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費,「值得花」比「看得到」更重要

三公消費,「值得花」比「看得到」更重要

摘 要:
顯然,「三公經費」並不是單純的公示問題。公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政府支出更節儉、更合理、更透明,實現從源頭上對預算進行制度性壓縮,節省行政經費開支,減輕納稅人的負擔。日本民眾那種緊緊盯住行政開支是不是「值得花」的做法,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鑒。
事件背景:
在溫家寶總理要求的6月底對「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過去18天後,98個中央部門已經有近30個中央部門公布了「三公經費」,本周有望進入公布「三公經費」的密集期。

17日,水利部公布了2010年「三公經費」支出和2011年預算情況。去年,水利部「三公」財政撥款決算為1.2億元,其中公車費用近億元,佔比83.13%。在目前公布「三公」費用的26個部門中,水利部和交通部的公車費用和比例是最高的。(7月17日 中國廣播網)

實際上,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中央部門須於6月底公布「三公經費」情況。可是,除了科技部之外的中央部門紛紛集體爽約。目前在98個中央部門中,只有25個部門曬出了賬單,還有73個部門沒有公示自己的三公支出,可謂千呼萬喚不出來,被燃起的公眾熱情也再度陷入失望當中。

可是,即使是已經公示的25個部門,「三公消費」公示也多是「粗線條」的,面對扎堆的數據,民眾似乎覺得「有點暈」,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看不懂裡面的「門道」,支出項目也沒有解釋說明,很難判斷出這些消費是否合規合理。

當然,審計署於7月11日公布的「三公經費」例外,這是迄今公布「三公經費」最詳細的部門。賬單把出國費接待費精確到「人次」、公車經費精確到具體「車輛」,一定程度上執行了國務院「細化公開內容」「公開得更詳細」的要求,加上解釋說明,納稅人可以看懂這個賬單。此間輿論普遍認為,審計署「三公」賬單是用坦誠戰勝懷疑、贏得信任,堪稱一個樣本,為「三公經費」公開樹立了標。

對公眾而言,希望看到各部委公布的「三公經費」賬單,更希望各部委公布具體翔實的「三公經費」賬單,而不是籠統地公布幾個數字了事。因為他們不僅要看各部委「三公經費」到底花費了多少錢,更想知道這些錢應不應該花,花得值不值,有沒有花納稅人血汗錢不心疼的現象?

在嚴格監督行政經費支出上,我們應該學習日本的經驗。據日本東海大學教授葉千榮介紹說,日本雖然沒有「三公消費」的概念,但是全部行政經費都必須做出完全透明的公布。這種公布首先是由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交給議會,同時在各自網頁上全部公開。根據這些公布,各在野黨包括市民都會不斷的提出許多的質疑,比如某一種辦公用車是否檔次太高,以及某一些議員乃至其他官員的外訪和待遇是否豪華,包括外訪是否有必要、有內容等等,而日本市民和在野黨著重敲打的已經不是「看不看得到」,而是「值不值得花」,深究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不浪費一分錢。

顯然,「三公經費」並不是單純的公示問題。公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政府支出更節儉、更合理、更透明,實現從源頭上對預算進行制度性壓縮,節省行政經費開支,減輕納稅人的負擔。日本民眾那種緊緊盯住行政開支是不是「值得花」的做法,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鑒。

讓公眾對「三公經費」從單純滿足「看得到」轉到能夠具體驗證「值得花」上,需要將公示從依靠自覺逐步轉向制度約束上來。國務院必須要出台一個「三公消費」的規定,並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從源頭上使「三公經費」達到制度化的壓縮,而不是目前這種一邊強調壓縮5%,一邊持續上漲,「三公消費」不降反升,壓縮成為空談。


推薦閱讀:

秦漢時最高階、權利最大的三公九卿是怎麼一步步變為榮譽稱號的?
「三公經費零增長」背後的隱憂
三公九卿 六部九卿 附中國官制
評論|「三公」公開的三個「死角」
歷史上「三公」是什麼官職?如果當代有三公,應該是什麼呢?

TAG:消費 | 重要 | 三公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