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亮: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06-12
根本沒有唯心論和唯物論。大陸來的學人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很熟悉。我們被告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貫穿哲學發展史一直是哲學的中心。這個敘述不符合事實,本文將予以澄清。下面我先找出這兩個詞的定義,然後簡述西方哲學的起源和發展,特別注意哲學與唯物論唯心論的關係。我們先來看它們的定義。唯物論英文對應於Materialism而唯心論對應於Idealism。在常用的英文哲學教科書和通俗讀物中【1-5】,這些名詞很少出現,特別是Idealism。即使偶爾出現它們的詞義也與中文的詞義不太相同。中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詞義接近馬克思主義的意思。因為英文哲學課本中沒有給這些名詞定義,我只能引用中文維基百科:唯物論(英語:materialism),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真實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該理論的基礎是,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或者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因此,物質是唯一事實上存在的實體。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屬於一元本體論。但其本身又不同於以二元論或多元論為基礎的本體論。作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解釋,它是唯心主義和心靈主義的一個對立面。唯心主義(英語:idealism),即唯心論,又譯作理想主義、理念論、觀念論,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唯心論秉持世界或現實如同精神或意識,都是根本的存在。唯心論直接相對於唯物論,後者認為世界的基本成分為物質,我們對世界之認識主要是通過物質,並將之視作為一種物質形式與過程。唯心論同時也反對現實主義的哲學觀,後者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則認爲唯心論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與唯物論對立的理論體系。唯心論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的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也就是說:唯心主義是認為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並認爲可以區分為主觀唯心論、絕對唯心論和客觀唯心論三種基本類型。三種主要含義: 1.否定物質的存在 2.上帝、理念和精神等起決定作用 3.心靈是思想觀念的根本原因。提請讀者注意在維基網頁上註明維基的唯物論和唯心論兩者定義是矛盾的。主要爭議大概是主流哲學上的「唯心論」並不否則物質的存在,也就是說這個「唯」字沒有根據。現在我們來看哲學發展歷史。哲學的字根是「智慧的熱愛者」,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582-500 B.C.) 大概最早使用哲學這個詞(【1】,1頁)。據說泰勒斯(Thales,生於 624 B.C.).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從水製成,同時他認為所有事物都有神(gods)(【1】,2頁)。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610-545B.C.)認為所有事物都從無窮和不定來,也回到無窮和不定去(assumed as the source out of which all things proceed and that to which they all return "the infinite and indeterminate")。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585 – 528 B.C.) 認為無處不在的空氣是萬物之本。這三位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屬於愛奧尼亞(Ionian)學派。德謨克里特斯(Democritus, 大約460-370B.C.)是首先提出世界由原子組成的哲學家。【1】指出這些早期希臘哲學家對自然的解釋是一種勇敢的嘗試,但是他們的努力是魯莽的(reckless),後人可以贊成也可以批駁他們的觀點。對後來哲學影響大的是三位哲學巨匠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2】的22頁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許多人認為柏拉圖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所有哲學都只不過是給柏拉圖做腳註「。蘇格拉底沒有留下著作而他的學生柏拉圖記錄下來許多蘇格拉底的思想。實際上從柏拉圖的早期著作中很難判斷哪些是蘇格拉底的觀點哪些是柏拉圖的觀點。包括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內的多數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世界是永恆的,物質永遠存在,精神也永遠存在。柏拉圖認為世界有起始,但是他的「起始」並不牽涉物質的創造,只是世界從一種無序到有序的轉變的開始。唯物論或是唯心論都假定一類比另外一類更基本,另外一類由此類轉化而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唯心主義者。他們兩個比較起來,亞里斯多德更物質化一些。這是早期基督教神學家重視柏拉圖的學說原因之一。