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漢末年軍閥大混戰

導致東漢末年軍閥大混戰的直接原因是政治腐敗(集中表現是宦官專政),而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為軍閥混戰提供了社會基礎。東漢末黃巾大起義,豪強地主紛紛組織武裝,修築塢壁,鎮壓黃巾,乘機擴展勢力。他們是地方上的實力派,割據一方的州牧郡守如果得不到這些豪強的支持,就很難立足。像劉備依靠荊州地主集團入川,又得劉璋舊部東州地主集團和益州地主集團的支持才建立蜀漢。孫權得江北大族張昭、周瑜支持,特別是得到江東地主集團顧陸朱張四大姓及全氏賀氏等豪強的支持才站穩江東。曹操是以穎川荀氏,沛國曹氏、夏侯氏地主集團為基幹,廣泛羅致北方地主集團的支持發展起來的。如果中央政權穩固,能有效控制豪強地主,地方經濟愈發達,國家愈強大。西漢前期的經濟繁榮,帶來了漢武帝的雄偉事業。反過來如果中央政權削弱,國家對豪強控制失御,地方經濟愈發達,愈要和中央鬧獨立。東漢末年就是這一種情況。當黃巾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東漢政權,使劉姓皇帝搖搖欲墜時,這些手握權要的豪強地主的代表人物都有著割據稱雄的野心,只是在等待時機罷了。

公元190年,關東軍討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屯酸棗,渤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冀州牧韓馥在鄴供軍資,此為河北之軍。豫州刺史孔胄屯穎川,後將軍袁術屯南陽,此為河南之軍。另外奮武將軍曹操,騎都尉鮑信亦募兵會酸棗,汴水之戰後屯河內。十二支關東軍聲勢浩大,董卓不敵,於次年初平二年四月退出洛陽。董卓西去,關東軍聯盟解體,互相攻伐。劉岱殺了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袁紹脅韓馥奪冀州。袁紹打算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與董卓相抗,謀於袁術,袁術欲自為帝,假意以公義拒之,於是兄弟二人不容。袁術北結公孫瓚以逼紹,袁紹南聯劉表以制術。就這樣,大規模的軍閥混戰以討董卓為標誌拉開了序幕,在關中和廣大的中原地區演出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一幕幕慘劇。

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從公元190年至199年是十年大混戰時期。不計曹劉孫三家之外,共24個軍閥代表人物。其中割據周邊州郡的有7人:韓遂,馬騰,劉焉,張魯,劉繇,公孫度,劉虞。金城人韓遂於公元184年乘黃巾之亂而據涼州,扶風人馬騰時為涼州司馬,於公元187年擁兵與韓遂合,韓馬合縱割據雍涼前後30年,公元214年被曹操所滅。劉焉據益州,兩傳至劉璋,在公元214年為劉備所並。張魯據漢中,在公元214年被曹操兼并。劉繇據揚州,早在公元195年就為孫策所並,公孫度據遼東,三傳至公孫淵,在公元238年為曹魏大將司馬懿討滅。劉虞據幽州,在公元193年為公孫瓚所並。逐鹿中原的大軍閥有董卓、公孫瓚、袁紹、袁術、呂布等五人,以及曹操、劉備。劉表、臧洪、張揚、張燕、張綉、陶謙、張邈、張超等人並無縱橫天下之志,他們在軍閥混戰的洪流中也捲入了逐鹿中原之爭。分別敘之如下。

董卓集團  董卓第一個覬覦漢家皇權,「殺主鴆後,盪覆王室」,成為眾矢之的,滅亡也速。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被關東軍逐出洛陽,西入長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為漢司徒王允所殺,殘部李覺、郭汜為禍關中,自相吞滅。李覺殺郭汜,而後李覺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為段煨所滅。

公孫瓚集團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本是家世二千石的士族子弟,由於庶出受到世俗冷遇,只得為郡小吏。後公孫瓚從戎與塞外烏桓力戰,積功為奮武將軍,封薊侯。軍閥混戰之初,公孫瓚手握強兵,從幽州南下,據有冀州大部及青州,與袁紹爭衡近十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為袁紹所滅。

