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雙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你get到了嗎?
我發現,很多父母在對寶寶進行雙語啟蒙的時候,總喜歡不停地問寶寶「蘋果英語怎麼說?」「太陽英語怎麼說?」
前不久,一個媽媽把她跟寶寶共讀《好餓的毛毛蟲》的視頻發給我看。這位媽媽的英語發音很標準,小寶寶也聽得認真,畫面超級溫馨。不過,這位媽媽是一句英語、一句中文交替朗讀。
這種「翻譯式」讀法是英語親子共讀的誤區。我當時就告訴她,長期如此,很可能影響寶寶的英語學習能力。我的理由如下:
1寶寶的大腦有直接接受英語的能力有雙語教育專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決定他們學習外語的方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0到6個月的寶寶是「世界公民」,在他們的詞典里,沒有母語和外語的區別。
6個月到1歲,寶寶開始察覺不同語言之間的區別,但仍然能像學習母語一樣學會「外語」。
1歲到3歲,只要創造有效的雙語環境,寶寶就能將英語學得跟母語一樣流利。
4到7歲,寶寶的大腦仍然可以「平行」學習兩種語言,並有望接近母語水平。
7到13歲,是雙語學習最後的黃金期,此後大腦處理新語言的方式逐漸變化,學習外語難度加大。
青春期以後,人類大腦儲存外語的區域發生變化,會不自覺通過母語「翻譯」的方式學習外語。
由此可見,人類在青春期前,大腦學習外語的過程是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兒童能更高效的、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學外語。越小的寶寶,越能像學母語一樣地去學習外語,並不需要通過翻譯。
青春期過後,大腦儲存信息的區域發生了變化,才會開始通過母語這個媒介,進行「翻譯式學習」。這也是為什麼通過英語水平,我們常常能判斷一個華人孩子是五歲移民美國,還是高中後移民美國的。前者多多少少有些口音,後的英語水平大都接近母語。當然,個別極其有語言天賦的孩子除外。
所以說,雙語啟蒙7歲前最佳,13歲前都不晚。
2中英文混講,會破壞英語思維萌芽雙語啟蒙,目的是讓孩子像英美國家的孩子一樣流利地說英語,用英語思考。那何不現在開始讓寶寶學英語時,就習慣純英語表達呢?
試想,一個美國媽媽教自己寶寶說英語,會如何教呢?當然,她會指著一樣東西,直接告訴寶寶這個物品的英文名稱是什麼。能把物品和英語直接聯繫在一起,是雙語啟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決定了寶寶是否養成了英語思維的習慣。
什麼是英語思維呢?就是從直接用英語思考到用英語表達。
比如小紅看到一個蘋果,能直接聯想到apple這個單詞,然後開心地說「I am happy」,這就是英語思維。
「翻譯思維」則不然,要先想好中文,翻譯成英語後再表達出來。比如,小明看到一個蘋果,第一反應是中文辭彙「蘋果」,再在腦子裡翻譯成英文單詞Apple後說出來。如此一來,很容易導致其英文表達變得慢、結巴和不準確。
直到現在,如果我遇到不明白的單詞,也不會去查英漢詞典,而是直接上谷歌輸入這個單詞,用圖片搜索功能,把圖片和單詞對應起來。其實即使是英語基礎薄弱的成年人,通過刻意訓練,也能培養英語思維。
美國有所大學,有個著名的浸泡式外語培訓營,世界各地的學員慕名而來。入營時,所有學員都必須宣誓——在校期間只能用外語交流,違者會受罰。一個暑期下來,神奇的事發生了,這些成年人學員的外語突飛猛進。
當然,成年人學外語時,會不自覺地使用翻譯思維,所以這個過程有些痛苦。然而,對於小寶寶來說,這種痛苦很小甚至不存在,因為他們的大腦能天然地學習兩種語言,根本不需要通過翻譯。
如果家長一邊讀英語,一邊用中文解釋,寶寶就會把中文當作學習英文的依賴,這樣反而傷害了他們天然的「像母語一樣學外語」的能力。
3中文翻譯,不如看圖說話既然不提倡翻譯,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領會英文詞句的意思呢?
