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教,從現在開始(問答31-40)

了解佛教,從現在開始

問答31-40

問31:剛才提到鳩摩羅什的大規模翻譯事業,能不能介紹一下?

答:佛教經論大規模、有系統的翻譯,開始於五世紀初的鳩摩羅什。鳩摩羅什的翻譯事業,有著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那就是當時姚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在道安法師影響下的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義學僧人的輔助。他所譯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僅是佛教寶藏,而且也是文學遺產,對中國的哲學和文學的影響非常巨大。

在佛學方面,鳩摩羅什最重要的貢獻是對龍樹創立的中觀系統典籍的介紹。這位出生於新疆庫車的智慧卓越的大師,和後來的玄奘法師並稱佛經翻譯事業的兩大巨匠。

問32:玄奘法師是不是那位到西天取經的「唐僧」「唐三藏」?

答:是的。「唐僧」「唐三藏」的本意是大唐僧人、大唐三藏法師,廣義講並不單指玄奘法師一人。

問33:玄奘法師的事迹能否介紹一下?

答:玄奘法師少年出家,遊學四方,遍訪高僧,詳細研究了漢傳佛教各派學說,發現它們各執一詞,互相抵牾(wǔ);佛經譯文也多有模糊之處,不同譯本意思大相徑庭,於是決心西行印度求法。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北方連遭災荒,出國解禁,朝廷准許道俗四齣就食,玄奘法師得便西行。他以大無畏的精神,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獨行五萬里,足跡遍於西域、印度一百三十餘國。

在最高學府那爛陀寺留學五年,又到南方各國遊歷參學四年,回那爛陀寺後,主持講席,為眾說法;又著《會宗論》三千頌,溝通中觀、瑜伽兩家之說;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折服《破大乘論》之異說。遊學至此,已經大成。

東歸途中,戒日王為他舉行無遮大會,以《會宗論》《制惡見論》為標宗,任人難破,到期與會的有十八國王,各國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爛陀寺僧千餘人,婆羅門及尼乾外道二千餘人。至十八天之後大會終了,沒有一人能提出異議。玄奘法師自此名振五印,大乘學者尊為「大乘天」,小乘學者尊為「解脫天」,成為大小乘公認的三藏法師。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國後,在唐太宗的支持下於長安弘福寺組織了規模完備的譯場,開始了為期19年的佛經翻譯工作,不僅全面系統地譯傳了大乘瑜伽有宗一系的經論,而且把空宗的根本大經——《大般若經》二十萬頌也完全翻譯過來,又把小乘「說一切有部」的重要論典幾乎全部譯出,總計譯出經論75部,1335卷,約50萬頌。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都由玄奘法師譯傳於中土了。

玄奘大師不畏艱險、全心闡教的精神,贏得世人的尊崇,而其所著《大唐西域記》則成為研究印度歷史必讀的經典。

問34:佛教傳入中國,什麼時候進入鼎盛時期?

答: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各宗先後興起,呈現百花爭艷的景象。

問35: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答: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佛教派別,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大乘八大宗:三論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

三論宗主要依據鳩摩羅什所譯《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立宗。宗義以二諦圓融為總綱,以徹悟中道實相為究竟。這一宗實際上是龍樹中觀學說的直接繼承者。隋朝紹興嘉祥寺吉藏法師著疏弘傳,集其大成,開創此宗,故此宗又名嘉祥宗。

唯識宗主要依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繼承了無著、天親的瑜伽學說,因此又稱瑜伽宗。教義以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等為總綱,以轉識成智為宗旨。住持慈恩寺的玄奘法師譯傳開創此宗,並和會十師之說為《成唯識論》,故此宗又名慈恩宗、法相宗。

天台宗主要以《法華經》《大智度論》等為依據,吸收了印度傳來的和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統組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宗義以五時八教為總綱,以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因為創始人智者大師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稱為天台宗;因其教義主要依據《法華經》,故也稱法華宗。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依據,對《華嚴經》有深入的研究和精闢的闡發,是在前人三論、天台、法相等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思想體系。宗義以五教來判攝整個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觀為中心思想。由賢首國師法藏法師繼承杜順、智儼思想而創宗,所以此宗又名賢首宗;又因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禪宗主張禪定,即靜中思慮,將心專註在一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故又名「佛心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càn)、道信,至五祖弘忍之下,分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北宗神秀一派主張漸修,盛極一時,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主張頓悟,後被尊為六祖,弘傳甚盛。禪宗單傳心印,雖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但也有經典傳承,達摩大師以四卷《楞伽經》傳於二祖慧可,弘忍、慧能又教人誦持《金剛經》,以後更有《六祖壇經》和許多語錄的出現。

