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貪腐新花樣

【本期專題--官員貪腐花樣翻新】

卷首語>>>

面對全國空前高漲的反腐形勢,部分官員的貪腐方式呈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勢頭。從赤裸裸的權錢交易,逐漸轉向隱蔽性較強的信息賄賂、期權賄賂等隱性腐敗行為。這一轉變不但暴露出當前反腐制度的軟肋,而且進一步考驗相關部門的反腐力度。

中央紀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隨著腐敗行為的日益隱蔽化,目前反腐敗工作已經不再限於對赤裸裸的權錢交易的查處,中國反腐工作進入了查處「隱性腐敗」的「深水區」。

只有推進法治建設、加大民主監督、構建嚴密的防治體系,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反腐力度,才能取得反腐倡廉建設的更大勝利,真正保障社會和諧。

【非典型腐敗】

隨著中央反腐力度的逐漸加大,各地對腐敗行為的查處日益嚴格,傳統的「顯性腐敗」行為得到極大扼制。但部分官員對金錢的慾望卻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水漲船高」。因此,腐敗行為呈現出由明到暗的發展趨勢。這類隱蔽型的腐敗行為統稱為「非典型腐敗」,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一是以借為名、以權回報的「隱性腐敗」。一般情況下行賄者都需要官員提供長時間的權力保護,以牟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而掌權的官員則通過向對方借款、借車、借房等形式來獲取利潤。江蘇省海門市原副市長張永斌,利用自己掌握全市建設系統工程承接、工程款撥付等大權,盯住那些有求於他的單位和個人,主動「借款」給對方,收取遠高於銀行貸款、也遠高於民間借貸的利息,曲線收取賄賂數百萬元。

二是高調反腐、低調斂財的「雙面腐敗」。表面清正廉潔、高調反腐,背後見錢眼開、低調斂財,走「正反」兩條路線,是當前「非典型腐敗」行為中最為「高智商」的貪腐方式。主要表現為樹起「拒收禮金」的「廉潔牌坊」,樹立良好的廉政形象。但脫掉虛偽的外衣,這類官員實則是赤裸裸的貪官。只是通過下屬或者朋友牽線,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人開方便之門,在審批項目時減少報批、報建款,而後中飽私囊。湖南湘潭市前副市長朱少中便是這種用手中權力為地產開發商節約支出,從中得利的「雙面貪官」。

三是不求廉政、但求勤政的「溫和腐敗」。以往,我們經常聽到某官員「不收錢不辦事,收了錢才辦事」,我們稱這種腐敗為「暴力腐敗」。那麼與之相反的「溫和腐敗」則是「不收錢也辦事,辦了事再收錢」。也就是說,這類官員通常會塑造出一種勤政愛民的好官形象,不管他人是否有所求,都會盡心竭力的為他人「謀福利、辦實事」。然後在辦完事的情況下「順便」向得利人收點「好處」。

【政策腐敗、特權腐敗和集權腐敗】

垂直管理部門和行業系統腐敗的本質之一是政策性腐敗。當前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福利腐敗,在很大程度上並非本行業本系統的違規行為,而是上級所給予的政策性待遇。老百姓為什麼對石化行業、煙草行業、金融行業、移動通訊行業意見那麼大?提了多年的意見為何不見什麼動靜?有利於人民群眾的意見為何遲遲得不到執行?可見,在資源配置沒有形成有效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壟斷或特殊部門的特殊利益就成為一種政策允許。此外,因為福利腐敗存在,任何掌握公共資源的行業或部門都會跟進模仿並競相攀比。

行業腐敗往往與行業特權緊密相連,實質是特權腐敗。行業腐敗不僅是特權腐敗,同時也是集權腐敗。在垂直管理部門和壟斷性的行業系統中,不僅權力大,而且往往缺乏監督,大權都掌握在少數人身上。領導者往往都是集權者,很容易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下被拉下水。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高校校長頻頻落馬,引起廣泛關注。「高校已成為腐敗犯罪新的高發區。」基建、後勤、採購、招生等財權、事權集中的環節,是高校領導幹部職務犯罪的「重災區」。

一年時間裡,重慶市有9名廳局級幹部因地產腐敗而落馬;河南省三任交通廳長曾錦城、張昆桐、石發亮前「腐」後繼,全國交通廳(局)長腐敗成為獨特風景。據不完全統計,自1997年以來,全國已有18個交通廳長中箭落馬,而廳級以下的交通官員則更多,以至於有人說「修一段路總要倒一批幹部」。難怪,有一個笑話模仿兩人一問一答,一人問:「哪個系統領導的辦公室離監獄最近?」另一人答:「交通系統。」其實,絕不僅僅是交通系統,凡是手握特權缺乏監督的領導辦公室,離監獄都不遠。

