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教育讀書】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他出身於封建地主階級家庭,自幼攻讀儒家經典,18歲開始接觸西學,並拜康有為為師,就讀於萬木草堂,深得康有為的賞識,曾經幫助康有為編寫《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深受康有為的影響。1895年進京參加會試,隨康有為一起發動《公車上書》,參加「強學會」,積極介紹西學,推進維新變法運動。1898年積极參加康有為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受命起草《京師大學堂章程》,竭力倡導教育改革。戊戌變法失敗之後,與康有為逃亡日本。以後與康有為一起淪為保皇派。五四運動前後,反對尊孔復古,積極批判封建文化,謳歌民主與科學。1920年以後,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作過北京圖書館館長。梁啟超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是《飲冰室合集》,其教育著作即收錄在此書中。 一,論教育作用、教育目的 梁啟超與康有為一樣,從救亡圖存的角度出發,對教育作用高度重視。他認為國家的強弱是以教育為轉移的,變法維新靠教育來實現。他認為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是「教之未善」,是「民智未開」。他說:「今日中國之大患,苦於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學校不興也。」因此,他把興學校,辦教育作為關係到國家強弱,民族盛衰的頭等大事來看,他說:欲求新政,必興學校,可謂知本矣。」梁啟超把維新變法的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若從發展資本主義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從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的關係看,卻未免本末倒置。 關於教育目的,梁啟超在《學校總論》里做了明確地闡發。他主張教育必須培養新國民,即教育必須以培養「新民」為目的。他所說的新民與舊時代的人迥然不同,這種新民的精神是進取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動是自立的,團體生活是有組織的,是重公德的,是愛國家的,是有毅力盡義務的,是勇敢尚武的。國民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養成一種特色之國民,使該團體以自立競存於列國之間,不徒為一人之才與智也」。所以說梁啟超所強調的新民,是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精神、品格、能力和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所應有的知識技能的人。這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二,論改革科舉,興辦教育 梁啟超認為興學校是開民智,提高國民素質的最有效手段,但現行的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興學校」的一大障礙。他說,八股取士造成官不能治國,農不會種田,工不知生產,兵不能禦敵,婦女不能理家的局面。外強交逼,割地賠款,「皆由科第不變致之也。」因此他強調:「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他向光緒皇帝建議:「將下科鄉會試,及此後歲科制,停止八股試帖,推行經濟六科,以育人才以御外侮。」在《論科舉》中,梁啟超提出了改革科舉制的具體方案。主張以新的學校體系取代科舉制度。 梁啟超把變科舉、興學校作為開民智,救亡圖存的重要途徑,提倡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整的各級各類學校系統,并力圖使各級教育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使整個教育系統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三,論兒童教育、女子教育、師範教育 梁啟超在《論幼學》里明確提出「人生百年,立於幼學」的主張,他提倡為孩子創辦新式學校,在這新式學校里,教育內容要豐富多采,教育方法要適合兒童年齡特徵,他建議編輯一套蒙學書籍,同時,他親自為兒童擬訂了一個教學程序表。 梁啟超從「男女平權」的立場出發,積極提倡興辦女學。1896年他在《時務報》上發表《論女學》一文,闡發了發展女子教育的重要意義。他認為中國女子教育的落後是導致中國貧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以美國、日本為例,說明女子不僅可以受教育,而且可以與男子一樣接受同等的教育,他說「女學愈盛,國家愈強」,這是已經被證明了的世界公理。因此,他極力主張廢纏足,提倡婦女解放。1898年,梁啟超在上海積极參与了中國第一所女學--經正女學的籌辦。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較早提倡女學的教育家,他關於女子教育的主張,反映了他男女平等,提倡婦女解放的進步思想,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較早提出設立師範教育的教育家。1896年,他在《論師範》一文中專門論述了師範教育的問題。他從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教育發展中認識到了師範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師範教育是「群學之基」,師範教育是整個教育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證。基於此,他力倡師範教育,在設計教育體制的時候,增加了師範教育。梁啟超關於師範教育的思想主張是他整個維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