我跟蘇寶共讀時,會一邊指著圖片上出現的事物,一邊用英語描述它是什麼。比如,講《晚安大猩猩》時,看到下面這張圖時,我會逐一指出圖中的bed, gorilla, lion, elephant 等等。
其實,很多優秀繪本的圖畫和情節都非常簡單,就單詞量而言,通過四六級的中國爸媽完全沒問題。
再拿《寂寞的螢火蟲》這本繪本來說,裡面有很多描述光的英語辭彙,比如燭光是flickering, 煙火是sparkling和glittering, 但這些詞的中文翻譯都是「閃爍」。要是翻譯成中文,不準確不說,還容易混淆,但是寶寶一看到下面這幅圖,能秒懂sparkling描述的是什麼情景:
所以,那些只需要看圖就能看明白的繪本,何必邊讀邊翻譯呢?豈不是畫蛇添足。4中英文交替,會破壞原文韻律
英語繪本中的韻律,是寶貴的語感啟蒙素材。舉個例子,《棕色的熊》是卡爺爺的經典繪本,很適合英語啟蒙。我認識的美國父母家裡幾乎人手一本。它的文字是這樣的: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Yellow duck, yellow duck,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blue horse looking at me.
這本書之所以受孩子們的歡迎,是因為它一板一眼、朗朗上口,讀來一氣呵成,最能培養寶寶的英語語感。而且這本書的句子結構非常簡單,每一篇分別講一種動物,完全不需要中文翻譯,寶寶通過圖畫就能看懂。
同理,我們在給寶寶朗讀唐詩、兒歌的時候,也不需要讀一句,翻譯一句,那樣做會徹底破壞中文韻律的美感。
既然中文和英文各有各的美,中英文的啟蒙就應該分開進行。
汪培珽給自己的孩子讀英文童書時,也是用中文描述故事梗概後,就用英文講;遇到難度大的,最多給孩子翻譯三次,然後就以全英文講。
要是孩子堅持要聽中文翻譯,抗拒英文怎麼辦呢?
也許是孩子聽英文繪本的頻率不夠高、或者不穩定所致,那樣的話,我們可以順其自然,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逐漸增加英語閱讀的頻率,從易到難,讓孩子一點點適應。從量變到質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親子共讀時,請盡量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在孩子能理解的前提下,用全英文讀。
對於那些7歲以後才開始雙語啟蒙的孩子,由於沒有英語基礎,又不適合讀過多的低幼讀物,可以酌情翻譯輔助,等孩子明白了大意,再逐漸過渡成全英文。
英語水平有限的爸爸媽媽,可以在網路上多聽聽繪本電台,一邊聽朗讀,一邊陪寶寶看繪本。當然了,長期堅持純英語閱讀並非易事,必須持之以恆。
在家如何創造純英語環境的小宇宙?那麼,在家怎樣創造純英語環境,進行雙語啟蒙呢?在此分享幾個小技巧:
首先,父母在家扮演的角色其實並非老師,而是積極的陪伴者。寶寶學英語,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陪出來的。
試想,很多不會游泳或不懂音樂的父母,在捕捉到孩子的興趣後,不是依然可以利用各種外界資源,培養出遊泳和彈琴高手嗎?
1陪聽
同樣的道理,對於那些英語程度有限的父母,即便不會陪讀,但肯定是可以陪聽的。比如,每天陪寶寶聽15分鐘英語繪本和兒歌。不過,這裡的聽,是要100%投入的哦,要邊聽邊和寶寶共同翻頁,跟著音頻指出對應的事物,而不是寶寶聽繪本,爹媽玩手機——小朋友都很精明的,父母是不是真的重視雙語啟蒙,他們能看出來。
2演繹很多英語兒歌可以用互動的形式「演」出來。我和蘇寶聽英語兒歌時,我會一邊聽,一邊自己做動作,甚至自己也唱起來,蘇寶看到媽媽在參與,自己也就很有興趣參與。
互動的時候,沒有必要總說:寶寶快做這個動作,寶寶快做那個動作,也問寶寶「這個怎麼說,那個怎麼說,只要引領就好了。
3交流寶寶的語言能力絕大部分時候是通過對話而獲得的。因此父母在家和寶寶保持一定程度的英語交流很有必要。我們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或場景,只跟寶寶說英語。
(閱讀完整篇文章的你一定是真愛,恭喜你get了寶寶雙語啟蒙的要點!下面是福利時間——趕緊放孩子到我們繪閱讀試運營的「放孩子英語俱樂部」來免費體驗一把英語的樂趣吧,今天的二條,一定要看!戳二條、戳二條、戳二條……)
本文選自《心理雜誌》11月刊
投稿/徵集:hyd@mamitea.com 合作洽談:hz@mamitea.com轉載說明非常感謝您喜歡我們的文章,「繪閱讀」的文章都是原創出品或授權轉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中,請遵循以下規則:(1)在文章前註明作者:文/繪閱讀(公眾號:xiaolaba_huiyuedu)(2)在文末標註如下圖 ?推薦閱讀:
※塌方式腐敗後的「黑金煤都」,舞照跳馬照跑?
※當今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3年12星座約會方式大比拼
※男友還留著前任的聯繫方式,一般會有這五種心理
※投融界:保證擔保有哪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