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眼中的聖人

我眼中的聖人2011-10-05 11:50 作者:北水寒據說中國古時有三教九流,現在加上外域「泊來品」,詳細羅列,不知花開有多少,倒真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理所當然信仰自由,不能干涉別人。對我而言,卻較受教於傳統,還是願奉儒釋道三家教義為準則。

道家彷彿創立略早一些。奉行「無為而無不為」的態度,充滿了對立的辨思,如一個站在「簾卷西風」下的女子看滿園黃花的憂傷心理:開吧,盡量地開吧!妍極了該要落了。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應是道家的態度了。佛教早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土,在它的眼裡,有大千個世界,人類的世界是渺小的,乃嚮往著更大的光明,所謂「佛的境界」,奉行「岀世」的理念。相較於儒家,兩家均有消極的一面。儒家卻是倡導「入世」的,以拯救人性和天下黎民為己任的,是一種十分積極的態度。因此三家之中,我更敬崇儒家,對孔聖人自然五體投地,唯剩折服了。

軼文傳聖人出世前夕,其母征在見一龍首龍鱗,馬身有翼的奇獸闖入家中。問博士,才知為麒鱗。是夜有五位仙老投一神物於徵在懷,曰:「送汝水精子,萬代之素王」。後生孔子。中國曆來對那些名人高士,帝王將相著神話的色彩。如傅說化星,漢高祖斬白蛇等。聖人蒙上這一派光環也不足為奇,自是後代文人崇敬的溢美之詞。「萬代之素王」舊書上似乎是「千載素王」,但相信凡有漢人生存的地方,必有聖人的教化,所以稱「萬代」雖有失考稽的嫌疑,卻或並非誇大其詞。

在孔子出世前,也有幾種聖人,周文王為心系蒼生的聖人;伊尹為操節清高的聖人;柳下惠為自然隨和的聖人(此人記憶中只有一個「坐懷不亂」的故事,稱聖,略有不服)。而孔子後世稱時之聖人,集古今聖賢之大成者。

所有的孔子祠宇中,聖人多微屈著腰,雙手輕輕交握,面露微笑。便是那一種謙卑的姿態足能令後人學半輩子了。孔子曾學琴於師襄子,問禮於老子,且拜齒齔小童項橐、郯子為師。最為樂道的大約是從【萬年曆】看到的「兩小兒辨日」。一說日出為近,一說日中為近。一說,日出而大中而小(從視覺辨);一說日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若探湯(從感覺辨)。各論以據,互不相讓。時孔子過,疑而問,卻不能判。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聖人一片茫然,自認不知。若考證,此事斷然杜撰,但從另一面說明了聖人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是知矣。也反映了聖人謙虛的態度。

孔子的傳道由來坎壈,授之者少,拒之者多。當時周室失位,諸候逐利,天下紛亂,倫綱垂廢。屢屢碰壁,流徒失所。有一次與諸弟子失散,孤身一人尋徑至城門下。時顏回尋出門來,問守門者,具以俏像。那守門者正瞥見孔子:「莫不是那暤暤若喪家之犬者乎?」。可見當時聖人潦倒困迫不得志。後世明朝徐渭徐文長鬱抑失意,取此一段,自命「聖人門下走狗」,而後清之揚州八怪之首鄭夑亦恆不得志,又自命「青藤門下走狗」。(徐渭又號「青藤道人」)。雖然二士自詡聖人門下,而其後的操守怎比聖?一個憤懣以石擊自己頭顱,一個拔扈怪異,失了聖賢「君子自省」的道德。孔子曾云:「非獸非兕,率彼曠野」。懷疑起自己的道來。顏回說:「夫子之道盛大,小不堪載」。聖人釋懷,率諸賢周遊列國,布經傳道,其志彌堅。( 散文網:www.sanwen.net )

孔子佈道途中,逢著許多高尚的隱士,晨門者,長沮者,桀溺者,楚狂接輿者等,其才其智俱不弱於孔子,而都選擇了隱退,遇著孔子均投以尊敬和勸說。天下之大,哪裡有入門;眾生昏沌,哪裡有津口。聖人最失落時亦欲歸隱,曾云:「欲居九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而終以天下為自任道:「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之徒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乃繼續前進,黔首黑面,兀兀窮年。他那鍥而不捨的精神足令後人效學。

孔子佈道離開齊國時,收起剛洗的米,轉身既走,而離開魯國時猶勝於「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三步一回顧,且說:「走慢些,走慢些…」。那是不舍離開故國家園啊。聖人其實就是平常的凡人啊!只是他謙卑、好學、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更勝於常人罷了。若我們也能學習孔子的品行,聆聽聖人教誨,於一生中定是難能可貴的財富啊。

首發散文網:http://www.sanwen.net/subject/218867/


推薦閱讀: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同是維新志士,為什麼只有「康聖人」一直被黑?
漢聽日曆丨9月28日 北辰星拱 能夠被眾人愛戴的人方是聖人
強者自救 聖者渡人

TAG: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