凈土宗以《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往生論》為依據,由唐朝善導大師繼承曇鸞(luán)、道綽(chuò)凈土思想,集其大成而創立。此宗將一代佛教分為難易二道、自他二力、聖凈二門:其他各宗依自力修戒定慧,在此土經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為難行之聖道門;專修念佛——稱念「南無(ná mó)阿(ā)彌陀佛」、依阿彌陀佛願力(他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為易行之凈土門。所以,此宗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凈土宗行人不一定要通達經教,也不一定要靜坐精修;行住坐卧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臨命終時即可蒙佛接引往生凈土(欲詳研凈土教理,可參閱《善導大師全集》,慧凈法師編)。由於法門簡便,最易修持,所以唐朝以來,修學此宗人數最多,其他各宗行人也多兼修此法,使凈土法門在中國最為普及。

律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大師。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稱四分律宗;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由於律宗的盛行,人們在修學大乘戒定慧三學的過程中,仍然重視聲聞乘的戒律。律學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於分辨開、遮、持、犯(有的戒條,本來是不得觸犯的,但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開許,這叫開;有的戒條,比如飲酒,本無罪性,但能成為破毀諸戒的誘因,所以特為遮止,就叫遮)。某些狀況往往難以斷定是持戒還是犯戒,這就需要研究律學,根據律藏確定開、遮、持、犯的界限。

密宗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從印度傳入中國,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

問36:為什麼要分這麼多宗派呢?統一起來不是更簡捷嗎?

答:由於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所以釋迦牟尼佛應機施教,說八萬四千法門。祖師觀察時節因緣,指出適合大眾的解脫之道,因此形成宗派。猶如出門遠行,隨個人條件的不同,有的走陸路,有的走水路,有的乘飛機。如果只限一種交通方式,很多人就難以成行了。不過,方法雖各有異,目的無非都是成就佛道。

問37:既然抱著同樣的目的,宗派之間為什麼有異議呢?

答: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觀察角度不同,觀察結果就有所差別。不同的經論之間乍看起來似乎矛盾,同一個問題往往有多種答案,這是因為佛說法是針對不同眾生的緣故。譬如領人進城,對城東的人,告訴他向西走;對城西的人,告訴他向東走。

《論語》中有一則故事,子路曾問孔子:「是否聽到一個道理就照著做?」孔子回答說:「有父兄在,怎麼能不請示就馬上行動呢?」另一個弟子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回答:「聽到了就馬上行動。」因為子路膽大冒失,而冉有過於謹慎,所以答案完全不同。

問38:看來佛教也講究因材施教?

答:是的。不過佛教的表述是「契理契機」,一方面契合真理,一方面契合眾生的根機。

問39:有的宗派不常聽說,是不是因為不契合大多數人的根機呢?

答:也可以這麼說。有的宗派義理幽玄,一般根性的人很難契入,加之一些歷史原因,漸漸就不如隋唐時期那麼興盛了。

問40:唐朝以後的佛教能否大體說說?

答:對佛教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是唐武宗「會昌法難」。唐武宗之前,佛教處於全盛時期,寺院經濟擴張,嚴重影響政府收入。加之唐武宗本好道教,又經宰臣李德裕和道士趙歸真的鼓動,於是敕令滅佛興道,焚燒經像,拆毀佛寺,沒收寺產,僧尼還俗。會昌六年,唐武宗服丹致死,宣宗即位,恢復佛教,但佛教已元氣大傷。唐室滅亡之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戰亂時代,各宗章疏典籍大都在此時期佚失無存。


推薦閱讀:

【佛學問答】傳喜法師:一門深入  六根清凈
夫妻分手又和好可是沒有花說覺得好陌生要怎麼辦-天涯問答#516519615a9896270...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信函摘抄)母音老人著
有哪些真實的故事可以虐天虐地虐哭人?
問答中國大運河·杭州日報

TAG:佛教 | 了解 | 現在 | 開始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