袁紹集團  袁紹出身袁氏四世五公的高門,他殺宦官,反董卓,以司隸校尉顯職出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勃海太守身份起兵討董卓,聲望冠中夏,被推為盟主,駐屯河內。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西去,關東軍解體,大混戰開始。袁紹威逼韓馥讓出冀州牧,一時兵力最盛。冀州從事沮授建議袁紹東攻青州,西擊黑山,北並公孫瓚,和撫戎狄,據青冀幽並四州之地南向以爭天下。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並滅公孫瓚後,完全達到他的預期目的。袁紹勢力達於鼎盛,他的驕恣及野心也達於頂點。他不聽謀臣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拱手讓給了曹操。袁紹又不聽謀臣修耕戰以緩搏敗曹的建議,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急於發動官渡之戰而敗北,使河北元氣大喪。袁紹死後,二子袁譚、袁尚又互相火併,被曹操各個擊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自將兵擊烏桓,追窮袁氏餘黨。袁尚、袁熙出逃遼東,被公孫康所殺,袁紹集團徹底覆滅。

袁術集團  袁術是袁紹的異母兄弟,因嫡出而蔑視袁紹,兄弟不和。袁術反董卓而出奔荊州魯陽,時為後將軍。袁術志大才疏,本無所作為。長沙太守孫堅領兵北上討董卓,殺荊州刺吏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因借袁術名望擁為軍主。袁術才得以據有南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袁術使孫堅攻劉表,孫堅戰歿。袁術在南陽遭到曹操劉表夾擊不能立足。初平四年(公元前193年),袁術轉兵東向殺揚州刺吏陳溫據有淮南。袁術統治暴戾,窮極奢侈,大肆搜刮,弄得民窮財盡,軍人乏糧。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稱帝於壽春,眾叛親離,又遭呂布、曹操攻擊,由是破敗。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袁術窮迫欲北上青州依袁譚,曹操遣劉備及將軍朱靈在徐州截擊,術不得過,還走壽春,六月病死,部曲星散。

呂布集團  呂布原為并州刺史丁原部將,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進召丁原入洛陽謀誅宦官。董卓入洛後,呂布殺丁原投董卓,後又與王允同謀殺董卓。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李覺、郭汜率董卓殘部入長安,呂布南出武關投袁術。袁術惡其反覆無常,拒而不受,又北投張揚、袁紹。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春,陳留太守張邈與陳宮等謀,迎呂布入主兗州,與曹操相爭。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六月,呂布兵敗投徐州劉備。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呂布趁劉備與袁術交兵之際,偷襲劉備根據地下邳,自稱徐州牧,呂布與袁術合謀奪取徐州後,兩人又反目互相攻戰。呂布反覆無常,為天下所忌,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被曹操擒殺。

張楊集團  張楊也是丁原部將,與呂布同僚,駐屯河內,河內北依太行山,南瀕黃河,西控虎牢關,是中原的戰略要地。張揚據有河內,為兵家所必爭。張揚初依袁紹,後投董卓,董卓敗亡復依袁紹。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張揚聲援呂布,曹操藉機把手伸向河內。張揚部將楊丑殺張揚以河內附曹操。張揚另一部將眭固殺楊丑,仍以河內附袁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曹操進兵河內,殺了眭固,袁曹公開破裂,從而爆發了著名的官渡之戰。

臧洪集團  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為廣陵太守張超功曹。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臧洪說張超起兵討董卓,張超然其計,與其兄陳留太守張邈引兵會於酸棗。關東諸侯設壇盟誓,共推臧洪為司儀。臧洪於是升壇操盤歃血為盟,慷慨陳辭,激揚士眾,聲名遠播。袁紹招致臧洪,使洪撫領青川,與公孫瓚所署青州刺史田楷連戰二年,為袁紹奪得了青州。袁紹使其子袁譚領青州,徙臧洪為東郡太守。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擊敗呂布,圍張超於陳留。臧洪從袁紹請兵救張超,袁紹不許。曹操於是破殺張超。張超兄張邈南走壽春求救於袁術,半道為其兵所殺。臧洪怒袁紹不救張超,以東郡叛紹,袁紹興兵攻圍年余,破殺臧洪。