【節日腐敗】

節日腐敗、婚嫁腐敗、生日腐敗等,目前已經成為不少官員利用人情斂財的新形式。

倪俊雄可謂一名典型的跌倒在「節日人情」上的官員,其受賄的時間幾乎都是節日期間,尤其以傳統節日,如中秋節、春節等居多。這種「節日人情」在如今的貪腐案件中已經屢見不鮮。反腐專家李永忠認為,在市場經濟下,權力含金量增加,一些公職人員巧妙地藉助傳統節假日,將受賄淡化或者弱化為人情交往,以規避犯罪。李永忠指出,判斷其是否犯罪,關鍵在於是否利用職務便利,只要利用了職務便利,就是受賄所得。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受傳統文化影響,當前的社會仍然存在著「官本位」的思想,以人際交往為榮。節假日期間較為清閑,大家走動、交往的時間比較寬裕,更易催生官員的人情交易訴求。但「節日人情」並不是滋生節日腐敗的根本性原因,其根源還在於個人的價值觀問題。一些官員忘記作為公職人員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忘記黨員的原則,廉政觀念淡薄。

竹立家認為,官員作為公職人員,其人情交往必須局限於親情範圍,超出這個界限的人情交易,必然會導致行賄受賄。

【腐敗異地化】

腐敗的行為不再拘泥於腐敗分子的辦公場所或居住地,開始出現異地腐敗的傾向。腐敗異地化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一是異地行賄,受賄人在本地利用職權施加影響使行賄人合法獲得利益,異地接受行賄人各種形式的賄賂;二是異地揮霍公款,利用招商引資、經貿洽談參觀考察、研討、培訓學習等名義揮霍公款旅遊;三是「裸官」行為,即公職人員把配偶和子女均安排在國(境)外定居或加入外國國籍,或取得國(境)外永久居留權,自己一人在國內任職。腐敗行為的異地化給案件偵查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

【「幫助賄賂」】

談到「隱性腐敗」,許多基層紀檢工作者一點也不陌生。江蘇省鹽城市一名紀檢幹部給記者舉了個例子:該市原人大常委會主任祁崇岳在擔任市委宣傳部長期間,一名幹部長期巴結討好祁,並不直接給其送錢物,但一直為其辦許多私事,「甚至經常給他擦背」。這名幹部來宣傳部不到5年,就從非黨員當上了正科長。祁事發後,此人也因為受案件牽連調離了宣傳部。「與傳統的物質賄賂不同,這種帶著所謂『感情色彩』的賄賂往往包著人情的外衣,打著禮尚往來的幌子,」這位紀檢幹部分析說,「但『換湯不換藥』,腐敗的本質是不變的。對於這種新的腐敗現象,紀檢監察機關一樣應予以堅決查處。」

「按照有關學者的分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算作『幫助賄賂』,即通過幫助手握權力的人或其親屬解決相應的問題、困難來獲取以後的關照、好處等。」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介紹,除此之外,性賄賂、信息賄賂、業績賄賂、感情賄賂、替代行為賄賂、期權賄賂等多種形式的「隱性賄賂」在反腐敗過程中被紀檢監察機關陸續發現,並得到重視與查處。

【「預期受賄」】

浙江省平湖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葉強對2007年發生的平湖市政協原主席郭躍榮、水利局原局長全保華受賄案至今記憶猶新。2003年至2008年期間,郭躍榮、全保華共同或單獨利用職務便利,先後為平湖市一些公司在征遷賠償、「待征借地」、治江圍塗等諸多方面謀取利益,以收現金、入乾股、低價購買店面房、「借款」等形式收受賄賂。其中郭躍榮共同或單獨收受賄賂1699萬餘元,既遂399萬,實得244萬;全保華共同或單獨收受賄賂1876萬餘元,既遂576萬元,實得398萬餘元。

「在這個案子中,郭、全兩人首次獨創了『預期受賄』這一新概念,」葉強介紹,「由於行賄人承諾的賄賂數目實在巨大,兩人都不敢直接拿。為了掩人耳目,郭和全決定等自己退下來後再拿這筆錢,商定等退休後行賄者公司有了好項目後將這筆款子入股。這種『自作聰明』的方式並不能掩蓋和減輕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他們最終仍然無法逃脫黨紀國法的制裁。」

【「雅緻腐敗」】

現在有不少領導幹部喜歡古玩字畫,多數是為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也有不少領導幹部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瞄準古玩字畫的升值趨勢,在工作之餘,千方百計搜集古玩字畫。一些行賄者看中這一點,不惜斥巨資購買古玩字畫,以饋贈交友為名送上領導的家門。

