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賓山水畫作品欣賞

張義賓藝術簡介

張義賓,江西省贛州市人。2003年、2007年就讀於中國美協山水畫創作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西省美協會員、贛州市美協副主席、中國水墨畫研究院院士、中國美協山水畫創作室畫家、北京南海畫院特聘畫家。

年表/藝術活動:

2010年《秋山無言、清泉無盡》獲「和諧燕照、紅色太行」全國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

2014年 《山村雲水圖》獲得第四屆全國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08年《秋聲》入展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2008年《麗日圖》入展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

2009年《幽谷回蕩鹿鳴聲》入展2009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9年《清音圖》入展首屆全國教師美術學術展;

2010年《幽谷和風》入展2010年全國中國畫大展;

2010年《水岸新天》入展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1年《十月橙鄉遍地金》入展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展。此作品刊登在《求是》雜誌2012年第7期封三;

2011年《溪山仙客》入展全國首屆花鳥畫展;

2011年《藏鄉秋韻》入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張義賓《秋染家山》紙本水墨 200cmx110cm 2014年

張義賓《溪山仙客》紙本水墨 200cmx110cm 2012年

張義賓《嶺上晴雲》紙本水墨 200cmx110cm 2010年

當代山水畫壇,由傳統邁向現代的進程中,張義賓無疑是一位有實力的藝術家。他的山水畫,以紮實的傳統技法為基礎,以現實生活為依託,蘊含著深厚的哲理、美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創造了一個既清新淡雅,又蒼潤峻厚的藝術風格。義賓山水先從法入,次求意境,三求神韻。「畫以筆勝」是義賓對自己山水畫創作追求的最高標準,更是傳統山水畫創造形式美感的最高要求。黃賓虹曾對中國畫的用筆從審美的角度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說:「畫有初觀令人嘆,其技能之精工,諦審之而無天趣者!為下品;初視不佳,久視出不覺其可厭,是為中品;初視不甚佳,諦視而其佳處為人所不能到,且與人以不易知,此畫之重要在用筆,此為上品。」這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從直覺的審美感受上來品評的標準。這種強調「貴在用筆」,以筆墨氣息所構成的綜合整體效果為衡量標準,無疑是傳統中國畫審美價值的真正體現。我們如果以此來對照義賓的山水畫作品你就會發現,他的山水畫運用筆墨,揮灑自如。其干筆不枯,濕筆不滑,淡筆不薄,濃筆不濁。用筆沉著而勁健,用墨豐潤而深厚,並在千變萬化的筆墨運轉中透逸出與物象自然及主體心境渾然一體的境界。他的筆墨,其面貌是多樣的。或枯澀老辣,或剛勁蒼健,或秀逸空靈。他的筆墨不囿於某家某派。他的創造是根據自然規律的不同變化而靈活多變,並在這靈活演變的筆墨中蘊籍著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象。義賓山水從宋人北派山水入手,繼學石田、石谿,再攻元代四家、宋之馬夏、二米、董巨,以及五代之荊關,唐代之二李,兼綜並蓄,旁收博採,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筆墨風格。范寬說:「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義賓仿效前人,廣歷山川,遊目騁懷,圖形寫稿數以千計。自然與神悟得到了契合。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功力,又不失時代風貌,縱觀他的山水畫作品,不論是高山峻岭,還是小橋流水,儘管取材不同,風物迥異,但我們可以從中尋找出一條相互貫通的脈絡,那就是他不分春秋,寒來暑往,始終如一地筆耕墨耘,勤修苦煉;今天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張義賓《秋聲》紙本水墨 200cmx150cm 2010年

在生活中,義賓是一位心平氣和,與世無爭的人。既不為外在雜物所擾,又不為內在的心緒所困;既能沉得下來,又能潛得進去,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以這樣平和淡泊得心境作畫,畫中自然會帶一份靜氣,他的畫的確也可以「平靜」二字概括,所謂「平」即多取自然中最平常的景物,表現生活中平凡乃至平淡的一面,所謂「靜」即指畫境的寧靜與沉潛。畫中景物既是畫境,也是心境。義賓的畫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但他的創作心態卻是平靜的,他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但又穩紮穩打,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平常之心和恆長之態。在人心思變,市場經濟的時局前,他一直不亂方寸。他也要思考,也在拓進,但這種思考和開拓,是建立在個人的文化涵養和藝術良知的基礎上。

張義賓《秋歌》紙本水墨 200cmx145cm 2013年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正是在這種創作心態的指導下,義賓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張義賓《清泉無盡圖》紙本水墨 200cmx110cm 2010年


推薦閱讀:

郭熙山水畫
愛情,無須把自己卑微到塵埃,總有一個人是為你涉前世的山水而來
李可染秀麗山水畫
田園詩句,山水田園風光的詩

TAG:山水畫 | 作品 | 畫作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