陶謙集團  陶謙字恭祖,丹楊人,為諸生,舉茂才,歷官盧令、幽州刺史,征拜議郎。黃巾起義,朝廷以謙為徐州刺史,後升為牧。關東兵起,曹操父曹嵩避難琅邪。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據有兗州,迎曹嵩赴兗。曹嵩曾為漢太尉,貪贓財物至巨,有輜重百餘輛。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等貪財物,殺曹嵩取其財,逃奔淮南。曹操遷怒於陶謙,在初平四年至興平元年(公元193至194年)全力征討。曹軍破彭城、傅陽、取慮、睢陵、夏丘五城,皆屠之。史載,曹操「凡殺男女數萬人,雞犬不余,泗水為之不流。」董卓亂兩京時中原及關中士民多流移徐州,至此遭曹兵蹂躪,大多被殲。徐土殘破,陶謙憂死,遺命讓州牧於劉備。

張綉集團  張綉武威人,董卓部將張濟之族侄。公元196年,張濟引眾出關入荊州攻劉表,在穰城中流矢死。張綉領其眾歸附劉表,駐屯穰城,抗拒曹操。曹操連年攻綉不能下。官渡之戰前夕,張綉從賈詡計,領眾歸附曹操。官渡之戰張綉力戰有功,後從曹操破袁譚於南皮,征烏丸於柳城,功勛卓著。但曹丕以淯水之戰,張綉殺其兄曹昂,數辱張綉,綉自殺。淯水之戰,發生在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張綉,綉降。曹操貪張濟妻美色,納入軍營玩弄,張綉怒而攻操,殺其長子曹昂及其弟之子曹安民。曹操右臂亦中流矢,差點丟了性命。

劉表集團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漢末名士八俊之一。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劉表代睿為荊州刺史。因袁紹在南陽阻斷劉表上任。劉表從間道單馬入宜城,採納荊州名士蒯越等人的建議,誘殺宗賊渠魁五十餘人,撫用附從的地方勢力,「南據江陵,北守襄陽」,據有荊州,與袁術相抗。公元192年,劉表與曹操合兵逐走袁術,劉表任鎮南將軍,荊州牧。公元198年劉表擊敗遙應曹操的長沙太守張羨,使自己的轄地「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成了南方最大的割據者。但劉表無戡亂之才,他只想「保江漢間,觀天下變」,不介入逐鹿中原之爭。官渡之戰,他坐山觀虎鬥,應袁紹之援而不出兵相救,使得曹操從容不迫統一了北方。

以上簡述了東漢末年軍閥大混戰各主要集團的興滅概況。董卓敗亡後逐鹿中原的主要是四大集團:河北袁紹、公孫瓚,河南曹操、呂布。劉備也逐鹿於中原,但根基不厚,又無良輔,兩次得徐州,兩次失徐州,公元200年南依劉表,退出了中原之爭。公孫瓚和呂布都無遠略,尤其是呂布,見利忘義,勇而無謀,他們的失敗是註定的。其他各集團都不過是擁兵割據,觀望成敗,全無遠慮,次第為強者所滅。曹操和袁紹都想縱橫天下,取漢室而代之,各有一套圖謀遠略的規劃。兩人劃分勢力範圍,袁紹取河北,曹操圖河南,隨著勢力的膨脹而外親內疏,明爭暗鬥,袁曹衝突不可避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敗曹勝,奠定了曹操統一河北的基礎。當時劉備已寄人籬下,江東孫策又亡,天下還沒有出現三分之勢。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形勢變化較為明朗,統一的形勢向前發展。割據周邊的軍閥都按兵不動,中原只剩曹操在掃蕩河北。但同時也在積聚三分的因素。一是江東孫權穩定了局勢,撫平了山越,成為一支對抗曹操的新興力量。二是劉備駐屯荊州六、七年,蓄積了東山再起的力量,積集了匯於荊州的人才,又得到諸葛亮出山相輔。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發表「隆中對策」,規劃三分之局,魯肅在東吳亦有此謀。赤壁之戰,推動孫劉結盟,曹操戰敗而北還,三分之局由此奠立。東漢末年的軍閥大混戰告一段落。

推薦閱讀:

[多圖]荒淫無道的民國軍閥是如何挑選妻妾的?
你坑的不是爹,是你自己
民國軍閥范紹增為什麼可以娶40房姨太太?
袁世凱被清廷罷免後,為什麼北洋軍閥還聽他的話?一張合影照告訴你袁的勢力有多大

TAG:東漢 | 軍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