【「娛樂腐敗」】

在當下,豪華的娛樂消費,讓你擋不住、推不掉。一些領導幹部隔三差五便被請到高級娛樂場所「瀟洒」一番。一些領導熱衷於高爾夫球,下屬花數千元或上萬元買一張會員卡,送上門來。因為是娛樂項目,行賄者以此和領導者套近乎、拉關係理也直、氣也壯,比送錢要方便得多。

【「情婦腐敗」】

細數當下落馬貪官,絕大多數都涉嫌權色交易,故有「十貪九色」之說。據有關統計表明,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而這些情人、二奶,與官員們勾結在一起,成為了貪官大肆貪腐的導火索、加速器、催化劑、中轉站、安全通道、洗錢機器。貪官和情人表面上是通過「情」字聯繫在一起,實際上是權色交易和金錢關係。不少貪官因情婦鬧事告發落馬的現象時有發生,於是民間有「反貪靠情婦」的笑談流傳。

【「精神腐敗」】

信風水,奉菩薩,信仰迷失,精神墮落。如原山東泰安市市委書記胡建學,相信風水先生的一派胡言,不惜耗巨資在湖上架橋;原福建省政和縣縣委書記丁仰寧,在縣裡專門成立了「建塔辦」,向老百姓募款集資修廟建塔;自稱「五品官」的原重慶煙草公司副總經理馮乃超則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活墓」;原黑龍江省高官韓桂芝,一邊受賄斂財,一邊燒香拜佛。

【「題字腐敗」】

有的領導喜歡舞文弄墨,其「墨寶」即使毫無章法,也被捧為筆走龍蛇、氣象萬千、不同凡響。大貪官胡長清自詡為書法家,特別愛好到處題字留名。胡長清在江西工作的幾年時間,為南昌街頭店鋪題寫招牌近千幅,不少街頭的公共廁所都留下了他的「墨寶」,僅以3000元一幅計算,大致就是近300萬元。

【「出場腐敗」】

在某些地方,領導開會有出場費,講話發言給稿費,此外還有什麼剪綵費、授課費、形象費等。在某些官員的眼裡,這筆費用理所當然是他應得的酬金,是名正言順的收入。一些領導之所以逢請必至,樂此不疲,一個心照不宣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紅包」的誘惑。剪綵與「紅包」的關係,其實已成為一個通行於官場和市場的潛規則,成為一些官員「灰色收入」的來源。

【傳媒腐敗】

近年來,我國傳媒腐敗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黨政機關主辦的報紙因在群眾中有高權威性、強影響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資源。這種政治資源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會被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當成政治資本尋租。

2011年11月23日,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原社長、總編輯劉允洲因利用傳媒職務便利,受賄230餘萬元,被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

一年一度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吸引著眾多急功近利者。中央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原副主任兼文藝部主任趙安手裡握有播放文藝節目、總導演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生殺大權」,詞作者張某便以11萬元和價值50萬元的音像設備為代價,向趙安「購買」出頭露面的機會。這樣,就構成了「我收錢,你出名,互贏互換名和利」的影響力交易,產生了「影響力導致腐敗」的新型腐敗案例。

原任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廣州日報社社長的黎元江,將「身邊信得過且又巴結他的人」,一個個封官加冕,再讓他們變成自己的「錢袋子」,收受現金禮金數十萬元。黎元江帶頭收受和索取賄賂,下屬便競相效仿。廣州日報社原總編輯、副社長和下屬企業廣華公司法定代表人何向芹,利用職務便利,先後10次收受香港某印刷公司賄送美元1.9萬餘元、港幣2萬元、瑞士法郎500元。黎元江指使並夥同何向芹、陶建,違規截留廣州日報社境外廣告款港幣5000多萬元。

【灰色權力肆虐】

《學習時報》8月20日刊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文章《灰色權力的擴散及其治理》。汪玉凱在文章中寫道,以灰色權力為中心的灰色權力地帶的出現和形成,已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後果。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大量不公平、不公正的問題,多數都與灰色權力的肆虐有關。

汪玉凱在文章中列舉了灰色權力的五大危害,指出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灰色權力、灰色資本對市場經濟的干擾和破壞,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經濟形態就很難真正建立起來。灰色權力正在吞噬人民的福利。中國社會的財富積聚效應越來越高,灰色權力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所謂灰色權力,是指藉助公權力的影響力,通過子女、配偶、親戚或朋友等,在市場中或者暗地裡,通過權力的運作對稀缺資源的獲取、倒賣,進行資本運作,或者不公平交易等,以獲得巨額利益的權力行為。這裡的核心是藉助權力的影響力。所謂灰色權力地帶,是指在市場過程中圍繞壟斷、監管等諸多領域所形成的非正當攫取經濟社會利益的權力網路。

