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運動--太極拳的精髓 2>> 中華氣功網

在對抗中,沒有自轉就不可能接收對方的力,就不可能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把它化掉。沒有公轉則自轉就失掉了軸心的根基,肢體運動就會顯得飄浮無力。

明確身體不同部分公轉與自轉的關係主要是為了周身的協調,避免枉動,使自己的力量不產生矛盾。凡是不該動的、多餘的、不合理的動作可稱作枉動,避免枉動才能達到周身一家,才能產生「渾元勁」,才能避免在實踐中犯勁力渙散、勁力太硬和丟、頂的錯誤。

三、身的多元化旋轉

太極拳運動的本質是螺旋纏絲運動,它要求周身一家,協調平衡,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也可稱為以腰為軸的周身多元化運動。周身運動的多元化的旋轉規律。換言之,在這種周身多元化旋轉的螺旋纏絲運動中,要有順逆、有開合、收放、有摺疊。

一順一逆走螺旋,開合之處謂轉關,收放吞吐太極勁,摺疊往複生妙玄。

「順逆」是螺旋纏絲勁的運動形式。

纏絲勁是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大特色。由於人體的關節有自己的運動極限,所以太極拳運動的纏絲勁是靠身體關節部位不斷轉換的順逆旋轉來實現的。那麼如何來定義順逆纏呢?當代太極拳界有許多種定義法。比如:

以掌心向內或向外為判定依據――掌心向內為順纏,掌心向外為逆纏;

以手的順、逆時針旋轉為判定依據――手的運動方向順時針為順纏,反之為逆纏。

但這些都有不甚嚴密之處。因為苦以掌心向內或向外為判定順逆纏絲的依據,那麼在太極拳的招式中,有時兩手既不向內也不向外的情況該如何判定呢?比如兩手背在腹前相對,向下抖勁。

若以手的順、逆時針旋轉為判定依據,往往手在完成一個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圓弧運動中,可能前半部分是掌心向外,而後半部分是掌心向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勁力,又怎麼能定義同一種纏絲勁呢?

若以手的運動是向心力還是離心力為判定依據的話,往往在太極拳中,手的一個動作,一個纏勁,前半部分為向心力而言後半部分為離心力。所以這樣定義也不確切。

迄今為止,我認為近代著名的陳式太極拳大師陳照奎先生對於順逆纏絲的定義是合理的。

上肢(起於稍節):

小指領勁,其他手指遞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大指合,為順纏。

大指領勁,其他手指逐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小指合,為逆纏。

下肢(起於梢節):

小趾領勁,膝外展,為順纏。

大趾領勁,膝內扣,為逆纏。

而中節胸腰部分只做螺旋升降運動。

「開合」是螺旋纏絲勁的轉開形式。

「太極拳,開合拳」。太極拳之精華用兩個字概括,叫「開合」;用四個字概括,叫「虛實開合」;用八個字概括,叫「虛實開合,起落旋轉」。

由此可見「開合」二字道出了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開合」是肢體運動的外在形式。開後是合,合後是開,一開一合,道法自然。以腰為軸,周身外朋內裹謂之合;以腰為軸,勁力四面放射謂之開。

就腰體運的外在形式而言,有雙開、雙合、左開右合、右開左合、上開下合、下開上合等。

「開合」又指關節的開合,這是肢體運動的內在形式。「襠開三尺不為開」是指要松胯,講胯關節的開合。「轉關之處須有開合」,這個開合是指關節的拉長。經過不斷的開合的訓練,我們的各部分關節才有可能放鬆、伸展,最終點站達到周身的鬆柔。

「誰能合,誰能贏」,這裡的「合」,不僅指形體的合、關節的合,還指通過「關節貫串」,將周身的力合於一點,有效地控制對方。

「引進落空合即出」,這裡的「合」,是指力點的發放,指打擊。

對上肢來說,順纏為合,逆纏為開。對全身來講,合時上肢順纏,下肢逆纏;開時上肢逆纏,下肢亦為逆纏。

「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講的是太極拳所特有的陰陽之道和辯證哲理。就是太極拳的形體語言來講,每一個運動中都開合存在,相互包容,互為其根。比如「六封四閉」中雙手處分置於耳後,這時,雙手為開,大小臂之間為合;前胸為開,後背為合;上肢為開,下肢為合……就太極拳的技擊功能而言,開為打擊,合為引化,這也只是一般而言。事實上,開也可能是引化,合也可能是打擊。可能一個開的動作的前半部分是引化,後半部分是打擊。也可能一個合的動作的前半部分是打擊,後半部分是引化。打即是化,化即是打,這是太極拳中開與合的更高層含意,需要認真揣摩。


推薦閱讀:

注音《中華童銘》(五)
中華相術--相色秘訣
在緬甸發現中國︱朝貢體系下的中華與緬甸之爭
你覺得誰是中華幾千年最大的歷史罪人?-熊寶讀史的回答
中華道藏 06_1---2

TAG:運動 | 太極拳 | 中華 | 氣功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