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資治通鑒》:史上最有名的欺騙
戰國時期有一個始終沒有在前台表演的大師,他自己一直身處山野,他的弟子們卻把天下攪得天翻地覆,這位世外的高人就是鬼谷子,名震天下的名士龐涓、孫臏、蘇秦、張儀,無一不是出自他的門下。
(鬼谷子像)
先說說這位鬼谷子,據說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生有異相,相傳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關於具體他是哪裡人,後世爭議很大,每個地區都想給自己的家鄉爭來一位名人,因此鬼谷子一說是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大家各說各話,都圍繞這位歷史名人做了大量的文章。據說鬼谷子非常神奇,神奇到啥程度呢?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我們看看他後世的地位吧: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張儀雕像)
說完老師,說說他著名的弟子吧,龐涓在魏國時期,魏國一直是天下的霸主,直到他的師兄弟孫臏在齊國做了軍師才有所改變。另一位弟子蘇秦以孤身說山東六國成合縱之勢聯合抗秦,身披六國相印,也是大成就者。今天說說他們的另一位師兄弟張儀。
張儀早期的成就不像他的師兄弟們那麼厲害,他縱橫天下的名聲一直被師兄弟蘇秦壓著,但畢竟是師出名門,張儀依然是各國爭奪的人才。他曾經在秦魏這兩個敵對的國家之間來往,當了魏國的宰相,再到秦國當宰相,這很讓人驚奇:到哪個國家就在哪個國家當宰相。這絕對是天下名士的待遇,但張儀最著名的一件事是發生在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313年,這一年,秦王想攻打齊國,但是又擔心齊國與楚國的聯盟,必須先破壞齊楚聯盟,於是,秦國派張儀到了楚國。到了之後,張儀開始了他的縱橫遊說,給楚王開了一張史上最強大的空頭支票:
「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婦,長為兄弟之國。」
「大王如果能聽從我的建議,與齊國廢除盟約,斷絕邦交,我可以向楚國獻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注意,這裡是六百里)土地,讓秦國的美女來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兩國互通婚嫁,就能永遠結為兄弟之邦。」別跟齊國聯盟了,如果你跟齊國解除盟約,我答應你給你土地和美女,顯然,這是實實在在在實惠,可惜的是,這些東西還僅僅停留在張儀的口頭上。大概是因為張儀的名聲太大,或者楚王沒有看清自己的綜合國力,他竟然很高興的答應了。
但並不是所有的大臣都贊同楚王的決定,也有一位清醒的。
(張儀欺楚期間的陳軫)
群臣皆賀,陳軫獨吊。
群臣都前來祝賀,只有陳軫表示哀痛。
王怒曰:「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王曰:「有說乎?」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閉關絕約於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於秦也,兩國之兵必俱至。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於齊,使人隨張儀,苟與吾地,絕齊未晚也。」
楚王怒了接著說:「你跟我說說你哀痛的道理,我明明不用打仗就得到了六百里土地。」陳軫說了他的道理:「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作盟友(這顯然是清醒的)。現在我們如果與齊國毀約斷交,楚國便孤立了,秦國又怎麼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以後,一定會背棄對大王您的許諾。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西與秦國生崐出怨仇,兩國必定聯合發兵夾攻。為您著想,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只表面上絕交,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晚。」顯然,陳軫的建議很實在,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實用主義思維。
可惜的是楚王並不認可,他已經沉浸在獲得土地和美女的幸福美夢裡了。
有意思的是,張儀回國之後就變卦了。而且變卦的過程非常的「無恥」。
張儀回國之後,不急著履行承諾,他先是假裝從車上掉了下來,三個月不上朝。
顯然,不上朝的理由太假了,就是因為從馬車上摔下來了,更何況,不上朝依然是可以把他許諾給楚王的事情傳遞給秦王啊,之所以不上朝,而合約也沒有履行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張儀想賴賬,而秦王是心知肚明的。
(影視劇里的張儀)
這樣「低級」的手段,楚王竟然又錯誤的理解了。
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以事秦,齊、秦之交合。
楚王聽說(張儀不上朝的事情)後自語道:「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斷交做得還不夠?」便派勇士宋遺借了宋國的符節,北上到齊國去辱罵齊王(不知道是不是當面罵的,總之是要得罪就得罪的狠一點)。齊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討好秦國,齊國、秦國於是和好(齊楚聯盟破裂,秦與齊達成聯盟,這實際上是秦「遠交近攻」戰略的早期實踐)。聽說這件事之後,張儀的傷馬上好了,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於是,張儀上朝了。
張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
上朝之後,楚國的使者終於見面,張儀故作驚訝地說:「你為啥不去接收土地呢?從某地到某地,有六里那麼寬呢」。注意,到這個時候 ,就只有六里了。六里跟張儀在楚國說的六百里,差太遠了。
使者怒,還報楚王。楚王大怒,欲發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并力而攻齊,是我亡地於秦,取償於齊也。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使屈帥師伐秦。秦亦發兵使庶長章擊之。
楚王又怒了,顯然,這事兒擱誰誰也怒。答應給六百里,結果就只給六里。但顯然,做為一個國君是不能簡單的發怒的。盛怒之下的楚王決定要去討伐秦國,像一個受了欺負的小孩子一樣。這個時候,陳軫又出來說話了,對這個時候國家形勢判讀準確的,只有陳軫。他覺得攻打秦國還不如用一座大城的去收買秦國,然後與秦國合力攻打齊國。這樣從秦國失去了的土地,還可以在齊國得到補償。現在已經與齊國斷交,又興兵去質問秦國的欺騙行為,這顯然是兩面作戰,以楚國當時的國力,這種戰略顯然是不合適的。陳軫提出了建議,給出了辦法,無奈的時,楚王已經在盛怒之下,失去了理智,在他的印象里,楚國還是強國,一個強國怎麼能忍受這種明目張胆的欺騙呢。
楚王錯了,緊接下來的現實狠狠地教育了他。
(連環畫《張儀欺楚》封面)
春,秦師及楚戰于丹陽,楚師大敗;斬甲士八萬,虜屈及列侯、執七十餘人,遂取漢中郡。楚王悉發國內兵以復襲秦,戰於藍田,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於秦。
第二年的春天,秦楚大戰于丹陽,楚國大敗,八萬甲士被殺,屈及以下的列侯、執圭等七十多名官員被俘。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慘敗。秦軍由此乘勢奪取了漢中郡(一個重要城市加上八萬士兵的生命)。楚王又徵發國內全部兵力再次襲擊秦國,在藍田決戰,楚軍再次大敗。這個時候韓、魏這樣的小國眼見有利可圖,不顧往日情誼,趁機也向南襲擊楚國,直達鄧。楚軍聽說了,只好率軍回救,割讓兩座城向秦國求和(又割了兩座城市,到這個時候,楚國的綜合國力徹底衰落了)。
楚國的沒落起於當代名士張儀的一次明目張胆的欺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儀欺楚」。
推薦閱讀:
※專家解讀:當妻子比自己優秀時怎麼辦
※海淘稅收新政策正確解讀(免稅額度+怎樣繳稅)
※女命訣解讀(二)
※(解讀)八歌水法合局破局解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解讀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