【腐敗根源】

李永忠認為,這與薪酬制度、監督制度與權力結構設計等方面緊密相關。在薪酬制度上,目前我國屬於低薪養廉,加之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部分官員通過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的方式來保證體面的生活;在監督制度上,我國現有的同體監督,不管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都顯得無效。茂名市的「官場地震」即是體現,茂名市紀委無法對其領導機關進行有效監督,「就像一把鋒利的刀的刀刃,是無法砍到自己的刀把的」;在權力結構設計上,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合一,往往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形成「一把手」體制,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土皇帝,他們濫用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產生腐敗。

竹立家表示,愈演愈烈的腐敗問題是當前「價值空置」與「制度空轉」導致的直接結果之一。必須從制度上落實,遏制腐敗。從宏觀的方面,官員選舉必須公開透明,人大常委會必須進行日常性地監督,並實現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與監督權等;在微觀層面,採取問責制,嚴禁公職人員隨意收受禮物,嚴懲此類行為。「治官要嚴,治民要寬」,竹立家說。

李永忠主張大力推進位度改革。他認為,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並行,否則市場經濟產生的矛盾與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經濟改革的成果也難以鞏固。權力結構的放權改革與實行異體監督、確保制衡力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薪酬方面,李永忠則建議借鑒新加坡與香港的公職薪酬制度。

【反腐新理念】

無論何種類型的腐敗,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以往曝光的案例中不乏腐敗新招,無非都是為了提高腐敗技術含量,以規避法律懲罰。說白了,天底下沒有查不出的腐敗案件,只有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嚴厲的反腐措施。就算腐敗形式再隱秘、監管難度再大,只要法規到位、措施得力,任何腐敗最終都會暴露無遺。

在新時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應當借鑒反腐敗做得成功的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引入一個新的反腐新理念,也就是與 「宏觀反腐」相對而言的「微觀反腐」。防控腐敗有必要細化權力、微觀設崗,與此同時,要細化辦事流程,使權力的行使適崗適量,且符合相關程序規定。只有這樣,權力之間才能互相制衡,權責之間才能更加明確,這既有利於監督權力的實施,也更容易追究相關的責任人。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最有效的監督是用財政開支的限制,把政府的錢袋子管起來。如果能轉變政府職能,同時把權力關進籠子,官員就是想受賄,也未必有人肯給他們送。俗賄也好,雅賄也好,就都不會這樣囂張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認為,官員財產申報是「終極反腐」措施,是一種制度化反腐的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德雲認為:「中國的反腐敗工作已經到了關係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高官落馬,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巨額財產無法說明的問題,民眾對貪污腐化的泛濫已經忍無可忍,制定財產申報法是大勢所趨」。

【香港反腐經驗】

在香港,「被ICAC請喝咖啡」言外之意就是被廉政公署調查,可以被看成是具有香港特色的「雙規」。今年3月29日,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同被廉政公署請「喝咖啡」。隨著三人在7月13日被香港廉政公署以8項罪名正式落案起訴,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模式,再次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香港,貪污沒有金錢的限額,非法獲得10港元與1000萬港元都是貪污,儘管法庭在審判時會有不同的量刑,但不會因貪污數額少而免予檢控。

任何一名香港公務員,接受價值1000港元或以上的利益均屬犯法,400至1000港元利益則需要向上級申報。事實上,幾乎沒有上司會批准這樣的申請。

香港廉政公署專員執法過程只需向行政長官一人負責、彙報工作。只有行政長官一人有權向廉政公署發號施令,不受其它任何機構或個人的制約。但是面對其唯一的上司,廉政公署依舊能夠對違反貪污條例的行政長官進行調查。

港府特首辦一直保存著一本記錄簿,記錄著現任特首梁振英接受的所有價值港幣400元以上的禮物。這本記錄被上載到網站上,以供公眾查詢。最新的一筆記錄是一個禮籃和兩盆植物。

根據《廉政公署條例》,香港廉政公署必須接受所有的貪污投訴,禁止因為金額問題而不進行調查。近年貪污投訴保持每年3000多宗的水平,定罪率達八成以上。30多年來,香港沒有一名舉報者因資料外泄遭騷擾或報復。

香港反貪教育和嚴格的執行制度讓官員由「不敢貪」、「不能貪」轉變為「不想貪」;民眾由敢怒不敢言到對貪污「零容忍」,遇到貪污索賄積極舉報。正是香港對公營及私營機構的貪污腐敗審查極其完善的機制,造就了香港如今的清廉天下。

(綜合新華網、中新網、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等)

推薦閱讀:

舉報太原選煤廠劉志明貪腐的檢舉信
馬國大選:棄貪腐而迎獨裁
特區高官貪腐方興未艾
貪官心態調查:上面有人貪下面沒理由不貪占多數|貪腐
鉤沉 | 乾隆年間一件貪腐弊案何以上升至滿漢之爭

TAG:貪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