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修鍊品德
讀書學習,修鍊品德
學習也是一種修鍊,修鍊作風,修鍊品德,表現在學習上就是一種學風,這種學風,要受得了艱苦、耐得住摔打,經得起挫折;這種學風,貴在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也貴在頑強拼搏,爭先創優。而我們保持良好的學風很重要的一點什麼樣的學習態度對待困難阻障、自身不足和挫折打擊。
吃最大苦——與困難作伴侶。「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的治學名聯告訴我們,要想在成才的道路上登上頂峰,勤奮是唯一的路徑;要想在求知的海洋中走向成功,吃苦是必須的過程。關於苦難,司馬遷有過一段經典的話:「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中國有句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難」,司馬遷這裡提到的拘、厄、放逐、失明、臏腳、遷蜀、囚秦等等,包括他本人的宮刑,都可謂是他們學有大成前承受的大苦大難。也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人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國古代有「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學習傳奇,今天我們也能從中央電視台「狀元360」、「金牌戰士」等節目一睹能人風采。軍人歷來是吃苦的先行者,只要在本職崗位上努力付出,全心投入、刻苦鑽研,人人都能成人成才。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打得最好的是二次戰役,38軍113師當時剛完成德川戰役的迂迴任務,已經連續行軍作戰了兩天兩夜,官兵飢困交加,極度疲乏。但卻接到穿插敵後的任務,官兵二話不說,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翻山越嶺,急行軍14小時,深入距離美第8集團軍150里山路的腹地,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堵住了敵人的退路,並在退卻之敵和增援之敵的夾攻中堅守陣地,配合正面部隊將十幾萬聯合國軍團團包圍,如果不是敵人用直升機將包圍的部隊陸續接走,很可能朝鮮戰爭就此結束。戰後,彭德懷在一份電報上親筆批示「38軍萬歲」,「萬歲軍」的美名由此而來。一支部隊能打硬仗、建奇功要靠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個人想有所作為也同樣要靠不怕吃苦、戰勝艱辛的毅力。
宋代范仲淹求學時在長白山和尚屋裡讀書,每天煮玉米
盡最大力——與恐慌結良緣。在學習的問題上,成績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付出多少;能力高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目標多高。一句話,你儘力了沒有?學習首先要有動力。學習進取的動力從哪裡來,從本領恐慌中來。本領恐慌催生學習動力。有一個故事能很好說明這一點,有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拚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後窮追不捨。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儘力了呀!」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儘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正因為兔子有著喪失生命的恐慌,才最終成功擺脫獵狗的致命一追。我們不妨學習兔子這種知不足如命的恐慌意識,自我加壓,最大限度地刻苦學習,做到精力投入毫不保留,點滴時間分秒必爭,攻關解難全力以赴,理解消化不留死角,知識技能遊刃有餘。
懷有恐慌貴在自省。著名企業家李嘉誠曾經說過:「做生意不需要學歷,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意味著永不滿足,學習不息;永不停頓,奮鬥不止。24歲的海軍軍官卡特應召去見海曼·李特弗將軍,將軍先讓他談任何想講的話題,講完之後,將軍開始問一些問題,結果問得他直冒冷汗。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校學習成績怎樣,卡特比較自豪地說:「將軍,在820人的一個班中,我名列59名。」將軍皺著眉頭問:「你竭盡全力了嗎?」卡特回答說沒有,說他並不總是竭盡全力的。但將軍大聲質問:「為什麼不竭盡全力呢?」並瞪了許久。這話就像當頭一棒,給卡特以終生的影響。從此,他事事竭盡全力,後來成為美國總統。完全可以這樣說,當你竭盡全力干一件事的時候,成功也就離你越來越近。所以,當你學習成績並不理想時,當你每次考核落後於人時,當你感覺良好沾沾自喜時,你可以問一問自己,我有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了,是不是想方設法去學好呢?所以,我們如果發現沒有盡最大力,就要反省一下是否多了自我滿足,少了本領恐慌感。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善於在形勢大好時保持清醒,在發展受挫時適時檢視,在暫時領先時揚長補短,在失利落後時主動反省,讓本領恐慌時時伴隨自己前行。
盡全力貴在挖潛力。有人說,凡事我儘力而為。看似表態積極,實則給自己留以失敗的空間、消極的借口,因為儘力而為並不能竭盡全力。在美國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儘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嘗輒止,望而卻步了。幾天後,班上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面前,從頭到尾按要求背了下來,竟然一字不落,沒出一點差錯,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讚歎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16年後,那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體公司的老闆。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每個人都蘊含有極大的潛能。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出來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不過只開發了12%左右。如果一個人開發出自己50%潛能的話,他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掌握20多個國家的語言。要想創造奇蹟,就不能給自己預留後路,找尋理由,而要把儘力而為變成竭盡全力。
抗最大壓——與挫折掰手腕。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和壓力,特別是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競爭異常激烈,各種挫折和壓力無所不在。學習也是一樣,有課程就有考核,有學員就有比拼,有單位就有競爭,學習壓力也無所不在。當然,壓力是需要的,俗話說,「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一定程度上,壓力來自機遇挑戰,壓力來自任務需要,壓力催生動力,壓力成就素質,壓力創造奇蹟。壓力又總是與挫折相伴相隨的,抗壓的過程也是受挫的過程,需要我們視挫折為財富,樂於承受;視挫折為對手,勇於戰勝。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一次中央會議上回憶說:至於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有20多次。而德國作家烏利·弗朗茨在鄧小平傳記中寫道:「他用非凡的能力戰勝了政治上三起三落和無數陰謀詭計,並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標更接近一步。在我們的世紀里,我在東方和西方都沒見過像鄧小平那樣走過如此崎嶇曲折的生活道路又卓有成效的政治家。」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與其承受非凡的壓力和挫折分不開的。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他趴倒不起;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他站的更高。從中我們應樹立抗壓受挫信心,壓倒一切困難,壓倒一切敵人,始終壓不倒、打不爛、拖不垮,做到困境面前不退縮,壓力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不彎腰,做一個把挫折踩在腳下的強者。
抗壓受挫積聚力量。與壓力挫折作鬥爭相抗衡的過程,也是積聚智慧提升能力的過程,壓力挫折越大鍛煉提高越快。在美國麻省Amherst學院進行了一項很有意思的實驗。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地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壓力有多大。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大約
抗壓受挫也需要犧牲。亞馬遜草原上飛得最高的鷹——雕鷹!它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在小鷹很小的時候,老鷹就不斷的將它們的翅膀折斷,然後將小鷹推下懸崖,它們只有忍著劇烈的疼痛拚命向上飛,否則將會因為沒有及時飛起而摔死,也正是因此,訓練成功的雕鷹都會飛的很高。相反,一位獵人私下養了一隻幼雕鷹,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曾折翅,長大後只能飛
推薦閱讀:
※學習掌紋診病筆錄 學習王晨霞老師掌紋診病筆錄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四十三集)
※袁岳左右逢源的藝術(學習筆記)
※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高效學習6個祕密
※不可或缺的兒童英語學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