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 普洱熟茶的來由
今天,我們都知道,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但鮮為人知的是,熟茶的誕生,不僅為普洱茶增添了一個新品種,同時,不論在普洱茶名稱的復活,還是在普洱茶推廣、品飲等方面都立下汗馬功勞。
1976年12月,在熟茶生產了一年後,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根據全省茶葉的生產、銷售情況,在昆明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通報了「廣交會」發酵茶銷售情況和需求量,明確提出雲南的茶廠加大發酵茶的生產。同時,為外銷方便,也為與其他茶區分,正式決定將用曬青毛茶經渥堆發酵的茶稱之為「普洱茶」。
普洱茶,在清中期後,因成為朝廷貢茶而出名,但隨中國茶葉六大茶類的形成(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鐵觀音),普洱茶被列入綠茶的分支青茶之中,自民國後便不見了稱謂,餅茶被稱之為「圓茶」,蘑菇型和窩頭型的茶被稱之為「沱茶」,磚型的邊銷茶被稱之為「磚茶」。隨時光的流逝,「普洱茶」這個茶品和稱謂漸漸被人淡忘。
1976年12月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普洱茶會議,對雲南茶葉、尤其是普洱茶的發展,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也是一次充滿了智慧的會議,對普洱茶的重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普洱茶」,這個曾經的雲南品牌茶葉已經沉寂百年,要將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渥堆發酵後產生的新茶取名,何不用曾經輝煌而已被淡忘已久的「普洱茶」來命名?沒準還能重振普洱茶的雄風。
於是,「普洱茶」一詞再次在雲南的大地迴響,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乃至世界而知名。隨時光的流逝,時至今日,那次會議的詳情,如:何人提出用「普洱茶」來命名新產品,何人提出用「嘜號」來管理普洱茶,何人提出加大普洱茶的生產,都不得而知,實為憾事。
但不管怎樣,普洱茶在1976年底復活了,並從此一發不可收。在1979年的農業部頒布的普洱茶標準中,開宗明義將「普洱茶」定義為: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渥堆發酵後製成的茶葉。換句話說,「普洱茶」就是現在所說的熟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普洱茶」就等同於現在我們所講的「熟茶」。乃至於現今在相當的茶人中仍然把普洱茶等同於熟茶。
2000年以後「生」「熟」茶才在市場上逐漸傳開來。「生茶」「熟茶」這兩個小名,得到市場認可,得到廣大茶客認可,也就是這個認可,成就了普洱茶的哲學和美學意義。熟茶味柔和,無苦澀味,滑順滋潤,甜香,但茶性偏熱,適合體寒的人喝。
備註:本文轉摘於《普洱》雜誌,供茶友參考學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