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網-- 唐詩的平仄
06-12
唐詩的平仄發布時間: 2007-7-20 08:43:59 被閱覽數: 236 次 來源: 求知網文字 〖大中小 〗 )平仄是近體詩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們講近體詩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平仄在詩和韻文中的作用是構成一種節奏。作家依照漢語聲調的特點,安排一種高低長短互相交替的節奏,就是所謂"聲律"。《文心雕龍o聲律》篇就談到這個問題。中國文人很早就有意識地運用聲調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來尋求聲律的美。但是,平仄的交互作為一種規則固定下來,則是從近體詩開始的。相傳南朝沈約發明了四聲,甚至有人說平仄的區分也是沈約在他的《四聲譜》里規定了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聲調在古代漢語里是客觀存在的,不是由誰主觀創造的。至於沈約等人有意識地運用聲調的交互來寫詩,那自然是可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承認:聲調的交互是中國歷代詩人們長期創作所積累的藝術經驗,決不是少數文人所發明的。遠在魏晉時代,詩人們可能就已經探索用聲調的交互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沈約等人不過更積極更有意識地提倡罷了。平仄的交互成為詩的格律要求以後,其影響是很深遠的。不但近體詩用平仄,連某些古體詩也用平仄,這就是所謂入律的古風(見下文)。不但詩用平仄,連詞律和曲律也離不了平仄。懂得了近體詩的平仄,對於詞,曲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平仄的掌握不是很困難的。拿普通話來說,陰平、陽平都是平聲,上聲、去聲都是仄聲。古代的入聲字,現在轉到上聲、去聲的,也不成問題,因為反正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只有從入聲轉到陰平、陽平的字,才需要記一下,而這類字是有限的。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等區域的人辨別平仄更加容易,因為他們的方言里仍保存著入聲。普通話區域像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也有許多地方還保存入聲。因此,經過一定的學習,各地方的人辨別平仄都不是很困難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唐詩往事01——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唐詩《涼州詞二首·其一》表達了什麼情感?
※八首唐詩――千古絕唱
※唐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