新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神學有廣泛的聯繫(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的條款Neoplatonism and Christianity)。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早期哲學中基本上不存在。現在需要稍微解釋一下基督教與哲學。在前面所提到的哲學課本里指出宗教研究一般屬於哲學。中世紀時宗教研究在歐洲大學裡很重要,早期哲學研究中宗教也佔有相當比重。現在西方大學裡宗教所佔的比重已經相當少了。這裡提到基督教主要因為它在歷史上的作用。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傳播時,希臘傳統的人與猶太教傳統的人在思想上有了衝突,包括怎樣理解和融合希臘哲學和聖經的問題。對猶太背景的人來說,既然聖經已經講了,遵守就是了。對希臘背景的人來說,一定要問個為什麼。神學因此而產生。對於已經信的人來說,神學不一定重要。對沒有信的人來說,神學可能幫助解決疑惑的問題。有了基督教和神學以後,就有了如何解釋聖經中《創世紀》和希臘哲學的問題。普林斯頓大學Diogenes Allen寫的教科書【6】里對這有詳細的探討,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因為《創世紀》中先有靈然後才有物質世界,從某種角度可以說基督教是唯心論。但很少有人十分關心此事。畢竟創世發生在許多年前,中世紀的哲學家思想家考慮的中心是其它問題。基督教中有一派從字面意義解釋聖經,「算出」神創世發生在距今大約六千年前。現代科學則估計有幾十億年。不過無論如何創世總發生在人類有可靠記錄以前,也不可能科學驗證創世時是從靈到物質還是從物質到靈。所以直到現代,哲學上很少有人討論唯心論唯物論。笛卡爾(1596–1650)是第一個認真思考人類知識框架的大哲學家。許多人認為笛卡爾是第一個現代哲學家。他生活在宗教改革以後的思想非常活躍的時代。他本人是法國人,屬於天主教勢力範圍。當時新教挑戰天主教教廷的權威,許多以前的觀念都受到挑戰。笛卡爾本人不參與教派紛爭,專心研究科學和哲學。笛卡爾在數學上做出了重大貢獻,笛卡爾坐標系就是他的發明。他在哲學上提出了二元論。在他看來,世界是二元的有精神也有物質(詳細還要複雜些)。笛卡爾以後,斯賓諾莎(1632–1677)提出了一個一元的哲學體系。斯賓諾莎出身於一個猶太家庭,但是他的思想非常新穎,為傳統猶太教難以接受。他提出的哲學體系是一種基於公理的體系,他的推導類似於幾何學。斯賓諾莎的一元論含有精神同時也含有物質,從宗教上來說是一種泛神體系。斯賓諾莎與前面所說的泰勒斯的體系有些相像。但與泰勒斯不同,斯賓諾莎的哲學不是猜想是一套哲學體系。黑格爾(1770–1831)是一個德國大哲學家。他提出了辯證法和哲學的歷史論。讀者可能知道哲學的歷史論,福山的歷史終結就是根據它來的;將來我有機會再分析福山的理論。這裡對我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黑格爾的辯證法中變化動力是Geist。Geist是德文,指一種精神。我查到Geist不是指一個人或某個人的精神,而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精神。因為Geist的重要性,有人認為黑格爾是唯心論者。但他研究和解釋的不是創世,也不是Geist如何創造或轉化成物質,而是Geist在世界變化中所起的中心作用。黑格爾死後他的追隨者分為兩派,一派產生了國家主義,最終導致了德國的納粹。黑格爾另一派的主要代表是馬克思。馬克思保留了黑格爾學說的幾乎所有形式上的東西(詳細我將來另文敘述),但是馬克思把Geist換成了物質。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他認為物質決定精神。馬克思是否證明了精神可以用物質來創造?絕對沒有。任何這種聲稱只不過是一種信仰。從馬克思到現在科學又發展了一百多年,但現代科學仍然沒有可能生成哪怕是最簡單的生命,例如細胞。上面我們看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發明,以前基本不存在。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甚至把此分類往前推導,把包括希臘哲學家在內的所有人都劃分成兩類,唯心主義者是反動的。【2】是一本一流大學的哲學入門課本。它分以下主要部分:上帝與邪惡、知識論、倫理學和社會、存在問題。根本沒有唯心論和唯物論。注釋:【1】 George Stuart Fullerton,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1.【2】John Perry, Michael Bratman, John Martin Fisher,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edition, 2015.【3】Ninian Smart, Oliver Leaman, "World Philosophies," Routledge; 2 edition, 2008.【4】Stephen Law, "The great philosophers : the lives and ideas of history"s greatest thinkers," Quercus; 1st ed., 2009【5】Bryan Magee, "The Great Philosophers: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 Oxford Paperbacks; 2nd edition, 2001【6】Diogenes Allen, Eric O.Springsted, "Philosophy for understanding theolog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 ed, 2007.責任編輯:令狐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存在主義與荒誕哲學有什麼不同?加繆是存在主義還是荒誕哲學
※顧永忠:不實行審判中心主義,冤假錯案必然發生
※世界應警惕恐怖主義處於上升期
※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革命的歷史意義
※淺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
TAG:主義 |