我也像古人一樣發心,我一生不為自己,從來沒有動個念頭想自己,沒有。自己生活一切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我起心動念確實是經上講的菩提心,我想到傳統文化,想到國家民族,想到地球上苦難眾生,我是隨分隨力我都做,有機會我一定做,一心求生淨土,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這都是證明。我說這兩句話以後你別提了。這個訪談有光碟,我們協會裡頭有光碟。這些訪談,實在講都有利於社會。那是一個資深的電視台的主持人,我也很久沒有跟他見面了。

  這段經文是黃念祖老居士引經據典抄在這個地方,這段文很重要。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人,念佛念得不錯,聽經也聽得不錯,遇到有些人來告訴他,還有更好的方法,更可靠的方法,比這個方法好多了,把人心擾亂了。古人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讓人對念佛產生懷疑,你要負因果責任,這是斷人的法身慧命,無間地獄,不能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請問上面的符號是什麼文字 是什麼意思呢?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六五集(文字版)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三次修訂文字)(2)
你最喜歡語文教科書里的哪篇文章?或者哪個人物,哪句話?
有沒有哪種語言只要稍微改動一下寫法就能讓翻譯引擎無法識別但是掌握該門語言的人閱讀起來還是沒有太多障礙?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